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個人資料
lily082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青青瑞士行(1)-凱撒的船頭

(2024-01-19 07:34:32) 下一個

我曾在冬日時去過瑞士。當我坐在黃金列車和冰川列車,以及湖中的輪渡上,欣賞著瑞士阿爾卑斯山的雄渾美景和山穀間的秀麗景色時,我便暗下決心,一定要在夏天再來一次瑞士,自己開車遊遍它“無邊光景一時新”的大好河山。自從2022年夏天暢遊完法國後,我再訪瑞士的想法便變得更加濃烈。這是為什麽呢?因為它是凱撒大帝的“船頭”。

很多人都知道,羅馬共和國末期傑出的軍事統帥和政治家凱撒因為征服了今天法國所在地的高盧地區,才跟世界古代史上最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亞曆山大大帝、“西方戰略之父”漢尼拔和19世紀法蘭西第一帝國締造者的拿破侖並列成為歐洲曆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也是因為凱撒征服了高盧,他才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奠基者。可是,當他從他的發家地,今天西班牙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翻過比利牛斯山脈後,他卻沒有直接進入法國,而是長途跋涉,沿著法國的羅納河穀下遊北上,去征服瑞士所在地。這又是為什麽呢?這得從原始印歐人的遷徙開始說起。

瑞士

瑞士

公元前2千年到1500年間,今天被“俄羅斯化”的南俄草原上的原始印歐人不知道是不是接到了大神的指令,他們開始向外遷徙,其中一支進入伊朗,成為了伊朗雅利安人,另一支進入古印度,成為了古印度雅利安人,而其他分支進入了農牧分割線的多瑙河下遊平原,並在此地出現了第一次分化。有的進入希臘半島,跟當地土著融合成了古希臘人;有的進入意大利半島,最後被古羅馬人整合為了拉丁人;有的則進入阿爾卑斯山北麓高地,即今天德意誌民族核心區的巴伐利亞高原,著名的幕尼黑是這片高原的核心城市。但率先占領阿爾卑斯山北麓高地的,並不是德國人的祖宗日耳曼人,而是與當地土著融合後的凱爾特人。

幾百年後,或許因為人口膨脹,或許因為氣候等其它因素,凱爾特人在巴伐利亞高原進行了一次分化。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向北越過丘陵地貌的中德山地,遷徙到波羅的海,跟當地土著再融合,形成了日耳曼人;一部分則向西進入了法國中央高原,繼而向高盧和西班牙等地擴散,並渡海進入英國;另一部分則進入了被山地環繞的波希米亞地區,即今天的捷克。留在巴伐利亞高原西南部的凱爾特人部落,即日內瓦湖一帶,被稱為提古林尼人(Tigurini)。他們是居住在瑞士高原上赫爾維蒂部落(Helvetii)的一支,這些人所處的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就是今天以銀行、鍾表和永久中立國地位聞名於世的瑞士。

瑞士

瑞士

之所以說瑞士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是因為雖然它與巴伐利亞高原一脈相承,但並不屬於它。瑞士屬於阿爾卑斯山脈和侏羅山,也稱汝拉山脈之間的瑞士高原,地質學中代表恐龍時代的“侏羅紀”正得名於侏羅山。此山北部與德國的黑林山相接,多瑙河從二山之間穿出。侏羅山還像一個天然屏障,阻擋了來自北歐方向的冷空氣,使瑞士冬天不冷、夏天不熱。這座山的西部與中央高原和北部延伸山地一起,孕育出了羅納河穀。而西歐的母親河萊茵河則從阿爾卑斯山中汩汩流出,滋養著今天列支敦士登、奧地利、德法和荷蘭。因而,瑞士高原是一個被山脈包裹的高山盆地。這樣的地形地貌又幫瑞士高原蓄積出了無數可以調整周邊地區溫度和濕度的湖泊,讓瑞士能夠成為全年的度假勝地。

大山的環繞,以及地理和氣候的差異,使生活在瑞士高原上的凱爾特人跟其他地區的凱爾特人並不相同。這裏凱爾特人的主要部落被稱為海爾維第亞(Helvetier),今天瑞士聯邦的拉丁語名正是來自該部落的名字。以海爾維第亞部落為首的凱爾特人在瑞士高原的“山崗”上,有機會發展自己的地緣文化,並最終成為一個獨立的地緣政治板塊。也是因為這種獨立性,當羅馬共和國時期,占據了巴伐利亞高原的日耳曼人橫掃西歐平原,且蠶食了那裏的凱爾特人的大片領地後,他們沒有跟瑞士高原上的凱爾特人為敵,反而與之結盟,共同對付羅馬,這給瑞士高原上的凱爾特人埋下了滅種的炸彈。

瑞士

瑞士

瑞士

本來“坐”在阿爾卑斯山上的凱爾特人在曆史的長河中是靜觀羅馬共和國崛起的,兩者“井水不犯河水”,反正羅馬共和國對離地中海大老遠的他們所在地也不感興趣,或者說沒能力感興趣。不過,就怕有煽風點火的。瑞士高原上凱爾特人中的提古林尼人在日耳曼人的鼓動下,開始主動挑戰羅馬,侵襲羅納河下遊地區,而羅納河上、中遊的地理分割點是我去過的法國裏昂,它是羅馬在外高盧地區直接控製的最北端。在此次挑戰前,凱爾特人在百餘年裏沒有一次不是羅馬人手下的敗將。

麵對提古林尼人的挑戰,正值全盛期的羅馬人在公元前107年,沿著羅訥河穀北上,準備教訓一下提古林尼人,雙方在瑞士的日內瓦附近開戰。然而悲劇的是,羅馬的兩個軍團幾乎悉數被滅,凱爾特人破天荒地取得了對羅馬人的首次大捷。為了羞辱羅馬人,提古林尼人采用了羅馬對待戰俘的做法,讓4千半裸的羅馬人一個接一個,在用三根標槍紮成的必須彎腰才能通過的門下鑽出,史稱“軛門受辱”。提古林尼人給羅馬的這記重拳,外加羅馬兩次全軍覆沒於日耳曼人的事實,讓羅馬決定報複,一洗雪恥。公元前105年,羅馬集結了12萬的軍隊,在下羅納河穀跟日耳曼人和與之聯合的凱爾特人展開了空前規模的“阿勞西奧戰役”。不幸的是,此次的慘敗更史無前例,據說隻有10人得以生還,羅馬一半的元老院成員都在戰役中殞命。這場戰役讓羅馬元氣大傷,卻觸發了羅馬的脫胎換骨。

瑞士

瑞士

痛定思痛的羅馬人不得不“向內看”,最後促成了馬略軍改。“舊貌換新顏”的羅馬人於公元前102年用5萬羅馬新軍把日耳曼人中的條頓和阿姆布昂人幾乎全殲,第二年在辛布裏戰爭中將日耳曼人中的14萬辛布裏人斬殺,還俘虜了6萬人,羅馬又恢複了它應該有的戰鬥水平。至此,日耳曼人中最強大的三股力量終於讓羅馬眼不見為淨,而沒有了日耳曼人撐腰的凱爾特人隻能乖乖回到瑞士高原上“閉門思過”。不過,曆史再也不會給他們挑戰羅馬的機會,因為凱撒大帝出場了。

作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羅馬人,凱撒是肩負著曆史使命的。雖然羅馬大敗日耳曼人中的主力,但無論是阿爾卑斯山以西的凱爾特人,還是以北的日耳曼人,都是羅馬人最頭疼的蠻族。誰能征服他們,誰就會為自己贏得最豐厚的政治資本,這個重任落在了凱撒的頭上。為了防止他在征服高盧腹地時,生活在瑞士高原上的凱爾特人再與日耳曼人聯合,到下羅訥河穀興風作浪,也為了防止他們抄了自己的後路,凱撒在公元前58年對他們動手了。別看瑞士高原上的凱爾特人是整個凱爾特諸部中實力和戰鬥力最強的,可他們遇到的是巔峰期的羅馬和替天行道的凱撒大帝,13萬凱爾特人全部被殺並不在意料之外。幸存的凱爾特人有的成為了羅馬的一部分,有的繼續在大山中自活。

瑞士

瑞士

瑞士

解決了心頭大患的凱撒開始挺進高盧內部,並入侵不列顛,在成就自己霸業的同時,也把羅馬帶入了帝國的門口。他死後,偉大的羅馬帝國正式走入曆史舞台,瑞士高原的一部分進入了羅馬化時代。不過,當西羅馬帝國垂垂老矣時,最終終結了西羅馬帝國統治的日耳曼人在公元401年占領了瑞士。從此,凱爾特人與羅馬人融合後的瑞士在血統上換成了日耳曼人。

之後瑞士的曆史就可以跟法國相連接了。當日耳曼人中的法蘭克人在羅馬帝國末期趁亂世崛起,並最終建立法蘭克王國後,瑞士便從了法蘭克人,瑞士人也改信了基督教。當把法蘭克王國推向帝國的查理曼大帝去世後,他繼位的兒子虔誠者路易在臨死前把帝國分給了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在公元843年簽訂了《凡爾登條約》,查理曼帝國被一分為三。此條約的簽訂是歐洲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因為它初步奠定了今天德法意的版圖,而瑞士恰巧處於三大地緣政治板塊的交匯點上。此種尷尬位置讓這三個國家隻要有能力時,都想把瑞士這個相對的“獨立板塊”吞下肚中。這也造成了今天瑞士跟三國交界處的文化和語言,都染上了德法意的濃重色彩。

瑞士

瑞士

不過,在查理曼帝國進入“三國時代”時,德法意還在繈褓之中,瑞士也不再是獨立的板塊,而是分屬於東法蘭克王國和中法蘭克王國。直到神聖羅馬帝國的奧托王朝覆滅後,才在1033年歸屬於神聖羅馬帝國。雖然瑞士隸屬於神聖羅馬帝國,但這個在法國“思想之王”伏爾泰眼中“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對“天高皇帝遠”的瑞士隻是名義上的宗主國。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外加教宗和皇帝之間的教俗之爭,瑞士內的領主才紛紛圈裏圍城,其中最有權勢的是瑞士中部在羅馬時代基本上與羅馬帝國隔絕的烏裏州(The canton of Uri) 、施維茨州(Schwyz)和下瓦爾登州(Nidwalden)。

在西歐沒有真正“主心骨”期間,瑞士北部一個鷹堡於1020年被築起,它就是哈布斯堡家族的老巢。也就是說,瑞士是日後歐洲曆史上最顯赫、統治地域最廣的王室之一的哈布斯堡家族的發跡之地。後來,這個王朝移步今天的奧地利,開始了長達640年的統治。在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員成為神聖羅馬皇帝後,他迫使瑞士三州在1291年8月簽訂了同盟條約。條約規定:三州需要互相幫助,對抗一切敵人。這份協議被認為是瑞士聯邦的開端,協議簽署的8月1日也被定為了瑞士國慶日。我在瑞士時剛好趕上這個節日,親眼目睹了瑞士人為慶祝國慶節而舉行的富有瑞士特色的遊行和夜晚持續一個多小時的禮花燃放。

瑞士

瑞士

今天的瑞士,以天堂般的風景、保密的銀行業、奢華的鍾表業和永久中立國等標簽在世界上“招搖過市”,但最後讓它成為永久中立國的,竟然是當時的俄國。這是怎麽一回事呢?

作為俯視德法意的獨立板塊,瑞士就像歐洲的十字路口,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曆史上餓狼般的德法意,曾毫不留情地對它下過“嘴”,而瑞士也曾反撲過這家國家。當然,那時的德法意和瑞士,還不是統一的國家,是自說自話的共和國或鬆散的聯盟。當法國於1512年侵略意大利時,教皇組織了各國參加的神聖聯盟,其中就包括威尼斯共和國和瑞士。因戰利品分配的分歧,威尼斯轉向法國,並跟法國一起,用戰炮在1515年奪取米蘭的馬裏尼亞諾戰役(Battle of Marignano)中,把瑞士人最擅長的長矛兵徹底摧毀,贏得了勝利。為了這場戰爭,瑞士損失了8千多人,這對一個小國來說,是傷筋動骨的損失。從此,瑞士發誓永久中立,隻以雇傭兵的身份活躍在戰場上,他們被認為是最出色、最勇敢和最忠誠的雇傭兵。

瑞士

瑞士

瑞士

1527年,神聖羅馬帝國率領3.4萬聯軍攻入羅馬,保護教皇的5千護衛隊看到如此多的敵軍,一下子作鳥散狀。而由189個瑞士雇傭兵組成的禁衛隊,因為合同沒有到期而誓死不退。這些人殺出了一條血路,帶領教皇成功突出重圍,但這些人中隻有42人存活了下來,其餘的都戰死疆場。這場戰爭後,瑞士人憑借自己的信用和拚死抵抗的精神贏得了教皇的器重,成為最有資格保護教皇的人。今天教皇所在地的梵蒂岡,依然保留了當年傳統的瑞士衛隊。

瑞士作為雇傭軍參戰的英明決定不僅讓它成功躲開了法國1562年到1598年的八次宗教戰爭和1618年開始的第一次全歐大戰的30年戰爭,還成為戰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戰爭中,驚慌失措的資本和各行各業的人才紛紛逃往瑞士,這為它成為金融的避險港灣奠定了基石。而30年戰爭後的瑞士,也正式脫離神聖羅馬帝國而獨立。1685年,把法蘭西王國帶入鼎盛的路易十四大腦發昏,頒布了針對新教徒的《楓丹白露敕令》,大量在鍾表業獨占鼇頭的新教徒卷鋪蓋卷逃到瑞士,他們給瑞士鍾表業的起飛種下了一顆小樹苗。

瑞士

瑞士

就這樣,瑞士在“坐山觀虎鬥”中安安靜靜太平了一個多世紀,直到被1792年法國大革命時的拿破侖占領。1815年,在拿破侖戰爭中獲勝的各國在維也納舉行和會,每個獲勝者都想分戰略位置重要,又富裕的瑞士一杯羹。普魯士希望瑞士加入德國聯邦,而奧地利希望瑞士成為自己提防法國的緩衝區。這時,俄國的亞曆山大一世出麵調節,一錘定音,促使各國都同意瑞士永久中立國的地位。從這一年一直到二戰結束,不管是普奧和普法戰爭,還是一戰和二戰,瑞士都堅定中立,既不提供戰略物質,也不充當雇傭兵,隻“坐收漁利”。雖然法國和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想揩瑞士的“油水”,但都擔心征服這個善戰的國家會得不償失,也怕給對手機會。因此,德國敢入侵中立國的比利時,卻不敢動瑞士毫發。

其實,中立的瑞士對德法意都有好處。否則,誰占據了這個製高點,其它兩國心裏都會發慌。它跟荷蘭和比利時一樣,都是三國的緩衝區,也是三國可以利用的外貿中心。就這樣,民風強悍、資源貧瘠、地理位置敏感的瑞士,成了全世界上資金的避風港,也成為很多國際組織的總部,為自己贏得了“歐洲心髒”、“鍾表王國”和“金融之國”的美稱。而身居阿爾卑斯山上的它,又因為高聳的群山、磅礴的冰川、純淨的湖水和絕美的田園風光而被稱為“歐洲水塔”和“世界花園”,成為人們度假的天堂。我跟先生在“我好羨慕風啊羨慕雨,它們常常可以見到你”的歌聲中開啟了為期三周的瑞士自駕行。我們信步於瑞士的陌上,靜看它飄逸的閑雲、細聽它夏日的詩語;為它潑墨十裏長亭,為它許下一個永遠。

瑞士大致路線

大致裏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owwoman' 的評論 : 謝謝。
cowwoman 回複 悄悄話 今天拜讀完畢瑞士第一貼!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xc8585' 的評論 : 很榮幸被你收藏,謝謝。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玉麵小飛龍_007' 的評論 : 謝謝表揚。你說的對,要永遠在路上。要麽腳在路上;要麽筆在路上;要麽心在路上。
wxc8585 回複 悄悄話 您都是大作!收藏。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瑞士和新加坡都地處戰略要地,“天生麗質難自棄”,別的小國自然無法與之比肩。另外,預祝你兒子能早日去瑞士滑雪。
玉麵小飛龍_007 回複 悄悄話 精彩!永遠在路上!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現代文明之前小國很難生存,像瑞士這樣沒資源又有凶悍實在是難以想象。還是現在好,現代文明讓小國有尊嚴地發展,不然哪有新加坡?馬來西亞從來都是虎視眈眈盯著它:)我也要看看瑞士,上星期我讓我兒子去那滑雪,說晚了,沒伴,沒去成,遺憾!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宇都宮' 的評論 : 謝謝你喜歡。
宇都宮 回複 悄悄話 瑞士大帖,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