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春風十裏香”的江南,是無數人心中的天堂。然而,每個人心中的江南卻不盡相同。蘇杭的江南是小橋流水人家,揚州的江南是煙柳畫橋瓊花,南京的江南是秦淮風月樓台。這些“江南”,因為柔柔的水波和文人的頌讚,都泛著溫潤婉約的光暈。可是,古徽州的江南,因“插天萬仞”的黃山和深潭急流的新安江,卻有一股陽剛之氣。而時常氤氳在枕山環水麵屏的徽派建築之間的雲霧繚繞,又給這陽剛之氣注入了一股仙氣兒。那是一種不同氣質的,如水墨畫似的,剛柔並濟的江南。
這個不同氣質的江南,如鄰家妹妹一樣清純質樸,“她們”就在古徽州的屯溪和原生態的村落中顧盼生輝。
徽州的唐模
徽州的唐模
徽州的黃山
徽州的西遞村
如今是黃山市府所在地的屯溪,曾是徽州人精神的原鄉。瀕臨徽州母親河新安江的它,人傑地靈。從這裏誕生的新安理學,把儒學的天理思想和禮儀理想融會貫通,並提倡讀書入仕,催生出了徽州特有的“左儒右賈”。當堆金如玉的徽商發跡後,又把雄厚的資金移回故裏,讓包羅萬象的徽州文化在家鄉如花般綻放,並隨著他們經商的腳步走向大江南北。徽派建築,為適應人多地少而橫空出世的徽州文化代表作,遍布在屯溪老街裏,大放異彩。
作為古徽州水陸運輸的交通樞紐,屯溪老街不言而喻會成為商業中心。在明代它是中國著名的茶市之一,清代發展成遠近聞名的“茶務都會”。我們一踏上鋪滿褐紅色麻石板的“茶務都會”,似乎就走進了光陰的故事裏。在這座中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街市裏,徽商曾有的盛世年華和其滋養的徽州文化又重現。不同年代的徽派建築通過3條馬路和18條巷道與山水相溝通,茶樓酒肆、書場墨莊,匾額旗招、朱閣重簷比比皆是,無限的繁華使這裏被稱為流動的“清明上河圖”。
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
街道兩旁是鱗次櫛比的280家店鋪,徽派建築特有的粉牆黛瓦和高高的三段馬頭牆蜿蜒伸展,首尾不相望。門楹和窗欞或方或圓,或棱或扁,造型多樣。木製的門楣上雕刻著栩栩如生的戲曲人物,古樸的窗欞上是技藝精湛、線條硬朗的磚雕。如果時光可以回轉,我們會看到發明了珠算運算法則的徽州小商人和張小泉剪刀的張小泉在這裏的某個店鋪裏招呼著來來往往的客人。屯溪濃鬱的商業氣息和優雅的文化氛圍讓鬱達夫稱讚“新安江水碧悠悠,兩岸人家散若舟。幾夜屯溪橋下夢,斷腸春色似揚州。”
如果屯溪老街的熙熙攘攘和熱熱鬧鬧還不能讓我們看到一幅完整的水墨江南畫,那在世界文化遺產-安安靜靜的西遞村,這個當年靠經營典當鋪和錢莊而成為江南六大富豪之一的胡姓村莊,我們則可以感受到徽州塵落風煙的古韻,可以揣摩徽派建築的精髓,可以一瞥水墨江南的美麗。
西遞村
西遞村
西遞村
站在小山上遠眺這個有著近一千年曆史和一千多人口的古村落,是那樣賞心悅目。在春天的低語中,色彩鮮豔的油菜花邁著輕盈的腳步翩然而至。清風吹過,金黃色的花浪歡呼著、跳躍著、奔跑著,如金色的織毯從山腳下一直撲向粉牆黛瓦。粉牆黛瓦的身後,是蔥鬱鬱的青山。青山連綿,寵溺地抱著花海和民居。民居的外側,嫋嫋炊煙在緩緩升起,如輕飄飄的霧幔籠罩著鄉野。這不就是陶淵明描繪的“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嗎?遠處,兩條溪流從村落的房前屋後環繞穿行,在村南匯聚成潭。近處,桃花灼灼,競相爭妍。春日裏的西遞村,是如此地千嬌百媚、安逸嫻靜,不愧被稱作“桃花源裏人家”。
沈從文說,“在春天,去看一個人。那時百花綻放,春風拂麵。桃花樹下笑靨如花,暗生的小情愫可盡訴。” 山柔水潤的的西遞村,在春暖花開之際是可以入畫的,是可以談情說愛的,是可以感悟生命的脈動的。
西遞村
生命的脈動,是在博大精深的徽派建築裏。徽派建築中的四雕,即磚雕、石雕、木雕和竹雕,和徽派建築的三絕,即古民居、古祠堂和古牌坊,在有著“古民居建築的寶庫”的西遞村一樣不少。村口400多年曆史的牌坊,堪稱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在當地特產的大理石上雕築著典型的浮雕、透雕和圓雕,形象逼真,技藝超群。可是,因為對踐踏女性身心自由的貞節牌坊的厭惡,讓我對所有的牌坊都不“感冒”。不過,我對古徽州興建村落的風水學說卻興趣頗濃。
受理學的影響,古徽州村落的選址和建設都強調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徽州地勢西高東低,河水多自西北流向東南,正好符合了風水學說上的山川大勢,各種類型的風水村落在徽州隨著“大勢”應時而出。群山懷抱中的西遞村呈船形,村裏的七哲祠和跑馬樓是船首的眺台,村頭的喬木是竹篙,一排紅豆杉是係纜繩的木樁,村中心的樟樹是桅杆,牌樓是風帆,村中的民居是船艙。為什麽西遞村和很多古村落要建成“船”的式樣呢?
西遞村
西遞村
西遞村
在地少人多的徽州,徽州人大多通過新安江外出求生,因而他們對船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和寄托,希望以航船的布局避免水患,希望以水為動力推動宗族的蓬勃發展。久而久之,船成為藏在徽州人內心的風水圖騰。
對船的敬仰讓西遞村的人視水為財富的象征,門前繞水,低頭也遇水。蜿蜒的青石小徑順著水流走向鋪就,122幢保存完整的古民居在小徑兩頭林立。走進院落,水仍是主宰。布置緊湊的院落內,院中是天井,用作采光和排水。每當下雨時,屋頂內側的雨水從四麵流入天井,意為水聚天心,肥水不流外人田。
在民居內,被稱作“民居眼睛”的磚雕、石雕和木雕隨處可見,圖案囊獲人物山水、花卉飛禽、幾何形圖等林林總總。這種對水的膜拜和對“民居眼睛”的運用,一直延續到盧村。
盧村
盧村
盧村
盧村
相傳唐代就有的盧村也跟西遞村一樣,坐落於山坳裏。除了兩條小溪外,還有一個人工修築的溝渠,蜿蜒橫穿過村中。淙淙的流水聲使村莊充滿活力和生機,這是徽州古村落注重水的活用的實證。透明的河水、自在的魚兒、古樸的小橋、浣衣的姑娘和清新的空氣及遠處的含黛青山和近處的油菜花田都讓遊人罕至的盧村充滿著詩意,惹人遐想。好想“走上那條美麗的山路。那坡上種滿了新茶,還有細密的相思樹。在那條山路上,你是不是還在等我,還在急切地向來處張望。”
依山臨水的盧村,純純地不染一絲世俗的塵埃。原生態的白牆灰瓦像一個卸去妝容的素顏女子,從歲月中走來,帶著滄桑,卻掩不住曾有的芳華。這裏有清代富商耗時20年,為6個老婆建造的木雕樓群。雕功之精細,雕刻之精美,藝術之高超,實屬罕見。不僅位居徽州三雕之首,而且被譽為徽州木雕第一樓,還成為黃梅劇《徽州女人》和電視劇《走進藍水河》的取景地。
盧村
盧村
盧村
盧村
如果在清晨或雨後,你會看見雲霧環繞著盧村,跟青山綠樹、小橋流水、青石台階、粉牆黛瓦和油菜花海一起,組成水墨畫般的色彩,清新嬌媚,那是徽州的江南水鄉。而給徽州的江南水鄉添上畫龍點睛一筆的是唐模村。
沿著溪水而建的唐模,不同於西遞和盧村,它有著江南園林的風韻。這江南園林的風韻來自清朝時從這裏走出的一位富商。是他,不惜重金,把被盛讚的杭州西湖美景搬到了唐模。從挖塘壘壩,疊石栽花,到修築亭台樓閣和水榭長橋,再到用三潭印月和白堤等命名,無不是西湖的翻版。不是西湖翻版的是, 在湖中心的鏡亭四壁上,鑲嵌著蘇軾、朱熹、黃庭堅等書法大師的碑帖。這些人工美景與園內的千年古樹一起,形成了“全村同在畫中居”的絕妙畫麵。
唐模
唐模
唐模
唐模
唐模不僅僅有江南園林的風韻,還有超出江南園林的風韻,那就是古徽州獨一無二的水口園林。所謂“水口”,指水流入之處和水流出之處,前者要開敞,後者要封閉,以把“財”留住。這特有的風水文化與唐模的原野、古樹、園林、小橋、宗祠與村落融為一體,不僅使其擁有“風雅山水田園,徽派古建長廊”的美譽,也讓一幅水墨寫真素描躍然紙上。遠離喧囂的唐模,恰似水墨江南的清奇詩篇。
常聽人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在微風習習的春日裏,以黑白為底色的徽派建築,在逶迤的青山,蜿蜒的綠水,燦爛的黃花背景下,像是一幅徐徐展開的水墨畫長卷。而與小橋流水相偎依的古村落內,高低錯落的白牆青瓦,交相鳴啼的野鳥家禽,在炊煙嫋嫋中,則像是陶淵明筆下“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桃花源。徽州,雖然你的家園已不在,但你山靈水秀和徽派民居的獨特韻律,卻如“鳳簫聲動”,回蕩在歲月的時空裏,柔媚著江南的春與秋。
無法弄 發表評論於 2020-07-08 07:14:52
好看。據說這些地方之所以留存下來,是因為交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