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還有這樣的活法
荷蘭電影《安東尼婭家族》(Antonia’s Line)
1996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當安東尼婭(Antonia)帶著女兒達尼埃萊(Danielle)回到自己的老家——荷蘭農村時,我們就進入了梵高筆下的世界: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金黃的麥田,帶著草帽默默耕作的農民。色彩絢麗的畫麵緩緩地流淌開來,一個安詳靜謐世外桃源般的社會。
故事發生在二戰後,安東尼婭帶著女兒為母親的奔喪而來,在母親去世後,她成了一家之主,這部電影以她為第一代、以她家為主線講了四代人的故事。
安東尼婭回來時,她的女兒已經成年,我們不知道她女兒的來曆,電影沒有交代女兒的父親,應該說是對安東尼婭的過去經曆沒有任何交代。女兒是個畫家,她不想結婚也不想和男的生活在一起,但想有個孩子。於是安東尼婭陪著女兒去物色了一個男人,選種完後馬上“做孩子”,然後順利懷孕生下了女兒特蕾莎(Thérèse)。特蕾莎是個有數學和音樂天賦的人,她的高智商讓她得以離開小村落而去了城裏的大學。
在安東尼婭的各代“家庭”中,男人處於缺失或次要的地位,代代主角都是女性,而且隻生女孩。然而這些女人並不排斥男性、排斥性愛。
第一代的安東尼婭拒絕了村裏好男人波爾巴斯(Boer Bas)的求婚,但當她有性愛需求時,她願意和波爾巴斯定期會麵,條件是“既不能在你家、也不能在我家”,於是好男人造了一個屬於兩人專用的愛巢。
第二代達尼埃萊不要異性之愛,也隻為要個孩子而和一男子有過幾次交合,但她和女兒老師拉拉(Lala)一見鍾情的同性之愛卻是那麽濃烈而久遠。
第三代的特蕾莎在接觸了城裏高智商的男性後,厭倦了他們的陳詞濫調的愛情、以及平庸的性愛能力,最終她回到家鄉和青梅竹馬的西蒙(Simon)結了婚。西蒙智商平平相貌一般,打動特蕾莎的是西蒙對她一生無限的愛和知道如何做愛,他們生下了女兒莎拉(Sarah),也就是安東尼婭家的第四代。不同於母親的數學與音樂才能,莎拉擁有細致的觀察能力和文學才能,安東尼婭的家族史就是從她的視角來敘述的。
值得一提的是,安東尼婭家的大院裏還寄宿了兩戶人家,他們是社會上的“少數派”,他們同樣都有善惡識別能力和愛的能力,也是同樣知道享受性愛的人。智障女孩和男孩被安東尼婭收留,他們相親相愛,結婚生子;教士脫下黑袍子,換取了追求性愛的自由,和麗塔(Letta)一起投奔安東尼婭,隨後生下了十幾個孩子。幾對愛人常常沉浸於愛河中波瀾起伏,當電影畫麵在她們的雲朝雨暮之間不斷切換時,一種濃烈的愛意撲麵而來,讓你感到愛和做愛的美好。
安東尼婭她們生活在有柵欄圍住的大院裏,這似乎是個與世隔絕的世界,而其實她們每個人都與外界有著聯係。安東尼婭在外麵生活了二十多年回來了;達尼埃萊去外麵獲得男人的精子;特蕾莎到外麵去求知。而同村的哲學家Crook Fingers則是安東尼婭家幾代人的老朋友,戰後的他再也沒有出過自家門,但他的精神世界卻是廣袤無邊的,和叔本華對話,和尼采閑聊,思考人生哲學,最終選擇自殺。
在這個家族中有兩個人想象力異常豐富:第二代達尼埃萊和第四代的莎拉。在祖母的葬禮上,達尼埃萊看到祖母在棺材中坐起來,滿懷激情地和唱詩班一起唱聖歌,聖母點頭微笑;在宴會上,坐在草堆上的小莎拉看到所有人都變年輕了,已經去世的好朋友們也都聚集在一起。這是想象還是幻覺?
人們在農耕,人們在播種,人們在豐收中忙碌著,日子就這樣平淡無奇地過著,村裏唯一的消遣地是奧爾加(Olga)開的咖啡酒吧。小村是塊閉塞之地,卻並不是美好的烏托邦社會。這裏有孩子對弱智者的欺負,哥哥強奸、虐待自己的妹妹,兄弟反目成仇,妻子對丈夫的逆來順受,既不敢怒也不敢言……
影片中,導演隱去了現代社會必有的公檢法係統,也沒有設立村長或長老製的管理模式。當年幼的特蕾莎被村裏一個混蛋強奸後,祖母安東尼婭拿著一杆獵槍瞄上了他,但她沒有一槍斃了這個混蛋,而是詛咒他,要他保證永遠不再回到村裏;在得知事情原委後,憤怒的村民暴揍這個混蛋一頓;最終這個無惡不作的惡棍死在了同樣一直受他欺負的弟弟手裏。導演想要告訴我們什麽?她希望的解決事端的方法?眾怒之下的放生,讓“裁量權”交給這混蛋的自家人手裏?很有意思的設定。
這部電影的另一個中譯名是《不靠男人的日子》,這倒更能反映我們通常的認同:女性依附於男性,沒有了男人,似乎女人不能過日子了,世界不運轉了。有人說這是部“女性主義”的電影,該影片的導演兼編劇瑪琳格裏斯(Marleen Gorris)是位女權主義者,也是同性戀的支持者,然而她並沒有在影片中赤裸裸地宣揚女權,更多的是給我們展現了女性可能有的活法。我喜歡也認同。
女人按照自己的意願過她想要的生活,她可以享受獨立,可以選擇愛的模式,可以組建各種形式的家庭。這裏沒有循規蹈矩的家庭模式,也沒有考慮單親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唯一考量的標準就是一個自由獨立的個體對自己行為的決定權與隨之而來的責任。
安東尼婭的家族給我們展示了新母係社會可能有的模板,女人通過男人繁衍後代,女人因有需要而接納男人,其他時間可以沒有男人,這個不為男人而製約的世界照樣運轉,太陽每天升起,生活多姿多彩。
(所有圖片來自豆瓣)
“如果男人們都有敲鍾人的純美心靈就好了”,哎,一針見血啊!!!
根據局勢發展,下輩子不能再當男人了,:)))
另外,你這句“難道土豆想做愛死沒拉大嗎”也太嚇人了,我讀了幾次都讀成破句啦,:))
。。。。。。。。。。。。。。。。。。。。。。。。。。。。。。。。。。。。。。。。。。。。。。。。。。
土豆泥知道我說的是誰,可聰明的土豆竟然讀出了另一層意境來了。我仔細再讀,樂S 我了,沒想到我的一失手,竟成了土豆的千古恨啦。
前麵西方朔寫了“這不叫女性主義,這叫時代和人性共同作用下,男女都能相對輕鬆幸福的生活方式,叫它合情合理主義吧!”
zhiyan用了“其實把四代女人換成四代男人也未嚐不可。這裏男女並並不是決定因素。關鍵在於他們的人生哲學”
哈哈,這樣就可以不用再糾結所謂“男/女”了,這才是大格局呢!!!
“叔本華說人的意欲是一切痛苦之源,如果選擇簡單的活著,不抱任何超過日常和本性的意欲的話,就可以快樂滿足的過上一輩子。”
這電影裏,我最喜歡的還是那位自殺的哲學爺,這“自殺”,哎,外人可能永遠也理解不了啊,:(((
思韻啊,你看你看,“自古打鬧到今,也不失為人間的一道風景---吵吵鬧鬧也是情嘛”,朔哥讚你“才女所言見解深刻”,:)))
這是非常有趣的一道人文風景,祝大家周末快樂,:))
“如果男人們都有敲鍾人的純美心靈就好了”,哎,一針見血啊!!!
根據局勢發展,下輩子不能再當男人了,:)))
另外,你這句“難道土豆想做愛死沒拉大嗎”也太嚇人了,我讀了幾次都讀成破句啦,:))
(掐著嗓子說):剛才,哦不,就現在,難道土豆想做愛死沒拉大嗎:)))
還是想正麵回答一下你,如果男人們都有敲鍾人的純美心靈就好了。
對你的留言很是感觸,該是本文的最佳留言了,“合情合理主義”,“人口由政府生產”,這些都是一種很厲害的人文社會學觀點啊,讚同,支持,比用“新女性/女權”這類詞柔和多了,也更能讓人接受。
朔兄如果用這部電影開導/引導大家,文城眾姐妹一定會開著推土機來送鮮花的;可你偏要喜歡來個寡不敵眾、和農兄一起兩根老油條似地,人家隻能開著推土機去堆土了。那個煩小寶不頂用,到時會開溜的。:)))
關於相對應的“男人的活法”,我一下子還想不出什麽好的……剛才,哦不,就現在,我想到的是《巴黎聖母院》的敲鍾人,:))
你們那兒也有感恩節嗎?啥時啊?
-----”不過覺得你還是很有靈性的,能捕捉到新母係社會的意境,你來當幫助設計新社會的好了:)女主人公堅定寬厚勇敢正義, 那裏無論男女都活得不憋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生活,男女之間愛意濃濃,新社會不就應該是這樣嗎? 男人和女人相互需要和諧生活,在自由的環境下說不定會更相愛,愛得更純粹。 ”+1
邊邊,又跟你想的一樣一樣地,那天談論新母係後,我就想到這樣的了,今天你又把我的話說了出來:)
------“不過覺得你還是很有靈性的,能捕捉到新母係社會的意境,你來當幫助設計新社會的好了:)女主人公堅定寬厚勇敢正義, 那裏無論男女都活得不憋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生活,男女之間愛意濃濃,新社會不就應該是這樣嗎? 男人和女人相互需要和諧生活,在自由的環境下說不定會更相愛,愛得更純粹。“+1
邊邊,又g
選擇細讀你的文字而不是去看電影:)
好像有話要說,但選擇滯後,土豆看的電影多,有與此片相對應的男人篇嗎,這樣會得到更立體全麵的啟發。
土豆你別扯我。我留言的那句話是我用大白話總結你影評的中心思想,好不好?那些形容詞多的話我不會說啊!
關於曆史題材的電影,袁騰飛曾經講過一句話:曆史電影,中國的是人物是真的,事情是假的;外國的是人物是假的,事情是真的。
雖然你跟園姐嘀咕我的壞話,不過覺得你還是很有靈性的,能捕捉到新母係社會的意境,你來當幫助設計新社會的好了:)女主人公堅定寬厚勇敢正義, 那裏無論男女都活得不憋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生活,男女之間愛意濃濃,新社會不就應該是這樣嗎? 男人和女人相互需要和諧生活,在自由的環境下說不定會更相愛,愛得更純粹。
"女人對男人想要的就留,不想要了就扔,挺好:-)"
可怕的Luumia,你和邊妹風水她們都有一拚啊,:)))
這是新女性社會的又一種模式,:)))
“女人與生俱來的母性或許是解決當今世界糾紛的出路”,
讀到這句,對於過去,我會馬上跳出中國古時的“太後專權”場景;對於未來,我會理解為:女性在(平等)進入社會以後,不能放棄生孩子,否則會失去某種高於男子的“自然管理”能力。說不好,胡思亂猜吧,:))
《許多女人表麵"張揚",其實骨子裏並不過激,隻是強調更為互尊互賞的兩性關係。她們並不向往"母係"。》 認同這點,但是,也得說這句有些抽象,如果我們拿出一個具體故事/案例,估計大家的針對性分析會有巨大偏差,:))
另外,思韻的文字,總有一種強於“思辨”的形式化,:))
我還是喜歡看各種具象化的故事/電影,並嚐試理解導演的意圖,如同上次貼的導演庫布裏克的《大開眼戒 Eyes Wide Shut》,很多好導演是通過電影在倡導,在假設,在解讀一種現象,或表達自己的理念。我還是蠻推薦思韻看這部電影的,說不定我寫的都是一種害人不淺的誤讀呢,:)))
大姐啊大姐,別看邊妹每天嘮叨什麽“新母係社會”,其實她自己也不知道什麽是“新母係社會”,也有可能根本就是忽悠男人的,就像某黨每天說共產主義一樣的,一旦被忽悠進去,落得個人財兩空的下場。
我在寫這篇時,沒去多想經濟獨立。電影中安東尼婭有土地會耕作,這是一種經濟保障;同時,因為什麽原因,“回到老家”的母女還特別人格獨立。
散開聯想一下好萊塢矽穀華盛頓政壇的大批人物,經濟獨立的一大堆,但卻總被某種東西牽著,人格不夠獨立?有些言重;名利的糾纏?或許吧。所以這部電影的人物假設幾乎是非現實的。
“我覺得是土豆禾苗一起寫的”,哈哈,這也是一種可能,:)))
"我很難想象把感受孩子在腹中伸展拳腳的快樂讓給男人",哈哈,這觀點有趣。
一直霸著“曆史主角”的男人,最近才剛剛開始享受產假呢,要他們理解“孩子在腹中伸展拳腳的快樂”,估計還得過幾十年呢,:))
周末好,很久沒看到你的文字了,:))
我這裏貼的電影,要麽是以前在影像資料館借著看的,要麽是這裏市圖書館借著看的。一直不喜歡在網上下載著看。
美國快完了,建議搬到我們這裏來住,你教我們藝術,我幫你借好電影看,說不定胡一刀還可以教我們武術槍法呢,:)))
你們呀,你們呀,什麽亂七八糟的土豆禾苗CBC,就差“單親爸爸”啦,:)))
周末快樂!!!
你這電影,我倒不大喜歡了。男人喜歡把女人改造成他們理想中的樣子,女人也一樣,也會有夢幻的"偉岸"形象。因為矛盾,所以自古打鬧到今,也不失為人間的一道風景---吵吵鬧鬧也是情嘛!如果輕易地放棄了"痛苦",隻求"簡易"之道,那,還叫"人生"嗎?
回歸母性社會的選擇裏有我一票。可解決MeToo問題。好影評,謝禾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