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

聽一段文字,
聽一首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漢口鑼〕孫紹基/陳鐸

(2020-05-03 05:19:37) 下一個

 

《漢口鑼》 文:孫紹基 誦:陳鐸

常有這種情況:一件事,在發生的當時,曾使你十分激動,日久年深便會淡漠,以至完全忘懷。可是,不知過了多少年,因為別個事情,或者是一種什麽想法,竟又重新記起,就是那細枝末節,也恍如眼前。這或許就是常說的那個“喚醒記憶”吧。

“漢口鑼”就是被喚醒的三十年前的記憶。

德意誌民主共和國柏林警察樂團,是馳名世界的銅管樂團,據說和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莫斯科芭蕾舞劇院樂團齊名,是世界樂壇的尖兒,頂兒。

樂團團長兼首席指揮、樂團創始人維利·考夫曼中校,可以說是個傳奇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戰熾烈進行中,第三帝國的馮·巴羅斯擁兵斯大林格勒,久攻不下,樂手們奉命到前線演奏,以鼓舞沮喪的士氣。在伏爾加河畔,洋喇叭還沒來得及從皮盒中拿出來,德軍第六集團軍就遭到了覆亡的命運,B集團軍軍樂團指揮維利·考夫曼上尉和他率領的分隊便和馮·巴羅斯元帥一起,成了蘇聯紅軍的俘虜。

在戰俘營裏,考夫曼不忘銅管樂,在管理當局支持下,把舊部召集到一起,從城市廢墟中搜羅樂器,又開始演奏了。為他的幸免一死的同胞們,也為疲憊不堪的紅軍官兵們演奏。德軍中的德共地下組織在戰俘營中公開了,他們吸收了這位音樂指揮。德意誌民主共和國成立之後,他參加了警察部隊,並創建了柏林警察樂團。在斯大林格勒的廢墟中,他搜尋到一麵銅鑼,直徑有50多厘米。雖然鏽跡斑斑,但他喜愛之極。他說這麵銅鑼能啟迪他的智慧,激越他的感情。從那時起,他就走到哪裏帶到那裏,幾乎成了他的象征。大家都說,那鑼一定是瑞典名產。

因為樂團要到我們省來演出,我是特意趕到武漢迎接樂團的。

考夫曼對每一場演出都一絲不苟。演出前,親自指揮試台,並叫他的助手在舞台上的十幾個位置或輕或重地敲擊那麵銅鑼,他則在觀眾席的各個角落傾聽。舞台工作人員則按著他的指揮調整擴音器材,直到他滿意才作罷。

就是在這樣的場合,我認識了考夫曼團長和他那麵銅鑼。

交談時,我說:邊遠城市,視野所限,對銅管樂演奏的反映可能不會熱烈。他聽了立即回答:“不會,隻要是真實的藝術,真誠的表演,就會征服一切聽眾。你看,那不就是證明!”他說這話時候的表情、動作,很有點蘇聯電影裏德軍軍官的味道。

他所指的證明是我國隨樂團學習的同誌。樂團還沒到達,要求隨團學習的同誌就踴躍得排了長龍。中央直屬的、軍隊的、地方的演奏團體,幾乎都送來了銅管樂手。人數逾百。教學雙方都十分熱情,自然而然結成“對子”小組。我們的同誌們不但熱心於藝術,也熱心於德國同行手中的樂器。了解它們的特點、產地,於是乎就紛紛向家裏提出要求:迅速定購法國號、德國管……尤其是瑞典鑼。這樣,就更增加了考夫曼團長的神秘色彩和大家對那麵銅鑼本已就十分濃厚的興趣。

由於好奇心的驅使,在樂團正式演出時,我注意傾聽那麵銅鑼的聲音。真使我大失所望,它竟是那樣的沙啞,似乎是被重重地擠碰。不過,仔細品味,又覺得這麵鑼確有不同凡響的韻味縈繞其中。難道就為這,考夫曼才對它偏愛?

這場演出是露天音樂廳的日場,演出受到了異乎尋常的歡迎,考夫曼率領演奏家們四次謝幕,兩次重演才使近萬名觀眾得到滿足。

回到賓館,在門前和考夫曼團長走了個對麵。他拉住我問:怎樣,武漢的觀眾被征服了吧?你們那裏的觀眾,也一定會被征服。高興和自信同時掛在他的臉上。我真有點兒被他感染了,連連點頭。

他們是要到一家叫佟記的鑼店去,翻譯、工作人員已在車上等著。關於征服的談話,似乎使我們建立了一種友誼,考夫曼竟非拉我和他們同去。我當然很樂意和他們同行。

鑼店在一條新開拓的大馬路旁的小巷子裏。許久之前,這小巷曾是一條繁華的商業街,但早已被曆史淘汰了。一家家店麵被改造成了住房,唯一幸存者,就是這爿鑼店。那曾經光輝過的匾額上,尚能依稀看出“佟家鑼店”幾個字來。店堂裏黑黢黢的。應門的是個十七、八歲的後生。同來的工作人員告訴他,樂團團長是特意來修理一麵銅鑼的,請老師傅給看一看。那後生聽明白之後,急忙轉到後麵去請他師傅。

考夫曼對這店堂裏的冷落毫不介意,興趣濃厚地欣賞著架子上的各種銅鑼來,還不住用指頭輕輕敲擊,側起耳朵細心傾聽。

他的助手放下那麵形影不離的瑞典鑼,幫著他把高處的銅鑼取下來,等他看完再小心地放上去。

鑼店的師傅踱出來了。他手捧著一杆紅銅色的很粗很粗的竹煙管,口裏、鼻孔裏、煙鍋上一起飄散著輕煙。

考夫曼急忙走過來和他熱情地打招呼,請他仔細看看,盡量幫助修一修。老師傅把眼皮往上抬了抬,算是做了回答。

“鑼呢?”還沒等翻譯同誌開口翻考夫曼團長那一大段話,老師傅就開口問了。

工作人員急忙幫助團長助手拿開皮套,把銅鑼放在案子上。

“這是有名的瑞典銅鑼,啞了,是團長最喜歡的,能修好嗎?”工作人員介紹銅鑼的重要性,意在使老師傅特別重視。老師傅的眼皮朝工作人員抬了抬,眼光卻十分嚴厲。工作人員沒有看到,我看到了,考夫曼團長也注意到了。他忙問翻譯,工作人員說了什麽,聽後他連忙解釋:

“這麵鑼,是中國製造的。我判斷,可能就是漢口造的。請老先生幫助。”

老師傅已經把煙管放下,左手支著案板,右手在銅鑼上輕輕地撫摸起來,翻譯考夫曼那段話時,他兩眼微閉,不時地輕搖一下腦袋。聽完,他睜開兩眼向工作人員和考夫曼忽閃了一下,又閉上了,一言不發,繼續撫摸銅鑼,撫摸完一麵又撫摸另一麵。

考夫曼注視著他的手。手是黑瘦黑瘦的,筋絡突現著,但能看出來那手是很有力量的,靈巧,又感覺銳敏。考夫曼由手看到臂,又看到雙肩,看到老人身上雪白的汗褡褳。這件腋下用幾根布條聯結著前後身的衣服,與其說穿在老師傅身上,倒不如說是掛在他瘦骨嶙峋的肩上,老師傅實在是太瘦了,也太老了,有70歲了吧!

老師傅的手按著一個地方不動了。

考夫曼馬上盯住了這隻手。

老師傅感到了考夫曼的眼光,睜開眼睛向考夫曼臉上一掃。考夫曼似也感覺到了,也向他臉上看去。他倆的眼光碰到一起了,兩人相對微微一笑。

好一會兒,老師傅把鑼翻過來,又從背麵按按那個地方。拾起銅鑼,要過鑼錘,敲擊了3下。沙啞的聲音在店堂裏回蕩。他把銅鑼扣在鐵砧上,抄起一把小銅錘,猛地一錘。而且也就隻這一錘,既不再摸,也不再看,順手拾起遞給考夫曼,把銅錘也遞了過去。

考夫曼試探地敲了一下。

像施了魔法,銅鑼的聲音是那樣的優美、洪亮。

真是神仙手段,沙啞的聲音尚去不遠,洪亮的音聲已接踵攆來。

考夫曼驚奇不已,他眼晴裏閃爍著歡樂和激動的光彩。他不住地敲擊著,哈哈地笑著,簡直像個孩子。

門前,圍滿了人,因為這一向落寞的小店突然來臨的歡樂使他們感到驚奇。

這回輪到老師傅驚奇不已了。考夫曼放下銅鑼,命令助手和他一起,恭恭敬敬地向老師傅敬德國式的軍禮,舉著手不放下來,並告訴他,這個店裏的大小銅鑼,柏林警察樂團全部買下了,還要定製一批,圖樣馬上送到。

後來聽說,更使老師傅驚奇不已的是,第二天,幾乎所有隨團學習的樂手們,都來為自己的團體訂購了一批漢口銅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51t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雪中梅' 的評論 :
謝謝聽讀!這篇文章類似馮驥才的津門奇人奇事錄,都是記述的民間的俗事奇聞,都有一獨門手藝,能做他人所不能做,讀來是能讓人伸舌頭的~:)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欣賞了,平安是福。
51t 回複 悄悄話 前兩天貼了武漢熱幹麵的文章,趣味盎然,令人饞涎。

古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大抵是教導年輕人專心讀書,讀到半夜,就會有美人翻窗而入,擺上一桌美食,輕啟朱唇,相公請了!這是古人限於那時的醫療手段,顏如玉自是稀罕之物,隻能於聊聊齋齋中遇見了。

現今時代發達了,整個“顏如玉”已不是難事,看看那些站在非誠電視上的女嘉賓,哪個不是整了個七刀八刀再抹上厚厚一層困難時期可做窩頭的大麥粉,燈光一照,都是來自景德鎮了。

這當然是古人的說法了。聽完了朗誦者繪聲繪色的讀完這篇熱幹麵,我想說,書中自有熱麵香。一碗簡單的熱幹麵條,前前後後兜出那麽多因緣故事,把那根根麵條,和武漢的人文風情綁在一起,似乎不吃熱幹麵,枉為武漢人了!

今天再貼一篇有關武漢傳奇的小故事,一麵看似平淡無奇的銅鑼,經佟老師傅中醫拿脈似的一摸,就知病症所在,尤為稱奇的是,小錘舉起,重重一敲,錘到病除,沙啞變嘹亮,洪亮之音,響徹店堂。

風風雨雨幾十年了,這佟老師傅是真手藝,這一錘,敲醒了漢口這條老巷的風采,也敲響了長江漢水交匯流淌多少年沉寂的傳奇故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