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

聽一段文字,
聽一首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把心留在敦煌〕季羨林/江濤

(2023-10-31 16:24:42) 下一個



《把心留在敦煌》 文:季羨林  誦:江濤

我對敦煌真可以說是“久仰大名,如雷貫耳”了。

我們走進千佛洞,就仿佛走進了久已逝去的古代世界,仿佛走進了神話的世界。人物是那樣繁多,場麵是那樣富麗,顏色是那樣鮮豔,技巧是那樣純熟,我們內心裏就不禁感到熱鬧起來。我們仿佛親眼看到釋迦牟尼騎著六牙白象下降人寰,九龍吐水為他洗浴,一下生就走了七步,口中大聲宣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我們仿佛看到他修苦行,不吃東西,修了六年,把眼睛修得深如古井。使我們最感興趣、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那許許多多的涅槃的畫。

釋迦牟尼已經逝世,閉著眼睛,右脅向下躺在那裏。他身後站著許多和尚和俗人。前排的人已經得了道,對生死漠然置之,臉上毫無表情。後排的人,不管是國王,各族人民,還是和尚、尼姑,因為道行不高,塵欲未去,參不透生死之道,都號啕大哭,有的捶胸,有的打頭,有的擊掌,有的頓足,有的撕發,有的裂衣,有的甚至昏倒在地。

我們真仿佛聽到哭聲震天,看到淚水流地,內心裏不禁感到震動。最有趣的是外道六師,他們看到主要敵手已死,高興得彈琴、奏樂、手舞、足蹈。在盈尺或盈丈的牆壁上,宛然一幅人生哀樂圖。這樣的宗教畫,實際上是人世社會的真實描繪。把千載前的社會現實,栩栩如生地搬到我們今天的眼前來。

在很多洞子裏,我們又仿佛走進了西方的極樂世界,所謂淨土。在這個世界裏,好像誰都不用擔心生活有什麽不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且這些飲食和衣服,都用不著人工去製作。到處長著如意神樹,樹枝子上結滿了各種美好的飲食和衣著,要什麽,有什麽,隻需一伸手一張口之勞,所有的願望就都可以滿足了。

所有這一切世俗生活的繪畫,當然都是用來宣揚一個主題思想:不管在什麽樣的生活環境中,隻要一心念阿彌陀佛,就可以往生淨土,享受天福。這當然都是幻想,甚至是欺騙。但是藝術家的態度是認真的,他們的技巧是驚人的。他們仔細地描,小心地畫,結果把本是虛無縹緲的東西畫得像真實的事物一樣,生動活潑地、毫不含糊地展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對於曆史得到感性認識,讓我們得到奇特美妙的藝術享受。

莫高窟的四百多個洞子,共有壁畫四萬多平方米,繪畫的時間綿延了一千多年,內容無所不有。在短短的幾天之內,我仿佛漫遊了天堂、淨土,漫遊了陰司、地獄,漫遊了古代世界,漫遊了神話世界,走遍了三千大千世界,攀登神山須彌山,見到了大梵天、因陀羅,同四大天王打過交道,同牛首馬麵有過會晤,跋涉過迢迢萬裏的絲綢之路,漂渡煙波浩渺的大海大洋,看過佛爺菩薩的慈悲相,聽維摩詰的辯才無礙。我腦海裏堆滿色彩繽紛的眾生相,錯綜重疊,突兀崢嶸,我一時也清理不出一個頭緒來。

在短短幾天之內,我仿佛生活了幾十年。在過去幾十年中,對於我來說是非常抽象的東西,現在卻變得非常具體了。在這裏,浪漫主義的氣氛是非常濃的。有的畫家竟敢畫一個樂隊,而不畫一個人,所有的樂器都係在飄帶上,飄帶在空中隨風飄拂,樂器也就自己奏出聲音,匯成一個氣象萬千的音樂會。這樣的畫在中國繪畫史上,甚至在別的國家的繪畫史上能夠找得到嗎?

我又曾想到,在這些洞子裏的壁畫上,我們不但可以看到中國境內各個民族的人民,而且可以看到沿絲綢之路的各國的人民,甚至離開絲綢之路很遠的一些國家的人民。比如我在上麵講到如來佛涅以後,許多人站在那裏悲悼痛苦,這些人有的是深目高鼻,有的是顴骨高而眼睛小,他們的衣著也完全不同。遙想當年絲綢之路全盛時代,在綿延數萬裏的路上,一定是行人不斷,駝、馬不絕。宗教信徒、外交使節、逐利商人、求知學子,各有所求,往來奔波。

到了今天,情勢改變了,大大地改變了。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流沙漫漫,黃塵滾滾,當年的名城——瓜州、玉門、高昌、交河,早已淪為廢墟,隻留下一些斷壁頹垣,孤立於西風殘照中,給懷古的人增添無數的詩料。

在敦煌,在千佛洞,我就是看一千遍一萬遍也不會饜足的。有那樣桃源仙境似的風光,有那樣奇妙的壁畫,有那樣可敬的人,又有這樣可愛的影子。從內心深處我真想長期留在這裏,永遠留在這裏。現在就讓我把自己的身軀帶走,把心留在敦煌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51t 回複 悄悄話 那些年,走南串北的,也去了不少地方,可大西北一直沒去過。有一次要去新疆,接待單位都聯係好了,臨了還是沒去成。

敦煌,也就隻是夢裏的一個地名了,其實是連夢也不會有,有的也就是網上看來的片段,千佛洞,壁畫,飛天女,反彈琵琶。這些壁畫繪製的時間綿延了一千多年,真是佩服一代又一代畫匠的千年的努力和堅持,今人看到的世俗生活的繪畫,確是古人用生命一刀一筆雕刻繪製的。

曆史的風沙從不會停下腳步,千年流沙黃塵滾,西風殘照玉門寒,再出陽關故人在,千年敦煌留人長。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