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個人資料
lily082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黃金之國秘魯:在聖穀中尋聖跡

(2025-04-08 07:13:31) 下一個

自從我的車被善良的秘魯人修好後,我心中的陰霾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因為淳樸的秘魯人,我再看秘魯冒黑煙的汽車和無處不在的Bumps時,也不覺得那麽討厭了。心情大好的我們開始欣賞寬闊的烏魯班巴山穀,這裏流淌著被稱為聖河的烏魯班巴河(Urubamba River)。

世界上有多少聖河?我知道從被譽為“世界中心”的岡仁波齊峰流出的孔雀河、象泉河、獅泉河和馬泉河是聖河,這四條聖河分別是恒河、印度河和雅魯藏布江的源頭,它們孕育出了不同的文明。源出秘魯南部安地斯山區的烏魯班巴河沒有那些河有名,但它卻是大名鼎鼎的亞馬遜河的上遊,並且孕育出了安第斯文明。這條被分為上下兩段的烏魯班巴河長700多公裏,我們住過的聖佩德羅村(San Pedro)就離烏魯班巴河發源地很近,屬於上烏魯班巴河。為什麽這條河會被秘魯的印加人奉為聖河和母親河呢?

烏魯班巴山穀

烏魯班巴山穀

烏魯班巴山穀

烏魯班巴河

烏魯班巴河

烏魯班巴河邊的餐飲

根據《地球編年史》作者西琴先生給出的線索,或許來自尼比魯星球的阿努納奇們曾在公元前4千年左右,從皮薩克(Pisac)到馬丘比丘(Machu Picchu)這段100多公裏長的聖穀中挖過黃金,而烏魯班巴河從聖穀中流過,黃金砂就在河床裏。之後,或許同樣來自尼比魯星球的恩利爾家族的“風暴之神”阿達德曾於公元前2400年左右,在河岸邊指導被他選中的代理人,也是印加人的祖先曼科·卡帕克帶領印加人替諸神挖黃金。到底為什麽烏魯班巴河和有著“聖穀”之稱的烏魯班巴山穀對秘魯人如此重要,誰都無法給出正確答案。但我去過黎巴嫩的聖穀,西琴先生說,這個聖穀是尼比魯星球的航空船來地球的著陸區。

不管真相是什麽,我都堅信,秘魯的聖河和聖穀一定有神來過,因而這裏的神跡我一個都不想錯過。而聖穀的起始點,就是我們當晚的下榻地皮薩克。其實,我們從聖佩德羅村出來,便一直沿著聖河前行,但聖河的上遊水流像一條小溪,我們又急著趕往彩虹山,因而並未對它有太多關注。從彩虹山回到聖河邊的公路,我們又因車壞了而心急如焚,也沒心情對它另眼相看。可是,當修好車,特別是拐入森林密布的28B山路,並沿著聖河行駛後,我終於可以對聖河說:我來朝拜你了!這是我們到秘魯後,第一次看到布滿樹木的群山,感覺回到了真正的人間。

皮薩克

皮薩克

皮薩克

皮薩克

皮薩克

皮薩克

在聖河邊,有一家名為Quinta的餐廳,此時都下午3點了,肚子餓得癟癟的我們在這裏就餐。餐廳的餐飲又好吃又便宜,兩大盤肉菜和一大盤魚還不到20美元,我們覺得這才是秘魯真正的物價。餐廳的生意超級好,停車場的後邊便是濤濤流淌的聖河。我在聖河邊獨自站了很久,看著它滾滾向下遊流淌,一直流到海拔近3千米的皮薩克,它是聖穀的開端。我沿著聖河,在綠意盎然中開進了聖河河畔的皮薩克小城。令我意外的是,這個小城異常幹淨,窄窄的街巷中間是用泥磚砌成的排水渠,這種“造型”我在歐洲的小鎮裏都沒見過,一看就不是西班牙人的原創。《印加帝國的末日》一書的作者說,它是印加帝國的作品。可是,處在新時期晚期和青銅時代早期,住著茅草屋的印加人有這樣的智慧嗎?我不相信。

酒店Hotel Inka Pisac在小城的憲法廣場裏。這一天是星期天,廣場上有集市,我的車開不進去。當酒店最終把我的車安頓好後,我跟先生才開始欣賞這個美輪美奐的小城。小城由西班牙總督建於16世紀下半葉,以憲法廣場為中心,呈網格狀分布,廣場中心有一棵巨大的我們不認識的樹,樹後是一個建在原有印加建築地基上的教堂。隸屬於庫斯科的皮薩克在這個地區非常有名,其原因之一就是周日的市場。最早的時候,來自周圍高地的奎丘亞族土著居民來到這裏出售他們的產品,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與皮薩克人換取各取所需的物品,其中不同色彩的羊駝毛是用植物、根和蟲子染出來的。今天的集市中依然能看見這些土著在出售自己的農產品和水果,我們買了一個不大的西瓜,2美元多,算是對我們有幸趕上印加人集市的獎賞。

皮薩克

皮薩克

皮薩克

皮薩克

皮薩克

皮薩克

皮薩克

不過,這個周日的集市不是皮薩克唯一的市場,教堂後方還有一個更大的手工藝品市場,裏麵都是各種各樣的旅遊商品。這樣的旅遊商品還充斥著皮薩克大大小小的狹窄街巷,我轉遍了帶有印加色彩壁畫的所有街巷後,回到酒店養精蓄銳,準備第二天沿印加古道去拜訪印加遺址(Parque Arqueológico de Pisac),它是讓皮薩克揚名的第二個“功臣”。這個印加遺址離酒店單程不到4公裏,穀歌地圖給出的徒步時間是1個半小時。我次日不到5點,天還沒亮就從酒店出發了,以確保我能在酒店8點鍾的早飯前趕回來。

我是撞著膽子去的。皮薩克的淩晨一個人都沒有,我從教堂邊穿過,走上了山坡。印加古道修得真好,是寬闊的石階路,石階路邊是鬱鬱蔥蔥的森林,我的心開始歡喜起來。剛好看到一群羊駝被放出來,它們的主人太勤勞了。我跟著羊駝往前走,一點兒也不害怕,可還沒走多遠,便聽見一個男人從後麵喊我,告訴我得買票,我說沒問題。他說賣票的8點來,然後說什麽也不讓我上去。沒辦法,我隻能打消念頭,但我在拂曉前又把小鎮逛了一遍,還走到了聖河邊。一條流浪狗一直跟著我,弄得我很緊張。

皮薩克

皮薩克

皮薩克

皮薩克

皮薩克

皮薩克

皮薩克酒店的早餐

不能走去,我就開車去。當我繞過無數盤山道開到門口後,被告知,售票處在我來時的路上,可一個標識都沒有。不得已,我往回開,每人花了70索爾,不到20美元買了套票,含4個景點。走過帶有印加帝國特色的茅草屋頂的檢票處,就是破落的印加遺址。《印加帝國的末日》一書中說,印加帝國君主帕查庫提於15世紀中葉征服皮薩克後,在山脊上修建了這座可以俯瞰皮薩克所在地的大型建築群,包括多功能的住宅、梯田、水道、城堡、天文台和神廟等。據說這位君主是在神的助力下登上王位的,他是印加帝國開疆擴土的第一位君主。為了慶祝征服庫尤(Cuyos)和坦博(Tambos)兩個民族的勝利,他在庫尤人領地的中心位置建造了這個被稱作皮薩克皇室莊園的建築群。它是印加帝國第一個屬於征服者個人所有的莊園,除了可以供養他的家族世係以外,還可以跟附近山峰上的神明進行交流。但是,這個遠離庫斯科的僻靜皇家休養所在16世紀30年代初被西班牙人摧毀了。

皮薩克印加遺址

皮薩克印加遺址

皮薩克印加遺址

皮薩克印加遺址

皮薩克印加遺址

果真如此嗎?我有點兒懷疑。因為海拔3300米的此地是聖穀的最高點,山崖上曾布滿了數百座帶木乃伊的墓穴,但木乃伊全部被洗劫一空。這些木乃伊會不會是印加人半人半神的祖先呢?而那些錯落有致,但什麽農作物都沒有的梯田,以及遺址上的石磚建築也不是隻會建茅草房,揮舞狼牙棒的印加人建造的,它們應該在建於1020年的印加帝國前就存在。

我不知道我的猜測對不對,但這並不妨礙我站到遺址高處,俯瞰聖穀。站在那裏,眼前呈現的是令我心醉神迷的畫麵。遠處是綿延的群山,群山下是飄動的浮雲和翠綠的聖穀,聖穀中是有著橘紅色屋頂的房屋,這景象一點兒也不輸於瑞士的山穀。但跟瑞士山穀不一樣的是,這裏是聖穀,還有近前高高低低的綠色梯田,它們在似乎觸手可及的藍天白雲下閃著亮晶晶的聖光。這是一幅世界上最獨有的畫卷,比黎巴嫩的聖穀更勝一籌。

皮薩克印加遺址

皮薩克印加遺址

皮薩克印加遺址

皮薩克印加遺址

皮薩克印加遺址

《印加帝國的末日》還說,印加帝國君主帕查庫提在他征服被周圍群山環繞的奧揚泰坦博,也稱歐雁台(Ollantaytambo)後,在那裏修建了第二個皇室莊園。西班牙人扶持的印加帝國君主曼科·印卡在領導印加軍隊起義的最後階段,把指揮總部轉移到了歐雁台既有神廟,又是天然軍事堡壘的建築群中。就是在此地,印加軍隊於1537年擊敗了西班牙人的進攻,這是印加人在與西班牙人的交鋒中唯一一次正麵對抗的勝仗。

關於該鎮名字的由來,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Ollantay是印加帝國一位大將軍的名字,Tambo是驛站之意,最初此地是印加帝國的一個驛站。據說將軍愛上了印加帝國最偉大的君主帕查庫提之女,但帕查庫提不同意,便將公主囚禁,於是大將軍“衝冠一怒為紅顏”,起兵造反,在這個四麵環山的小鎮自立為王達十年之久。帕查庫提的繼任者成全了這段愛情,後人為了紀念大將軍的癡情,便用他的名字為小鎮取名。

歐雁台

歐雁台

歐雁台

歐雁台

歐雁台

歐雁台

跟皮薩克一樣,歐雁台也位於聖穀中,也在聖河邊,也擁有綠色梯田,也歸庫斯科管轄。但跟皮薩克不同的是,歐雁台是聖穀的所有小鎮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印加民居村落。更不同的是,此地被城牆圍繞的建築群內有極其神秘的巨石建築。這些重達10幾噸的不規則巨石被天衣無縫地聚攏在一起,中間未使用任何粘合劑。西琴先生說,這些巨石由神建於公元前4千年到公元前2千年。

我曾在埃及的吉薩金字塔和黎巴嫩的巴勒貝克(Baalbek)見過巨石建築,來到秘魯,我當然想看看歐雁台的巨石建築跟這兩處的有何不同。歐雁台離皮薩克遺址近70公裏,途經曼科·印卡在把移師歐雁台前的軍事指揮部卡爾卡(Calca),一路都是柏油路。可是,在進入該城的最後一公裏,變成了巨石鋪設的顛簸路。我一邊擔心我可憐的保險杠下方的塑料擋板再次脫落,一邊覺得這裏是歐洲青條石鋪就的街巷的祖宗。好不容易熬進了停車場,我們在紫外線很強的陽光下走進這個海拔近2800米的小鎮。小鎮內極其熱鬧,到處都是遊人,聖河的水從石牆和石道中被引進小鎮中,我覺得這同樣不是印加帝國的人做的。

歐雁台

歐雁台

歐雁台

歐雁台

歐雁台

歐雁台

距離小鎮中心廣場200米處便是考古遺址(Sitio Arqueológico De Ollantaytambo),神秘的巨石建築和梯田都在此地。我們買的套票是包括這裏的,因而無需在門口買票。我們一走進正門,我們便感受到了遺址的雄偉氣勢。不像皮薩克遺址中在身旁的梯田,這裏的梯田如一個巨人一樣從正麵向我們撲來,它的兩側則是高聳陡峭的安第斯山脈,梯田的最上方是著名的太陽神殿。

太陽神殿是可以攀爬的。我們在什麽農作物都沒有的梯田一側上氣不接下氣地往上爬,怎麽看梯田都不是出自印加帝國的印加人之手。這裏精致的梯田又高又寬,由堆砌工整、整齊劃一的石磚建成,每級梯田的護牆使用的大大小小石頭都被自然地堆砌在一起,可看起來卻很堅固。如果它們不是神的作品,那梯田頂部的巨石建築一定是。這些外表平滑的巨石很多都是不規則形狀的,但它們就能天衣無縫地銜接在一起,什麽粘合材料都沒有,還既抗震,又抗“衰老”,千百年屹立在那裏,巋然不動。若你告訴我它們是使用狼牙棒的印加帝國的印加人建的,打死我都不信。我讓我們家那位一向相信科學的先生來看,他端詳了半天,最後也不得不承認,隻有神的巧手才能繪製出如此完美的畫圖。

歐雁台不規則巨石

歐雁台不規則巨石

歐雁台不規則巨石

歐雁台不規則巨石

太陽神殿的聖牆

太陽神殿的聖牆

梯田之上就是太陽神廟,胡說八道的人說這個神廟是用來膜拜印加君主木乃伊的。但西琴先生在《地球編年史》中說,世界上所有神廟的建築模型都來自蘇美爾,而且所有神廟都是梯形。這些神廟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用來觀察蘇美爾神的家,也是太陽係中第12個天體尼比魯星球的運轉。該星球的繞日軌道是3600年,即尼比魯星球上的一年,是地球上的3600年。每當這顆行星到達離地球的最近點時,地球上的人類便會進入新時代。而當人們觀測不到尼比魯星時,祭司們就在可以目測的現象中尋找跡象和預兆,由此產生出占星術。不信嗎?太陽神廟下方十龕廟(diez Hornacinas)的每個窗戶和門就是典型的梯形結構。這個神廟裏還有一麵由豎立排成一排的六塊巨大的花崗石組成的牆,每個花崗石中間隻用薄薄的石片隔開,但卻能準確無誤地拚合到一起,上麵還有雕刻的圖案。這是如何做到的?這片牆又是做什麽的呢?

歐雁台

歐雁台

歐雁台

我是肯定不知道的,但我看見一個秘魯的導遊摘掉了他身上所有的掛飾,閉著眼睛貼在聖牆上祈禱。我沒有像他那樣,而是望向了對麵的山峰,那裏幾乎垂直的山坡上是印加人的穀物倉庫。倉庫所在地很難被陽光直射,加上高原冷空氣在山穀中的回流,因而那裏是一座天然的大冰箱。倉庫建築得極其巧妙,糧食由朝上的窗口塞進去保存,取的時候由朝下傾斜的窗口倒出來,我猜這同樣是神的傑作。而印加帝國時印加人的作品,則是在遺址入口處的那些茅草屋。我站在太陽神廟最高處,迎著呼呼作響的冷風,眺望著美麗至極的聖穀,真心對來過地球上的大神們說:謝謝你們給予人類的一切,願你們早日歸來,再度賜予我們和平安康的世界!

路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也謝謝你的點評。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市井煙火人間味道,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