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個人資料
lily082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獨自旅行:土耳其(25)-美食的沃土

(2021-10-19 17:12:53) 下一個

位於土耳其境內的小亞細亞半島,是一塊神奇的土地。這個北臨黑海,西臨愛琴海,南瀕地中海,東接亞美尼亞高原的半島及其附近海域因為是連接亞非歐三大洲的樞紐,所以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無數王國和帝國千百年不停息地在這裏“逐鹿”。它們在把血和淚灑到這片神奇的土地之上時,也把自己獨特的文化基因留在了這裏。經過數千年的戰火洗禮和文化撞擊,小亞細亞半島已成為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既厚重又雄渾的文化基地。

可是,這個半島並不像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一樣是沃野千裏,反而被連綿的山脈所圍繞,中間是海拔1千米左右,起伏不平的安納托利亞高原,隻有西麵向海洋敞開懷抱。但因為群山的阻擋,濕潤的海風又很難吹進西低東高的內陸,這讓整個半島隻有麵積不多的地區適宜耕種,其中就包括奇裏乞亞平原(Cilicia Plain)。

奇裏乞亞的阿達納

奇裏乞亞的梅爾辛

奇裏乞亞的塔蘇斯

奇裏乞亞平原始於地中海沿岸,與塞浦路斯島隔海相望。北側平均海拔2千米的托羅斯山脈(Taurus Mountains)將其與安納托利亞中部高原分開,但山脈中卻有一個被稱為奇裏乞亞門(Cilicia Gate)的狹窄峽穀使其與高原“血脈相連”。南麵從地中海沿岸向東延伸到被土耳其人叫做異教徒之山,並跟托羅斯山脈相接的努爾山脈(Nur Mountain)將其與安條克和敘利亞內陸隔開,卻也留有一個被稱為敘利亞之門的山口使它們“攜手相牽”,而一條道路通過亞美尼亞之門又讓它與幼發拉底河“同舟共濟”。在被大海和大山圈起來,看似封閉,卻會“置死地而後生”的低地上,就是奇裏乞亞平原。

平原內,五條大河緩緩流過,每條河流都帶來大量淤泥,滋養出肥沃的土壤,其中三條大河在溫暖的氣候中綿綿不息地澆灌著這片沃土,讓它每年可以收獲3次不說,還成為地中海地區農業最發達的地方之一。這裏是土耳其除榛子和煙草以外的所有農產品生產地,大豆、花生和玉米的產量在土耳其遙遙領先,還出產大量藏紅花、石榴和優質葡萄幹酒。其它水果和蔬菜也不在話下,土耳其柑橘的出口一半來自這裏,土耳其第二大蜂蜜生產地也是在這裏。不僅如此,這裏的漁業也很發達,什麽鱸魚、魷魚和我不知道的金頭鯛、灰鯔魚和紅鯔魚等都在這個地區可以找到。奇裏乞亞的人們還可以在托羅斯山脈放牧,出產的山羊毛自羅馬時期就用來製作帳篷,而吃深山特有植被的羊成為阿達納(Adana)烤肉的原料。當美國內戰爆發後,這裏又種植棉花,成為棉花貿易中心。難得可貴的是,平原近地中海處還有一個平靜的港灣,港灣內有一個天然的避風港。

小亞細亞所在地

托羅斯山脈所在地

奇裏乞亞所在地

這些天賜的地利提供了美食的沃土,讓這裏自新石器時代起就有人定居。隨著人類貪欲的擴大,此地也逐漸變作四方哄搶的“肥肉”。在赫梯王國還沒成為帝國前,奇裏乞亞就受其強有力的控製,後奇裏乞亞成立了自己的王國,甚至在公元前11世紀還一度成為西亞四大強國之一,並跟赫梯國王簽訂了條約,王國的第二任國王被用楔形文字和赫梯象形文字記錄為“偉大的國王”。雖然奇裏乞亞王國之後又被赫梯帝國強占,但隨著赫梯帝國的內訌,王國又脫離了“苦海”。可隨著海上民族的入侵,王國裏的人被迫遷徙。古希臘詩人荷馬說,這片平原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科林斯英雄,以殺死怪物和馴服飛馬而聞名的貝勒羅豐(Bellerophon)的遊蕩地,是他把奇裏乞亞人轉移到了西部和北部更遠的地方,還讓他們成為了特洛伊的盟友。

荷馬說的是不是真的,已無從考證,但這個被亞述帝國、波斯帝國和亞曆山大帝國都占領過的“百寶箱”,在亞曆山大大帝去世後,卻成了海盜的避風港。在羅馬共和國時,海盜們劫持了一個叫凱撒的人。本來隻想勒索20塊贖金的海盜做夢也沒想到這個名為凱撒的男人居然就是日後震驚地中海世界的凱撒大帝,不僅對他說的他值50塊錢的說法置若罔聞,也對他說的他會把他們送上十字架淡然笑之。可是,當凱撒獲釋後的第二天,他就從米力都招募了人手並租借了船隻,一舉端了海盜們的老巢不說,真的把劫持他的30個海盜都釘死在了十字架上。

梅爾辛

梅爾辛

梅爾辛

梅爾辛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凱撒的餘威還在。在凱撒當上軍事保民官這一年,羅馬共和國正在發生古羅馬最大一次的斯達巴克奴隸起義。本來起義軍跟奇裏乞亞的海盜們約定好,準備乘坐他們的船隻前往西西裏島,可海盜們背信棄義,沒有提供船隻,結果起義軍在羅馬共和國軍隊的圍攻下,損失了2/3,首領斯達巴克也戰死於沙場。

不守信用的海盜們也沒得到什麽好下場,最後被羅馬共和國與凱撒作對的執政官龐培“一鍋端”,奇裏乞亞成了羅馬的管轄地,到羅馬帝國時成為貿易繁盛的地區。在羅馬失去埃及這個糧倉後,這裏取而代之,一直到阿拉伯帝國占領它為止。當它在拜占庭帝國的馬其頓王朝重回帝國懷抱時,這裏迎來了新一波移民,那就是世界上第一個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這些人在他們的國土遭受塞爾柱突厥人入侵後,一路西遷,最終在奇裏乞亞建立了亞美尼亞王國。作為堅定的基督信徒,這個被周圍穆斯林環繞並敵視其存在的王國在大約300年的風風雨雨中始終保持自己的信仰,還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期間給十字軍提供了寶貴的支持,同時與意大利的主要商業城市保持著貿易關係。

梅爾辛

梅爾辛

梅爾辛

梅爾辛

奇裏乞亞的故事遠遠不止這些。為了探究它的奧秘,我從它地中海岸的梅爾辛(Mersin)出發,沿著托羅斯山脈,開到奇裏乞亞亞美尼亞王國的首都塔蘇斯(Tarsus),再開到今天奇裏乞亞的商業中心阿達納(Adana),一路開啟這個在古代被森林覆蓋,為腓尼基和古埃及提供木材,後在中世紀成為熱那亞和威尼斯商人前哨的奇裏乞亞的詩篇。

得名於報春科植物香桃木的梅爾辛的平均氣溫是奇裏乞亞最高的,降水量也很高,因此這裏出產的水果超級好吃,我就是在這個城市的酒店裏吃到了全世界我覺得最好吃的哈密瓜。梅爾辛是土耳其除了伊斯坦布爾和伊茲密爾外的第三大海港,也是土耳其重要的經濟樞紐,從它的清真寺擁有跟伊斯坦布爾藍色清真寺一樣的6座宣禮塔就知道它的地位。這個有著“地中海明珠”綽號的城市在美國內戰期間是美國棉花的主要供應地,而它之所以有“地中海明珠”這個綽號,除了因為今天它在土耳其經濟中的地位外,也因為它在古希臘時期就被眾多作家提及。這裏除了擁有天然港口和小亞細亞南部貿易路線的戰略地位外,鄰近礦山還出產古代世界最好的鉬,這讓它在貿易中獲得豐厚利潤並有條件鑄造自己的硬幣。不過,我跟好奇,這個在18世紀末才被瑞典人分離出來,今天用於煉鋼或鑄鐵的鉬,古代人用它做什麽,他們又是怎麽把它提煉出來的。

梅爾辛

梅爾辛

梅爾辛

梅爾辛清真寺

我這個平凡人是想不明白的,但我可以用平凡的雙眼去感受梅爾辛的美。清晨剛剛梳妝好的它,極其幹淨,我在清爽宜人的環境中信步走向海邊。這裏的地中海水已沒有了令我心醉的多樣藍,但海岸邊的花園仍然讓我流連忘返。花園內有一個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的雕像,雕像下刻著他的豪言壯語:“如果你在托羅斯山脈中看到一個破舊的帳篷,帳篷裏還冒著煙,你就應該清楚地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擊敗我們。” 花園的旁邊是沒有圍牆的梅爾辛市政府,政府大樓前的廣場上也矗立著凱末爾的雕像。

我在凱末爾的豪言壯語中開進托羅斯山脈去尋訪與梅爾辛同在一個省的塔蘇斯,那九曲十八彎讓我不禁想起了挪威的山路。這個離地中海僅20公裏的塔蘇斯在古代比梅爾辛有名。它是波斯帝國的總督所在地,亞曆山大大帝就是在此以少勝多擊敗了波斯軍隊並截獲了大量黃金,為他繼續南下提供了資金支持,同時也讓波斯帝國元氣大傷。在希臘化時期,這裏的學校可與雅典和亞曆山大的相媲美。從羅馬共和國開始,塔蘇斯就是奇裏乞亞的首府,不僅是羅馬帝國第一位皇帝的導師出生地,而且是幾位羅馬皇帝的埋葬地。在奇裏乞亞亞美尼亞王國時,它依然是首都,還是基督教使徒聖保羅的出生地,更是安東尼和埃及豔後克利奧帕特拉的第一次相遇地。在莎士比亞的戲劇《安東尼與克利奧帕特拉》中,埃及豔後曾在安東尼死後說,她要穿上最好的衣服去塔蘇斯,在那裏自殺,然後來世再與安東尼相會。這些都讓我對有著6千多年曆史的塔蘇斯充滿了無限的期待。

塔蘇斯

塔蘇斯

塔蘇斯的老人

塔蘇斯修車的小男孩

可是,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我一開進塔蘇斯就發現這裏是個破爛的小城,應該說,是我去過的土耳其城市中最破爛的。這個建於伯丹河口(Berdan River)的小城曾經位於將小亞細亞和敘利亞及其它地區連接起來的幾條重要貿易路線的交匯處,因此一直是很重要的貿易中轉站和商業中心,曾出現在古希臘和古羅馬神話中,但今天我已看不出一絲商業中心的端倪。小城冷冷清清,除了我以外,一個遊人也沒有。我把車停在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暫定名單,被圍牆圍起了的聖保羅教堂(St. Paul’s Church)門前,發現大門緊閉。我以為疫情期間關閉,問路邊喝茶的一群小夥子是不是這樣。他們聽不懂,其中一個起身帶我去敲門,原來是開的,隻是沒人參觀而已。教堂很普通,門票隻有12.5裏拉,不到2美元。教堂內部中央的天花板上有耶穌、約翰、馬太(Matthew)、馬克和盧克(Luke)的頭像,牆上繪著風景和天使,還有一座不起眼的鍾樓在清淨的小院裏孤獨地沉默。

聖保羅教堂

聖保羅教堂

聖保羅教堂

聖保羅教堂

雖然聖保羅教堂沒帶給我驚喜,但它能在伊斯蘭教“橫行”的土耳其存在已經是一個奇葩。從教堂出來,我去尋找奧斯曼帝國時旅行家筆下塔蘇斯的影子。在這位旅行家的筆下,塔蘇斯是“平原上的一座城市,周圍環繞著兩層樓高的堅固城牆,有五個城門,四麵有護城河,城牆內有三個不同的街區,四周是肥沃的農田”。可我什麽也沒看見,隻看到一個關閉的教堂遺址和一個建於16世紀末,名為烏魯的清真寺(Ulu Mosque),清真寺旁有奧斯曼帝國時期一個丞相的陵墓。我對陵墓有一種天生的恐懼感,可裏麵的人招呼著讓我進去。就在我進去不久,清真寺裏的男人突然對著麥克風說起了祈禱詞,接著就響起了震耳欲聾的祈禱聲,嚇得我心髒都要跳出來了。

當我悻悻然走向停車位的時候,我發現這裏的土耳其浴才30裏拉,比我在安塔利亞洗的160裏拉的土耳其浴便宜多了。我是沒膽子再洗土耳其浴的,但還是進去參觀了一下,跟我去的地方差不多,大同小異。在路上,我還看見一個小學生模樣的男孩正在車底下修車,這讓我很意外。讓我意外的還有,這裏有一個美國大學(Tarsus American College),這是主動跟我聊天的一個大學生告訴我的。

烏魯清真寺

烏魯清真寺

烏魯清真寺旁的陵墓

塔蘇斯的土耳其浴

對塔蘇斯的失望,讓我對奇裏乞亞的商業中心阿達納也失去了眾多期許,可是阿達納太讓我驚豔了。這裏不僅有美國空軍基地,而且有令我迷醉的水庫,更有出乎我意料之外的頂級博物館。因為這個博物館,阿達納成為令我難忘的土耳其城市之一。

其實,我應該對這個位於塞伊漢河(Seyhan River)旁的阿達納充滿信心的。它不僅扼守通往敘利亞、伊朗和伊拉克的交通要衝,而且是通往奇裏乞亞平原的門戶。從這裏出發,經塔蘇斯進入托羅斯山脈的山麓,再穿過著名的奇裏乞亞門,就能到達小亞細亞其它地區,這是西征的軍隊必走之路。因為重要的地理位置,阿達納曾是古典世界最重要的宗教和文明十字路口,它的大名在古埃及、赫梯、古希臘和古羅馬文獻中都可以找到。雖然它的光輝在突厥人建立的齋月酋長國(The Ramadanid Emirate)統治這裏之前一直掩映在塔蘇斯之下,但當它成為齋月酋長國的首都後,它的光芒就開始四射,並維持了兩個多世紀。可是,這座城市在阿達納大屠殺、亞美尼亞種族滅絕和奇裏乞亞大屠殺後,就不再耀眼,直到1950年塞伊漢水壩(Seyhan Dam)的建成,阿達那才重回繁榮的春天。我在阿達納的第一站,就是這個建在塞伊漢河上的大壩。

阿達納

阿達納

阿達納

阿達納

從托羅斯山脈轉出來,我就感受到了奇裏乞亞平原的沃野。去塞伊漢水壩的沿途,都是鬱鬱蔥蔥的菜田和金黃的小麥田。我不是真的去看大壩的,我要去看的是孕育了阿達納的塞漢河。今天,這條奇裏乞亞最長的河流在流出托羅斯山後,被大壩阻攔,大壩的下方是一個水庫,用以灌溉農田,那水庫裏水的顏色,居然是我最喜歡的Tiffany藍。當我看到這個顏色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從石子路的高坡上滑了下去。可憐我租的車的車輪,被石頭硌得亂響,我真怕爆胎。

塞漢水壩

塞漢水壩

塞漢水壩

在Tiffany藍的美色中,我沿著塞漢河開往美國空軍基地,這是我第一次探訪美軍基地,心中莫名地興奮。我知道美軍基地一定是不讓進的,但我還是想看看它“長”什麽樣。果不其然,我還沒看見基地大門就被一個土耳其士兵攔下。他不懂英文,放行了。我看見我的左前方是一個小廣場,小廣場上矗立著一架高昂著頭的美國戰機,戰機後麵是基地的大門,於是快速拍了一張全景照片。在我看見大門後,又一個不懂英文的土耳其士兵把我攔下,用手勢讓我打開後備箱,把行李拿出來,走到前麵一個屋裏去,那裏僅靠著基地大門。這裏的人懂英文,告訴我隻有authorization才能進入。等我推著行李箱走回車裏時,一個英文很好的土耳其軍官向我過來,我說明來意,並誠實地告訴他我拍了一張照片,他說不可以,我隻好把照片刪了,但它依然在我手機的垃圾箱裏。

阿達納

阿達納

阿達納

阿達納

阿達納

阿達納

盡管我沒有進入美軍基地,但至少看見了它外部的模樣,於是心滿意足開向酒店。我的酒店在阿達納市中心,這裏比塔蘇斯的市中心熱鬧多了,不愧是奇裏乞亞的商業中心。入住後,我一查,阿達納考古博物館(Adana Archaeology Museum)離酒店不到兩公裏,我決定步行前往,順道看看阿達納的街容市貌,也順道找飯店吃午飯。沿街都是商店,我看見一條很漂亮的裙子,想買,以為跟安塔利亞一樣可以還價,可這裏的人都不會英文。老板出來,指指標簽上的價格,然後走了,我知道沒辦法講價,但也買了。

走出商業區的阿達納有些冷清,沿途沒什麽可看的不說,也沒有飯店,這讓我更覺得酷熱難耐,每走一步都很痛苦。好不容易到了博物館,我想問問哪裏有飯店,吃完飯才有力氣看,可博物館的人告訴我,三點半閉館,而此時已一點了。我顧不上肚子,一頭紮進了博物館,然後就被裏麵的布置和展品驚得差一點兒掉了下巴。我真沒想到,這個外部不出彩,看起來也不大的博物館內部縱深極長,展品布置得也很專業。雖然沒有中文和英文語音導覽,但內部展板非常漂亮,英文解說也很詳盡,展品從新石器時代到奧斯曼帝國全部涵蓋,而門票隻有25裏拉,還不到3美元。這是我眼中土耳其最好的三大博物館之一,另兩個在烏爾法和安卡拉。

阿達納博物館

阿達納博物館(青銅時代)

阿達納博物館(赫梯時代)

阿達納博物館(赫梯時代)

阿達納博物館(赫梯時代)

阿達納博物館(赫梯時代)

博物館展出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的展品我並不陌生,畢竟我在埃及和希臘克裏特島和聖托裏尼島的博物館裏都有看到,我最好奇的是赫梯時代的展品。雖然我在伊斯坦布爾的考古博物館也看過赫梯的展品,但那裏的布展根本沒辦法跟這裏的相比。這裏有赫梯的蒙麵人像和異形陶罐等,還有山水晶小雕像。小雕像用切削技術製成,頭上有一個圓錐形的帽子,身著長衣、長裙,手臂貼在身體上,從肘部彎曲到肚子,它是我首次看到的用山水晶製作的雕像,真是太驚訝了。

我在博物館裏眼睛不夠用地到處看,鐵器時代的展品不錯,古風時期、古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時的也很好,奧斯曼帝國的就那麽回事,沒什麽正經的展品,就拿人物和風俗來湊數。如果說這些時期的雕像、陶瓷、珠寶、印章,以及描繪特洛伊戰爭的人物浮雕和裏麵有女妖美杜莎的石棺等還沒有像赫梯的展品那樣讓我驚豔,那當我轉到馬賽克廳時,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整個巨大的廳內地上全是包括花鳥魚蟲、人物及幾何圖案在內的各種各樣的馬賽克,比伊斯坦布爾40裏拉門票的馬賽克博物館好上千萬倍。

阿達納博物館(赫梯時代)

阿達納博物館(拜占庭時代)

阿達納博物館馬賽克

阿達納博物館馬賽克

阿達納博物館馬賽克

若不是要閉館了,我還會在博物館裏轉個不停。臨出來前,我問博物館的人附近有沒有好的餐館,那個人說一公裏以外有一個,此時,我已經餓得不行不行的了。沒辦法,我向他指給我的飯店走去,路上經過一家看起來挺幹淨的烤肉店,我進去發現有空調,但沒開,我比劃著問主人能不能開空調,她說可以。我實在沒體力在酷熱下繼續走,於是坐了下來。雖然我沿途吃的最多的就是土耳其串燒烤肉,而且每家的都很好吃,但沒有一家比阿達納的串燒烤肉更正宗,更有特色。以阿達納名字命名的烤肉(Adana Kebab)是阿達納的全部代言,它不同於其它烤肉串和轉爐烤肉的地方一個是用扁平寬厚的金屬串烤肉,另一個是它使用的羊肉來自食用該地區深山特有植被,不滿周歲的公羊。烤肉前,要先把羊肉與羊尾油一起用手工切成肉餡兒,之後跟洋蔥、大蒜末、青椒和西紅柿混合,然後用傳統的土耳其草藥和香料調味,再裹到扁平串上,在炭火上烤。烤好後,抽掉金屬串,把長長的、扁扁的、又是中空的飽滿肉串放在麵餅上,讓其吸收滲出的油脂,真是好吃極了。讓我沒想到的是,我點的羊肉、雞肉和羊肝烤串居然搭了五盤配菜,外加非常好喝的土耳其酸奶才39裏拉,不到5美元,便宜得超乎我的認知,而且還可以刷卡。這是我在土耳其吃過的最便宜的餐飲。

吃飽喝足的我不再覺得酷熱難耐了,走入城區,去看塞伊漢河上的羅馬石橋(Stone Bridge)。這座建於公元2世紀的橋是從地中海到小亞細亞和波斯貿易通道上重要的一環,在此橋建立之前,赫梯國王前往敘利亞作戰時曾在這附近建造了一座橋梁。因為此橋的重要性,之後拜占庭帝國的查士丁尼大帝及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們都重修過這座橋梁。今天,這座橋及其旁邊的河邊公園都被關閉,我隻能遠遠地向它行注目禮。

阿達納烤肉

阿達納羅馬石橋

阿達納清真寺

阿達納清真寺

阿達納清真寺

離這座橋不遠,是阿達納著名的薩班哲中央清真寺(Sabanci Central Mosque)。這個土耳其第二大清真寺跟伊斯坦布爾的藍色清真寺一樣,也有六座宣禮塔,可以相像阿達納絕非“等閑之輩”,它跟阿達納烤肉一樣是阿達納的名片。雖然它可以通過廣播使周邊60公裏以內的穆斯林都能聽到祈禱聲,但這個建於20世紀末的鋼筋混凝土清真寺卻引不起我的什麽興趣,我草草拍了幾張照片後就沿著塞伊漢河走回酒店。路途中,我看到兩個穆斯林婦女坐在地上討飯,其中一個還抱著熟睡的孩子,我看都沒看,就給了錢。可我走過去之後,忽然覺得那個孩子好像不是真的,於是回頭看了一眼,發現沒抱孩子的婦女正衝著我的背影詭異地笑,那笑讓我有一種被騙的感覺,這是我第一次在土耳其看見有人討飯。不管我有沒有被騙,阿達納又便宜又好吃的餐飲、神秘的美軍基地、帶有Tiffay藍的河水,以及我眼中頂級的博物館都讓“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它深深留在了我的記憶裏。這些記憶伴著奇裏乞亞的過往,就像幸福的閃電照亮了我的旅途,讓我在記住這塊美食的沃土之時,也想告訴隻做紅塵夢的世人,這裏正是“清風皓露時”。

路線

路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Kmom' 的評論 : 說的有道理。
DKmom 回複 悄悄話 好看的東西都是當年基督教建的啊,虧得那個時候的MSL沒有毀掉這些東西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illibit' 的評論 : 是的,吃過才知道很好吃。
billibit 回複 悄悄話 Adana Kebab是阿達納的全部代言,也是土耳其的代言。隻有吃過才知道。
billibit 回複 悄悄話 Adana Kebab是阿達納的全部代言,也是土耳其的代言。隻有吃過才知道。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