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

聽一段文字,
聽一首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談吃〕夏丏尊/Bobo

(2021-06-30 07:30:52) 下一個



《談吃》 文:夏丏尊  誦:Bobo

說起新年的行事,第一件在我腦中浮起的是吃。回憶幼時一到冬季,就日日盼望過年,等到過年將屆,就樂不可支。因為過年的時候,有種種樂趣,第一是吃的東西多。

中國人是全世界善吃的民族。普通人家,客人一到,男主人即上街辦吃場,女主人即入廚羅酒漿,客人則坐在客堂裏口磕瓜子,耳聽碗盞刀俎的聲響,等候吃飯。吃完了飯,大事已畢。客人拔起步來說“叨擾”,主人說“沒有甚麽好待你”,有的還要苦留:“吃了點心去”,“吃了夜飯去”。

遇到婚喪,慶吊隻是虛文,果腹倒是實在。排場大的大吃七日五日,小的大吃三日一日。早飯,午飯,點心,夜飯,夜點心,吃了一頓又一頓,吃得來不亦樂乎,真是酒可為池肉可成林。

過年了,輪流吃年飯,送食物。新年了,彼此拜來拜去,講吃局。端午要吃,中秋要吃,生日要吃,朋友相會要吃,相別要吃。隻要取得出名詞,就非吃不可,而且一吃就了事,此外不必別有甚麽。

小孩子於三頓飯以外,每日好幾次地向母親討銅板,買食吃。普通學生最大的消費,不是學費,不是書籍費,乃是吃的用途。成人對於父母的孝敬,重要的就是奉甘旨。中饋自古占著女子教育上的主要部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沽酒,市脯”,“割不正”,聖人不吃。梨子蒸得味道不好,賢人就可以出妻。家裏的老婆如果弄得出好菜,就可以驕人。古來許多名士至於費盡苦心,別出心裁,考案出好幾部特別的食譜來。

不但活著要吃,死了仍要吃。他民族的鬼,隻要香花就滿足了,而中國的鬼,仍依舊非吃不可。死後的飯碗,也和活時的同樣重要,或者還更重要。普通人為了死後的所謂“血食”,不辭廣蓄姬妾,豫置良田。道學家為了死後的冷豬肉,不辭假仁假義,拘束一世。朱竹垞寧不吃冷豬肉,不肯從其詩集中刪去《風懷二百韻》的豔詩,至今猶傳為難得的美談,足見冷豬肉犧牲不掉的人之多了。

不但人要吃,鬼要吃,神也要吃,甚至連沒嘴巴的山川也要吃,天地也要吃。有的但吃豬頭,有的要吃全豬,有的是專吃羊的,有的是專吃牛的,各有各的胃口,各有各的嗜好,古典中大都詳有規定,一查就可知道。較之於他民族的對神隻作禮拜,他民族的神,遠是唯心,中國的神,遠是唯物,似乎都是主張馬克思學說的。

梅村的詩道:“十家三酒店”,街市裏最多的是食物鋪。俗語說,“開門七件事”,家庭中最麻煩的不是教育或是甚麽,乃是料理食物。學校裏最難處置的不是程度如何提高,教授如何改進,乃是飯廳風潮。

俗語說得好,隻有 “兩腳的爺娘不吃,四腳的眠床不吃。” 中國人吃的範圍之廣,真可使他國人為之吃驚。中國人於世界普通的食物之外,還吃著他國人所不吃的珍饈: 吃西瓜的實,吃鯊魚的鰭,吃燕子的窠,吃狗,吃烏龜,吃蛇,吃狸貓,吃癩蛤蟆,吃癩頭黿,吃小老鼠。有的或竟至吃到小孩的胞衣以及直接從人身上取得的東西。如果能夠,怕連天上的月亮也要挖下來嚐嚐哩。

至於吃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門,有烤,有燉,有蒸,有鹵,有炸,有燴,有熏,有醉,有炙,有溜,有炒,有拌,真真一言難盡。古來盡有許多做菜的名廚司,其名字都和名卿相一樣煊赫地留在青史上。不,他們之中有的並升到高位,老老實實就是名卿相。如果中國有一件事可以向世界自豪的,那末這並不是曆史之久,土地之大,人口之眾,軍隊之多,戰爭之頻繁,乃是善吃的一事。中國的肴菜,已征服了全世界了。有人說,中國人有三把刀為世界所不及,第一把就是廚刀。

不見到喜慶人家掛著的福祿壽三星圖嗎?福祿壽是中國民族生活上的理想。畫上的排列是祿居中央,右是福,壽居左。祿也者,拆穿了說,就是吃的東西。老子也曾說過:“虛其心實其腹”,“聖人為腹不為目”。吃最要緊,其他可以不問。“嫖賭吃著”之中,普通人皆認吃最實惠。所謂“著威風,吃受用,賭對衝,嫖全空”,甚麽都假,隻有吃在肚裏是真的。

吃的重要,更可於國人所用的言語上證之。在中國,吃字的意義特別複雜,甚麽都會帶了 “吃” 字來說。被人欺負曰“吃虧”,打巴掌曰“吃耳光”,希求非分曰“想吃天鵝肉”,訴訟曰“吃官司”,中槍彈曰“吃衛生丸”,此外還有甚麽 “吃生活”,“吃排頭”等等。相見的寒暄,他民族說“早安” “午安” “晚安”,而中國人則說 “吃了早飯沒有?” “吃了中飯沒有?” “吃了夜飯沒有?” 對於職業,普通也用吃字來表示,管甚麽職業就叫做吃甚麽飯。“吃賭飯”,“吃堂子飯”,“吃洋行飯”,“吃教書飯”,諸如此類,不必說了。甚至對於應以信仰為本的宗教者,應以保衛國家為職誌的軍士,也都加吃字於上。在中國,教徒不稱信者,叫做“吃天主教的”,“吃耶穌教的”,從軍的不稱軍人,叫做“吃糧的”,最近還增加了甚麽“吃黨飯” “吃三民主義”的許多新名詞。

衣食住行為生活四要素,人類原不能不吃。但吃字的意義如此複雜,吃的要求如此露骨,吃的方法如此麻煩,吃的範圍如此廣泛,好象除了吃以外就無別事也者,求之於全世界,這怕隻有中國民族如此的了。

在中國,衣不妨汙濁,居室不妨簡陋,道路不妨泥濘,而獨在吃上,卻分毫不能馬虎。衣食住行的四事之中,食的程度,遠高於其餘一切,很不調和。中國民族的文化,可以說是口的文化。

佛家說六道輪回,把眾生分為天、人、修羅、畜生、地獄、餓鬼六道。如果我們相信這話,那末中國民族是否都從餓鬼道投胎而來,真是一個疑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51t 回複 悄悄話 中國人對吃的重視,怎麽說也不為過。上一篇文裏說到,三級幹部會就是三級幹部吃飯。其實哪一級的幹部會,吃都是排第一順位的。

去京城開會,若是有部裏的頭頭腦腦與會,心裏就琢磨開了,今天會有一頓美餐了。心就不在會場了,飛去了還不知道位在何處的小餐廳了。表麵上不為所動,正襟危坐,心思早就溜號了。

去到合作單位,老總引進招待所,向所長介紹這個那個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接下來的接風宴。到點了,走進餐廳的小包間,大圓桌上擺滿了各式菜肴,靠牆一箱白酒,一箱啤酒,所長上菜,老總端起酒杯,這一頓接風宴,吃的不是桌上的菜,是我們的身份,有了這一頓開場宴,我們在公司裏辦事的渠道就算通了。所以,吃,是重要,吃後麵藏著的,更為重要。

想起那年過年了,我們幾個同學成了個小分隊,走家串戶,專門去混吃。大人們看兒子女兒的同學來了,好生招待,我們也說些吉祥的套話,那都是三句半,最後那半句就是,上菜羅。~) 胡吃一番,吃完告辭,走到街上,拍拍溜圓的肚:明天去哪家呢?

文中提到的留客吃飯客套話的尷尬事,也遇到過。和A君一起去B君家玩,閑扯,打牌,看看到飯點了,告辭回家。B君的母親假惺惺的挽留,這就走啊,吃了飯再走吧。A君平素就不喜歡那個母親的假模假式,順口接道,也好,那就吃了飯再走吧。母親頓時麵現難色,我趕快說,不吃了,和一個朋友約好了。馬上拉上A君出門,出得門來,責怪A君,幹嘛呢?A君一笑,你以為我真想吃她的飯?就想看她那尷尬的樣。所以,人們口中的相邀吃飯,虛虛實實,心中得有個底。

這吃,也是與時俱進的,過去的年代,人們追求的是吃飽,現在啊,五花八門,標新立異,怎麽驚奇怎麽來。有毒的,國家保護的,在很遠的郊外,豎幾個帳篷,野山野水野味野情趣,城裏的人還就好這口,他們不是為了品嚐什麽美味,是為了隔天與人吹牛時有了資本:我昨天晚上去了某某地吃了某某。聽的人露出羨慕的神情。享受的不是昨夜的滋鮮,而是今天旁人的表情。這吃啊,擱在了今天,也就變了味了。
51t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ID的D主' 的評論 :
謝謝ID的D主糾正!我粗心了。會盡快改正,再次感謝!
ID的D主 回複 悄悄話 夏丏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