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印加帝國君主阿塔瓦爾帕被西班牙人活捉後,他為了活命,承諾西班牙人,要給他們一屋子黃金。這些黃金及精美絕倫的黃金製品,絕大部分都來自於印加帝國的首都庫斯科。在印加人的觀念裏,黃金是要獻給神的,隻能在神廟中使用。從帝國各個地區開采出來的黃金在被淘洗之後都會被送到首都去,而且有去無回。當西班牙人到來時,他們發現這裏的各個建築上都有黃金,這令他們相當震驚。而秘魯之所以有“黃金之國”的美譽,也是因為庫斯科。為什麽位於聖穀中心的庫斯科會成為“黃金之城”呢?
庫斯科
庫斯科
庫斯科
庫斯科
正史是不會給出答案的,我們隻能從《地球編年史》和傳說中去尋找。在安第斯山脈的每一個傳說及每一個版本中,印加人的故事都是從的的喀喀湖開始的。那裏是偉大的維拉科查神展示他創造力的地方,也是印加人的祖先揮舞著金棒建立安第斯山文明的地方。這個維拉科查神和印加人的祖先,就是蘇美爾的“風暴之神”阿達德。他於公元前2400年把黃金權杖授予了第一個印加人曼科·卡帕克,使他成為了太陽神之子,替諸神挖黃金。曼科·卡帕克帶著神的指令,來到庫斯科,建造了這座黃金之城。
還有一個傳說說,偉大的維爾科查神創造了一切。他帶著4個兄弟和4個姐妹一起巡視疆土,並將文明帶給了早期的人類,其中一對兄妹或夫妻在庫斯科開始了統治。第三個版本是,偉大的神在他的基地的的喀喀湖創造了第一對王室夫妻,並給了他們一個由黃金製造的器物。神告訴他們去建造一座城市,在一個地方,黃金器物被吸入了泥土中,這個奇跡就發生在庫斯科。
庫斯科
庫斯科
庫斯科
庫斯科
不管是哪個版本的傳說,庫斯科都是一個跟神有關聯的神秘城市。就像有的學者說的,印加時代一共有五個太陽時代,第一個時代是維拉科查神的時代。神奇的是,當考古學家把的的喀喀湖、太陽島和維拉科查修建的那些遺跡連線,他們驚喜地發現,這條線穿過庫斯科和馬丘比丘,並跟赤道形成了45度的角。史學家們根據這條線索得出結論,庫斯科建於公元前3172年。這一年,尼比魯星球的阿努納奇們正在秘魯挖黃金。也就是說,庫斯科最先被神建造,這呼應了薩克塞華曼是神為了淘金而建的傳說。此時的庫斯科,包括從薩克塞華曼,到印加古牆和十二邊形印加石,再到太陽神殿(Qurikancha)的區域,還包括肯科考古遺址(Complejo Arqueológico Q'enqo)和月亮神廟(Templo de la Luna)。這些印有神跡的地方我一個都不會錯過。
在庫斯科的第一天,我跟先生便去了庫斯科發源地的薩克塞華曼。在無風無雨的那裏,我意外地看到了彩虹,覺得它就是神的妙筆。走下山,我問先生有沒有看到彩虹,他說沒有,我更覺得自己幸運無比。我們從這裏沿著神的足跡走向庫斯科的高檔餐廳Organika Restaurant,點的海鮮飯,慢燉牛肉、海鮮沙拉和湯質量都非常好。雖然花了65美元,還付了小費,但我們吃得很高興,也因為在安第斯山脈的雨季沒能趕上雨而開心。吃得很舒服的我們開始夜逛庫斯科城,這裏的晚上很冷,得穿棉襖。但站在高處俯瞰萬家燈火的庫斯科城,我們覺得它除了美麗,還是美麗。想起西班牙人征服這裏前的印加人,他們用各種形式的活動和工藝、種植莊稼、建設城市等,來報答神的引導。
薩克塞華曼
薩克塞華曼
庫斯科的餐廳
庫斯科的晚餐
庫斯科的酒店
第二天早上我們早早吃完早餐,在無人的街巷裏走向酒店旁邊的十二邊形印加石。十二邊形印加石實際上是跟薩克塞華曼一樣的巨石石牆,位於小巷中,隻不過它是四邊形的。從薩克塞華曼到太陽神殿的沿途,所有建築物的地基幾乎都是巨石。在這些巨石上,西班牙人建造了歐式特色的住宅。看著那些抗震的巨石,我不由得心疼。如果不是時間的磨刀石,如果不是人為的破壞,或許我們今天會看到世界上最無與倫比的恢弘建築群,那將是我們生命中最珍貴的盛宴。
可惜,我們現在隻能看著神之建築在默默“哭泣”。十二邊形印加石上也被西班牙人添加了磚石建築,內部是一個博物館,四周是小巷。這裏的巨石很多都是多邊形,同樣切割平整,同樣有著完美的接合,巨石上同樣有雕刻,其中一塊巨石居然有12個長短不一的邊。如果不是神,誰能把這樣的巨石切割得如此完美?這些巨石在神那裏,就像小孩過家家的橡皮泥拚圖。更奇妙的是,石牆上還有一個“美洲豹石牆”,這個“美洲豹”是用20幾塊多邊形巨石拚出來的。看來,庫斯科模仿美洲豹的形狀而建並非毫無道理。可美洲豹的雕刻,我在墨西哥的奇琴伊察城邦遺址也看過,它屬於瑪雅文明。難道安第斯山文明和瑪雅文明是一個宗派的嗎?
十二邊形印加石
十二邊形印加石
十二邊形印加石
十二邊形印加石
十二邊形印加石
十二邊形印加石
十二邊形印加石
十二邊形印加石內的博物館
我不知道,但西琴先生知道。他說瑪雅文明是恩基的二兒子透特神帶來的。當年恩基繼承大統的的大兒子馬杜克神流亡時,透特成了埃及的主管。等馬杜克回到埃及後,透特帶著一部分非洲人於公元前3114年來到了墨西哥,並賜予了他們瑪雅文明。而阿達德神是恩利爾神的小兒子,恩利爾家族跟馬杜克是仇家,因此來到墨西哥的透特神變成了恩利爾家族的盟友,他們合夥打造庫斯科似乎情有可原,我一路就是帶著這樣的猜測走到太陽神殿的。到達時,神殿四門緊閉,我很高興,因為在馬丘比丘我沒能燒到“頭炷香”,那我一定要在神之筆的太陽神殿實現我的心願。
這個神殿在印加帝國時被稱作“金色圍屋”,即金圍牆,它是庫斯科乃至整個印加帝國最重要的廟宇,也是讓庫斯科獲得“黃金之城”稱號的頭號“種子選手”。這個神殿的裏裏外外,包括天花板、地板和窗戶,都被金箔覆蓋,每塊金箔的重量大約是4.5磅,足夠當時的西班牙人買一艘小帆船,神殿內還有各種精美的金銀製品和寶石。印加帝國的君主阿塔瓦爾帕承諾給西班牙人一屋子黃金的絕大部分都來自這裏。當西班牙人到來後,他們從高處俯瞰庫斯科城時,他們洗劫了這裏所有的黃金製品,然後把印加帝國工匠們製造的最精美的金銀雕像、首飾、杯盤、器皿、裝飾物和其他藝術品等無價之寶都熔成了金錠。每每想到這裏,我都覺得那些西班牙人該千刀萬剮。可是,誰知道他們奉的不是神之命呢?
太陽神殿
太陽神殿
太陽神殿
太陽神殿
太陽神殿
趁著沒開門的間隙,我們觀摩了神殿的外部。神殿海拔3400米,如果沒有建築物的阻擋,可以仰視被海拔3700米的薩克塞華曼,我猜印加帝國時期的人是可以這樣的。但今天神殿外部已經被西班牙人改建成了教堂模樣,周圍也是高高低低的房子,根本看不到被稱為“獵鷹天堂”的薩克塞華曼。如果說“獵鷹天堂”是庫斯科巨石建築的起點,那太陽神殿便是巨石建築的終點,它們都出自神之手嗎?印加人的傳說中說,太陽神殿是半人半神曼科·卡帕克給偉大的維拉科查神建造的。可是地基上的巨石分明顯示這裏是神的作品,因為巨石之間沒有使用如何粘合劑,卻嚴絲合縫,還有一塊完美的半圓形外牆。有人說,這些巨石建築都是神用高能激光切割,加上懸浮失重技術建造的。
跟其它巨石建築不一樣的是,太陽神殿外牆的巨石都是非常堅硬的黑色玄武岩,玄武岩表麵被打磨得極其平整絲滑。雖然形狀是規則的,但同樣抗震。牆上曾經被金箔覆蓋,牆頂是一長溜的黃金頂。它們在太陽的照射下金光閃閃,差一點閃瞎了最初來這裏的西班牙人的眼睛。神殿下方是梯田,最初有多少層不知道,現在隻剩下兩層,梯田下是一片綠色的草坪。我們站在草坪上,仰視這個在太陽神殿舊址上建起了的聖多明哥教堂和修道院,覺得這種“混搭”很怪異。令我們疑惑的是,如此重要的神殿,下麵的梯田應該不是種莊稼的。那這些梯田到底是做什麽用的呢?
太陽神殿
太陽神殿
太陽神殿
太陽神殿
沒人能解答我的疑問,我隻能滿腹狐疑地走到入門口,我們仍然是第一個。先生對神殿沒興趣,自己玩去了。我花了20索爾,5美元多買完門票後,真的燒到了“第一炷香”。我剛進門口,天空便飄起了細雨,我慶幸能在神殿裏躲雨。神殿內部被西班牙人改了,中間是一個歐式庭院,但幸好他們沒把最初的黑色玄武岩巨石建築都拆了,讓我還能看見神跡。在神殿的兩側,是一個一個的小神殿,神殿的窗子都是梯形。裏麵的金箔早已蕩然無存,隻有黑色玄武岩巨石發著幽暗的光。這些巨石很神奇,它們不僅可以達到絕對的水平,而且上麵有精密的鑽孔痕跡,還會把連線的石頭削去2到3毫米,形成微型的卡槽。隻有外星球的高科技能才能做到這一點吧,我這樣想。
雖然現在神殿內部空無一物,但這裏曾被分為幾大塊,其中的主體獻給了維爾科查神,其它有壁龕和梯形窗戶的小神殿,分別供奉著太陽、月亮、星星、閃電和彩虹。為了守護這裏的神殿,經過層層篩選的處女,又叫太陽貞女,被隔絕在此。她們的任務除了要保守自己的貞潔外,還要保管此地的聖火,絕對不能讓火種熄滅。當西班牙人進入時,他們發現維拉科查神主祭壇的上麵是橢圓形的金色太陽,這個金色太陽的金箔厚度是牆上的兩倍,四周是光束和火焰。它們全部在一塊金板上,完好無缺。
太陽神殿
太陽神殿
太陽神殿
太陽神殿內的金板
為什麽維拉科查被描述成一個橢圓呢?有人說它代表“宇宙卵”。但西琴先生說,它代表太陽係中尼比魯星球的運行軌道。這顆星球在蓋丘亞語中叫“大亮星”,在艾馬拉語中叫“祖父之星”。他還說,聖壇上方的神聖之牆上描繪的綴滿繁星的天空其實就是太陽係中的12個天體,而尼比魯星球是第12個,這是一幅“印加世界全景圖”。聖牆上麵最後一個圖像是一個由水道與另一個小些的水域相連的大湖,這代表安第斯山脈的聖湖的的喀喀湖。這不是神的作品嗎?隻有他才知道是怎麽來到地球和庫斯科的。西琴先生又說,太陽神殿之所以這樣建造,是為了讓陽光在冬至日日出時能直接照進聖所,每年春分和秋分,還能讓初升太陽的陽光直射穿過所有窗戶。在沒有鍾表的年代,這些是對時間最好的確認。
我在無限唏噓中走完這個空空如也的神殿,來到半圓形巨石所在的門廊時,看見外麵下起了大雨。那連綿不斷的雨滴就像這座“黃金之城”和太陽神殿的眼淚,也像是我的。若是時間有淚,它也應該為神殿哭泣吧。我黯然地走完太陽神殿每一個角落,走過陳列著歐洲繪畫和印加服飾的展覽室,在長廊唯一一塊殘留的金箔前駐足。這個珍貴的金箔上方正中是橢圓形的維拉科查神,他的左右側分別是太陽神和月亮神。中心是一對男女,四周是宇宙萬象、四季、大海和星雲,及隻有印加貴族才能使用的古柯葉,還有玉米和土地,最下方是代表倉庫和梯田的方格網式的圖畫。我仔細地看著這個精美的金箔畫,默默地向遠去的神獻上最虔誠的祈禱。
庫斯科的午餐
庫斯科的午餐
庫斯科
庫斯科
庫斯科
庫斯科
走出神殿,雨仍在下,但小了很多,我看見先生在旁邊的五星級酒店門口等我。他帶我去了裏麵的洗手間,等我出來後,雨停了。我們走向老城,無意間看到另一家五星級酒店Aranwa,裏麵包括飲料、湯或沙拉、主菜和甜點的午餐套餐每人才13美元,而且每天的菜譜都不一樣,我們立刻發現了寶藏。吃得心滿意足的我把先生送回酒店後,自己走去了“獵鷹天堂”東邊的肯科遺址。雖然不到2公裏,但跟去“獵鷹天堂”一樣,全程得爬坡。這次我換了另外一條路,經過的是庫斯科民居。途中電閃雷鳴,大暴雨傾盆而下,似乎蘇美爾的“風暴之神”真的來了。
我躲在一個涼棚下,看“風暴之神”發怒,一刻鍾後,雨變小了,我在細雨中繼續爬坡,等我走到主路上時,雨停了不說,太陽還出來了。這一次,我戴了帽子,不會像在馬丘比丘一樣,被灼傷皮膚。被稱作大肯科的肯科遺址旁是一個森林,森林旁有一個麵積很大的石山,名為小肯科,這裏如今隻剩下一堆亂石。不過,站在那裏,可以俯瞰庫斯科城,也可以遙看肯科遺址。我看見從這裏經過灌木叢可以直達大肯科,為了省力氣,我從灌木叢中鑽了過去。“肯科”在蓋丘亞語中意為“彎曲的通道”,這裏也有一個麵積很大的天然石山。石山的後麵被切鑿後,形成了幾個平麵,交錯的平台把這些平麵連接了起來。在石山被打磨成的斜麵上,開出了蜿蜒的通道,而石山內部被鑿空,形成了迷宮一樣的隧道和隔間。
肯科遺址
肯科遺址
肯科遺址
肯科遺址
肯科遺址
肯科遺址
石山旁邊的一個狹小裂縫通往內部的洞穴,這個裂縫被挖成了一個精確的幾何形狀。洞穴內有石床、石階、石椅,還有溝渠,有人說,製作動物木乃伊時的血液或祭拜時用的紫玉米酒會從溝渠中流出,流到洞內另一邊的石刻祭壇中。而石山前,則立著一個可能是獅子的巨石,可南美洲沒有獅子。巨石前麵是一圈高近2米,用切割整齊的漂亮方琢石圍成的矮牆,它們像是從地底下長出來似的,圍牆中還有19個類似座位的凹槽。這是誰建的?如何建的?又是做什麽用的呢?沒人能回答,隻有神在空中的慧眼才能看清一切。迷霧重重的庫斯科,難道是神在聖穀中建造的桃花園嗎?
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