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無事此靜坐》 文:汪曾祺 誦:漏風 我的外祖父治家整飭,他家的房屋都收拾得很清爽,窗明幾淨。他有幾間空房,簷外有幾棵梧桐,室內有木榻、漆桌、藤椅,這是他待客的地方,但是他的客人很少,難得有人來。這幾間房子是朝北的,夏天很涼快。南牆掛著一條橫幅,寫著五個正楷大字: 無事此靜坐 我很欣賞這五個字的意思。稍大後,知道這是蘇東坡的詩,下麵的一句是: 一日當兩日 事實上,外祖父也很少到這裏來。倒是我常常拿了一本閑書,悄悄走進去,坐下來一看半天,看起來,我小小年紀,就已經有一點兒隱逸之氣了。 靜,是一種氣質,也是一種修養。諸葛亮雲:“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心浮氣躁,是成不了大氣候的。靜是要經過鍛煉的,古人叫做“習靜”。 唐人詩雲:“山中習靜朝觀槿,鬆下清齋折露葵。” “習靜”可能是道家的一種功夫,習於安靜確實是生活於擾攘的塵世中人所不易做到的。 靜,不是一味地孤寂,不聞世事。我很欣賞宋儒的詩:“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惟靜,才能關照萬物,對於人間生活充滿盎然的興致。靜是順乎自然,也是合乎人道的。 大概有十多年了,我養成了靜坐的習慣。我家有一對舊沙發,有幾十年了。我每天早上泡一杯茶,點一支煙,坐在沙發裏,坐一個多小時。雖是端然坐,然而浮想聯翩。一些故人往事、一些聲音、一些顏色、一些語言、一些細節,會逐漸在我的眼前清楚起來、生動起來。 這樣連續坐幾個早晨,想得成熟了,就能落筆寫出一點東西。我的一些小說散文,常得之於清晨靜坐之中。“靜思往事,如在目底”。我覺得這是最好的創作心理狀態。就是下筆的時候,也最好心裏很平靜,如白石老人題畫所說:“心閑氣靜時一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