2017 (80)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這段話,曆來被看做是莊子詭辯。其實,這段不是莊子狡辯,而是惠子詞窮理屈。轉成白話來看:
莊子:魚兒遊來遊去,真快樂呀。
惠子:你又不是魚,怎麽會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你不是我,怎麽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惠子: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的感覺。而你也不是魚,當然不應該知道魚的快樂。這不是很充分的論證嗎?
(石按:能看出來惠子已經把自己套住了嗎?)
莊子:從頭再看你的邏輯吧。你問“你怎麽知道魚的快樂”,就是在認定我已經知道魚之樂的情況下來問的。你知道我知道,又來發問,那我告訴你吧,我是在濠上知道的。
一般人都以為,這是莊子在詭辯。其實,這是莊子在給惠子解套。看看惠子的邏輯:
我不是你,不知道你的感受----》你不是魚,不應該知道魚的感受。
看出來惠子的自相矛盾之處了嗎?---他一邊承認不知道莊子的感受,一邊又宣稱知道莊子的感受。這就是“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莊子指出這一點,惠子的邏輯就已經垮了。莊子已經點明了惠子的問題是個偽問題,就根本沒有必要告訴他這個偽問題的答案是什麽了。說“我知之濠上也”隻不過是開了個玩笑而已。
重新理一下:從惠子自己的矛盾看,惠子“不是魚必不知魚”這個假設是不成立的。如果不是魚必不知魚,則不是莊必不知莊。如果不知莊子,則不能確定莊子知與不知。在此情況下,斷定莊子不知就是自相矛盾了。惠子留給自己的路有兩條:一,承認不知莊子,則自己的“莊子不知魚”是錯的。二,堅持認為“莊子不知魚”是對的,則“惠子不知莊子”是錯的。不論哪條,都是惠子邏輯的死路。
惠子的論證有點兒像科學主義者對於神秘事物的態度:我不知其有,故其必無----既然不知,何以判斷有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