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鞋拔子及其他

(2018-08-31 17:21:22) 下一個

    從專賣店買了一雙鞋,店家送給我一隻鞋拔子。看著眼前這隻鞋拔子,仿佛見到久違的朋友,熟悉而親切。

    小時候,我家也有一隻鞋拔子,那是母親擁有、家人共用的一個小物件,是穿新鞋時的輔助工具。小時候的鞋都是母親手工製做,新鞋剛上腳時很緊巴,這時就需要鞋拔子幫忙。鞋拔子一般三寸來長,一寸來寬,長凹,一頭稍窄,另一頭稍寬。穿鞋時要先把鞋拔子大頭朝下、凹槽向裏,貼著鞋後跟豎立鞋內,然後把腳小心插入鞋中,同時將鞋拔子用力向後靠,給鞋撐出盡量大的空間,以便腳後跟順利進入。整個腳進到鞋中,再把鞋拔子小心翼翼地從鞋與腳後跟中間拔出,鞋拔子的作用就完成了。俗話說:“腳上沒鞋窮半截。”新鞋穿在腳上確實精神許多,但也實在不舒服,得穿一陣子,腳與鞋才能相互適應。前幾年看小品,說某人長了一副鞋拔子臉,我覺得這種描述也太不貼切了。人要是真長成鞋拔子臉,那得瘦得多嚇人哪。

    說到鞋拔子,不由地想起另一副跟鞋有關的物件,就是鞋楦頭。鞋楦頭是新鞋成型模具,在我們老家都是鞋做好之後才用的。鞋楦頭是木製的,像是腳的模型。新鞋剛做好時還是癟癟的,要先把鞋楦頭用錘子打入鞋內,把鞋撐起來,固定成型。鞋楦頭一般是有一個半大腳長的楦頭、一個半圓柱形的後腳跟和幾片長方形木塊,另外還有一個薄片楔子。新鞋被鞋楦頭撐幾天,鞋成型了,才能穿在腳上。

    說到鞋子,想到襪子,又想到襪子板兒。襪子板兒是補襪子時必備的工具,也是木頭的,由一片鞋底樣的木板、一個鞋頭樣的木塊和一個半圓柱形腳後跟樣的木塊組成,一根長條木板把鞋頭和後跟連接起來,成一個腳樣撐子。我們小時候穿的襪子多是棉線的,暖和,但不禁磨。新襪子買來穿一陣子,腳掌和腳後跟就磨出了大窟窿,這襪子就需要補。把襪子板兒撐進襪子裏,縫上去的補丁才能平整,並且縫時不至於紮到手指。後來經濟條件好點兒了,改穿尼龍襪。尼龍襪比棉襪耐磨,並且有彈性,穿在腳上更好看。以後棉襪越來越少了,補襪子的日子也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我家大寶在國內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拿著穿破的襪子讓我給補。我說現在誰還補襪子,給你買雙新的吧。兒子堅持要我補,並且說,他們學過一篇課文,說周總理的浴巾還是打著補丁的呢。得,我不能再說什麽,找針線補襪子。可沒有襪子板兒啊。於是我用硬紙板剪了一個鞋底樣,把襪子撐開,給兒子補了那雙襪子。兒子穿著打了補丁的襪子,還挺高興。看來語文課選什麽樣的課文,對孩子幼小的心靈是非常有影響的。扯遠了點兒。

    說起生活中曾經的物件,真可以羅列出很多很多。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生活水平的進步,許多普普通通的物件都退出了我們的生活。也許它們值得被收集起來,建個博物館,因為它們畢竟記載了我們過去的許多故事。

                              

       圖片取自網絡。我那隻有廠家,不上了,以免有廣告嫌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紅桑葚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溪姐姐' 的評論 : 謝謝小溪姐姐!喜歡您的文字和故事,還有您姐姐的紅窗花。
小溪姐姐 回複 悄悄話 昨天來拜訪你。一進你家門就出不來了,一口氣讀了你多篇感人佳作,真是喜歡你發自內心真摯的文字和故事,一直讀到了深夜十二點,已經書簽了你的網址,以後定常來拜訪。
紅桑葚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柳溪郎' 的評論 : 可能到了懷舊的年齡,一個小物價也會勾起對舊時的回憶。忽然想起你那句“穿涼鞋的別怕穿皮鞋的”,那老師多好啊。
柳溪郎 回複 悄悄話 懷舊的好文!好在不是發表在中秋節,否則,更會勾起我們思念遠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