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05)
2020 (51)
2022 (81)
對日本的感覺,就像已婚的男女,偶遇心儀之人,想靠近,卻又不得不遠離一樣,很糾結。春日裏在微風中漫天飛舞的櫻花,陽光下被白雪覆蓋光彩奪目的富士山,遼闊的蒼穹下鋪展著五彩繽紛花海的北海道,川端康成筆下空靈清新的伊豆半島,還有小時候看過的日本動畫片《聰明的一休》和電視劇《血疑》及鄧麗君翻唱過的無數優美動聽的日本歌曲,都似那“心儀之人”,讓我想與“他”繾綣在紛紛擾擾的紅塵中。但曾經受到的深入骨髓的“日本鬼子”教育,卻又像禁錮身體自由的結婚證,讓我即使再與日本凝眸,也不可能與它天長地久。不僅對它自稱有一千多年的曆史不感興趣,也堅信自己前世一定不是日本人。
日本
日本
可是,對唐朝文化的好奇和仰慕,我還是踏上了這片完整保留唐代古建築和唐朝文化精髓的土地。國力強盛、經濟發達、科技先進、文化昌盛的唐朝,是如何讓日本從混沌走向開化,從愚昧走向文明,成為自己忠實的“小迷妹”呢?
1300多年前,今天朝鮮半島上的百濟聯合高句麗,南北夾擊,阻礙新羅和唐朝的交通及向唐朝進貢,唐高宗聯合新羅滅掉了百濟。滅掉百濟的唐軍撤出後,給了日本覬覦朝鮮半島的機會。應自己“小弟”新羅的懇求,風頭正盛的唐軍揮師在今天韓國境內的白江口與日本發生了一場海戰。唐軍用先進的武器,以少勝多,用毫發未損的最耀眼戰績大敗日軍。中日之間的這第一場戰爭,不僅讓日本幾百年不敢再染指朝鮮半島,更讓日本知道,什麽是“天地之差”,什麽是“雲泥之別”。
日本
日本
雖然日本人在此次海戰中被打得落花流水,丟盔卸甲,但能屈能伸的他們不僅沒有記恨唐朝,也沒有臥薪嚐膽,而是在200年間先後派了19次遣唐使來唐,除了科舉和太監製度外,這些遣唐使把唐朝的一切帶回日本全麵抄襲和仿製。如果說此前由中大兄皇子倡導的,把日本逐步帶入封建社會,邁向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國家的大化改新效法的是隋唐的一些製度,那在白江口之戰後,唐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開始了對日本的全麵輻射,從典章律令選官製度、到文學書法唐繪,再到教育佛學節令、最後到習俗樂舞服飾,甚至工藝製作、醫藥和都城建設,無不囊獲。唐日間進入了長達兩個世紀的黃金交往時期。
翻開日本著名的長篇巨著《源氏物語》銅壺卷,唐代詩人白居易《長恨歌》的影子依稀可見;漫步在日本的寺院,唐朝建築的模版,三層鬥拱的建築方式無處不在。奈良的唐招提寺完美取法大唐,是日本對唐朝崇拜的巔峰之作。而奈良和京都,這兩個日本世界遺產最多的城市,不僅都城的形式和布局模仿長安和洛陽,連太極殿,朱雀門,朱雀街也模仿它們。如果不是因為有唐朝的身影,且各種建築保存完好,這兩個城市怎會有那麽多的寺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呢?
日本
繁榮昌盛的唐朝,以站在世界之巔的氣魄為尚處在蠻荒時代的日本送去了一件又一件美麗的霓裳,而日本,這個擅長模仿的好學生的確照葫蘆畫瓢,把在他們眼中完美的國度-唐朝,無論從政治製度、儒佛經典,還是衣食住行都學得有模有樣,讓自己通過長達300年的“唐化”改革,從一個落後的荒島跳躍式進入封建時代。日本文學家西鄉信綱曾說:“我們祖先吸收中國文化所做的努力是非常驚人的。遣唐使與今天的留學生不同,是冒著生命危險前往的。同時,那時我們毫無成見,無拘無束地吸收中國文化,真是一個令人向往的時代。”
可惜,沒有什麽會永遠。發生於唐朝的“安史之亂”不僅是唐朝由盛而衰的標誌,也讓與阿拉伯帝國的怛羅斯之戰中敗北的唐軍徹底失去了恢複和反擊阿拉伯帝國的能力,退出了染指中亞的舞台,還讓日本,這個極其傾慕中華文化的國度開始了對曾是自己最高信仰的唐朝的懷疑。“廢止遣唐”、“抵製唐貨”宣告日本自上層社會起,逐步與自己的偶像,給自己帶來審美之源和精神之源的唐朝漸行漸遠。在此後幾百年的跌跌撞撞中,日本在“唐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本土文化,不但把漢字變成了假名,把唐刃變成了太刀,也把唐裝變成了和服,直到明治維新,日本再次脫胎換骨。
日本
日本
如果沒有幾乎對唐朝全麵模仿的大化革新,如果沒有對西方政治社會製度模仿的明治維新,日本就不會有今天在世界上的高度,也不能成為被世界公認的精致國家。從生活用品,到廚房設備,再到家用電器,最後到藥妝美食,隻要能想到的,日本人都能做出質感又有質量的產品。而源於唐朝的插花、禮儀、茶道、腮紅化妝都成為今天日本流行的習俗。為什麽日本對“雅”的文化,小而美的生活孜孜不倦地追求呢?
無條件的報恩和效忠文化是日本精致生活的基石。在日本這個盛行神道教的國家,對天皇,這個半人半神的效忠和報恩促使日本社會無形之中形成了下級對上級的絕對服從和尊重,也形成了整個社會如德國般的等級固化關係。可是,雖然德國的等級固化關係造成上層和下層之間無法流動,但下層平民之間卻可以自由橫向流動。可日本的金字塔形等級架構,不僅上下層無法流動,下層也不能左右流動,每個人都像被密封在一個籠子裏。
日本
在德國,因為生於意大利,被天主教會認為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阿奎納寫就的《神學大全》,基督教世界有了幾百年來嚴謹而博大精深的宗教思想理論體係,即使下層人士沒有上升的社會通道,但德國人的精神世界也相對充盈。而日本半人半神的神道教,簡陋而原始,沒有基督教嚴密的理論框架。日本人可以無條件地服從,卻在精神層麵上不知道服從的邏輯性。被圈在籠子裏的日本人上下左右都無法挪動,又沒有理論精神的指導,如果想尋求自由的空間,隻能向內心深處去擴展,這也是為什麽日本會有世界聞名的“工匠精神”。
另一方麵,日本似乎是塊被詛咒過的土地,資源極其貧乏。相當於中國1/30國土和1/10人口的日本孤島,卻承載著世界上10%的活火山和世界上20%的6級以上地震。人口密度是中國的3倍,地下幾乎無任何資源的日本在“先天不足”的情形下,必然要在各行各業“精耕細作”。我們在日本的21天,無時無刻不在體會著這“精耕細作”帶來的舒適和美好,也體會著在中國已經消失的很多唐朝元素,卻在日本保存完好的服飾、語言、文學、哲學、建築和風俗。那“精耕細作”和唐朝元素,即使在烈日炎炎的夏日,也像春雨,“潤物細無聲”,滋潤著我們的心田,讓我們注定會與日本離別成歌,相思成語。
對於日本文化,我個人也是提不起興趣。極端的conformity實在讓人無法自由呼吸。不錯,日本的工匠精神讓他們創造了奇跡,但這個奇跡還是無法和歐洲文明的奇跡媲美,原因嘛,還是模仿和原創的不同。
不過,相比於中國式的“聰明”,我倒是寧願選擇日本人的誠實的工匠精神,如果沒有歐洲的原創智慧和自由精神的話。。。
↑根本不能回答我的問題
貴網友到底読過沒読過日本歴史文化方麵的書籍、或在居住過。貴文過於忬情了
許多人很推崇日本的工匠精神、鉆研精神。可是自己在寫文章時、到底了解了多少就敢長編大論。対於這種情況、必須指出、才能不誤人誤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756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