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日本本州島北部的弘前城,對於很多遊客來說,都是一個陌生的城市。但是,它在二戰期間,卻是日本陸軍第八師的根據地。該師曾在我的家鄉沈陽參加了奉天會戰,這個戰役是日俄戰爭中的決定性戰役,也是繼1813年萊比錫會戰後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戰役。最後戰役以日本勝利終了,俄國勢力隨之退出了南滿州國。因士兵主要來自於青森縣、秋田縣和山形縣,因此這些縣的人稱弘前城為“軍都”。
如果是“日本陸軍第八師根據地”還不能讓你記住位於青森縣的弘前城,那它是奈良美智的故鄉或許能幫助你記住它。奈良美智是日本當代藝術的代表藝術家之一,他曾憑借作品中可愛又孤獨的小孩形象而被大眾熟知,還獲得過“紐約國際文化獎”,是亞洲獲得此殊榮的第二個人。如果這些還不能讓你記住弘前城,那它是日本蘋果的盛產地一定會讓你把它銘記在心。它的蘋果產量長期雄踞全日本榜首,日本一半的蘋果都產自這裏,因此被稱為“蘋果色的弘前城”。我們從秋田市的酒店奔向它,沿途經過秋田縣的風之鬆原。
弘前城
弘前城
弘前城
幸運躲過瑪麗亞台風中心的我們卻沒有躲過台風帶來的降雨,我開出酒店沒多久便開始下大雨,幸好沒下很長時間。衝出台風的邊緣後,我才有心情觀賞沿途的景色。日本海的海水在灰蒙蒙的天空下一點兒也漂亮,但秋田縣用於發電的風車卻很好看,海邊還有一個煉油廠。這個縣在2007年以前曾被稱作日本的石油王國,日本國內70%以上的產油量都在此地。經過秋田縣的男鹿市時,我們在這裏加油,150日元,差不多1美元1升,還不貴,至少比摩洛哥的便宜很多。但這是我們在日本遇到的最便宜的油價,也許因為這裏產油的緣故。令我們驚訝的是,加油站衛生間裏的馬桶蓋一開門就會自動掀開,離開時會自動關閉,這我們可是第一次見到。
去風之鬆原沿途
去風之鬆原沿途
到達風之鬆原,地上依然是濕的,空氣中也是潮濕的,但卻很清新。所謂風之鬆原,指的是一片鬆林。該鬆林有700萬棵樹木,覆蓋了14公裏海岸線,占地近8平方公裏,是日本“五大鬆原”之最。不過,這片鬆林卻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工栽種的。江戶時代的1711年,秋田縣的能代市民為了阻擋日本海吹向內陸的強烈冷風,開始沿著海岸種植日本黑鬆,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從未間斷過。今天,這片鬆林成了一處城市公園,取名為“風之鬆原”。森林中有很多彎曲的樹木向內陸傾斜,可以想象岸邊的風得有多強勁。令日本人沒想到的是,這片鬆林在1983年的海嘯中還幫了大忙,登岸的巨浪在鬆林的阻隔下,抵達城市時威力已經大大減弱。
我們沿著設計好的步道走向森林,深深呼吸著裏麵的負氧離子。這裏除了黑鬆以外,還生長著300種以上的花草樹木,樹叢中設有步道、廣場和遊樂場,最裏麵是大森稻荷神社。日本一位曆史小說家在他的《街道漫步》係列中寫到,在這裏的“在林間漫步時,鞋底的落葉仿佛軟墊 一般,腳下的如粉紅色的玫瑰在搖曳,正如詩人所呢喃的仿佛能聽見交響樂一般”。我們徜徉在林間,沉浸在大自然的饋贈裏,無比歡心。
風之鬆原
風之鬆原
風之鬆原
風之鬆原
風之鬆原
風之鬆原
風之鬆原的路邊,是長慶寺,它是日本禪宗五大流派之一曹洞宗的寺廟,該派提倡“隻管打坐”。這是我兩次日本之行第一次看到這個宗派的寺廟,在京都看過那麽多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寺廟,都沒有曹洞宗的,但該宗派現在卻是日本禪宗的主要流派。我們也不懂禪宗,對曹洞宗也沒什麽興趣,隻知道裏麵建造得金碧輝煌的,雕刻技術也很精湛,跟“主要流派”很相配。
長慶寺
長慶寺
長慶寺
長慶寺
最初我們的線路是從這裏經秋田縣的藤裏町,去跨越秋田縣和青森縣的白神山地,這裏有一片未經人類破壞的山毛櫸原生林,已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此地神秘又充滿生命力的氛圍讓一些藝術家們找到了靈感,由大名鼎鼎的宮崎駿執導的動畫電影《魔法公主》便是以白神山地為背景創作出來的。這裏還有被分為第一、第二、第三瀑布的暗門瀑布,我想從這裏開到弘前城,穀歌地圖顯示的這條路是最近距離。可我在空無一人的原始森林裏剛開了五公裏,就看見一個路障擋住了去山裏的路。我下車查看,路邊除了有一條淙淙流淌的小溪外,還有成群的大蒼蠅,它們追著我,嚇得我趕緊逃回了車裏。這些蒼蠅也跟著飛進來,我把車開到主路上後,先生才把它們都轟了出去。
去弘前城沿途
去弘前城沿途
去弘前城沿途
去弘前城沿途
無奈,我隻能繞著日本海岸前往弘前城,距離多出了兩倍還多。不是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嗎?我沒看到世界文化遺產白神山地,卻把日本海岸看個了夠。從日本海岸邊的鳥取,一直到去弘前城的日本海岸,我沿著日本海岸開了1千多公裏。跟我在不同國家開過的地中海岸不一樣的是,日本海岸很多地方都是山和隧道。在離岸邊不遠的海中,還矗立著孤零零的島嶼,有的島嶼上還有神社,惠比須神社便是其中之一。一條石板路連接著岸邊和神社,神社本身也隻有一個小屋子,連鳥居也沒有,不知道海神惠比須神會不會介意。不過,島上卻有洞穴。站在小島的最高處,視野極度開闊,強烈的海風撲麵而來,日本海的風景也盡收眼底。若是陽光明媚,我的眼前一定是一幅壯麗的畫圖。
惠比須神社
惠比須神社
惠比須神社
惠比須神社
惠比須神社
可惜,黑壓壓的雲彩給這幅畫圖蒙上了一層暗色,我在這片暗色中開往弘前城,還沒到城裏時,便看見了路邊一片片的蘋果園,很多蘋果樹都用特定的紙張包起來,以防蟲害,“蘋果色的弘前城”名不虛傳。進城前,我們發現了一家大阪王將餐廳,這家餐廳我們從東京自駕過來時看到無數家連鎖店,裏麵提供的是改良版的中式餐飲,據說餃子是這家的招牌菜。我們並沒吃出有什麽特別的,對我們來說,還有點兒鹹。不管怎麽樣,我們算是吃飽了,可以有足夠的精力在弘前城漫步。
弘前城除了以盛產蘋果出名外,也以櫻花樹聞名,它還有一條禪林街。此街道兩側不僅栽種著江戶時代的高大杉樹,還星羅棋布地分布著33座曹洞宗的寺廟宗院。將同一派別的寺院集中建在一起,絕對是日本禪寺建築的大集合,也是日本罕見的一大奇景,因而被指定為國家文化史跡。這片寺院區跟中國的風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它是依據中國《八宅周書》中“艮,北東45度,坤西南45度為鬼門線”而建的,禪林街所在地就是“裏鬼門”。1610年,講究風水的弘前城第二任藩主把他管轄下的津輕一帶的33座禪寺都遷到了這裏,用以鎮守弘前城西南方的鬼門。
弘前城餐飲
弘前城天滿宮
弘前城天滿宮
弘前城天滿宮
我把車停到了該街最東側的天滿宮,然後開始飽覽這條建於17世紀初期江戶時代的著名禪林街。天滿宮是供奉日本平安時代被封為“學問之神”菅原道真的神社,它在日本各地都有分社。這個神社不大,有著日本神社經典的朱紅色鳥居,還有眾多櫻花樹,包括青森縣最古老的垂枝櫻,據說已經有7百多歲了。作為青森縣三大賞櫻地之一,天滿宮隻有櫻花開放的時候才會人來人往,平時都很寂寞。我們來的時候是夏季,自然看不到一朵櫻花,但我們站在清幽的這裏,卻可以看見青森縣的最高峰,名為岩木山,它因為擁有跟富士山一樣的圓錐形形狀而被稱作“小富士”。可惜的是,一大片濃雲遮住了岩木山曼妙的山頭,我們隻看到了一座梯形的山峰。
從這裏要走一小段路,才會到禪林街的主街道。本來天滿宮清清靜靜的氛圍到這條街上畫風突然轉變為熙熙攘攘,每個寺廟前都停滿了車,很多車還是奢華車。此時,我們還沒意識到這一天是8月13號,而8月13號到8月16號是日本的盂蘭盆節,此節日有點兒像中國的清明節和台灣的中元節,13日迎接先人的亡靈,16日送走。不過,跟中國清明節和台灣中元節不一樣的是,該節日對日本人非常重要。它不但是僅次於元旦的重要節日,而且企業和公司也會給員工放假一周,讓日本人在節日期間帶著鮮花和祭品去掃墓。我們從未想過,會趕上這麽一個特殊的日子,心裏有點兒別扭,因為我們對陰間多少還是有點兒恐懼的。
禪林街
禪林街
禪林街
禪林街
禪林街
可是,為什麽日本人要把先人的骨灰放到寺廟裏呢?原來,在日本人的宗教信仰裏,神和佛同時存在。神掌管“生”;佛掌管“死”,因而日本除了京都和奈良那些國寶級別的寺廟外,99%的日本寺廟都可以舉行葬禮和法事,還可以在寺廟中存放骨灰,並把墓碑建在寺廟裏。不過,把墓碑建到寺廟裏的人家每年要給寺廟一筆錢,算是保管費吧。我們最不願意看這些墓碑了,先生找了一個借口溜了,我想來都來了,不管怎麽樣也得把這條著名的禪林街走完。
我硬著頭皮經過赤門和被列入民俗文化財產的黑門,不停在街道兩側輪換,一家寺廟接一家寺廟地看,每家寺廟都獨具特色。禪林街入口處是外觀看似六角形,實為八角形的朱紅色榮螺堂。這樣的形狀在佛寺中是獨樹一幟的,它建於19世紀上半葉的江戶時代後期,由富商捐贈,寺前矗立著日本曹洞宗始祖道元禪師的碑刻。內部除了有很多佛像外,還有一個特別的螺旋式階梯,但不對外開放。而建於1570年的盛雲院見證了弘前城築城的整個過程,梅林寺則以有著可愛花紋的紅色屋頂著稱。海藏寺裏正在舉行法事活動;壽昌院的房頂赫然出現了西藏寺廟的“卍”字符。讓我驚訝的是,很多寺廟裏有類似儲藏櫃一樣的存骨箱,它們就在佛像旁邊,死了都要佛光的照耀,我真服了日本人了。
禪林街
禪林街
禪林街
禪林街
禪林街
在這些寺廟中,最著名的就是禪林街盡頭的長勝寺,它是弘前城蕃主的菩提寺,麵積比別的寺廟都大很多。位於入口處的雄偉三門象征著禪宗中的“三解脫門”,但用原木建成的“三門”並不是三個門,而是三層。上層有“太平山”的山號額,下層左右花窗內安置了仁王像。穿過三門即是鍾樓,裏麵有青森縣最古老的梵鍾,鍾體上刻著“皇帝萬歲,重臣千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字樣。
與鍾樓相對的建築是蒼龍窟,內有彩繪禦堂,供奉著阿彌陀如來、藥師如來和十一麵觀音及造型各異的五百羅漢。跟三門正對的是寺廟中的主體建築本堂,它的構造是曹洞宗本堂裏最古老的風格。進入本堂前,要先通過江戶時代前期簡單係建築結構的庫裏,即倉庫。本堂內是由8個房間組成的大型佛殿,陳黑的木架和白泥牆讓本堂呈現出既簡樸又沉穩的風貌。跟禪林街所有寺廟都不一樣的是,長勝寺沒有墓碑,是一個清清靜靜的寺院。也是啊,這裏的人誰有資格跟蕃主同葬一地呢?
長勝寺
長勝寺
長勝寺
長勝寺
長勝寺
不一樣的還有,此地有一個鋪滿草坪的禪林廣場,在寬闊的廣場上聳立著忠靈塔。原本為佛舍利塔的它在1945年建成後,恰好趕上日本在二戰中戰敗,於是日本把它變成了二戰中戰死的陸軍士兵墓地。我站在門口,沒有走進去,看著幾個日本人陸陸續續進去參拜後,我轉身去了忠靈塔邊的圍牆,在這裏除了可以俯瞰弘前市區以外,也可以遠眺青森縣最高峰的岩木山。這座無論在哪個時代都被民眾奉為“信仰之山”的山峰見證了日本曆史的發展軌跡,而一萬年前的繩紋時代就是日本史的開端。這個虛無縹緲的時代在青森縣留下了無數遺跡,這些遺跡“拿”著流年的畫筆,描繪出了日本悠長曆史的水墨丹青。
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