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個人資料
lily082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意大利梵蒂岡(3):離上帝最近之地

(2019-06-08 08:42:20) 下一個

聖彼得教堂的大門(St. Peter’s basilica)徐徐打開,迎著晨曦。萬道光芒照向教堂的5扇門,也照向教堂頂端耶穌和他12門徒的雕像。雖然每隔25年,教徒們才能在聖誕之夜由教皇引領從右側的聖門走入教堂,意為走入天堂,但隻要你願意,隻要你足夠虔誠,教堂門前左手拿著一卷耶穌給他的聖旨,右手握著通向天堂金鑰匙的聖彼得或許會隨時為你開啟通往天國的大門。而教堂上方的兩座鍾,似乎正在用羅馬時間和格林威治標準時間為你計算時日,二樓中間的祝福陽台似乎也在祝福你終會得到永生和安康。

聖彼得大教堂

聖彼得大教堂

世界上從未有過教堂,像聖彼得大教堂這樣,從貝爾尼尼設計的廣場開始,就讓我們迷戀和跪拜。雖然歐洲很多教堂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讓我們驚豔和喜愛,卻沒有一座教堂,如聖彼得大教堂般,華美、壯觀、細膩。這個耗時一百多年,曆經18位教皇,由12位建築師打造的教堂,不僅匯集了文藝複興時期的精華,更匯集了世界頂級大師的心血。他們傾盡畢生,用心血澆灌出的世界第一大教堂和全世界天主教最神聖之地,讓天地驚,讓鬼神泣,讓聖潔永存,讓大愛無邊!

外觀宏偉壯麗的大教堂,差不多比聖母百花大教堂大一倍,占地麵積跟西班牙美輪美奐的科爾多瓦大清真寺不相上下,以中線為軸兩邊對稱,呈拉丁十字架結構。為這個結構付出聰明才智的是意大利最優秀的建築師之一,布拉曼特。他保持了君士坦丁時期建造的,與天主教會起源密不可分,埋葬聖彼得老教堂的設計,又推出了現代理念,以滿足文藝複興時期教皇對建築的美學要求,最終這位大師設計了希臘十字的形狀。十字的交叉點是教堂的中心,中心點的地下是聖彼得的陵墓,地上是教皇的祭壇,祭壇上方是金碧輝煌的華蓋,華蓋的上方是教堂頂部的大穹頂,那大穹頂是通向天堂的必經之路。可惜,因為布拉曼特設計的柱式無法支撐巨型穹頂的重量而讓大穹頂不得不擱淺。

聖彼得大教堂

替布拉曼特完成大穹頂遺願的是文藝複興三傑之一的大師,米開朗基羅。就是他,看完布魯內萊斯基的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以後由衷說,“我可以再建一個更大的穹頂,卻再也無法匹配它的美。” 雖然才華橫溢的米開朗基羅大師設計出了新的大穹頂,但因他接手穹頂的設計時已經70多歲,最終當大穹頂建成之時,他已過世17年。這個花費了近百年時間建造,直徑比聖母百花大教堂小一點兒的穹頂,通透明亮,裝飾華麗,空間廣大,既可以滿足教堂中內舉辦眾多行進儀式的需求,也可以容納源源不斷前來拜訪聖彼得之墓的朝聖人流。

隨著朝聖人流,我們從中門而入,在瑟瑟寒風中等了兩個小時的我們再次走入令我們瞠目結舌的大教堂。教堂內部光線幽暗,卻金碧輝煌、豪奢唯美、神秘莫測。或許,世界上所有教堂的內飾加起來,都不會比聖彼得大教堂的更華美。在這裏,建築、信仰、曆史和藝術用完美的方式結合,威嚴與綺麗。置身其中,時間仿佛靜止,千百年已輪回。大師安在,神靈與造物者同存。那45個祭壇和用不同顏色大理石拚接成圖的450多尊雕像可以讓我們洗盡鉛華,內心純淨,期待真愛永恒。

大穹頂

聖彼得大教堂

期待永恒的,還有集合了眾多藝術大師才華和天賦及人類靈感的作品,最不能缺席的是米開朗基羅大師的作品。除了他的大穹頂以外,還有他24歲的成名作《聖殤》。這座名動天下的雕塑幾乎是米開朗基羅漫長職業生涯中唯一一座“柔美”而不“壯美”的雕塑,也是唯一一件簽名作品,他的名字就在聖母身上橫跨胸前的飾帶上。端坐的聖母瑪利亞雙目低垂,寧靜柔美地俯視著懷中剛從十字架卸下的耶穌,突顯基督教信仰中的愛和人類最偉大的母愛。《聖殤》的出世讓羅馬人為之震動,連米開朗基羅也對自己的這件作品非常滿意,形容它為“羅馬現今最美的大理石雕像”。

米開朗基羅的《聖殤》不僅影響著羅馬人,也影響著其他大師。梵高在他生命的倒數第二年創作了自己版本的《聖殤》。梵高筆下的聖母有著農婦殘破的麵容,基督的麵目也失去了祥和,帶上了憂慮與疏離。猶太裔畫家夏加爾畫出的《紅色聖殤》,跟米開朗基羅裏的姿勢一樣,但畫麵中鮮紅的色彩與紛亂的黑色線條,卻是他對二戰的可怕回憶。同樣的“聖殤”題材,在幾百年間裏的,所表達的內涵與外延越來越廣闊,可見米開朗基羅影響的深遠。

《聖殤》

在這個教堂裏,還不能缺席的當然是大師貝爾尼尼的作品。這位偉大的雕塑家、建築家、畫家、巴洛克之父,不知道在羅馬這塊畫布上畫出了多少流芳百世的作品,在聖彼得大教堂中內飾這塊畫布上,他同樣也畫出了流芳百世的作品。沒有他的這些作品,或許教堂就沒有今天的高端大氣上檔次。這位對教堂內飾起決定性影響的人的作品遍布教堂每一處,包括他大理石的鋪設和雕塑裝飾,包括眾多教皇墓葬的雕刻,包括中殿與耳堂十字交匯處的巨大雕像,當然還包括他的絕世作品-青銅華蓋和彼得寶座。

差不多10層樓高的巴洛克式華蓋由萬神殿的青銅鑄就,位於殿堂中央,在教皇祭壇之上,在穹頂之下,閃爍著金色耀眼的光芒。支撐華蓋的四個螺旋銅柱如遊龍般向上攀升,銅柱上的植物雕刻又粗狂又精細,清晰可見鑲嵌的枝葉,四個天使站在四角的柱頭頂端。這些巴洛克式特有的立麵上的凹凸變化和充滿動感的渦卷,讓華蓋充滿了活力和戲劇感,激發著人們對幸福的渴望。作為教堂“鎮堂之寶”,它是建築與雕刻完美結合的驚世之作。在它下方的祭壇上,隻有教皇才可以舉行彌撒,而華蓋前麵永遠點燃的99盞長明燈和華蓋頂部的和平鴿,仿佛在祝福大師的作品永恒。

青銅華蓋

青銅華蓋

接受祝福的,還有貝爾尼尼大師的另一件不朽傑作,那就是殿堂盡頭的鍍金青銅聖彼得寶座。這個在貝爾尼尼創作生涯中最華麗的宗教裝飾,把中世紀木製的教宗座椅變成了今天的青銅鍍金麵的寶座。寶座由早期基督教神學中四位鼎鼎大名人物的青銅像做支撐,椅背上兩個小天使手握開啟天國的金鑰匙,一隻和平鴿在天使的伴隨下向下飛翔,好像帶人飛向天堂。天使們的金色光輪和繪在橢圓形窗戶上的聖神散發的光線,象征上帝的慈悲通過教堂源源不斷流向世界。

華麗璀璨,金碧輝煌的聖彼得大教堂,與其說是教皇的教堂,還不如說是貝爾尼尼的天下。是他創造的巴洛克風格,讓宏偉的大教堂遍布高大的石柱、豔麗的壁畫和精美的雕刻。他卓越的天賦,讓他在這個能容納6萬餘人的幽深教堂內部盡情揮灑,讓我們一抬眼,一投足就會與他華美得讓我們窒息的作品相遇。如果說布拉曼特為教堂的設計確定了基調,拉斐爾為教堂的建造打下了基礎,米開朗基羅為教堂的完工敲響了最後一次鍾,那貝爾尼尼則為教堂的麵世彈完了最後一個美妙的音符。這些群星璀璨大師的合力和傳承,不僅讓教堂閃耀著古典主義的光輝,也為後世鑄就了最傑出的文藝複興建築經典。讓我們在情不自禁感歎當年梵蒂岡的權利與財富之時,也不由自主生出敬畏感。

聖彼得寶座

讓我們感歎梵蒂岡無上的權利和財富的還有教堂內的珍寶館,雖說這裏的寶物是幾個世紀以來眾多名人要員和信徒捐贈的,還被拿破侖掠奪了大部分,但就是那些剩下的奇珍異寶也讓我們驚訝得差一點把下巴掉下來。曾經見識到丹麥珍寶館裏的寶物,那些寶物,特別是價值連城的王冠讓我們想入非非,但在這裏,我們連想入非非的一絲絲想法都沒有。四周無處不在的攝像頭讓我們有做賊的感覺,看著由各類寶石和珍珠做成的,千金難買的三重冠,我們隻有默念,它象征著三重權利,即對羅馬城的權利,對基督宗教的權利和對信仰教化的權利。

這無價的珍寶館,這奢侈的大教堂,若不是教權的發展高峰造就了教皇的獨裁和野心,怎會有今天這個遺世的奇跡?可“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為了這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聖彼得大教堂,教廷耗盡了所有的錢財,不得不售賣贖罪券。“隻要你聽到錢幣‘叮咚’一響,你的靈魂就升入了天堂。” 這個引導靈魂進入天堂的通行證直接引發了宗教改革。

聖彼得大教堂

不知道長眠在聖彼得大教堂下的天主教首任教皇和之後的曆任教皇,在聽到美第奇家族用巨資供出的利奧十世教皇的贖罪券創新後會有什麽想法,但“無利不起早”的利奧十世教皇和美第奇家族絕對不會僅僅因為聖彼得大教堂而發行贖罪券。馬克思說:“如果有20%的利潤,資本就會蠢蠢欲動;如果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冒險;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就敢於冒絞首的危險;如果有300%的利潤,資本就敢於踐踏人間一切的法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曌' 的評論 : You are right. That is his destiny. That is UK's luck.
回複 悄悄話 Had there been no divorce problem of King Henry VIII, there would have been no Reformation in UK,
History was full of odd incidents which led to something significant.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