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開始著手寫一篇關於我大哥哥(表哥)的文章,想紀念他一下,可越寫越長越寫越雜,也就漸漸懶散了、失去了動筆時的那種激情,更別說發上博客了。
這幾天讀到《老公77年高考故事》與《關閉休斯頓領館,想起李存信“叛逃”事件》,特別是網友音來小提琴那篇下麵的留言,讓我又翻出了大哥哥的那篇,想著他們那批人的“命運”。我一直認為:在一個特殊體製的特殊年代中,一個人(幾乎可以說是任何一個人)的命運是由領導決定的!
文革幸運兒:跳芭蕾的大哥哥
01 賣相不錯 一表人才
我有一個表哥,是我父親那邊的,我叫他大哥哥。其實不僅僅我叫他大哥哥,我母親那邊的兄弟姐妹們也都稱呼他大哥哥,還有周圍鄰居們也都稱呼他大哥哥,還有我的一些發小夥伴也都叫他大哥哥。
所有人一見他就會記住他。首先,1米85的身材,在70/80年代是很出眾的;高大身子中透著十足的柔軟性而非那種硬呆;還有,每次來我家見到人就會露出羞澀的微笑。大家都知道他是跳芭蕾的,那時代,除了電視新聞裏稍稍看到接待外賓用的紅色芭蕾,現實生活中似乎誰也沒完整看過芭蕾或接觸過芭蕾舞演員。每次大哥哥來我家,外麵鄰居就會喊:土豆,你跳芭蕾的大哥哥來了……大哥哥總是微紅著臉靦腆地笑著跑上樓,後麵跟著鄰居們的竊竊私語:這麽高、長得真好、跳舞的……
02 運氣蠻好 專家探星
網上說:上海市舞蹈學校,在敬愛的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原上海市委書記陳丕顯等領導關心支持下,舞校於1960年3月18日建立。(見學校網站)。然後內容就跳到了1990年以後了。(中國現代史記錄中常有這個特點)
大哥哥告訴我:他們那批人的“出道”,從理論上講全是托江青同誌的福。繼50年代末60年代初成立並發展的中央芭蕾舞團,演員出身的毛夫人江青又要求在上海與廣州也能各組建一支芭蕾舞團,而且學員得從根正苗紅的工農兵子弟中尋找。於是乎,上海舞蹈學校的一支專家隊伍離開校園,坐上開往郊區的公共汽車、並坐到“底”(終點)來到了郊縣。那時,市區運行的基本都是有辮子的電車,線路區分是用數字,比如17路電車21路電車;到郊縣的則是沒有辮子的汽車,司機座位右側有個很大的鼓起物,另外車子代號不用數字,而用“xx線”表示從哪裏到哪裏。
好像是71年夏末,專家組出發前往上海縣方向。忘了是吳涇線還是龍吳線,反正終點是在上海市與上海縣的接點處,到達終點站後再往前就是真正的農村,當然也就沒車了,得靠自己走,而且是一腳高一腳低的泥土路,走4-5公裏便到了盡頭:寬寬的黃浦江。一路上散布著很多以生產大隊命名的村落。專家們很聰明,從下車的終點站起走到200米處最近的一個村就不走了,反正這村戶的人雖然還不是純正的農村戶口,但對“上海人”來講,他們的“城鎮戶口”已算得上工農兵群體了。
路上他們遇見我的小哥哥,看他一表人才而且個子高大,於是問了陪同的村幹部小哥哥家的政治麵貌,然後攔住小哥哥問了他父母的身高,又問他是否有兄弟姐妹,小哥哥說還有個哥哥,於是專家們要去家裏見一下。到家後,家裏無人,他們等,並仰望著牆上的毛主席像,還有一條條紅標語。大約半小時,大哥哥回來了,提著一條魚,自己一身泥巴,說是去河裏抓魚了。專家們見後叫他去衝洗幹淨,然後量尺寸並讓他靠牆做幾個動作,於是決定讓他在幾星期後去舞蹈學校考試並體檢等……
78年前後攝於舞校
03 命運改變 戶口待遇
72年春天,上海舞蹈學校發來通知,大哥哥被錄取了,從此得離開父母住到坐落在上海西郊虹橋的學校。老上海們都知道,那時的西郊虹橋地區,可是比鄉下還鄉下的鄉下啊,但是遷入學校的集體戶口,意味著大哥哥可以從原先的城鎮戶口“上升”為城市戶口,而且從此以後他的撫養教育工作也100%交給了黨和國家,讓村裏的家人感到無比的高興與安慰。
雖說還是70年代,但舞校的營養補給特別好,一日三餐再加兩頓點心,牛奶雞蛋肉類種類豐富,甚至還發奶粉麥乳精餅幹水果等供寢室內用。進去的學員本來就有不矮的基因,每天的練功鍛煉加營養補給,出來的人個個身高180前後。
大哥哥說,他們芭蕾專業的費用來自兩部分,一部分是上海政府的,因為屬於上海舞蹈學校編製;另一部分費用來自中央,因為是周恩來的要求,他們這支芭蕾舞隊伍屬於中央委托上海代辦的項目,所以享受中央專門撥款以及特供,其實,這還是當初江青的“指示”。
大哥哥從此離開了農村,過上了城市人的生活,不僅衣食無憂,還在80年代初開始就經常出國演出。相比之下小了他四歲的弟弟則因為年齡不夠,沒被舞校帶去,從而一直保留著城鎮戶口幾十年;而且雖然也是175的身材,但同大哥哥比就顯得單薄瘦弱了許多。如果把大哥哥同離開城市去農村上山下鄉插隊落戶的知青比,那更是人比人氣死人了。
這就是“命運”。誰造成的呢?
83年前後攝於舞校
其實我感覺從芭蕾或舞蹈人員身體條件來說森下自身條件並不好,但熱愛和刻苦以及堅持造就了她。之所以她那麽大年紀還堅持登台,我也覺得一個是她太過熱愛,另外也有不信任年輕後輩的一點情愫吧。。你想她那我看淨量都不到一米五的身材都木乃伊狀了、跳完一段都得年輕男性抱下去、靠吃藥維持和精神主導。。我認為已經那樣的她還不離開舞台實則有點病態的迷戀舞台了,足可取。。
城裏以前有一篇很好: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443092.html
https://zhuanlan.zhihu.com/p/67064004
還有一個“1989年7月,上海昆劇團赴美演出期間,團長華文漪等8人留美不歸”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6553795/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13923/202007/30196.html
下麵“詩人”chunfengfeng留言:你沒有權利對中國和中國的領導人評頭論足,肆意菲薄。希望你永遠離開中國,有種別回國!
(好玩,好玩)
《想起我媽媽有個學生畢業後分配到上芭舞校彈伴奏》,是的,我想他們是同一時期的。以前去市府禮堂看演出,最驚奇的就是舞台前下方的樂隊區。每次早到劇院,都會走上前去探身下望,很驚訝他們這麽黑還可以演奏,另外台上舞蹈演員和下麵演奏樂隊的信任默契,也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現在都用錄音了,不知道哪裏還有保留現場演奏的芭蕾劇團。
是嗎?謝謝告知,我去查查信息,一點不知道啊。
是的,不過啊,這些個跳古典芭蕾的,特別是俄羅斯模式的,都有一些共同的身材特點,包括頭型,我總覺得她們頭型有些偏小。相比較文學城的女博主們,都智商極高,閉上眼睛想想個個都是大頭娃娃的感覺,:)))。 (玩笑,別砍我)
我大哥哥的體型其實有些偏大了,畢業後他主要是去了民族舞團。
這裏再扯一下另一個“敵占區”的婚姻狀況。《延安十大美女“老少配”婚戀史》,這些嫁了將軍元帥的美貌才女們,為什麽會放棄大都市的優渥生活而奔向條件艱苦的根據地?為了革命理想?為了浪漫愛情?還是為了一個令萬人矚目的光環?佳人才子、教授太太,搭不到徐誌摩胡蘭成的才女們怎麽也得當個“首長夫人”啊……
如果當初藍蘋她們不上井岡山/延安,而是去了好萊塢,那該多好啊,中國會幸運一些,而世界影壇也說不定會多一個英格麗·褒曼或奧黛麗·赫本。
哇哦,又是一位內行,其實我一點也不懂,我是問我嫂嫂拿了幾張照片,下次再發幾張特型照,是山霸王形象,有些凶相的,:))
是的,所以啊,我以前一直提到:
1,80年代後出國的大陸華人,對大陸/台灣/香港三地的政體沒有起到任何好的推動作用;
2,我一直認為,中共=中國=中國人;
3,我們是一個完全不同於其他的獨立文明體係,而且始終和其他文明格格不入;
土豆君浮想聯翩了,其實都是人之常情,六四後在歐美留學進修的不也都八仙過海留了下來,像全美學自聯遊說華府不僅惠及學子連探親啥的都搭了順風車,不少人時過境遷後來都成了歡迎總書記的護旗手,不過再看冷戰時投奔歐美的東歐蘇聯僑民,他們逢年過節時有沒有打起過斧頭鐮刀旗玩紅歌快閃的,土豆君有興趣可去挖掘一下:)
大哥哥好身材,也是命好,舞蹈學校的條件這麽好,在當時不可多得的。土豆周末快樂!
我想,你說的是對的,當然,我不想把這當作一種貶義,多多少少我會覺得如果中國有更多毅然決然的高層人物,中國會提前進入變革模式,而不會死等最高領袖壽終正寢以後再變革。比方講現在駐美大使崔天凱帶著一幫使館工作人員去FBI說不回中國了……有點異想天開?
說一個看似不可比的事件:1956年11月蘇聯出兵匈牙利、鎮壓布達佩斯“動亂”;12月夏季奧運會在澳洲墨爾本舉行,奧運會後,100人的匈牙利奧運代表團中,有一半人逃往西方。這種集體“叛逃/失蹤”的模式很多糟糕國家都發生過,唯獨中國基本都是個人行為。所以,通過這些“對比”,我還是會覺得我們的“族群性格”中少了些什麽,或者說多了些什麽,多了太多的“服從”和“顧全大局”??
我適合跳美式現代舞,對我來講古典芭蕾有些單板。就單講一個翻滾動作好了,我可以滾出誰也想象不到的不規則圖形,不管是直身翻還是屈身翻,但舞蹈演員或體操選手或跳水隊員,他們怎麽翻怎麽轉都是沿著一條線或軸的,沒法不規則運動。所以誰也比不過土豆。
土豆,你剛說的鬆山芭蕾舞團,裏麵女首席森下洋子,眼睛大大的,我現在還記得她的模樣。。跳得真好。小時候,有人說我長得像汪齊風,(她不是美人,鄰家小姑娘一個,先天條件身材並不好,不高,辛麗麗先天條件更好)所以我喜歡她,一直愛看她,她笑得很好看。上海當時最出名芭蕾演員,國際上也得過不少獎。出國了,就不關,心了。
不過電影故事的李,好像還是蠻有心機的,不認識本人,就不多評論了。
汪齊風,太熟悉了,比我哥哥小一屆,但哥哥從來不帶女生到我家玩,男生常來的是金寶龍,後來去了日本鬆山芭蕾舞團,……,以後我再慢慢寫。
周末愉快,注意安全。
啊,這個我一點也不知道。記得70年代末風塵仆仆去虹橋舞校玩,大哥哥讓我站在一牆壁的鏡子前擺pose照相,教了我很多動作,我都fail了,最後向側前方跨了個躬步拍了一張,算是紅色娘子軍一個動作吧,角色不明。 :))
電影 Mao's Last Dancer 很好看。
8o,9o年代,上海電視台經常播放上海芭蕾舞團的演出,那時來上海的外國芭蕾舞團也多,經常從電視上,電台裏看到,聽到蘇聯莫斯科芭蕾舞團,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等滬演出新聞,有"葛佩利亞"胡桃夾子""吉賽爾""天鵝湖等,曾有幸去市府禮堂看過一次。我們家老的,小的都愛看,汪齊風與林建偉,辛麗麗與楊新華是最閃亮的二對,我家8o多歲的老太太也愛看,還有萬體館經常舉辦香港歌星演唱會,真正覺得八,九十年代上海文化文流很頻繁,,真是一個讓人懷念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