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波羅說:“如果講威尼斯的話,或許我害怕一下子就失去它。又或許,講其它城市的時候,我已經一點一點失去它了。” 威尼斯的美,藏在了馬可波羅的心裏,也藏在了千百萬人的心裏 。有人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或許,一千個人眼中也有一千種威尼斯的美。20年前的威尼斯,在我們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被它俘虜,就心甘情願被它囚在浪漫美麗的牢中。那種美,是由裏到外的美。可今天的威尼斯,外表的斑駁破舊,配著霧蒙蒙的天空,盡顯滄桑。 雖說外表失去了原有的芳華, 但它所蘊藏的內在美,卻依然讓我們沉醉。 站在威尼斯的地標之一的聖馬可鍾樓(St Mark's Campanile)上,俯瞰散落在各處的景致之時,威尼斯的滄桑已消失在天際,呈現在眼前的是令我們意亂情迷的美景。
聖馬可鍾樓上的威尼斯
湖藍色的瀉湖水撲向天邊,望也望不到頭。那水的顏色,如同冰島的藍湖水,美得真想投入它的懷抱。即使沒有其它的點綴,這美麗的煙波也會讓我們百看不厭。錦上添花的是,碧波上還裝飾著島嶼,島嶼上的紅色屋頂和綠色的教堂塔尖讓浩渺的煙波生動立體,色彩豐富。絲絲縷縷的薄霧給精致的建築罩上了一層淡淡的輕紗,讓威尼斯更加嬌豔欲滴,可嬌豔欲滴的威尼斯並不是躲在閨房中的纖纖女子。一艘艘遊船或停靠於岸邊,或在運河裏穿梭無虞,我們看到了威尼斯海洋商業帝國的殘卷,也仿佛看到了威尼斯共和國的鼎盛時期就在眼前。
曾被拿破侖評論為“這裏是歐洲最美的客廳,隻有天空才配做她的穹頂”的聖馬可廣場靜靜站在我們腳下。此時的聖馬可廣場,還沒有人潮蠕動,難得的靜謐掩映在薄薄的霧靄中。這就是朱自清筆下“威尼斯最熱鬧的地方,也是最最華妙莊嚴的地方。”
聖馬可鍾樓上的威尼斯
聖馬可鍾樓上的威尼斯
托馬斯•曼在他的同性戀巨著《威尼斯之死》裏寫道:如果“坐火車進入威尼斯就像從後門走進一棟宮殿一樣。到像威尼斯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城市來,應該搭船由海路前來,那才是宮殿的正門。” 在宮殿的正門,經典的貢多拉一排排整齊排列在運河邊,似在歡迎遠方的客人走進最美的宮殿客廳。在走進最美的客廳之前,別出心裁的威尼斯人在聖馬可廣場南側和運河邊的堤岸之間修建了一座附屬的聖馬可小廣場(Piazzetta di San Marco)。這座小廣場不是擺設,它曾是舉辦集市和執行死刑的地點,也是威尼斯的象征之一。廣場上的兩根白色石柱曾在顯赫一時的威尼斯共和國時期,組成了威尼斯正式的國門,石柱上分別雕刻著城市的第一位守護神-聖狄奧多和另一位守護神-聖馬可的飛獅。
石柱的後方,正是我們所在的,高高在上炫耀威尼斯財富和榮耀的聖馬可鍾樓。鍾塔頂端兩個摩爾人撞擊大鍾的青銅雕像跟石柱上的守護神一樣耀眼。當整點時刻,這兩個摩爾人用手中的錘子撞鍾報時,比石柱上的守護神更讓人們側目,就如布拉格的天文鍾。這座完成於1173年的鍾樓,最初作為燈塔,為來往的船隻導航。到中世紀時,它是牢籠,讓很多犯人葬身在這裏,那時鍾塔樓上的拉丁銘文“我隻計數幸福的時光”不知道是不是這些犯人欲哭無淚的悲愴。
聖馬可鍾樓
聖馬可鍾樓上的威尼斯
雖然設計簡約的聖馬可鍾樓無法在奢華上與它身旁華麗繁複的聖馬可大教堂相媲美,但它卻是世界各地的建築爭先恐後模仿的對象。從臨近的德國基爾市政廳到遙遠的南非伊麗莎白港鍾樓、再到澳洲的布裏斯本市政廳,最後到美國的西雅圖國王街車站及紐約大都會人壽保險大樓和伯克利校園內的薩瑟鍾樓,它的身影遍地開花。這座威尼斯城市的縱坐標,也是廣場建築群空間構圖重心的鍾樓,曾見證了無數威尼斯的重大曆史事件。伽利略就曾在這裏向威尼斯總督展示自己發明的天文望遠鏡。
離開美得像畫似的威尼斯運河圖,移步聖馬可鍾樓的東、西、北方位,一片片紅瓦連著錯綜複雜的水巷映入眼簾。雖說那紅色,跟布拉格的紅瓦如出一轍,那因各種教堂的高低錯落而形成的立體感也與布拉格異曲同工,但威尼斯的運河和海天一線所帶來的遼闊高遠,卻不是布拉格所能比擬的。在我們的目力可及之處,柔波上的另一個藝術長廊-公爵宮(Palazzo Ducale)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公爵宮
建於公元九世紀,又名威尼斯總督府的公爵宮,麵對瀉湖,背靠聖馬可教堂,是威尼斯總督的“金絲籠雀”。曆史上威尼斯曾被兩大家族控製,為緩解兩個家族之間的矛盾與衝突,總督應運而生。雖然總督是威尼斯共和國的最高權力機構,卻不能世襲,而是通過選舉產生。公爵宮不僅是威尼斯千年公國的政治中心,也是商會集團之間權力的遊戲場。
同聖馬可教堂一樣,公爵宮是拜占庭式建築和哥特式建築的混合體。因與地中海東部的伊斯蘭國家有著密切的文化貿易往來,大量阿拉伯人定居威尼斯。總督府立麵的席紋圖案明顯帶有伊斯蘭建築的風情,而兩層白雲石的尖卷列柱長廊,又具有濃厚的哥特式建築風格。正麵牆上的雕塑是哥特式,而側麵牆上的清真寺形狀的小裝飾則深受阿拉伯文化的影響。如果聖馬可教堂的“穿金戴銀”彰顯著威尼斯曾有的富庶,那公爵宮的複雜奢華和輝煌璀璨同樣印證著威尼斯當年的繁榮。
公爵宮內
公爵宮內
它的複雜奢華,從它複雜的內部結構和精雕細刻的中西合璧建築及威尼斯畫派幾個巨匠的傳世珍惜畫作中可窺見一番。精美的裸體戰神和海神雕塑栩栩如生地矗立在16世紀初建造的30級大理石台階上,象征著昔日地中海海上強國的威尼斯。宮內各個房間的牆壁和頂部裝飾的美麗花飾,比歐洲的很多皇宮還精巧細致。屋內豪華的家具和昂貴的裝飾材料都讓公爵宮太華美。而無價的藝術作品告知世人,威尼斯不是“土豪”,而是優雅、有品味的共和國。
在這些琳琅滿目的藝術作品中,最震撼的當屬丁托列托的《天堂》。這個被喻為世界上最大的油畫頗有梵蒂岡博物館內米開朗基羅所繪《末日審判》的氣勢。雖然威尼斯畫派的風格是鮮豔明亮甚至有點卡通的配色,但滿天花板和牆壁的畫作卻采用了大量的黑金色係,讓人略感壓抑。讓我們略感壓抑的還有這裏的監獄。穿過連接著公爵宮和監獄的歎息橋,我們似乎聽到了那些被在公爵宮審判過的犯人在通往監獄的歎息橋上的一聲聲歎息。那繁榮背後的淒涼與無奈,有多少人會體會?那往前一步是地獄,退後一步是天堂的滋味又會向誰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