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還有這樣的活法
文章來源: 土豆-禾苗2018-10-06 17:23:02

女人還有這樣的活法

荷蘭電影《安東尼婭家族》(Antonia’s Line)

1996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當安東尼婭(Antonia)帶著女兒達尼埃萊(Danielle)回到自己的老家——荷蘭農村時,我們就進入了梵高筆下的世界: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金黃的麥田,帶著草帽默默耕作的農民。色彩絢麗的畫麵緩緩地流淌開來,一個安詳靜謐世外桃源般的社會。

  

故事發生在二戰後,安東尼婭帶著女兒為母親的奔喪而來,在母親去世後,她成了一家之主,這部電影以她為第一代、以她家為主線講了四代人的故事。

安東尼婭回來時,她的女兒已經成年,我們不知道她女兒的來曆,電影沒有交代女兒的父親,應該說是對安東尼婭的過去經曆沒有任何交代。女兒是個畫家,她不想結婚也不想和男的生活在一起,但想有個孩子。於是安東尼婭陪著女兒去物色了一個男人,選種完後馬上“做孩子”,然後順利懷孕生下了女兒特蕾莎(Thérèse)。特蕾莎是個有數學和音樂天賦的人,她的高智商讓她得以離開小村落而去了城裏的大學。

  

在安東尼婭的各代“家庭”中,男人處於缺失或次要的地位,代代主角都是女性,而且隻生女孩。然而這些女人並不排斥男性、排斥性愛。

第一代的安東尼婭拒絕了村裏好男人波爾巴斯(Boer Bas)的求婚,但當她有性愛需求時,她願意和波爾巴斯定期會麵,條件是“既不能在你家、也不能在我家”,於是好男人造了一個屬於兩人專用的愛巢。

第二代達尼埃萊不要異性之愛,也隻為要個孩子而和一男子有過幾次交合,但她和女兒老師拉拉(Lala)一見鍾情的同性之愛卻是那麽濃烈而久遠。

  

第三代的特蕾莎在接觸了城裏高智商的男性後,厭倦了他們的陳詞濫調的愛情、以及平庸的性愛能力,最終她回到家鄉和青梅竹馬的西蒙(Simon)結了婚。西蒙智商平平相貌一般,打動特蕾莎的是西蒙對她一生無限的愛和知道如何做愛,他們生下了女兒莎拉(Sarah),也就是安東尼婭家的第四代。不同於母親的數學與音樂才能,莎拉擁有細致的觀察能力和文學才能,安東尼婭的家族史就是從她的視角來敘述的。

值得一提的是,安東尼婭家的大院裏還寄宿了兩戶人家,他們是社會上的“少數派”,他們同樣都有善惡識別能力和愛的能力,也是同樣知道享受性愛的人。智障女孩和男孩被安東尼婭收留,他們相親相愛,結婚生子;教士脫下黑袍子,換取了追求性愛的自由,和麗塔(Letta)一起投奔安東尼婭,隨後生下了十幾個孩子。幾對愛人常常沉浸於愛河中波瀾起伏,當電影畫麵在她們的雲朝雨暮之間不斷切換時,一種濃烈的愛意撲麵而來,讓你感到愛和做愛的美好。

  

安東尼婭她們生活在有柵欄圍住的大院裏,這似乎是個與世隔絕的世界,而其實她們每個人都與外界有著聯係。安東尼婭在外麵生活了二十多年回來了;達尼埃萊去外麵獲得男人的精子;特蕾莎到外麵去求知。而同村的哲學家Crook Fingers則是安東尼婭家幾代人的老朋友,戰後的他再也沒有出過自家門,但他的精神世界卻是廣袤無邊的,和叔本華對話,和尼采閑聊,思考人生哲學,最終選擇自殺。

  

在這個家族中有兩個人想象力異常豐富:第二代達尼埃萊和第四代的莎拉。在祖母的葬禮上,達尼埃萊看到祖母在棺材中坐起來,滿懷激情地和唱詩班一起唱聖歌,聖母點頭微笑;在宴會上,坐在草堆上的小莎拉看到所有人都變年輕了,已經去世的好朋友們也都聚集在一起。這是想象還是幻覺?

  

人們在農耕,人們在播種,人們在豐收中忙碌著,日子就這樣平淡無奇地過著,村裏唯一的消遣地是奧爾加(Olga)開的咖啡酒吧。小村是塊閉塞之地,卻並不是美好的烏托邦社會。這裏有孩子對弱智者的欺負,哥哥強奸、虐待自己的妹妹,兄弟反目成仇,妻子對丈夫的逆來順受,既不敢怒也不敢言……

影片中,導演隱去了現代社會必有的公檢法係統,也沒有設立村長或長老製的管理模式。當年幼的特蕾莎被村裏一個混蛋強奸後,祖母安東尼婭拿著一杆獵槍瞄上了他,但她沒有一槍斃了這個混蛋,而是詛咒他,要他保證永遠不再回到村裏;在得知事情原委後,憤怒的村民暴揍這個混蛋一頓;最終這個無惡不作的惡棍死在了同樣一直受他欺負的弟弟手裏。導演想要告訴我們什麽?她希望的解決事端的方法?眾怒之下的放生,讓“裁量權”交給這混蛋的自家人手裏?很有意思的設定。

  

這部電影的另一個中譯名是《不靠男人的日子》,這倒更能反映我們通常的認同:女性依附於男性,沒有了男人,似乎女人不能過日子了,世界不運轉了。有人說這是部“女性主義”的電影,該影片的導演兼編劇瑪琳格裏斯(Marleen Gorris)是位女權主義者,也是同性戀的支持者,然而她並沒有在影片中赤裸裸地宣揚女權,更多的是給我們展現了女性可能有的活法。我喜歡也認同。

女人按照自己的意願過她想要的生活,她可以享受獨立,可以選擇愛的模式,可以組建各種形式的家庭。這裏沒有循規蹈矩的家庭模式,也沒有考慮單親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唯一考量的標準就是一個自由獨立的個體對自己行為的決定權與隨之而來的責任。

安東尼婭的家族給我們展示了新母係社會可能有的模板,女人通過男人繁衍後代,女人因有需要而接納男人,其他時間可以沒有男人,這個不為男人而製約的世界照樣運轉,太陽每天升起,生活多姿多彩。

     

(所有圖片來自豆瓣)

 

男人還有這樣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