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

聽一段文字,
聽一首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冬至況味〕二月河/GoOn

(2021-12-01 12:10:08) 下一個

 

《冬至況味》  文:二月河  誦:GoOn

我們家是個漂泊遇安的家,從小我不記得有冬至這個節。父母親走到哪裏忙到哪裏,他們官不大,但各人都管著一個單位,一攤子事,除非假日,或者連節帶假日一起過,我們才發現那天原來還是個什麽“節”呢。

你打開日曆,每年的冬至一般是公曆十二月二十二日,這天沒有公假,一般來說,也不是公休。冬至,冬至怎麽了?我是過了而立之年解甲返鄉,才聽朋友家人說諺,“冬至不吃餃子兒,凍掉耳根兒。”

後來弄清史資料,需要了解民俗,一查,吃了一驚,這原是個大節,有多大?“冬至大如年!”

我在我的落霞三部曲係列小說中引了這麽一首“聯詠詩”:

    皇帝:大雪紛紛落地。
    大臣:這是皇家瑞氣!
    財主:下他三年何妨?
    窮人:放他媽的狗屁!

翻開我們的史書,愛雪吟雪的詩人與要人太多了。但是,首先一條,你肚子不能是“饑腸轆轆”的;其次,你衣服要穿厚一點,最好有個亮軒或雅一點的草亭,生一爐旺騰騰的火,然後圍爐而坐,然後披上大氅踏雪尋梅,然後再說“大雪紛紛落地……下他三年又何妨”——對雪發出詠歎調,那百分之百是要“有條件”才會有感動。

可惜的是,我們中國人曆來窮人太多。就我所知,康熙時期,全國正式官員不足兩萬,加上有條件說“何妨”的財主,撐足了去不會超過百分之十。那剩餘的百分之九十,對冬天的降臨,是懷著“敬畏”的雙重心理的。說“敬”,那是因為這是上天的意誌,無可回避也無力抗拒;說“畏”,則因為從冬至這一天開始,要一天一天數,數九九八十一天的嚴寒。冬至,實在是有這兩種含義:於闊人,是等著“瑞氣”降臨的期待日;於窮人,是進入嚴寒的“戰備日”——他們從十月已經開始“備冬”了。

這個意味不曾有人說過,是二月河在這裏瞎想,一旦約定俗成,無論貧富貴賤,都不會像我這樣胡思亂想,都是一門心思:把冬至過好,圖個吉利。

冬至的前一天,實際上各戶人家便已行動起來了,親朋好友,互贈食物,當時的情景是“提筐擔盒,充斥道路”——這有名堂,叫“冬至盤節”。大街小巷各個店鋪,都會擺出冬至的特有供品售賣,“冬至薦酥糖”,有餡兒個大的叫“粉團”,沒餡兒個頭小的叫“粉圓”,這是祖宗牌位前的必供之品。冬至前一個晚上,一家人要團圓,和年除夕一樣,這一夜講究的是合家團圓,一個外人也不能在場的,連回娘家的女兒,也是“外人”——對不起,你還是回婆家過冬至吧!然後炒菜燙酒,祭祖宗,拜喜神,合家大快朵頤——所有的儀節如同過年,半點不越雷池,也絲毫不敢馬虎。道光鹹豐時侍郎顏度有詩說:

    至節家家講物儀,迎來送去費心機。
    腳錢盡處渾閑事,原物多時卻再歸。

家家都送來送去,食品點心輪回轉,又送回了自家來——此事原來古已有之!就人們的“過節心理”而言,“冬至除夕”這一夜,才是人們最興奮最快樂的時刻。過了這一夜,第二天清晨,人們換上新衣服,“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互相“拜冬”,節日的氣氛仍在,而“過節”的精神氣兒其實已經暗暗“泄了”——這一條和我們過春節也是差不離。

從這一天開始,“連冬起九”,進入一年的“陰極”之日,共是八十一天。史書記載,康熙四十六年太子胤礽被廢,到康熙四十八年開春複立。從康熙四十七年冬至,這位心境極為複雜的老皇帝在乾清宮設了一張紙,他要在紙上寫九個字,頗有名堂的“亭前垂柳珍重待東風”,不是一氣嗬成,每個字九筆(繁體字筆畫),每天來寫一筆便走,共寫了九九八十一天。好,春來了,河開雁叫了,大地陰極陽生了,宣告太子複立。這個冬至,康熙肯定是仔細思考,絞盡腦汁子過的。

然而天下的老百姓不會有“如是我聞”的心境,他們也有口諺:一九二九,相喚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窮漢街頭舞(慶賀冬天已盡)。不要舞,不要舞,還有春寒四十五!六九五十四,蒼蠅垛屋子(蒼蠅開始活動)。七九六十三,布衲兩肩攤。八九七十二,貓狗躺濕地。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剛要伸腳眠,蚊蟲跳蚤出。同樣是過了九九八十一天的“數九”寒天,帝室禁城與閶閭黔首各自況味有異的罷。

冬至如年。用的是“如”,不是“同”。如果說與年有甚的不同,那就是冬至這節過得短,有點像“簡化年日”,大的程序差不多,論起詳明周納,那就差了去了。可以看成是一次“過年預演”。人們過這個節,表現出的是對上天對冬令的崇拜與敬畏,祈禱自己和家人平安度過肅殺的嚴寒季節。

我有點詫異的是,現在人們過冬至漸次認真起來。我發現到了這一天能休假的都休假了。上班的,似乎也會寬鬆許多——提前下班去買菜。走到小巷中,你會聽見家家都在剁餃子餡兒——日子好過了,人們不管是耶穌、釋迦牟尼還是陽曆年、情人節,抑或是冬至。什麽節都想好好過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51t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秋水天長' 的評論 :
冬至要吃餃子兒,我們家還真沒有這個習俗。前幾年看春晚,主持人總是要端幾盤餃子送給台下的嘉賓,就想,難道過年就隻有吃餃子嗎?後來想明白了,隻有餃子才簡單便捷,若是搞幾盤大菜,台下的怎麽分呢?~)
秋水天長 回複 悄悄話 我也不記不清以前在我父母家的時候過不過“冬至”,可能吃餃子吧。冬至進九,三九天凍手凍腳凍鼻子凍耳朵:)不過現在回想起來,真的都是暖暖的,甜絲絲的呢~~~

51兄的隨筆也是輕輕的,柔柔的,充滿溫情。謝謝分享!
51t 回複 悄悄話 從小到大,記憶中倒沒有過“冬至”節的印象,興許是各地風俗不同吧。不過,提前準備過年的物品,倒是南北一樣的。

那飄飄揚揚的雪花,帶來了冬天的童話。夏天的日頭太曬,這童話還沒成型呢,就被曬化了。站在冬天的一片曠白之下,慢慢地聽雪落下的聲音,閉著眼睛幻想它不會停,柔綿的雪被把童話輕輕地包裹起來,那些叮嚀、眼淚,那些笑聲、光景,都被雪融化了;要有一些寒冷,有冷才能凝結,要有一些溫暖,有暖才有溫馨。

那些童話的夢,被輕盈的雪花揉著,揉著,融化到了泥土裏。過去的人行走異鄉,要帶一包泥土,那是故鄉的味道,其實泥土是不需帶的,故鄉的味道,親人的思念,一旦融入了泥土,就能在大地的任何一方土地上感覺到。

當你站在覆蓋著一層輕雪的土地上,是否感覺到腳下輕微的振動,那是故鄉的問候,那是親人的叮嚀,那是一片片的好光景,送入了你冬天的童話.... 雪花輕輕,問候輕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