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咖的第七界

走走、讀讀、想想、看看
原創文字,謝絕轉載
正文

照亮靈魂的神光-巴塞羅那聖家堂

(2018-07-13 04:57:12) 下一個

-本篇遊記見刊於2016619日《世界周刊》。

 

【地中海行-7】照亮靈魂的神光-巴塞羅那聖家堂

 

她建成的樣子-網絡圖

 

2026年。巴塞羅那。她,吸引了往來於這座城市的所有目光。

 

她就是那個蓋了140多年,剛剛完工的聖家堂(Sagrada Família)。

 

1926年,巴塞羅那。

 

一位留著大胡子,衣衫襤褸的老人,被有軌電車迎麵撞倒,被送進附近的窮人醫院,不治而亡。兩天之後被認出是當時西班牙的建築大家高迪。他被葬在他窮盡畢生才華和心血設計的教堂的地下室。他安息在那裏,靜靜守望著,等待著這座號稱巴塞羅那靈魂的偉大建築的完成。

 

我們坐的地中海遊輪,漂到終點口岸,巴塞羅那。聖家堂在第五代總設計師的指揮下,仍然在施工。本以為黃山歸來不看嶽,在羅馬看了數不清的教堂,已經審美疲勞。可看到聖家大教堂(La Sagrada Família)還是讓我眼前一亮,除了震撼,還有驚豔不已!

還在施工中的聖家堂

 

 

 

巴塞羅那,玄幻,迷人,瑰麗,與歐洲其他都市相比,顯得特立獨行。我常常想,是聖家堂的設計者安東尼奧·高迪的風範影響了這座城的建築特色,還是這座城的風格孕育了高迪。高迪(1852.6.25-1926.6.10)是塑性流派的代表人物,屬於現代主義建築風格。他一生的作品中,17項被西班牙列為國家級文物,8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有巴塞羅那靈魂精髓美譽的聖家堂當然是世界文化遺產。

 

隔街仰望,已經感受到她宏偉氣勢。教堂還在建設中,周圍還有大吊車,大家都如同在看一場表演,而聖家族大教堂就是那個舞台。她的建造本身就是一個傳奇故事。《dezeen》雜誌寫道,聖家堂的建築風格屬於巴塞羅那當地的加泰羅尼亞現代主義Catalan Modernisme)。1882年動工時,由瑪麗亞博卡貝裏亞(Josep Maria Bocabella)領導的聖徒約瑟夫崇敬會(Asociacion Josefina y del Templo)宗教團體出資,由建築師弗朗西斯科德比裏亞(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開始興建。一年後,弗朗西斯科德比裏亞因設計的教堂成本太高,和宗教團體意見不合,辭職而去,才由高迪接手。那一年,高迪31歲。他一生中43年的心血都花在教堂設計上,1925年索性搬到工地上去住。直到1926年因車禍去世,不斷研究教堂結構設計,留下了大量的寶貴資料,設計圖和模型。而工程因西班牙內戰而停止,直到1954年才恢複。

 

1925年圖片-資料圖片,來自網絡

               

神聖家族大教堂共計18座高塔,以中央170米高那座代表耶穌基督。其周圍將環繞4130米、代表聖經四福音書(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的作者——瑪竇、聖馬爾穀、路加以及若望的大塔樓。北麵的一座後塔將有140米高,代表著聖母瑪利亞。

 

                                                 日本設計師的塔尖

 

走到近前,聖家堂的雕塑細節更是把眼球牢牢吸住。她的整體設計以大自然的洞穴,山脈,花草動物等等為靈感,是一座以浮雕雕刻出來的《聖經》。這就是高迪風範之一,曲線的運用。聖家堂的設計,一如他的其他作品,幾乎看不到直角。他認為直線屬於人類,隻有曲線是自然的,歸於上帝。不難看出,他對西班牙傳統建築重新詮釋,建築是雕塑,是交響樂,是繪畫作詩。在這一思想的領引下,高迪的風格既不是純粹的哥特式,也不是風靡當時歐陸的羅馬式。而是融合了東方風格,現代主義,自然主義等諸多元素,是一種高度高迪化了的建築風範。

 

圖中八個塔尖上的象征豐收的果實, 葡萄,枸杞,等等是由日本建築設計大師KENJI IMAI 設計的。彰顯東方韻律。

 

進了教堂正殿,仿佛步入棕櫚樹林。模擬棕櫚樹的花崗岩石柱拔地而起。我仰視,我被震懾,被某種力量攫住,站在原地,“Wowwow”二十分鍾。陽關透過彩色玻璃窗透進來。教堂諾大的空間變換著五彩斑斕的色彩,莊重,明媚,又彌漫著奇幻色彩。語言和照片都不足以描述她的瑰麗玄幻。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幸運的是,我們在網上訂門票時買了語音解說器。解說講解,教堂窗戶的玻璃,是加入了加泰羅尼亞地區特有的岩石。這種岩石在不同時段,不同方位的太陽光線下,會折射出不同的彩光。而雕塑成棕櫚樹葉的石柱頂部,不光有彩野仙蹤的自然風情,更有能產生共鳴的擴音器功能。設計這樣的結構,把建築學,雕塑,力學,光學,美學,聲學,等等掌控到如此地步,真是神明附體的千古奇才。難怪坊間說他是瘋子天才。下裏巴人的聲音說高迪是嗑藥的瘋子。陽春白雪的一派讚他是神附體的天才。

“And God said, let there be light, and there was light….” 高迪的大殿設計把這一節做了神還原。

 

正當我貪婪地用手機把各種角度的神光收入囊中時,解說器響起和緩的聲音:親愛的朋友,無論你是否信教,無論你篤信基督,釋迦摩尼,還是默罕默德,或者是其他神明,請你停下來,想想下麵的問題:

    •    你是誰?

    •    來到這個世界是做什麽的?

    •    死後誰在等待你?

 

我的答案是什麽呢?仰望前方受難的耶穌雕像,問題似乎比答案更有力量

 

 

再看腳下,正午的陽光,照在紅斑岩石的地上,象征耶穌受難時的鮮血。難怪說高迪是現代象征主義大師,每一處設計都有符號性象征主題。

 

教堂內部結構和炫光

陽光映紅了紅斑岩地磚

 

 

隨著人流,從後門出去。後門的立麵,是已經完成的受難立麵。整個立麵用雕刻描述了耶穌受難的曆程,惟妙惟肖。作為虔誠的信徒,聖家堂對高迪來說,不僅僅是一件建築作品,而是一種精神寄托。他住在工地,夜以繼日地工作。他想方設法把《聖經》裏的故事人物描繪得真實可信。他找真人做模特。為了表現被殘暴無道的猶太國王希律下令屠殺的數以百計嬰兒的形象,他還特地去找死嬰,製成石膏模型,掛在工作間的天花板下麵,工人見了都毛骨悚然。

 

      幾個小時仿佛瞬間,又重新回到正麵,誕生立麵。看了良久,才一步一回頭地離開。她的確有一種讓人難以言說的魔力,威嚴神聖,又充滿深邃的神秘。印在我腦海裏的不僅僅是以螺旋、錐形、雙曲線、拋物線各種變化組合成充滿韻律動感的神聖建築影像,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之光。

正門的雕刻-無數細節,盡在不言中

 

高迪的設計以自然完美為終極目標,從不計較每平方米能賣多少錢。他相信一個偉大的建築不應該是一位建築師的靈魂精華,而應該是跨世紀的幾代設計師的靈感結集。高迪,這位神明附體的建築師,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海浪的弧度,海螺的紋路,蜂巢的格致,棕櫚葉的婆娑,都是高迪建築設計的靈感源泉。盡管他的作品在他生前備受爭議,但他堅信,在黑暗中行走是暫時的,守望信仰,前方某處一定有光明。

 

模型-完成的樣子。將是世界上最大教堂,沒有之一。

 

一步一回頭,離開聖家堂。神光,我們相約在2026

 

《世界周刊》鏈接失效了, 截圖留念。

 

 

其他相關遊記,請移步我的博客:

 

【地中海行 – 1】天使領引我遊羅馬

 

地中海行-2】偶遇羅馬最古老廣場

 

【地中海行-3】無心插柳-找到羅馬的子午線

 

【地中海行-4】走馬看花梵蒂岡

 

【地中海遊-5】有兩張麵孔的城市-沒有紅毯的嘎納

 

【地中海遊-6】傳統霸氣-巴塞羅那大教堂

 

【地中海遊-7】照亮靈魂聖家堂

 

【地中海行-8】逾越節的偶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