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05)
2020 (51)
2022 (81)
上海菜,不但登不上中國四大菜係的大雅之堂,就連中國八大菜係也看不見它的蹤影。然而,隨著上海的開埠,隨著上海的中西合璧,隨著上海在全國,甚至全世界地位的提高,上海菜也“狐假虎威”,水漲船高,成為中國菜品中的新貴。
這個被上海人稱作“本幫菜”的上海菜,就如它的海派文化,在吸取江浙菜係做法的同時,也借鑒了西菜和西點的做法。如果上海沒有被強行打開大門,或許上海菜還停留在濃油赤醬的漁村階段,而大門打開後,中國16個不同的餐飲流派前仆後繼匯聚在上海灘。上海菜,在博采眾長、融會貫通的過程中由“村姑”進化成“靚妹”,形成了清淡爽口的口味。
初到上海時,總覺得上海菜偏甜。看見上海人做青菜的時候放糖,我著實驚訝得不行。沒辦法,埋藏在味蕾裏的北方人基因,對甜兮兮的上海菜實在提不起興致。可久而久之,我知道去飯店的時候,點什麽樣的上海菜,才能讓我的味蕾綻放。
清蒸大閘蟹
相比清蒸大閘蟹,我還是喜歡吃醉蟹,當然這個醉蟹是我們同行的美國人絕對不會碰的。不知道為什麽,不太愛吃海鮮,特別是不愛吃生海鮮的我,偏偏對這道傳統的上海名菜情有獨鍾。雖然第一次吃有點不習慣,但後來,就成了必點之菜。看著色澤青中泛黃,肉質細嫩,酒香濃鬱的醉蟹,就禁不住誘惑。吃到嘴裏,金黃色的蟹黃膩膩的,蟹膏糯糯的,口感醇香溫潤又略帶鮮甜,滋味實在妙不可言。
醉蟹
還有一道菜,也是老美不愛吃的,但卻是我的最愛,那就是鹹蛋黃炒蟹。第一次吃到它,便對它沒齒難忘。不管是大閘蟹,還是梭子蟹,青蟹,花蟹,隻要用鹹蛋黃炒出的,都是我的愛。蟹殼被炸得酥脆,色澤金黃奪目,滿滿的蟹肉與鹹鴨蛋黃的味道相融合,鮮甜中略帶點鹹味,味道剛好,不油不膩,口感極好。
鹹蛋黃炒蟹
美國人似乎對吃著費勁的食物都不太感興趣。看著每桌一盤的油爆蝦就在桌子上紋絲不動,心中感歎從小被培養出的味蕾和飲食習慣真是地不動山不搖。我說這是經典的上海菜,美國人說,知道了。我說你們嚐一嚐,他們說,不喜歡剝蝦皮。我說皮兒可以吃的,他們說不能吃。不吃算了,我是不會錯過這醬香味的本幫菜的,雖然他們看我的眼神很複雜,我才不在乎呢,我要享受這口福。燒好的油爆蝦外脆內嫩,蝦殼紅豔鬆脆,若即若離,入口一觸即脫。蝦肉鮮嫩、略帶甜酸,是一種 “生津回甘” 的感覺,讓人回味無窮。
油爆蝦
老美愛吃什麽上海菜呢?一是大餛飩,二是紅燒肉。
大餛飩,顧名思義,皮兒薄餡兒多,餛飩皮滑溜不黏,菜肉餡料包得滿滿的,卻不是很碎,吃起來很有層次。味道、鹹淡也剛剛好,帶著湯頭,美國人吃了都讚不絕口。而上海紅燒肉,差不多是老美的最愛吧。在杭州吃東坡肉的時候,他們個個吃得喜不自勝。看著“賣相”跟東坡肉相似的紅燒肉,老美都搶起來了,不管是肥的還是瘦的,統統進肚兒。是啊,這個以冰糖炒糖色,配少量醬油,色澤紅亮誘人,肥而不膩,口感偏甜,入口酥軟即化的紅燒肉當然符合老美的味蕾。他們不知道,紅燒肉的濃油赤醬是上海人心目中肉和糖最完美的搭配。
大餛飩
紅燒肉
上海菜,雖然沒有魯菜的“貴族氣”,沒有淮揚菜的“文人氣”,沒有川菜的“平民氣”,沒有粵菜的“商人氣”,但有一股海納百川之氣。這種“氣”讓王家衛藉著上海菜,在他的《花樣年華》中不露聲色地玩轉舊上海風情;張愛玲在《傾城之戀》中,透過白流蘇和範柳原到香港吃上海菜的寥寥幾筆,勾勒出了她對上海菜的情有獨鍾。上海,這個在宋末元初才出現酒肆,明代才出現小菜館,清初才出現本幫菜創業者,1843年開埠才容光煥發的城市,後知後覺,並後來者居上。憑借著工商業和港口貿易的繁榮,憑借著全國各地餐飲精英的雲集,終於創造了自己的飲食秘密,要 “糯”,要 “嗲”,要 “自來芡”,要鮮靚鹹甜,要舒爽開胃,要百味飄香。
不過說實話,你還不是真正了解上海菜,比如最後一張的那個紅燒肉就不是上海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