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0)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不在於攻克美國現在已經占領的,而在於占領美國現在還沒有占領的。
壇頭文章講倪老先生搞芯片和操作係統失敗的前因後果。故事講得很好,可惜原因分析得太淺了。
的確,已經成熟操作係統與完善的生態很難攻破。
但是為什麽一定要攻破?而且是以模仿的方式尋求攻破?
有這種模仿型的思維方式隻適合追趕,而且永遠隻能追趕,根本不可能徹底改變被動局麵。因為競爭還沒有開始,你就把自己的脖子伸到人家的套索裏去了。
具體地說,倪老先生情懷誌氣都令人感佩,但是時機不成熟。為什麽?因為那個時候電腦正在迅速普及,辦公是最主要的用途,用戶對電腦的預期主要是辦公,而這個功能的技術高地與市場高地都已經被占領了。在這種情況下,想另外搞出一個係統來與英特爾微軟分庭抗禮,即使技術上所有軟件全部都與微特爾完美兼容,也一樣沒有前途。道理很簡單,人家的技術與市場規模都大,成功了你也隻能是跟班。
現在出來中興事件,中國人又有危機感,重新思考重新檢討中國芯的發展與前途。有人樂觀:中國人什麽都能搞,一封鎖就搞出來了,前途光明。有人悲觀:技術難,工藝難,係統難,生態難,搞出來也沒有用,前途渺茫。
其實這兩種態度都很片麵。
樂觀論的片麵性在於,中國雖然可以自己搞出芯片與操作係統,但是市場接受度依然不好解決。
悲觀論的片麵性在於,雖然有一萬種難,但是市場與技術都在發展中,而且不是線性的發展,而是跳躍式發展。悲觀論者隻顧看著既有現實唉聲歎氣或者幸災樂禍,基本沒有看到跳躍中存在的機會。
客觀地看,中國麵對的困難主要是對現成技術現成市場的認同壁壘,而技術發展與客戶需要的跳躍性常常會碰到各種“空白”領域,在這些領域中現成技術思路已經不合適,技術體係與標準都沒有確立,市場也沒有完全形成。
這樣的地方,就是中國芯突破的機會。比如機器人啦,人工智能啦,量子計算啦,智能家電一體化啦。在新的技術與市場需求麵前,辦公係統有什麽優勢?網絡互聯技術有什麽優勢?
它們當然還有技術積累有資金有客戶,但是這些都不足已形成對中國的壓倒性優勢。
反過來看,中國在這些領域也隻是有機會,不代表必然成功。因為中國最近幾十年發展的思路與心態主要是速利速成,比較缺乏長遠眼光,缺乏冷靜的頭腦,原創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象倪光南院士這樣的老先生,有意誌有骨氣有眼光,但還是因為缺乏具有前瞻性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失敗了。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中國有一批不急功近利又有想象力的頂級科學家,在新領域與美國分庭抗禮還是有可能的。
在根本上,中國最需要的是改變全民追逐短利的浮躁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