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

聽一段文字,
聽一首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秦腔(節選)〕賈平凹/陸洋

(2018-03-26 06:58:17) 下一個

 

《秦腔(節選)》 文:賈平凹  誦:陸洋

山川不同,便風俗區別,風俗區別,便戲劇存異;普天之下人不同貌,劇不同腔,京、豫、晉、越、黃梅、二簧、四川高腔,幾十種品類;或問: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經者,是非最洶洶者?曰:秦腔也。正如長處和短處一樣突出便見其風格,對待秦腔,愛者便愛得要死,惡者便惡得要命。外地人──尤其是自誇於長江流域的纖秀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撼;評論說得婉轉的是:唱得有勁,說得直率的是:大喊大叫。於是,便有柔弱女子,常在戲台下以絨堵耳,又或在平日教訓某人:你要不怎麽怎麽樣,今晚讓你去看秦腔!秦腔成了懲罰的代名詞。所以,別的劇種可以各省走動,唯秦腔則如秦人一樣,死不離窩;嚴重的鄉土觀念,也使其離不了窩,可能還在西北幾個地方變腔走調地有些市場,但絕對衝不出往東南而去的潼關呢。

但是,幾百年來,秦腔卻沒有被淘汰,被沉淪,這使多少人在大惑而不得其解。其解是有的,就在陝西這塊土地上。如果是一個南方人,坐車轟轟隆隆往北走,渡過黃河,進入西岸,八百裏秦川大地,原來竟是一抹黃褐的平原;遼闊的地平線上,一處一處用木椽夾打成的一尺多寬牆的土屋,粗笨而莊重;衝天而起的白楊、苦楝、紫槐,枝幹粗壯如桶,葉卻小似銅錢,迎風正反翻覆……你立即就會明白了:這裏的地理構造竟與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地統一!再去接觸一下秦人吧,活脫脫的一群秦始皇兵馬俑的複出:高個,濃眉,眼和眼間隔略遠,手和腳一樣粗大,上身又稍稍見長於下身。當他們背著沉重的三角形狀的犁鏵,趕著山包一樣團塊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著腦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臥的石滾子碌碡上吃著牛肉泡饃,你不禁又要改變起世界觀了:啊,這是塊多麽空曠而實在的土地,在這塊土地上摸爬滾打的人群是多麽“二愣”的民眾!那晚霞燒起的黃昏裏,落日在地平線上欲去不去的痛苦的妊娠,五裏一村,十裏一鎮,高音喇叭裏傳播的秦腔互相交織、衝撞,這秦腔原來是秦川的天籟、地籟、人籟的共鳴啊!

農民是世上最勞苦的人,尤其是在這塊平原上,生時落草在黃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黃土堆下;秦腔是他們大苦中的大樂,當老牛木犁疙瘩繩,在田野已經累得筋疲力盡,立在犁溝裏大喊大叫來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關關節節的困乏便一盡兒滌蕩淨了。

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樂趣,高興了,唱“快板”,高興得似被烈性炸藥爆炸了一樣,要把整個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腸的唱腔卻表現了多麽有情有味的美來,美給了別人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皺紋。當他們在收獲時節的土場上,在月在中天的莊院裏大吼大叫唱起來的時候,那種難以想象的狂喜,激動,雄壯,與那些獻身於詩歌的文人,與那些有吃有穿卻總感空虛的都市人相比,常說的什麽偉大的永恒的愛情是多麽渺小、有限和虛弱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51t 回複 悄悄話 把酸甜苦辣都融進梆腔,把喜怒哀樂都吼向山川。把深沉哀婉鋪滿高原,把慷慨激越掛滿山崗。好秦腔!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