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火》 文:劉慈欣 誦:戈以文止
[引子]
父親的生命已走到了盡頭,他用盡力氣呼吸,比他在井下扛起二百多斤的鐵支架時用的力氣大得多。他的臉慘白,雙目突出,嘴唇因窒息而呈深紫色,仿佛一條無形的絞索正在脖子上慢慢絞緊,他那辛勞一生的所有淳樸的希望和夢想都已消失,現在他生命的全部渴望就是多吸進一點點空氣。但父親的肺,就像所有患三期矽肺病的礦工的肺一樣,成了一塊由網狀纖維連在一起的黑色的灰塊,再也無法把吸進的氧氣輸送到血液中。組成那個灰塊的煤粉是父親在二十五年中從井下一點點吸入的,是他一生采出的煤中極小極小的一部分。
劉欣跪在病床邊,父親氣管發出的尖嘯聲一下下割著他的心。突然,他感覺到這尖嘯聲中有些雜音,他意識到這是父親在說話。
“什麽,爸爸?你說什麽呀爸爸?”
父親突出的雙眼死盯著兒子,那垂死呼吸中的雜音更急促地重複著……
劉欣又聲嘶力竭地叫著。
雜音沒有了,呼吸也變小了,最後成了一下一下輕輕的抽搐,然後一切都停止了,可父親那雙已無生命的眼睛仍焦急地看著兒子,仿佛急切想知道他是否聽懂了自己最後的話。
劉欣進入了一種恍惚狀態,他不知道媽媽怎樣暈倒在病床前,也不知道護士怎樣從父親鼻孔中取走輸氧管,他隻聽到那段雜音在腦海中回響,每個音節都刻在他的記憶中,像刻在唱片上一樣準確。
後來的幾個月,他一直都處在這種恍惚狀態中,那雜音日日夜夜在腦海中折磨著他,最後他覺得自己也要窒息了,不讓他呼吸的就是那段雜音,他要想活下去,就必須弄明白它的含義!直到有一天,也是久病的媽媽對他說,他已大了,該撐起這個家了,別去念高中了,去礦上接爸爸的班吧。他恍惚著拿起父親的飯盒,走出家門,在一九七八年冬天的寒風中向礦上走去,向父親的二號井走去,他看到了黑黑的井口,好像有一隻眼睛看著他,通向深處的一串防爆燈是那隻眼睛的瞳仁,那是父親的眼睛,那雜音急促地在他腦海響起,最後變成一聲驚雷,他猛然聽懂了父親最後的話:
“不要下井……”
|
讀聽劉慈欣的科幻小說,除了基於專業知識的科幻外,濃濃的人文情懷是劉的特點,也是他的科幻文章吸引人的地方,就像古龍的武俠小說說的是俠士,而金庸的武俠小說說的是人。
在這裏貼過劉的“帶上她的眼睛”,認為這是他的最具人情味的典範,文中那位航天局的工程師每到世界的一個地方,就會躺在地麵,把自己的心更緊的靠近那個困在地心深處的地航飛船的領航員,每次聽到這裏,都會被深深感動。飛船的出事是由於碰到了地質斷層從而墜落到了地心,這裏煤礦燃燒氣化試驗失敗從而引發了地火,也是由於地質煤層斷裂的燃煤“導火線”而引發的。地質短裂啊,那些無處不在的而又無法精確預測的斷裂,這就是為什麽人類可以在征服太空的行程中有如此多的壯舉,而在向地球進軍的征途中卻總是舉步維艱。
不過呢,想想,人類征服地球並不需要向地殼地幔深處進軍。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就可以把地球轉個圈;劉慈欣也幻想過“流浪地球”,這地球都要流浪了,還費什麽勁這裏打洞,那裏鑽窟窿的?這地火一燒就十八年,難怪今年的夏天這麽熱~:)
(聽此文要耐心,分次聽吧。占用了你的時間,道個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