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船開出下田的海麵,伊豆半島南端漸漸在後方消失,我一直憑倚著欄杆,一心一意眺望著海麵上的大島,我覺得我和舞女的離別仿佛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船艙的燈光熄滅了。在黑暗中,我聽任淚水向下流。我的頭腦變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來,什麽都沒有留下,隻感覺甜蜜的愉快。” 被稱為“世界第一初戀”的戀情在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中就這樣被劃下了休止符。
那是怎樣的戀情呢?那是一段清新、哀婉、無法放縱的愛戀。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年代,一位社會上層的青年學生與一位社會底層的年少舞女在伊豆半島堆疊的山和靈動的水中巧相遇。舞女“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如清水般潔淨,洗滌著男主抑鬱陰沉的靈魂。她閃亮的星眸,如陽光般的笑靨像一道霞光,照亮了男主的旅途。有一種無名的香氣在男主的心中氤氳開來,與籠罩著伊豆的薄薄霧靄一起,交織出羞澀而朦朧,喜悅又惆悵的初戀。
伊豆半島
伊豆半島
伊豆半島
伊豆半島
為了這部距今已101歲的不朽之作,為了席慕容所說的“青春是一本太過倉促的書”,我們在綠意盎然的夏季,踏上了川端康成筆下“重疊的山巒,原始的森林,深邃的幽穀”的伊豆半島。由海底火山地殼移動而形成的伊豆半島三麵環海,溫暖的洋流從南部海域流過來,讓這裏一年四季都氣候宜人。獨特的地形讓伊豆半島形成了壯闊的山巒和宜人的景色,是日本首屈一指的旅遊勝地,也是文學家們的青睞之地。川端康成,夏目漱石,太宰治,三島由紀夫,都在這裏留下過作品。我們沿著川端康成的筆跡,在伊豆俊秀的山,茂密的林,清冽的甘泉和嫋嫋的炊煙裏去追尋伊豆的舞女,去尋找乘著微風飄遠的愛戀。熱海(Atami),古時候曾是日本的歡樂場,常有藝伎出沒的日本最大溫泉城市,會有舞女的身影嗎?
到達熱海,天空開始飄雨。不像富士山冷冷的雨,熱海的雨是溫熱的。在我們旅途難得一見的細雨中,我們也遇到了日本難得一見的堵車,日本公交車的準時在這裏化作烏有。看看霧蒙蒙的天空,看看蒼茫茫的海麵,看看遠方已變成江戶和戰國時代曆史與文化遊樂園的熱海城(Atami castle),我們知道,這裏沒有伊豆的舞女。那風景秀麗的伊豆高原(Izukogen)會有舞女的身影嗎?
熱海
熱海
從熱海沿著伊豆半島東線南下,即是享有“藝術森林”之稱的伊豆高原。在高原上,有一座象征伊豆高原的火山,名為大室山(Mt. Omuro)。它與富士山一樣,外形都是完美的圓錐體,但卻是一座死火山。晴日中坐吊椅到大室山頂,伊豆高原、富士山和太平洋上的伊豆群島會盡收眼底。可富士山好像故意跟我們過不去,總是在白日裏不讓我們看清它的容顏。在富士山腳下的河口湖,就是煙雨濛濛,在大室山,還是濃霧繚繞,並下起了陣雨。我們知道,即使我們在霧鎖青山的細雨中繞火山口步行一圈,也找不到伊豆的舞女。那去伊豆高原的一碧湖(Lake Ippeki)和城崎海岸(Jogasaki Coast)吧,或許在那裏可以恰巧遇到。
在我們心中,有著如此好聽名字的一碧湖一定會跟奧地利的月亮湖一樣清澈碧藍。可是,擁有一樣美麗名字的它們卻是天壤之別。看到月亮湖的那一刻,我們知道,這是真正的世外桃源。但一碧湖呢?湖不大,水不清,在濛濛細雨中,一個遊人也沒有,枉付“伊豆之眼”的美名。
大室山上
大室山上
一碧湖
一碧湖
為了《伊豆的舞女》,我們真是曆盡艱辛。伊豆半島的巴士和火車跟富士山和北海道富田野的一樣讓人著急,常常是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一趟,而且巴士早早就收工。當我們重回伊東站,所有開往城崎海岸的巴士已停運,可建在海上長48米,高23米的絕景,門斜吊橋(Kadowakitsuri Bridge)卻一定要看,我們隻能坐開往城崎海岸站的火車。從下車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被暈頭轉向的穀歌地圖“逼上了梁山”,開啟了伊豆奪命奔。什麽是嚇破了膽,我們可以告訴你。
剛下車的時候,我們為能經過森林旁的清幽小鎮而慶幸。小鎮裏全是豪華別墅,溫濕的空氣從森林裏飄出來,清新宜人。街道旁的丁香樹開得燦爛,散發出陣陣花香。站在小鎮高處,已看見遠處的海在向我們招手,似乎門斜吊橋就在不遠處。可是,當我們正悠哉悠哉享受周邊的景色時,我們忽然發現,穀歌地圖暈向了。周圍除了我們,一個人也沒有。好不容易碰到一個日本人,不懂英文,涼菜了。
城崎海岸
城崎海岸
跟著暈圈的穀歌地圖,我們跳牆出來,回頭一看,那是私人領地。當看到吊橋的指示牌時,我們大喜過望,此時,已晚上六點多。因為陰天,天已不那麽明亮。600米的路程,應該很快就到,我們這麽想。走在小河和森林之間的棧道上,聽流水叮咚,開始還心情愉悅,可越走越害怕。森林裏幾乎看不見光亮,隻有流水折射出的微光和樹木散落下來的光亮可以指引我們沿著棧道前行。森林中,除了我們,空無一人。不知走了多遠,棧道終止,之前的潺潺流水變成了驚濤拍岸,“暮靄沉沉楚天闊”中的伊豆海,就在眼前。若是在白日,這濤聲定會讓我們欣喜,可此時,卻拍得我們心驚肉跳。順著指示牌,我們走入了真正的森林,連路也沒有,女兒穿著涼拖,步履維艱。我給自己打氣,就要到了,就要到了,可600米的路,怎麽那麽長啊。
真的不能再往前走了,樹林越來越密,路開始分叉,幾乎看不見光亮。再往前走,我們怕會夜宿森林,在北海道因坐反了車而流浪的經曆還曆曆在目。此時,不好的想法一個接一個往上湧。如果出現幾個男人,如果出現一條蛇,如果出現可以咬人的動物,那我和女兒會不會命喪日本的森林都無人知曉呢?越想越怕,開始往回飛奔。飛奔的路如此漫長,我們從未這麽驚恐過,即使差一點露宿北海道街頭的那一晚也沒有。可現在,我們懷揣喪失生命的驚魂,使出吃奶的勁兒狂奔。等我們差不多連滾帶爬再見到光亮時,全身都已濕透,並不全是因為熱,更多因為怕。回到酒店我們才發現,明明女兒輸入的是門斜吊橋,可穀歌地圖卻指向了橋立吊橋(Hashidate Suspension Bridge)。這個橋立吊橋,居然排在日本10大最驚心動魄吊橋的第3位,而門斜吊橋連前10也未進。
城崎海岸
伊豆海
伊豆的舞女,你到底在哪裏呢?
伊豆的舞女在這裏。曆經艱難險阻,我們終於在有1200多年曆史的修善寺溫泉(Shuzenji Onsen)找到了舞女的足跡,那是她和男主的初相遇之地,川端康成筆下隱晦又清新的愛戀就在此埋下伏筆。小鎮“一塵不染,晶瑩剔透,實在美極了。在浴池下方上漲的小河,承受著暖融融的陽光。” 川端康成把如杏花煙雨下的回眸,如璀璨煙花下的悸動的初戀放置在峰巒起伏,景色秀麗的修善寺溫泉小鎮裏,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伊豆半島的風光旖旎,也為那美好卻被束縛的愛戀蒙上了一層哀愁。
修善寺溫泉小鎮
修善寺溫泉小鎮
休善寺溫泉小鎮並不大,一條名為“桂川”的小河從鎮中蜿蜒流過,兩岸是日式溫泉旅館。在如輕紗籠罩的清晨,我在潺潺的流水聲中和溫泉的滾滾熱氣裏沿著桂川,行走在無人的小鎮裏,去追憶那令無數人悵然若失的愛戀時光。坐落於山腳下的小鎮,沒有箱根大,卻有箱根的風韻。清清的河水,綠綠的山林,靜靜的小巷,悠悠的竹林,還有橫跨於溪流之上的那些朱紅色小橋,都是為滋生愛情營造的意境。
這意境,也包括川端康成提到的休善寺(Shuzen-ji Temple)。“到這時為止,我見過舞女這一夥人兩次。第一次是在前往湯島的途中,她們正到修善寺去,在湯川橋附近碰到。” 雖然背靠青山的休善寺因為《伊豆的舞女》才名聲顯露,但清晨安安靜靜的它卻有晨光中京都世界遺產清水寺的風韻。這個被川端康成設置為故事起點的休善寺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公元807年,修建此寺的高僧弘法大師以枯杖在桂川上擊出泉眼,用流出來的溫泉水治好了一個孝子的母親。今天,這個泉眼是修善寺的獨鈷湯溫泉池。
修善寺
修善寺
修善寺內的溫泉眼
有起點就會有終點,有偶遇就會有離愁別緒。當男主不由自主隨舞女一行人從修善寺輾轉到伊豆半島南端的下田港,純美的情愫也轉換成無奈的悲涼。“舢板搖晃得很厲害,舞女還是緊閉雙唇向一邊凝視著。離開很遠之後,我才看見舞女開始揮動白色的東西。” “我枕著書包躺下了,頭腦空空如也,沒有了時間的感覺。淚水撲簌簌地滴在書包上,連臉頰都覺得涼了。” 這是男主的淚,而舞女的熱淚,也一定在心中匯成了海吧。那溢出眼角的淚,是最珍貴的有情人的眼淚。從歡喜的初相遇,到痛苦的永別離,雖然川端康成說他是懷著對愛情的感謝之情來寫的這段相戀,但手裏揮舞的絹帕和風中搖曳的船帆都注定這是一場愁腸百結的愛情離歌。
再勇敢的愛戀也敵不過理智,一時的意亂情迷終究會各分東西。那從心底湧出的悲哀和無助隨著時光的漂移,或許會被初陽蒸融,或許會被微風吹散,可那生如夏花的愛戀,卻會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會是初放芽的綠,會是人間四月天。可是,有緣才會相逢並肩走,無緣站在原地也會丟。既然流水無意戀落花,既然名利抵過繞指柔,那不如就在這個淒冷的冬季,隨著《伊豆的舞女》的愁傷,跟“零落成泥碾作塵”,依然香如故的愛戀,吻別!
修善寺溫泉小鎮
修善寺溫泉小鎮
修善寺溫泉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