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05)
2020 (51)
2022 (81)
2025 (4)
走出波爾圖火車站,天空飄著細細的雨絲。這雨絲在我們到達酒店後變成小雨,中雨,然後大雨,持續一夜。第二天,在我們出發的時刻,不僅雨停了,而且暖暖的太陽也蹦出來,引領著我們浮光掠影波爾圖。
位於葡萄牙北部的波爾圖因為曆史上從未被外族成功侵略過,而被譽為不可征服之城。它是葡萄牙第一大港和第二大城市,大航海時代起這裏開始成為造船港口。葡萄牙的國名和葡萄牙的“第一大使”-甜酒波特酒都來源於它,其拉丁語源意為“溫暖的港口”。葡萄牙的母親河杜羅河從波爾圖穿城而過,為波爾圖平添了些許靈動的色彩,穿河而過的路易斯一世橋(Ponte Dom Luis I)是這色彩中最亮麗的風景線。這座巧妙利用波爾圖城市河穀位置高差的大橋,是世界跨度最大的鐵橋之一,建於1886年,兼顧了實用性和美感,由巴黎艾菲爾鐵塔設計師的徒弟設計完成,是連接加亞和波爾圖老城區的雙層鐵橋,上層行駛地鐵,下層行駛車輛。站在70米的鐵橋上,俯瞰杜羅河水和老城區,真有點肝兒顫,但視野開闊,遠近處的景色雖沒有想象的迷人,但也不錯。
路易斯一世橋
鐵橋附近是波爾圖之前用於貯存、運輸波特酒的利貝拉碼頭(Cais da Ribeira)和老城區,這一區域在1996年被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曆史上,這座城市和世界作貿易的商船都從這個港口出發,這裏還發生過曆史戰爭。1809年法國軍隊對這裏突然襲擊,共殺害了4千多人。為了紀念這一曆史時刻,碼頭上有一個銅質浮雕,今天這個碼頭附近都是酒吧、咖啡廳和餐館。
雖說碼頭和大橋附近是波爾圖人的最愛,但相比匈牙利布達佩斯的多瑙河畔和布拉格的伏爾塔瓦河畔,這裏的景色沒有讓我們駐足太久的興致。不過,因為那暖暖的陽光,我們還是願意在碼頭旁的座椅上做個短短的日光浴。碼頭旁邊分布著或黃或紅的房子,黃色是不是代表黃金,紅色是不是代表鮮血呢?遙想當年,葡萄牙用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不僅驅逐了穆斯林,也征服了印度,占領了澳門,控製了巴西。當裝滿印度香料,中國瓷器和巴西黃金的商船源源不斷地在這個碼頭靠岸,葡萄牙,這個歐洲不起眼的小國,有沒有“雞犬升天”的感慨呢?
利貝拉碼頭
移步老城區之前,要先經過裏貝拉廣場。這個作為世界遺產一部分的廣場,我們都不好意思把它成為廣場,那麽小,那麽乏味,可它從中世紀起就是繁忙的商業和製造業中心,各類店鋪鱗次櫛比,可不幸於1491年毀於大火。後建的廣場被帶拱廊的建築物環繞,麵向杜羅河南側的廣場被城牆環繞,再之後,這些城牆被拆除,廣場直接麵對杜羅河敞開。
波爾圖的老城區沒有裏斯本老城區的晦暗,但跟布拉格和維也納的老城區相比,差得也不是一點半點,給人一種繁華過後落寞的感覺。老舊的中世紀建築好像很久沒有被維修,處處顯露出斑駁之跡。而作為波爾圖絕對地標式的古建築-牧師塔(Torre Dos Clérigos),也是“灰頭土臉”的。雖然它在建成時,曾是葡萄牙的最高建築,並被當做航海的燈塔和波爾圖的符號,但為什麽今天的它隻留下年代感,卻失去了美感呢?這座塔其實是教堂的一部分。教堂的正麵是灰黑的石頭和雕塑,天花板是龜殼狀,花紋的紋路也像龜殼,還有包金的裝飾物。這個塔跟巴黎聖母院一樣也可以登頂,但無論從外貌還是底蘊,都跟巴黎聖母院差得十萬八千裏。
自由廣場
離牧師塔不遠是自由廣場,相比牧師塔的“灰頭土臉”,自由廣場顯得洋氣一些。廣場比裏貝拉廣場更像廣場,麵積更大,氣勢更大,是波爾圖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也是波爾圖最繁華的地方。十八世紀以前是中世紀城牆,後廣場南側建了一個修道院,現在的廣場周圍的建築群風格統一,市政廳在廣場的盡頭。離自由廣場咫尺之遙的聖本托火車站,雖是小小不言的火車站,但它裏麵的瓷磚壁畫,跟裏斯本的熱羅尼莫斯修道院一起,向我們展示了葡萄牙曾有的芳華,也讓我們體會到了葡萄牙,作為瓷磚王國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