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個人資料
lily082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北非的明珠:摩洛哥(2)-大西洋新娘

(2024-04-23 08:08:32) 下一個

喜歡上摩洛哥,是因為大學時看的電影《卡薩布蘭卡》。這部又名《北非諜影》的美國電影一經問世便好評如潮,不僅獲得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獎,而且還在“最偉大的101部電影劇本”評選中奪冠,並成為最偉大的愛情電影之一。電影上映後的第40年,一首與電影同名的歌曲被發行,一時間,卡薩布蘭卡這個名字再次風靡世界,此歌也成了不朽的經典和感人至深的世紀情歌。

電影中的故事發生在1941年,此時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的時候,卡薩布蘭卡掌握中親德的維希法國手中,實際上就是德國占領區,但擁有美國國籍的男主在這裏開了一間咖啡館。他手中握有兩張去美國的通行證,這兩張比命還珍貴的通行證成了故事發展的主線。曾幾何時,男主跟瑞典演員英格麗·褒飾演的女主正在巴黎熱戀,可在德軍逼近巴黎,兩人商量好要一同逃亡時,女主卻不辭而別,心碎的男主從此變得玩世不恭,在卡薩布蘭卡他開的酒吧裏遊戲人生,無意間看到了女主和她的丈夫,他們正是為那兩張去美國的通行證而來。心痛的男主本不想給他們通行證,但他知道真相後,除了原諒了還愛著他的女主以外,也把通行證送給了他們。

卡薩布蘭卡

卡薩布蘭卡

卡薩布蘭卡

卡薩布蘭卡

卡薩布蘭卡

原來,女主的丈夫是反納粹的地下黨,女主愛上男主時以為丈夫已死在集中營。她在跟男主逃離巴黎前得知丈夫還在人間,且身染重病。為了道德和正義,女主放棄了愛情。令人想不通的是,當女主的丈夫在咖啡館知道了她跟男主的戀情後,仍然選擇跟她在一起。陰暗地想,或許他知道如果跟女主分道揚鑣,他就無法得到寶貴的通行證,那他的小命將會休矣。光明地想,經曆過鬼門關的他,早已鳳凰涅槃,可以原諒一切人的惡行。不管女主的丈夫到底是怎麽想的,我都是淚眼婆娑看完整部電影的,為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而惋惜,為男主和女主丈夫的博大胸懷而讚歎,更因為美麗優雅的英格麗·褒曼而愛上了瑞典。當然,永存在我心間的,是卡薩布蘭卡這個名字和電影裏麵的插曲:“歎息一瞬間,甜吻駐心田。任時光流逝,真情永不變。” (A kiss is still a kiss, a sigh is just a sigh. No matter what the future brings, as time goes by.)

也許因為這部電影的爆火,所以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才於1943年在這裏舉行會議,並向世界宣布反法西斯同盟國將把對德意日的戰爭進行到這三國“無條件投降”為止。 這次會議讓卡薩布蘭卡被記載到了史冊,也更讓它名揚天下。這些都是我製定聖誕節期間的摩洛哥行程時,把卡薩布蘭卡放在第一站的原因,心中對它充滿了期待。可沒想到,開局就不順利。我們坐的是葡萄牙航空,在裏斯本轉機。臨行前,航空公司把我們回程的航班取消了,本來從卡薩布蘭卡到裏斯本的航班是1月7號的,結果給我們改成了1月6號,害得我們不但在摩洛哥少呆了一天,還不得不另外掏銀子,在裏斯本住一晚。而去機場飛裏斯本的時候,天又下起了大雨,這似乎預示了我們此次旅行的不順。

卡薩布蘭卡

卡薩布蘭卡

卡薩布蘭卡

大西洋上

不過,飛機還是正點到達了裏斯本。當從裏斯本出發的飛機在大西洋上飛往摩洛哥時,漂浮在海麵上的雲朵像冰川一樣。看著這片在大航海時代波瀾壯闊的海洋,我莫名地激動,似乎那個影響人類進程的時代離我並不遙遠。而卡薩布蘭卡,就在大西洋岸邊。到達卡薩布蘭卡機場是下午4點,我想我們有充分的時間去看大西洋上的日落。令我們意外的是,我們的租車公司連個辦公室也沒有,辦公地點在一輛車裏,但他們辦理租車手續卻出奇地快。正當我們暗自高興可以早點兒去酒店時,租車公司的人告訴我們,車10分鍾以後來。可是我們等了半個多小時車才來,當時就對摩洛哥的印象差極了。

我坐在車裏查去酒店的路線,一看需要經過收費口,但我們手中一分錢的摩洛哥貨幣也沒有。不得已,我讓先生去機場換。等先生回來我準備發動引擎時,發現他們租給我的車是手動擋的,可我租的是自動擋的。租車公司會犯這麽低級的錯誤,我們前所未見。我趕緊跑去他們的辦公地點,但是一個人影兒也沒有,心想,難道我們的旅行要泡湯?環顧四周,沒有一個人,我們手中也沒有電話卡,先生忙不迭地去機場買。在他去機場時,停車場開來了一輛中巴,我請司機幫我打電話,接電話的人不會說英文。幸好這位司機可以說一點兒英文,他幫我打了電話後告訴我在這裏等。我根本不是“傻老婆等捏漢子”的人,又借他的電話撥通了租車公司的另一個號碼,這次接電話的會說英文,他讓我等一個小時,氣得我隻想罵娘。

卡薩布蘭卡

卡薩布蘭卡

卡薩布蘭卡

卡薩布蘭卡

終於車來了,天也黑透了,我們想看日落的“黃花菜”也涼透了。我氣鼓鼓地開往酒店,對卡薩布蘭卡的熱情消失了大半。不過,當我沿著大西洋開往酒店時,沿途呈現出的現代和伊斯蘭相融的建築以及幹淨整潔的街道,又讓我對卡薩布蘭卡的熱情升騰了起來。這裏一點兒也不像以農業為主的摩洛哥,反而像一個歐洲小城。我們的酒店也是一個現代和伊斯蘭相融的建築,它以前是一個白色別墅,後被一對法國夫婦改為了酒店。本來我們以為可以在酒店好好休息一下,可酒店被歐洲的旅行團包了。我們到得晚,酒店帶空調暖氣的房間全部告罄。卡薩布蘭卡的夜晚還不到10攝氏度,沒有暖氣的我們隻能加蓋毯子,然後用弘一法師的名言來安慰自己:“所有遺憾,都是為了讓你遇見自己。”

第二天早上,我們匆匆吃完酒店的早餐,在天蒙蒙亮中就去探訪被稱為“大西洋新娘”的卡薩布蘭卡。埃及的亞曆山大城,被稱為“地中海新娘”。如果對照由亞曆山大大帝建造的亞曆山大城,就知道卡薩布蘭卡在摩洛哥的分量。雖然它的曆史跟亞曆山大城的相比,可以用“提不起來的阿鬥”來形容,但它卻是摩洛哥的第一大城市,也是該國的經濟首都,全國70%的工業都在這裏,被譽為“摩洛哥之肺”。不過,在柏柏爾語中意為“白色小屋”的卡薩布蘭卡在16世紀葡萄牙人來到以前隻是柏柏爾人的一個部落,是葡萄牙人把它變成了一個貿易中轉站,因為它有一個天然良港。在如今仍然統治摩洛哥的阿拉維王朝時期,一座白色的新城被興建。最後西班牙在18世紀末取得該城的貿易特權後,將其改名為卡薩布蘭卡,這個名字在西班牙語中也意為“白色的房子”。

卡薩布蘭卡麥地那

卡薩布蘭卡麥地那

卡薩布蘭卡麥地那

卡薩布蘭卡麥地那

當卡薩布蘭卡自20世紀初始被法國占領後,這裏在被法國占領的半個世紀內都成了“現代藝術試驗場”,法國大批建築設計師蜂擁而來,使其變成了一個現代化大都市,卡薩布蘭卡也因滿城的白色建築而贏得了“地中海新娘”的雅號。今天,混合了伊斯蘭風格的白色建築無處不在,這讓卡薩布蘭卡看上去很清爽,也悅人眼目。雖然老城區中有些垃圾,但一旦走上主街道,卡薩布蘭卡就恢複了歐洲小城的模樣。我們從主街道走向中央集市(Marché Central),希望在這裏體驗一下老城的市井生活,可惜它還沒到開門時間。我們在街道兩旁養眼建築的陪伴下,從這裏走到有著非常現代化建築和花園的聯合國廣場(United Nations Square),之後走進了建於18世紀下半葉的老麥地那市集(Ancienne Médina),可它同樣關閉。不過,我們在迷宮般的老麥地那卻看到了幾個去踢足球的小男孩,這時天還沒亮呢。看來,摩洛哥的足球能打進世界杯八強是有緣由的。

穿過老麥地那不久,就是大西洋岸邊,《卡薩布蘭卡》故事發生地的瑞克咖啡館(Rick’s Café)就在這裏。雖然這部電影是在好萊塢拍攝的,但好萊塢卻把瑞克咖啡館的造型原封不動地搬了過來。受《卡薩布蘭卡》深刻影響的我看到熟悉的咖啡館外表,覺得很親切。可咖啡館隻是一個咖啡館而已,除了門前種著的兩顆棕櫚樹外並無特別之處。清晨的它也不開門,門玻璃上還貼著需要疫苗卡才能進入的告示,我們透過玻璃窗看了咖啡館內部幾眼後便閃身走人。

瑞克咖啡館

新興商務區

哈桑二世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

在離瑞克咖啡館很近的大西洋岸邊,還有一處特別區域,它就是卡薩布蘭卡現代化的新興商務區。此片區域集中了摩洛哥境內最多的跨國公司辦事處,被稱為摩洛哥“中心”裏的“中心”。它的後方是毗鄰大西洋的寬敞,且幹淨的濱海步道,我們走在這條步道上仿佛走進了歐洲。濱海步道的盡頭是卡薩布蘭卡的地標哈桑二世清真寺(Mosquée Hassan II),清真寺旁的沙灘上出現了垃圾,可不太多,比黎巴嫩的海邊強。

我去過埃及、土耳其、黎巴嫩和印度的很多純正的清真寺,也去過西班牙被教堂混合後的清真寺,按理說對清真寺已經很熟悉,但摩洛哥的清真寺還是與眾不同。這裏的宣禮塔沒有圓塔,也沒有圓柱形的外身,所有的宣禮塔都是柱狀結構,70層樓高的哈桑二世清真寺也不例外。可建於1993年的它跟摩洛哥很多清真寺還不一樣,除了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宗教建築外,它的設計者也不是穆斯林,而是法國的設計師。雖然設計源泉來自古蘭經,晚上激光也照向麥加,但這位法國設計師到底了解多少古蘭經的精髓,卻不禁讓人畫了一個問號。

哈桑二世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

不管人們如何懷疑清真寺的設計者,該清真寺的奢華是毋庸置疑的,收門票140第納爾,差不多15美元也是貨真價實的,這是我去過的除了印度外,第二個收門票的清真寺。當我們遠望它時,已經被深入大海中的它所吸引,可等我們就要靠近它時,初升的朝陽剛好照在它“身”上。看著它的外表慢慢變成玫瑰色,我們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暖流,覺得在卡薩布蘭卡遭的罪可以被一筆勾銷。這個耗資5.4億美元的清真寺占地麵積巨大,外部是白色大理石,大理石中間鑲嵌著綠色琉璃瓦和形狀各異的銅飾品,它們在朝陽下都散發著柔和的光芒,漂亮極了。

清真寺內部同樣奢華無比。有22個扇銅製大門歡迎各方人士進入,地麵和柱子也是大理石,拱頂和牆壁是阿拉伯經典的繁複雕刻和幾何圖形,拐角處擺放著精品飾物,巨型水晶吊燈照在清真寺內,讓2.5萬名在此禱告的穆斯林盡享皇宮般的富麗堂皇。此清真寺的華麗無處不在,除了寺內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教圖書館外,寺外大量蓮花形狀的洗手池也由大理石製成。因為它的奢華和龐大,該清真寺成了來到卡薩布蘭卡的遊客的必到之地。

猶太教堂

聖心大教堂

聖心大教堂

聖心大教堂旁的花園

相比於人山人海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卡薩布蘭卡的其它景點就“門可羅雀”了。我們從這裏走向猶太教堂(Beth-El Temple),想看看在穆斯林的地界裏,猶太教堂是如何“存活”的,可這個猶太教堂被圍牆和圍牆上的花草樹木擋個嚴嚴實實,一丁點兒內部都看不到。不過,離猶太教堂不遠的聖心大教堂(Sacred Heart Cathedral)卻隨便看,但隻能看到它的外部。這座建於1930年的天主教教堂跟印度加爾各答的教堂一樣,通體都是白色,也由法國建築師建造,它在燦爛的陽光下閃著聖潔的光輝。

教堂的旁邊是一個很漂亮的花園,周邊是政府辦公區。我們走在幽靜、整潔的街道上,覺得摩洛哥就像一個第一世界國家。公園不遠處是卡薩布蘭卡的另一地標默罕默德五世廣場(Mohammed V Square),這個建於1916年的廣場想都不用想,同樣是法國人建的。此地是法國殖民這裏時的市中心,因而周邊建築具有濃鬱的歐式風格,同時融入了伊斯蘭特色,這種建築風格被稱為摩爾複興建築。廣場上此起彼伏的噴泉和展翅翱翔的鴿子讓這裏和四周生機盎然,我們太喜歡這個廣場了。

默罕默德五世廣場

默罕默德五世廣場

默罕默德五世廣場

默罕默德五世廣場

我們的酒店離廣場很近,去酒店取完車後,我開去了聖母教堂(Church of Notre Dame of Lourdes)和皇宮(Royal Palace)。建於1954年的聖母教堂也由法國人建造,裏麵有世界著名彩色玻璃藝術家的玻璃作品,可惜它關閉。同樣關閉的還有建於1920年,也由法國人建造的皇宮,它被認為是摩洛哥第二大皇家遺址,外麵都是軍人在站崗。我繞著皇宮開了一圈後心滿意足離開了卡薩布蘭卡,腦中卻回蕩著電影《卡薩布蘭卡》的歌聲:“時光雖流逝,月光和戀歌卻永不過時。心中充滿激情,世界歡迎愛侶。” (As time goes by. Moonlight and love songs. Never out of date. Hearts full of passion. The world will always welcome lovers.)

聖母教堂

皇宮

路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