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個人資料
lily082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春日中國行(15):鶯歌燕語話徽州

(2020-06-19 07:01:16) 下一個

徽墨、徽劇、徽菜、徽派建築、徽派盆景、徽派園林,這麽多的“徽”字讓我們不禁要問:這些帶“徽”字的文化來自何方?為什麽徽文化會流傳四方?

這些帶“徽”字的文化來自“青山向晚盈軒翠,碧水含春傍檻流”的古徽州。古徽州的自然和人文稟賦孕育了富甲天下的徽商,是他們繁榮了徽州文化並使其流傳四方。

徽州

徽州

徽州

如果把徽州比作一個西瓜,那徽州的山水是西瓜子,徽州的理學是西瓜肉,徽商是西瓜白皮,徽州文化是西瓜綠皮。亦或是,如果徽州是一個美女的精致妝容,那徽州的山水是粉底,徽州的理學是胭脂,徽商是蛾眉,徽州文化是丹唇。不管是西瓜白皮和綠皮,還是蛾眉和丹唇,它們都是徽州的“表”,而西瓜子和西瓜肉,或粉底和腮紅才是徽州的“內核”。是這些“內核”成就了多汁甜美的西瓜,成就了妝容精致的美女,成就了具有藝術氣質的徽州,使其在歲月的銅鏡中,脫俗出眾。

就像命中注定一樣。詩詞書畫無所不能的宋徽宗平叛了發生於此的方臘起義後,將其名字由歙州改為徽州,意想把這裏鎖住。但徽州不但沒被繩索鎖住,反而跟這個藝術天才的皇帝一樣,走上了知性優雅之路,這一走,就是幾百年。

徽州地圖

徽州地圖

也許知性優雅的玄機冥冥之中就蘊藏在“徽”字裏。打開“徽”字,“徽”是山,是水,是人文,一個“徽”字凝練了徽州所有的自然資源和文化底蘊。徽州四麵峰巒疊翠,北麵的黃山,橫亙東西,把北方的寒流攔截在外;南麵的白際山和其它山脈連綿起伏,自西南向東部延展,徽州被眾山環繞其間,呈現出壯麗神奇的天造畫境。

這風景如畫的世外桃源,因山遠地自偏,很早就成為絕佳的避難場所。永嘉之亂後,中原人口大批南遷,以家族為單位的北方世家陸續定居於此,為日後徽商以血親紐帶編織自己的商業網埋下了種子。當安史之亂後,遷入徽州的北方人越來越多,人口的增長讓這個世外桃源的弊端開始顯現。

徽州

徽州

徽州

山多嶺密的徽州,山間穀地和盆地不多且窄小,適合耕種的麵積更小。雖然這些散落的山間盆地為徽州人的繁衍生息提供了空間,但耕地的稀少卻無法讓人口快速增長的徽州人在此安居樂業,以至於這裏流行這樣一句話,“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不算優渥的生存環境迫使徽州人跟古雅典人一樣,隻能向外“殺”出一條血路。

在徽州的故事裏,山使人塞,但水使人通。雖然中國有名的大江大河裏或許沒有新安江的名字,可它卻鑄就了徽州的底色。被譽為徽州母親河的新安江不僅發源於徽州,而且是大名鼎鼎的錢塘江的正源。正是這“一灘複一灘,一灘高十丈,三百六十灘,新安在天上”的新安江,為徽州的村落綿延和徽商的崛起奠定了基調,並同徽商開辟出的四通八達的古驛道一起,讓徽州的人和物走向遠方。

徽州

徽州

徽州

作為與外界溝通的重要通道,新安江曾有“湖經洞庭闊,江入新安清”的美譽和“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裏”的清麗。這條水色佳美的大河和它眾多的支流,穿山越嶺,如經絡般將徽州的“一府六縣”攬入懷中,讓徽商的輝煌和悲傷穿越重巒疊嶂,隨著湍急的水流向外流淌。

承載著徽州生命線的新安江讓徽州人把對它的眷戀深埋在血脈中。他們稱自己為“新安人”;儒學集大成者朱熹自謂“新安朱熹”;雄霸中國商界幾百年的徽商稱自己新安商人,還有新安理學、新安樸學、新安畫派、新安醫學等,都被冠以“新安”二字。因為“清溪青我心,水色異諸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的新安江,才有了中國三大商幫之一的徽商,才有了充滿詩意的徽州文化,才讓被群山環繞的徽州散發出卓爾不群的氣韻。

封閉的大山,讓與日俱增的徽州人無法苟且,而串起徽州的新安江,卻給徽州人帶來了希望,也讓徽州人看到了天外還有藍天。“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 小小年紀便離鄉背井的徽州人,隨著新安江水,乘一葉扁舟,走向富裕的江南,甚至更遼闊的海洋,終於一代“商”雄-徽商開始崛起,幾百年不衰,開啟了屬於自己的傳奇。那麽,徽商是如何崛起,如何如日中天,又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呢?

徽州

徽州

魯迅說:“不是在沉默中爆發,就是在沉默中滅亡。” 如果古雅典人因區域內溝壑縱橫無法農耕而被迫走向海洋,那徽州人則跟古雅典人一樣,也因沒有充足的土地而被迫奔向大江。如果古雅典人幸運地得到周遭良港的眷顧,那徽州人則得到大江的垂憐。雖然徽州所處山區的新安江上遊河床窄、流速快、彎道多,水運條件並不夠優越,但仍阻擋不住徽州商人向外開拓的步伐。多山的地形不適合農業,卻適合竹木茶麻,漆果桑菇等生長。萌芽於東晉的徽商把這些與山水相依的資源順著新安江水,一路東下,銷往外地。白居易名篇《琵琶行》中的“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指的就是徽州的茶葉。當中國第二次“衣冠南渡”後,北方的文人工匠南徙到此製出的徽墨和之後的湖筆、宣紙、端硯等工藝品也隨著水流和古驛道奔向四麵八方。於此同時,徽商把徽州需要的糧食和其它商品由新安江逆流而上運回徽州。“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從來都不在貿易大通道上的徽州,終於找到了“寄命於商”的生存新模式。

可是,肩挑背扛和船載舟運的商業運作形式並不能保證徽商“橫行”天下,是知禮好義和賈而好儒的“金鑰匙”最終開啟了徽商雄霸四海的成功之門。這成功之門的開啟,要感謝儒學的集大成者,與孔子並提的“朱子”。

徽州

徽州

作為南宋理學大師朱熹的故鄉,徽州的空氣中都漂浮著朗朗讀書聲,重視科舉和功名的理念讓徽州“十戶之村,不廢誦讀”。雖然朱熹的部分理論和學說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泯滅了自由的社會氛圍,可他總結的“朱子讀書法”卻讓“命”不太好,但“運”不錯的徽州人受益匪淺。牢固的文化根基既讓徽州人讀書蔚然成風,也讓無數徽州人科舉得力後走入官場,還讓文墨氣質滲到骨子裏的徽商腦子更靈光。徽州,在理學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呈現一派“左儒右賈”的大好風光。

這片大好風光到明朝時演變成盛世風光。隨著揚州被賦予鹽業壟斷權,聰明的徽商看準時機,迅速投身這一本萬利的食鹽行業。都說“官商勾結”是發財致富的捷徑,我想這條法則也一定適用徽商。因徽州有像意大利佛羅倫薩一樣講究“朋友圈”的傳統,所以成功入仕的徽州官員不可能不給徽商“開綠燈”。在有利的客觀環境下,受過教育的徽商憑借著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宗族勢力的優勢,利用“善行媚權勢”和在地理上離揚州近的優勢,最終打敗揚州鹽業市場上呈三足鼎立之勢的陝商和晉商,榮登食鹽經營商的首位。至此,徽商有了“橫行”中國的資本,在明清時代,不但掌管著鹽業的“半壁江山”,而且在典當業、徽館業、醬商業和其它大宗商品行業都成就斐然,創造了“鑽天洞地遍地徽”、“無徽不成鎮”、“無徽不成商”的商業神話。清朝時還出現了來自徽州的紅頂商人胡雪岩,到清末民初時,繁華無限的揚州甚至變成了徽商的經濟殖民地。

徽州

徽州

“海內十分寶,徽商藏三分”的徽商並不是“土包子開花”的土豪,他們發財後又把濃鬱的書卷氣帶回了故土,興建書院,倡導讀書入仕,清代還出現了“狀元縣”。在徽商的大力投資下,徽州文化如同破繭而出的蝴蝶,穿越萬水千山,飛遍大江南北,在眾多領域都曾獨領風騷上百年。京劇前身的徽劇;中國八大菜係之一的徽菜;建築史上一絕的徽派建築;中醫重要組成部分的新安醫學;明清中國篆刻藝術最高代表的徽派篆刻;雕版印刷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徽派刻書;美術史上獨樹一幟的徽派版畫;文房四寶的正宗之寶徽墨與歙硯等等,百花齊放,讓徽州有了“東南鄒魯,文化之邦”的美譽。徽州,用自己的“運”和“勢”實現了雨果所說的“當命運遞給我一個酸的檸檬時,讓我們設法把它製造成甜的檸檬汁”的願望。

這個以商養文、以文入仕、以仕促商的“官商學一體”徽州模式,像滾滾向前的車輪,把徽州推向了商業、教育和政治的巔峰,縱橫四海數百年。可是有潮起就會有落。隨著清朝後期鹽法的變更,徽商失去了鹽業上的特權,外加鴉片戰爭後貿易大通道由內地遷向沿海,這都讓“嫁接”出的徽州經濟雪上加霜。終於,離貿易大通道越來越遠的繁華徽州和一跺腳天下亂顫的徽商在太平天國運動的燒殺中消失於天際,由徽商“包養”的,與敦煌學和藏學相提並論的徽州文化也漸漸黯然落幕。

徽州

徽州

徽商的背影可以遠去,但“山繞清溪水繞城,白雲碧嶂畫難成。處處樓台藏野色,家家燈火讀書聲”的徽州卻應永存人間,不是嗎?可是,曾經跟揚州、蘇州和杭州齊名的徽州今安在?我在開滿油菜花的原野中,傾聽著春天的鶯歌燕語,驅車數百公裏,去尋找徽州的蹤影。那一路的金黃,那浩瀚的花海,那絢爛的花潮,仿佛鋪陳出徽州曾有的精彩。鍾靈毓秀的黃山是徽州;蜿蜒曲折的新安江是徽州;波光粼粼的千島湖是徽州;依山傍水的婺源是徽州。可惜,曾經如花般美好的徽州如今被拆分得七零八落,散布在安徽、江西和浙江三省的交界之處,這讓曾經閃爍著文明光暈的徽州像一個支離破碎的夢。什麽時候才會見到“梳妝打扮”好的徽州?什麽時候再會見到“容光煥發”的徽州?徽州,回來吧;回來吧,徽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imberwolf' 的評論 : 說得對,謝謝留言。
Timberwolf 回複 悄悄話 過去的安慶和徽州是經濟文化發達之地,安徽由這兩地得名,沒合肥蚌埠什麽事。
可惜自安慶之戰後傷了元氣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robato' 的評論 : 謝謝表揚。徽州是人傑地靈之地,可惜消失了。圖2是宏村。
robato 回複 悄悄話 讚美文。
徽州,人文薈萃之地,名人輩出:胡適,錦濤,朱熹,黃賓虹,陶行知,詹天佑,許承堯。。。
圖2是否徽州呈坎?我去過,有點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