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咖的第七界

走走、讀讀、想想、看看
原創文字,謝絕轉載
正文

《亂世佳人》帶我遊查爾斯頓

(2019-05-09 05:33:21) 下一個

《亂世佳人》帶我遊查爾斯頓

 

 

上大學時,英文的泛讀課,要求讀一本叫《亂世佳人》,也有譯作《飄》的小說。毋庸多言,那是一部史詩一樣的宏作。可惜,當時的英文不靈光,跌跌撞撞讀下來, 似懂非懂。後來看了電影,感覺眼前一亮。且不必說銀幕影畫、音響魅力和導演演員的精湛演繹,單是電影截取了作品最精華緊湊的情節,舍去了生活的瑣碎雜遝,讓人心情澎湃的一部曠世大作。提起美國南方,我腦子裏閃出的是《亂世佳人》的畫麵,那個有故事的南卡萊羅那的查爾斯頓。

 

 

因緣際會,有幸來到北卡萊羅那的夏洛特。終於,在春天的周末早晨,一路南下, 三小時後,就來到了美國南方重鎮-南卡萊羅那的查爾斯頓(Charleston)  查爾斯頓是美國曆史上著名的南北戰爭及相關革命曆史事件的發生地,有美國最早的海關、最早的販賣黑奴交易市場。

 

說來慚愧,感覺自己就是個井底那個小生物。來了美國就一頭紮進紐約。 長期活在水泥森林裏,隻看到眼前的一孔藍天。 假期不是出國,就是去福羅裏達。出了夏洛特,高速上開了半個小時,就到了南卡州了。

 

這裏有一個盛名的布恩豪爾莊園。 是它,給了瑪格麗特·米切爾靈感,創作出經典流傳的《亂世佳人》。雖然莊園一直是名花有主,但對遊人開放,買門票可以參觀。進了大門,高高低低,滿眼都是綠色的樹木和植物。完全沒有貴族莊園的豪氣。反而樸實地接著地氣,像一個碩大幽美的植物園。

《亂世佳人》劇照-來自網絡

 

 

沒有刻意的雕琢,它就靜靜的在那裏。走進那個被許許多多文字和電影鏡頭撲捉過的,高大的橡樹遮天蔽日地撐起幽長的林蔭道,我們已經穿越回1939年,電影《亂世佳人》在這裏拍外景。隨著電影鏡頭,我們又穿越到三百多年前的美國南北戰爭的烽火狼煙。順著一眼望不到頭的橡樹大道開下去,直到一座殖民複興風格的房子院落前。穿著複古蓬蓬裙的導遊微笑著,把我們迎入大宅。

亂世佳人》劇照

 

 

導遊有和小說女主人公一樣的名字,斯佳麗。進了大門,左手邊是個閱覽室。斯嘉麗告訴我們,房子基本保持了三百多年前的風貌。閱覽室三麵牆都是大書櫃,傳遞著布恩家族的書香氣息。右手邊是個正式餐廳。酒紅色有金色圖案的落地窗簾與同色地毯搭配得宜。紅木家具也凸顯貴族氣質。 餐廳鋪陳著《飄》時代莊園主家族奢華的生活。如小說所寫:每到晌午,大家進餐時總有六道菜,分別盛放在靜靜閃光、世代相傳的古董銀盤中,供人享用。桌上的交談便是佐餐最佳調味品,妙語是理想佐料。

 

亂世佳人》劇照

 

 

因為是私人府邸,所以謝絕拍照。二樓也不可以參觀。在這裏,斯佳麗給我們講這個莊園的故事。布恩種植園最早的曆史記載可以追溯到1681年。一個非常富有的約克人奧菲勒斯·佩蒂買下了這塊1.9平方公裏的土地,給女兒伊麗莎白準備嫁妝。 伊麗莎白嫁給了梅傑·約翰·布恩。所以莊園的名字叫布恩。 雖然莊園幾次易手,可布恩的名字一直延續到今天。

 

諾大的莊園出產許多農作物,有水稻、棉花、靛藍、草莓,還有美洲核桃,應有盡有。 莊園主一家十幾口人,是誰在種地呢?是黑人奴隸。從17世紀開始,成千上萬來自西非洲黑人奴隸被運到查爾斯頓。在莊園最鼎盛時,莊園主擁有三百多奴隸。 他們是莊園主的私產。隻能勞作,沒有自由。

 

1811年,莊園被霍爾貝克家族買下來。那個氣派、悠長的橡樹大道就是他們種出來的。還建了磚窯,85個奴隸在磚窯勞作,平均每年出產四百萬塊磚,生產力在北美屈指可數。種植方麵,莊園出產的美洲核桃北美首位。真真是把莊園發揚光大了一把。之後,美國曆史上著名的南北戰爭爆發。作為反對聯邦的鐵杆蓄奴州,南卡是戰爭的主要戰場之一。戰爭是慘痛的,人民流離失所,餓殍遍野。出乎意料的是,莊園完好無損。相傳,在北方軍隊攻打查爾斯頓時,霍爾貝克家族在莊園門前插上了黃旗,北軍以為莊園裏麵有瘟疫,過門口而不入。莊園逃過一劫。逃過了戰爭,卻沒有躲過幾十年之後的颶風和地震。院子大鐵門外的那棵橡樹,是幾百年鬥轉星移、世事滄桑的見證。

參觀好一樓,從後門出去。還是大草坪和花草樹木。櫟樹葳蕤,棕櫚聳翠,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可以供養南方北方各種植被。看著院子裏的說明,才知道有中國、日本的冬日玫瑰,還有我叫不出名字的非洲花草,太多了。有一種葉子象胡須一樣的樹,格外別致。風吹過,宛如垂柳般搖曳。在網上查一下,學名叫縐紋錦葵。風吹過,宛如垂柳般搖曳。

 

出了大宅,向左手邊走幾十步就是一排當年奴隸住的小屋。每間屋子也就十幾平方米。陳設簡陋。還有橡皮人擺在屋裏,試圖還原當時的生活場景。如今人去屋空,黑奴早已自由了。站在被歲月塵封的曆史場景裏,我感到林肯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總統,更是一位有巨大思想顛覆力和穿透力的哲學家、思想家。用誓死的決心去捍衛一個神聖的理想,這也就是美國的立國之本,人人生而平等 為推翻奴隸製,美國內戰付出了六十多萬青年的生命,這個數字遠遠超過其他所有美國參加的戰爭的陣亡將士數量的總和。這些無辜生命的鮮血洗滌了祖先的罪惡。這或許是整個美利堅民族無法逃脫的宿命,但卻也是上帝給予美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機會。 最終為美利堅崛起於世界之林而奠定堅實基礎。

亂世佳人》劇照

黑奴住的小屋

 

參觀結束。順著林蔭路離開。無論世事如何變幻,布恩豪爾莊園仍保留著那份氣度和排場 。再次感受《亂世佳人》場景。蒼鬱的橡樹林裏,男女主人公策馬而來。還有那個在物資匱乏的戰爭年代裏,隨手扯下窗簾裹在身上,也可以漂漂亮亮的綠色精靈般的斯佳麗。感受她對這片厚實土地和燦爛陽光的愛,對人類勇氣與尊嚴的愛。

 

參觀之後,已經是下午四點了。珠爸總是說我太慢。我不喜歡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式的旅行。喜歡慢慢欣賞,把從前書本裏學的、小說裏讀的、電影裏看的,徹徹底底感知驗證一下。缺點就是不能行色匆匆。 大部分博物館五點打烊,索性就回酒店吧。小珠正從紐約飛來與我們匯合。24孝老爸老媽在酒店大堂恭候小棉襖。

 

我們選了地地道道南方特色的酒店。大堂服務生很熱情。應該說南方人民都很熱情。

Instagram就知道小珠的行蹤。她這個星期放春假。等候登機時也做功課。用我的朋友的話說,現在的女孩子都是蠻拚的。全職工作,同時讀碩/博士的大有人在。

 

在紐約忙碌慣了的鄉下人特別喜歡南方的生活節奏。6 點中大堂的雞尾酒時刻開始。各種酒、各色奶酪等手指食物應有盡有。小珠也姍姍而來。 安頓好,我們一起吃晚餐。 沒想到查爾斯頓的好餐館很難定位。提前很久都沒有訂到最喜歡的,好在訂到了第二選擇,Magnolias 中文叫玉蘭, 非常有南方特色。

街景-以莊園主Holbeck命名的街道

 

 

我們也有幾個月沒看到小珠了,難得一家人共進晚餐。頭台和酒過後,我幾乎飽了。正餐就是一個沙拉。 哪位博友好像說過, 人生拚的其實就是荷爾蒙。到了一定年齡,真的不需要吃很多東西了。他們父女倆都點的魚,賣相不錯的。甜品自然是pecan pie, 沒準兒就是剛才拍照那棵樹的果實?從園子到餐桌,開放式廚房,整個加工過程全程透明。這是現代人推崇的飲食方式。

讓我吃驚的是,離開時,餐廳爆滿。難怪訂不到首選餐廳。是經濟太好,還是查爾斯頓”old money” 太多, 都是農場主、莊園主的後裔?

 

本來還要一路南下。可珠爸臨時要去加州開會打斷了行程。在查爾斯頓的短暫停留更讓人覺得彌足珍貴。返回夏洛特。早餐在查爾斯頓,中餐在夏洛特, 下午茶就到了太平洋岸。這也許就是現代人的節奏?

 

 

我感到,也許這就是旅遊的意義,有時,它超越了文學藝術、超越了時間空間,讓你在更高的層麵思考人生與生命的意義。

 

《亂世佳人》劇照-  還記得那個窗簾做的綠裙子嗎?

 

想到了她那句熟悉的、回味無窮話:不管怎麽說,明天就是另外一天了

 

 

 

   更多文章,請移步:我的博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