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著名畫家,被稱作“印象派之父”的莫奈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連我這個繪畫小“白癡”也知道,印象派中“印象”一詞來源於他的名作《印象·日出》,也知道他的係列油畫作品,約250幅睡蓮是多麽炙手可熱。如果有博物館收藏了莫奈的睡蓮,那這個博物館立刻會身價倍增,也會門庭若市,擁有莫奈8幅睡蓮畫作的巴黎橘園博物館就是例證。
可是藝術,特別是“離經背道”的藝術,從來都是需要資本去扶持的,作為現代繪畫起點的莫奈印象派也不例外。所謂印象派,就是畫家們在戶外和自然光線下用濃厚的油彩作畫。他們筆觸自然,構圖寬廣,注重光和影的完美結合。生於鴉片戰爭爆發那一年的莫奈能讓這種新興的繪畫藝術流行全世界,最先應該感謝的是他富有的第二任妻子,最後應該感謝的是美國的新貴們。
莫奈花園
莫奈花園
莫奈花園
莫奈花園
說起這位第二任妻子,會給莫奈的人生帶來汙點的。在他第一任妻子病逝前一年,經濟困窘的莫奈一家搬到了他資助人,也是他朋友的家中居住。就在這一年,莫奈和他朋友之妻艾麗斯產生了感情。妻子去世後,39歲的莫奈和他兩個孩子仍然住在好友家,而身為百貨商店大亨的好友此時已逃到了比利時去躲避債務,但艾麗斯靠自己的嫁妝依然是個富婆。她把莫奈和他的兩個孩子及自己的四個孩子都帶到了巴黎,開始了與莫奈同居的生活。
在莫奈43歲時,有一次,他偶然在火車上看到了窗外吉維尼(Giverny)的如畫風光,於是心馳神往,艾麗斯便斥資在這裏租下了一所帶有穀倉、果園和小花園的房子。這裏就是給莫奈帶來好運,讓他餘生創作出風靡全球的睡蓮,今天讓無數遊客趨之若鶩的莫奈花園(Claude Monet Foundation)。而此時,他們仍未結婚。9年後,在艾麗斯分居已久的丈夫去世後,他們才喜結連理。那時莫奈已經52歲了,他的畫作也早已被人追捧。
莫奈花園
莫奈花園
莫奈花園
我不想猜測最初莫奈跟艾麗斯在一起的目的,我相信是因為愛情。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不是莫奈迷的我才成了那些趨之若鶩的遊客之一。從巴黎的酒店到吉維尼,我們要穿過一個自然公園,也要在鄉村田地間行走。我們沒想到,沿途的景色不是一片鬱鬱蔥蔥的綠色,就是已經成熟的小麥田,還有剛剛吐蕊的薰衣草花田。這一切,都讓我覺得北法美極了!而且一路上都沒什麽車,隻有我們在獨享這一美景。那感覺,跟我在土耳其很像。
到達吉維尼,剛過早上9點。我們以為此時的吉維尼也會跟沿途一樣,沒什麽人,也沒什麽車。可我們錯了,這時莫奈花園外的停車場已全滿,一群一群的老年旅行團在排隊進入。先生說:“老年人多的地方一定是好地方”。他說的沒錯。在之後一個月的旅途中,老年人成堆的地方真的是美不勝收的好地方。
莫奈花園
莫奈花園
莫奈花園
莫奈花園
我看著人山人海的旅遊團,心想什麽時候才能輪到我們呢?隨口問了一句,原來散客的售票處在花園的後麵,正門是給旅遊團隊用的。幸運的是,售票處沒有散客,可等我們逛完出來時,售票處門口已經排起了超長的隊伍。我花了22歐元買了兩張票,入門一看,這裏是商店。聰明的先生沒有直接走進花園,而是在這裏欣賞明信片和莫奈的畫作複製品,他說這樣他才知道在哪兒拍照能拍出莫奈畫中的風景。
莫奈的花園非常漂亮。在莫奈居住在這裏的43年裏,他把除了作畫以外的全部時光都傾注在了包括花園和水園的莫奈花園中。曾是菜園和果園的花園麵積相當於一個半足球場那麽大,裏麵種植著向日葵、鈴蘭、康乃馨、薔薇以及百種叫不出名字的珍稀花卉,他專門從巴黎購買的從日本引進的花草也在其中。在莫奈的花園裏,他不是按照花的品種,而是按照各個品種開花的時節來種植的。這樣,從4月到10月,每個月他都能看到花開花謝。
莫奈花園
莫奈花園
莫奈花園
花園的後麵是水園。莫奈在此挖渠引水,種樹修橋。與色彩斑斕的花園不同,水園的主色調是綠色。這裏小河流淌,曲徑通幽,垂柳依依,竹葉青青,頗有些日本園林的禪意味道,那兩座日本風格的綠色拱橋更讓水園充滿了濃濃的日本風。而名滿天下的睡蓮則“躺”在水園“蓮花池”的角角落落,年複一年為莫奈充當著免費“模特”。這些法國本地的白色睡蓮及從南美和埃及進口的黃白藍粉睡蓮,以及世外桃源般的氛圍,讓莫奈的靈感大發,創作出了家喻戶曉的睡蓮係列和日本橋係列。
在他的畫中,莫奈花園裏的花和水始終貫穿他的創作。水上景物、水麵漂浮物和倒影,水下景物構成了他畫作的三部分,而花跟水在光的閃爍與風的流動中都在不時地變幻著色彩。同樣的睡蓮,同樣的垂柳、同樣的小橋和湖水,在不同時間、不同天氣都在他的畫中呈現出細微的差別。這些數十幅同一主題的作品構成了他的係列,也把印象派效果推向了極致。
莫奈花園內的水園
莫奈花園內的水園
莫奈花園內的水園
莫奈花園內的水園
可是一直在藍天綠草、繁花清水之間流連的莫奈,也是需要“煙火氣”的,那就是他得把他的畫作賣出去,並賣出個好價錢。他的“貴人”,不是法國人,而是美國人。1874年,當以莫奈為首的印象派畫家們共同舉辦了第一次聯合展覽後,“印象主義”一詞就成了貶義詞,那幅海景畫《印象·日出》也被雜誌記者撰文大加諷刺。之後的12年,莫奈的畫作就像一個三、四線的女影星,很少被人青睞。但是在法國送給美國自由女神像揭幕的1886年,莫奈們轉運了。一位在過去20年裏一直支持印象派畫家們並購入大量印象派畫作的畫廊老板,在瀕臨破產邊緣時,決定大賭一把,把手中300幅印象派畫作全部運到了紐約去展覽。那時的美國,工業發展迅速,誕生了一批人傻錢多的“土豪”。這些土豪也不知道分得清還是分不清藝術品,反正手裏一大把閑錢,於是一股腦兒地把莫奈的畫作搶購一空,莫奈在美國一炮而紅。這一年莫奈46歲,在莫奈花園已居住了3年整。
莫奈花園內的水園
莫奈花園內的水園
莫奈花園內的水園
莫奈那些呈現出光線氛圍的美好畫作受到了美國人的讚歎和追捧後,他的手頭闊綽了,影響力也與日俱增,再也不用花第二任妻子的錢了,於是專心伺候花草,並沉浸在他光影繪畫的創作中,在他的房子裏過起了幸福的“花癡”生活。他的房子,是一棟粉牆綠窗青瓦的二層小樓。進入莫奈花園的參觀者,人人都想進去一窺被美國人無意中推向世界名畫家之林的莫奈起居室。因為人太多,門口不自覺地排起了長龍,我也成了那些在烈日下被炙烤的一位。
房子內清新、淡雅,沒有繁奢的裝潢,客廳、臥室、廚房等一應俱全。在一個大客廳的牆上,掛著莫奈最著名的代表作複製品以及他精心收藏的231幅日本浮世繪。為什麽莫奈會對日本的浮世繪(Floating World)倍加推崇呢?
莫奈故居
莫奈故居
莫奈故居
莫奈故居
莫奈故居
因為浮世繪的精髓跟印象派所追求的相吻合。它們都注重對市井生活的描繪,但浮世繪注重感官刺激,強調“活在當下”。在創作上,浮世繪采用非嚴謹科學的透視手法,而不是當時西方古典主義繪畫采用的定點透視法,卻一樣能帶來立體效果和體積感。浮世繪還強調用鮮明的色彩來裝飾效果,這些都給尋求創新的莫奈帶來了全新感受,讓他把浮世繪的風格融入到了自己的畫作中。另一位對日本浮世繪倍加推崇的印象派大師是比莫奈晚出生13年,卻比莫奈早逝得多的梵高。
人們不是常說“羊群效應”嗎?繼莫奈成名之後,一直到20世紀初,大批美國畫家搬到吉維尼,其中絕大部分是美國人,希望沾染上莫奈的“靈氣兒”,這使人口不到千人的吉維尼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畫家村。美國一位企業家和收藏家還在這個村裏建造了美國藝術博物館,陳列著生活於該村的美國印象派畫家的作品。
莫奈花園
莫奈花園
莫奈花園
不知道這個博物館有沒有人問津,反正我知道,很多跟我一樣不懂繪畫的人都是衝著莫奈花園才去的吉維尼。吉維尼,如果不是因為莫奈花園,它可能隻是法國眾多很不顯眼的村莊中的一員,但其實,它的自然稟賦還是不錯的。它位於塞納河與埃普特河(Epte River)的交匯口,離塞納河邊的巴黎和魯昂(Rouen)都很近。周圍是起伏的山地,葡萄種植是這裏的主業,因此在新石器時代,這裏就是一個定居點。
莫奈為什麽一眼就看上了這裏,難道他知道這裏有悠久的曆史,會成為他的發家之地嗎?他肯定什麽都不知道。這就是命,命裏注定他的畫作會被美國資本看上,後期變成無神論者的他在中晚年會過得無比滋潤。至於是不是因為他從天主教徒變成無神論者才有的這份好命,他就更不知道了。可是,他的好命卻沒傳給他兒子。他兒子在繼承家業後,因無力維持和修複莫奈花園而把它捐贈了國家美術學院。之後,又是美國人對莫奈花園慷慨解囊,按其原樣把它修葺一新後,“打包上市”。今天,這個幾百人的小村莊每年會接待50萬人,美國人的資本運作太成功了。
吉維尼小鎮
沿途的青麥田
沿途的小麥田
沿途的薰衣草田
我一邊想著莫奈的命真好,一邊在小村莊裏轉悠,發現小村莊本身也很美。白牆紅頂的農舍,無處不在的蔥綠草木,還有大大小小的豔麗花朵,的確是一幅充滿著詩情畫意的風景畫。當我用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把小村莊逛完,準備啟動穀歌線下地圖時,我忽然發現它不好用了。此次法國之旅,因為有先生隨行,我連手機卡都沒買。沒有穀歌地圖,我寸步難行。情急之下,我看到停車場旁有一家餐廳,於是上前詢問是否能用一下他們家的網絡,結果被告知,整個小城的網絡都是免費的。吉維尼也太好了吧,幫了我大忙。我匆匆下載完穀歌線下地圖,然後開車奔赴下一站,那裏是法國現任總統馬克龍出生地和成長地,也是法國曆史最悠久城市之一,在羅馬帝國時期就是重要交通咽喉的亞眠(Amiens)。
去吉維尼小鎮沿途
去吉維尼小鎮沿途
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