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

聽一段文字,
聽一首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看花〕朱自清/江濤

(2021-08-01 10:29:05) 下一個



《看花》 文:朱自清  誦:江濤

生長在大江北岸一個城市裏,那兒的園林本是著名的,但近來卻很少;似乎自幼就不曾聽見過“我們今天看花去”一類話,可見花事是不盛的。有些愛花的人,大都隻是將花栽在盆裏,一盆盆擱在架上;架子橫放在院子裏。院子照例是小小的,隻夠放下一個架子;架上至多擱二十多盆花罷了。有時院子裏依牆築起一座“花台”,台上種一株開花的樹;也有在院子裏地上種的。但這隻是普通的點綴,不算是愛花。

家裏人似乎都不甚愛花;父親隻在領我們上街時,偶然和我們到“花房”裏去過一兩回。但我們住過一所房子,有一座小花園,是房東家的。那裏有樹,有花架(大約是紫藤花架之類),但我當時還小,不知道那些花木的名字;隻記得爬在牆上的是薔薇而已。園中還有一座太湖石堆成的洞門;現在想來,似乎也還好的。在那時由一個頑皮的少年仆人領了我去,卻隻知道跑來跑去捉蝴蝶;有時掐下幾朵花,也隻是隨意挼弄著,隨意丟棄了。

至於領略花的趣味,那是以後的事:夏天的早晨,我們那地方有鄉下的姑娘在各處街巷,沿門叫著,“賣梔子花來。”梔子花不是什麽高品,但我喜歡那白而暈黃的顏色和那肥肥的個兒,正和那些賣花的姑娘有著相似的韻味。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也是我樂意的。我這樣便愛起花來了。也許有人會問,“你愛的不是花吧?”這個我自己其實也已不大弄得清楚,隻好存而不論了。

在高小的一個春天,有人提議到城外F寺裏吃桃子去,而且預備白吃;不讓吃就鬧一場,甚至打一架也不在乎。那時雖遠在五四運動以前,但我們那裏的中學生卻常有打進戲園看白戲的事。中學生能白看戲,小學生為什麽不能白吃桃子呢?我們都這樣想,便由那提議人糾合了十幾個同學,浩浩蕩蕩地向城外而去。到了F寺,氣勢不凡地嗬叱著道人們(我們稱寺裏的工人為道人),立刻領我們向桃園裏去。道人們躊躇著說:“現在桃樹剛才開花呢。”但是誰信道人們的話?

我們終於到了桃園裏。大家都喪了氣,原來花是真開著呢!這時提議人P君便去折花。道人們是一直步步跟著的,立刻上前勸阻,而且用起手來。但P君是我們中最不好惹的;“說時遲,那時快”,一眨眼,花在他的手裏,道人已踉蹌在一旁了。那一園子的桃花,想來總該有些可看;我們卻誰也沒有想著去看。隻嚷著,“沒有桃子,得沏茶喝!”道人們滿肚子委屈地引我們到“方丈”裏,大家各喝一大杯茶。這才平了氣,談談笑笑地進城去。大概我那時還隻懂得愛一朵朵的梔子花,對於開在樹上的桃花,是並不了然的;所以眼前的機會,便從眼前錯過了。

以後漸漸念了些看花的詩,覺得看花頗有些意思。但到北平讀了幾年書,卻隻到過崇效寺一次;而去得又嫌早些,那有名的一株綠牡丹還未開呢。北平看花的事很盛,看花的地方也很多;但那時熱鬧的似乎也隻有一班詩人名士,其餘還是不相幹的。那正是新文學運動的起頭,我們這些少年,對於舊詩和那一班詩人名士,實在有些不敬;而看花的地方又都遠不可言,我是一個懶人,便幹脆地斷了那條心了。

後來到杭州做事,遇見了Y君,他是新詩人兼舊詩人,看花的興致很好。我和他常到孤山去看梅花。孤山的梅花是古今有名的,但太少;又沒有臨水的,人也太多。有一回坐在放鶴亭上喝茶,來了一個方麵有須,穿著花緞馬褂的人,用湖南口音和人打招呼道,“梅花盛開嗒!”“盛”字說得特別重,使我吃了一驚;但我吃驚的也隻是說在他嘴裏“盛”這個聲音罷了,花的盛不盛,在我倒並沒有什麽的。

有一回,Y來說,靈峰寺有三百株梅花;寺在山裏,去的人也少。我和Y,還有N君,從西湖邊雇船到嶽墳,從嶽墳入山。曲曲折折走了好一會,又上了許多石級,才到山上寺裏。寺甚小,梅花便在大殿西邊園中。園也不大,東牆下有三間淨室,最宜喝茶看花;北邊有座小山,山上有亭,大約叫“望海亭”吧,望海是未必,但錢塘江與西湖是看得見的。梅樹確是不少,密密地低低地整列著。那時已是黃昏,寺裏隻我們三個遊人;梅花並沒有開,但那珍珠似的繁星似的骨都兒,已經夠可愛了;我們都覺得比孤山上盛開時有味。

大殿上正做晚課,送來梵唄的聲音,和著梅林中的暗香,真叫我們舍不得回去。在園裏徘徊了一會,又在屋裏坐了一會,天是黑定了,又沒有月色,我們向廟裏要了一個舊燈籠,照著下山。路上幾乎迷了道,又兩次三番地狗咬;我們的Y詩人確有些窘了,但終於到了嶽墳。船夫遠遠迎上來道:“你們來了,我想你們不會冤我呢!”在船上,我們還不離口地說著靈峰的梅花,直到湖邊電燈光照到我們的眼。

Y回北平去了,我也到了白馬湖。那邊是鄉下,隻有沿湖與楊柳相間著種了一行小桃樹,春天花發時,在風裏嬌媚地笑著。還有山裏的杜鵑花也不少。這些日日在我們眼前,從沒有人像煞有介事地提議,“我們看花去。”但有一位S君,卻特別愛養花;他家裏幾乎是終年不離花的。我們上他家去,總看他在那裏不是拿著剪刀修理枝葉,便是提著壺澆水。我們常樂意看著。他院子裏一株紫薇花很好,我們在花旁喝酒,不知多少次。

白馬湖住了不過一年,我卻傳染了他那愛花的嗜好。但重到北平時,住在花事很盛的清華園裏,接連過了三個春,卻從未想到去看一回。隻在第二年秋天,曾經和孫三先生在園裏看過幾次菊花。“清華園之菊”是著名的,孫三先生還特地寫了一篇文,畫了好些畫。但那種一盆一幹一花的養法,花是好了,總覺沒有天然的風趣。直到去年春天,有了些餘閑,在花開前,先向人問了些花的名字。一個好朋友是從知道姓名起的,我想看花也正是如此。恰好Y君也常來園中,我們一天三四趟地到那些花下去徘徊。如今Y君忙些,我便一個人去。

我愛繁花老幹的杏,臨風婀娜的小紅桃,貼梗累累如珠的紫荊;但最戀戀的是西府海棠。海棠的花繁得好,也淡得好;豔極了,卻沒有一絲蕩意。疏疏的高幹子,英氣隱隱逼人。可惜沒有趁著月色看過;王鵬運有兩句詞道:“隻愁淡月朦朧影,難驗微波上下潮。”我想月下的海棠花,大約便是這種光景吧。

為了海棠,前兩天在城裏特地冒了大風到中山公園去,看花的人倒也不少;但不知怎的,卻忘了畿輔先哲祠。Y告我那裏的一株,遮住了大半個院子;別處的都向上長,這一株卻是橫裏伸張的。花的繁沒有法說;海棠本無香,昔人常以為恨,這裏花太繁了,卻醞釀出一種淡淡的香氣,使人久聞不倦。Y告我,正是刮了一日還不息的狂風的晚上;他是前一天去的。他說他去時地上已有落花了,這一日一夜的風,準完了。他說北平看花,是要趕著看的:春光太短了,又晴的日子多;今年算是有陰的日子了,但狂風還是逃不了的。我說北平看花,比別處有意思,也正在此。這時候,我似乎不甚菲薄那一班詩人名士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51t 回複 悄悄話 小船兒輕輕

記得早先少年時
公園裏時時有花展
看完了花展劃小船
河河汊汊溜幾個彎...

那年頭最常去的就是中山公園了。依季節不同,公園裏有不同的主題花展,順著林蔭道前行,走不多遠就是一片花團錦簇了。

先別忙走進花海,揀一近處的假山,登上半坡的小亭,倚亭而坐,身後微風徐來,眼前旖旎一片,吸一口氣,都覺滿口清新。那時對花知之甚少,叫不出花的名字,隻覺鮮活好看,我們住在機關大樓裏,樓前樓後是看不到這樣的花的。隨著三三兩兩賞花的人群轉了一圈後,下一個節目就是劃船了。

劃船是每去公園的必備節目。每次去租船都得排隊,交上幾塊錢的押金,領出幾隻木槳,遊艇處的工作人員用一根帶鐵鉤的長篙把一條小船緊緊勾住,等到我們都上了船,坐穩後,用長篙用力一推,我們就晃悠到那一片寬闊的湖麵了。操起木槳,往右劃行,就進到彎彎曲曲的河道了。

沿著河道慢悠悠的劃著,過一段就會有一座小橋,我們就停船在橋下的蔭影裏,並不是劃累了,隻是想重溫一下唐人作詩的意境,唐人不都是這樣的小橋流水嗎?裝模作樣的搖頭晃腦了一陣,也作不出什麽詩來,就出得小橋,再向前繼續悠悠了。

有時經過公園餐館的後院,會把船停靠岸邊,爬上小山坡去看看今天有什麽好吃的。其實那時的餐館,還真是為工農兵服務,都是大眾菜,花個幾塊錢,就夠三兩朋友吃上一頓了。說實在的,彼時彼地,坐在桌旁,看著門外的滿目鬱蔥,小徑上遊人的閑適漫步,還有身後小河裏吹過來輕輕柔柔的風,誰會在意吃的是啥呢?

劃船時最喜歡哼的歌自然是那首“讓我們蕩起雙槳”了,輕輕地劃動著木槳,河麵的風輕撫著我們的臉和胸,時不時的靠向岸邊,爬去小坡上的樹木裏或是草坪上轉一轉,再下到船裏,有時看見前麵的小船,喊一聲,追上去,大夥就用力地劃上幾槳,追上那船,互相搖手示意,大家的臉上都帶著笑,無憂無慮的樣子。是啊,蕩起小槳,就算是有什麽煩心的事,抓出來,順著木槳滑進水裏,嘩嘩幾下,就沉到水底了。

這首歌本是為少年兒童寫的,當我們曾經是少年,當我們告別了少年,告別了青春,當我們已垂垂老矣,隻要哼起這支歌,就會兩眼濕潤,“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麵吹來了涼爽的風”... 今天,還有這涼爽的風嗎?還能把思念寄托給這久違了的風嗎?
51t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雪中梅' 的評論 :
謝謝雪中梅的欣賞。前陣子又是暴雨又是大風的,風雨過後後院的玫瑰又在枝頭上盛開了,白色的繡球花也開得胖嘟嘟的了,想起了朱自清的這篇看花短文,貼上來聽聽吧~)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欣賞了,平安是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