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節選)》 文:崔岱遠 誦:暗夜之聲 對於中國人來說,“過年”倆字兒聽起來就叫人興奮。過年,並不僅僅是四季輪回的節點,更意味著一種傳統儀式,一段溫情的時光,一份關於家人、關於親情的念想。不論您走到天南海北,也不管您這一年在外麵混得怎麽樣,過年的時候您都得千裏迢迢往家裏頭趕,為的就是除夕之夜能和父母親人一起吃上頓團圓飯。隻有吃了這頓飯,這年才算過踏實了。 要是按照老禮兒,“過年”可不隻是在除夕之夜。進了臘月二十三,就算開始過年了。這一天也叫“小年兒”。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燉羊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麵發。 …… 孩子們的心開始浮了起來。三五個小夥伴兒一起高唱著這首古老的童謠,熱切地盼著過年。大人們也開始忙活了,精心籌辦著各種年貨。過年的模式,就在這煩瑣卻透著溫馨的氣氛裏開啟了。在這些準備工作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預備過年的吃食。因為,從初一到初五都是串親戚的日子,家家戶戶人來人往,到哪兒都是吃流水席,再加上各家店鋪也都歇業過年了,家裏頭待客的吃食自然就都得提前預備出來。 提起除夕,很多人立刻就能想起餃子。大年三十吃餃子,這好像是過年的傳統,起碼北方的大部分地區是這個吃法,而且各個地區、各家各戶愛吃的餡料還都不太一樣。東北人愛吃豬肉酸菜餡餃子;山東人愛吃豬肉大蔥餡餃子;您要是到了陝西,講究吃的是牛肉韭黃餡餃子……過年的餃子早已不單單是用來充饑和解饞的飯菜,而是包進了太多的人情味兒,那是對於親人,對於家的最醇厚的情感。一盤熱騰騰的餃子端上來,空氣中也充盈著幸福的氣息。 不過北京人過年的餃子可不許帶肉,而且也不是在年三十晚上吃。過去北京童謠裏是這麽唱的: 新春正月過大年,吃點喝點解了饞。 初一餃子初二麵,初三合子團團轉; 初四吃米飯,破五的餃子要素餡兒; 初六初七需吃雞,初八初九牛羊肉; 初十吃頓棒子粥,十一吃魚,十二吃鴨; 十三圍坐吃對蝦,十四大碗打鹵麵; 十五家家鬧元宵,打春要吃春卷炒雞蛋。 說的雖然未必精細,但大體反映了北京人過年期間的飲食安排。 北京人的年夜飯吃的是大魚大肉,圖的是解個饞。那麽什麽時候吃餃子呢?是大年初一剛過了子時,俗話叫作“五更餃子”。所以說,這才是北京人新年頭一口。順便提一句,老北京人受滿族影響,不把餃子叫“餃子”,而是稱為“煮餑餑”。一直到了民國以後,才逐漸改叫“餃子”。 吃餃子本來不是什麽新鮮事兒,但北京人的這頓“五更餃子”還真有些說道。因為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富貴人家,吃這頓餃子全講究是素餡的,因此又叫作“全素煮餑餑”。這可是多少年的老規矩。 至於為什麽是這麽個規矩?一種說法是因為這頓餃子最重要的功能不是給“人”吃的,而是給“神”吃的,所以它又叫“請神餃子”。傳說除夕晚上諸神下界,來考察人間的善惡。大概神仙們素食主義者居多吧?也有一說是為了取個“素靜”的意思,希望新的一年全家人安安穩穩、素素靜靜的。還有一說是這新年頭一口必須吃素,為的是體現在新的一年裏要自律和淨化心靈。不管怎麽樣,這頓素餃子倒是巧合了現代科學飲食的原則。過年的時候一連半個多月吃的都是大魚大肉,未免太過油膩,吃頓素餡餃子清口解膩,正是非常好的調劑。 每到除夕九十點鍾,胡同裏飽餐了年夜飯的孩子們忙不迭地點著燈籠跑出去放花炮,各家各戶就傳出“當當當,當當當”的剁餡兒聲,宛若“過年交響樂”。“五更餃子”的餡兒需要在半夜12點前和好了預備著,因為過了“子時”就是大年初一,依照老規矩,這一天不許動刀。 您別看餃子裏包的是素餡,但這餡料的內容可不簡單──胡蘿卜擦成細絲,過開水焯了再攥幹剁碎。大白菜剁得稀巴爛,加上鹽殺出湯後用屜布裹著把水擰幹。其他諸如香菇、黃花、木耳、粉絲之類的幹貨自然是要先發好了再細細地切了。講究的人家還要放些冬筍、麵筋,撒上芝麻。拌的時候還必須摻和上搓碎了的排叉兒或是切碎的油條,為的是吃起來口感柔潤。這些主料預備好了,就可以調配上鹽、醬油和素油,攪拌成鹹淡可口、鬆膩適度的全素餃子餡了。盡管全素,一樣融入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理念。 過了12點,一家人和麵、擀皮兒、包餃子。包“五更餃子”可有講究了,即便是再富貴的人家,也要全家老少一起動手,每個人都要包上幾個,體現一家人的團結和睦、齊心協力。而且,包這新年頭一口的餃子裏還有個特定的“節目”,就是要把幾枚小錢和幾個小棗洗幹淨了包進去,據說如果誰吃的時候“嘎啪”一聲咬到了錢,那他這一年肯定財運滾滾,如果咬到了棗兒,那就是這一年裏最有福氣的人。 早年間,煮熟的餃子首先要給神仙們供上,興許這時候神仙們忙活了一宿也餓了吧?不過神仙們並不貪嘴,供桌上隻供三碗,每碗五個素餃子就夠了。有的人家還要搞個接神儀式,後來逐漸淡化,這些儀式也就省了。儀式過後,全家人到院子裏燃放成掛的鞭炮和二踢腳,互道“新禧”。回到屋裏,長輩接受小輩磕頭拜年。當然了,頭不能白磕,總得賞些“壓歲錢”不是?一個大紅包舉在手裏,不在乎多少,圖的是個喜興勁兒。接下來,全家人就可以聚在一起,吃上這新年頭一口──熱氣縈繞的“五更餃子”端上來啦! 現如今,上供和磕頭的儀式早就免了,鞭炮聲也沒有從前那麽吵鬧,但北京人這新年頭一口,這包容了素靜、平和,吃下去順溜兒而暖和的“五更餃子”還依舊吃著。 晨曦微露,吃過“五更餃子”的北京人推開了家門,或是到親戚家拜年賀喜,或是去廟會祈福求平安。新的一年,就這麽帶著期盼和希望開始了。 過年,一件多美好的事兒! |
在北京吃餃子較多的時候還是出差去京城,辦完事回招待所晚飯時間已過,就在路邊找家餃子店吃餃子,簡單快捷又便宜。各家餃子店味道都差不多,但在佐料上有不同。去過一家餃子店,佐料台上除了常見的醬油醋辣醬外,還有一盤切得細細的薑絲,這就給餃子增味不少。可惜沒有記住店名和要坐哪路車,下次再去北京,就找不著這家店了。
吃,是中國人過年的第一大要務,其實不光是過年,平日裏,見了麵,問候的第一句話也是“吃了嗎,您?”,可見任何時候都要把吃擺在首要的位置。有了吃,其他的都好商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