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咖的第七界

走走、讀讀、想想、看看
原創文字,謝絕轉載
正文

眾皆競進以貪婪兮- 電影《欺詐聖手》

(2018-12-13 04:44:22) 下一個

眾皆競進以貪婪兮- 電影《欺詐聖手》

 

這幾天,新聞又開始喋喋不休地講麥道夫的故事,原來是10周年紀念。想起了這篇影評。

 

 

 

                 “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

                                                —《離騷》

 

 

The Wizard of Lies, 我看到中文網站翻譯成《欺詐聖手》, 是著名的金融記者/媒體人Diana B. Henriques寫的一部非小說類書籍,《紐約時報》的暢銷書。 導演Barry Levinson又把它搬上電視屏幕,創下HBO過去4年最佳收視率。播出當晚就有4百萬人次觀看。之所以受歡迎,我看因為它的真實。所有的事件,錢數,人物,都是實名實事實時。

記得那是2008年的聖誕節前。當時我沒有住在曼哈頓,每天要坐火車進城,車程差不多40分鍾。剛好是我讀《華爾街日報》的時間。一般來說,我也隻是讀財經版。也許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吧,《華爾街日報》開始走下坡路了,如同雞肋。讀著無聊,棄之可惜。今天是這家公司有多少次貸相關的損失,明天有銀行甲告了保險公司丙。直到1211日,爆出了麥道夫的驚天巨案-有史以來最大的金融龐氏騙局(Ponzi Scheme), 涉案金額從開始的大約200億美元,增加到500億,也許的650觸目驚心!

 

一般來說,《日報》到了紐約城就在回收箱裏一抓一大把。可那段時間居然成了洛陽紙貴。大家都想拿到公司再讀一遍。街上的人錯愕不已,前納斯達克主席,華爾街備受矚目和尊重的明星經紀商,竟然是個騙子?

 

  • 關鍵字:sustainable

麥道夫是華爾街的傳奇人物。憑著多年的摸爬滾打,加上自身的聰慧,是投資經紀業務的明星。他在納斯達克和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競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是納斯達克股市的少數幾個功臣之一。如果沒有他的話,納斯達克股市很難吸引到像蘋果(Apple),太陽計算機係統(Sun Microsystems),思科(Cisco Systems)和穀歌(Google)這樣的公司。他也在90年代初連任三屆納斯達克交易所主席。

在這些閃耀的光環下,麥道夫旗下的投資谘詢公司長足發展。書寫了一年又一年的傳奇:每年的回報是10-20%,剛性的。Sustainable return,是檢驗華爾街基金經理, 證券商(market makers)的永恒不變的試金石。

他的公司網站上這樣寫的:麥道夫重視維持價值、公平交易和高道德標準的記錄,而這也向來是本公司的品質保證。

於是, 這樣的光環,這樣的口碑,這樣的業績,吸引著天下英雄的深口袋。從大大小小的銀行,對衝基金,著名企業家,到好萊塢的導演,明星,都是他的投資人, 包括我喜歡的導演 Steven Spielberg 於是從紐約,波士頓的俱樂部,到南福羅裏達的高端高爾夫球場,很多有錢人,特別是富庶的猶太人,津津樂道地談論著麥道夫幫他們賺了多少錢。

 

  • “What Hitler Didn’t Finish, He Did!”

 

於是,能把錢交給麥道夫管理,是一種“exclusive”階層的象征,光是有錢還不夠,需要有推薦人才能入會,就象我們總統的 Mar-a-Largo club。那個圈子裏的津津樂道地稱麥道夫基金為麥氏猶太版國庫券。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事實上,這個國庫券隻不過是個龐氏騙局(Panzi Scheme), 也叫金字塔騙局, 它的鼻祖是Charles Ponzi 故以他的姓氏命名。簡言之就是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幾個月前在福羅裏達參加樓裏的活動,我的鄰居們還在回憶2008-2009年冬天的情景。冬天的南福羅裏達,雪鳥都飛來了,到處都是熱鬧非凡。剛好麥道夫投案自首那天,國際紅十字會在一個5+星酒店舉辦年度慈善舞會,來賓非富即貴。接到電話,花容失色。原本歡快的會場幾分鍾後就烏雲籠罩。那天喝醉的特別多。好些人丟失的是全部身家。隨後的幾天,從各個遊艇,高爾夫俱樂部,到海邊豪華別墅,當年那些津津樂道興奮於麥氏國庫券回報的人,又祥林嫂般哭訴:

‘Oh, my God, I lost this much, that much. How much did he hit you for?“ 那個冬天,豪華餐廳生意慘淡,不亞於曾經的颶風Andrew過後。有些人是二戰納粹集中營的幸存者,卻沒有逃過麥氏風暴!

 

  • When it’s too good to be true

 

我們的股神巴菲特先生得知麥道夫基金年回報率10-20%,且一年又一年,從不爽約,就向麥請教。麥道夫說,這是自營交易(Proprietary trading), 無可奉告。巴老於是說這種表現本身就亮起了小紅旗:“If it seems too good to be true, it probably is.”股神就是火眼金睛。

我的鄰居多是猶太人。她們很多人是著名猶太慈善機構Hadassah的會員。Nina給我講了個故事。麥氏災難,Hadassah也未能幸免。本來麥是看不上這種非金融機構的。可是HadassahCFO Sheryl Weistein,垂涎麥道夫的回報,投懷送抱,終於成功地把資金和自己都貼上去。竟然還出了一本書!這一橋段在ABC台拍的《Madoff》裏,有精彩演繹。

 

 

憑心而論,麥道夫的確是天才。記得當時我和同事閑聊,同事說很欽佩麥的賬目做得嚴絲合縫,股票,options買賣股數,價錢,等等,SEC幾次審計,都看不出端倪。 是啊,SEC那幫年薪幾萬塊的小菜鳥查年薪50萬的資深主管的賬目,你說會如何?

麥道夫公司曾在口紅大廈17樓

 

Diane Henriques 娓娓道來一個沒有戲劇化的題材,一個龐氏騙局的故事。這裏有麥道夫的生平,家庭,夫妻情,父子情,爺孫情。不夾雜絲毫作者的的好惡評判。高手之作。

 

As Bloomberg Businessweek commented“Henriques offers an impressive, meticulously reported postmortem not only of the Ponzi scheme but also of Madoff's entire career.... The Wizard of Lies is the definitive book on what Madoff did and how he did it."

 

貪婪是人性的一個黑洞。一旦撕個口子,隻能用更多的東西去喂飽它,去塞住它。

 

(無水印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更多金融片影評: 我獨醒的《大空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