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文H

滌蕩襟懷須是酒,優遊情思莫如詩。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印度旅行筆記(十)法塔赫普爾·西格裏城堡

(2021-07-08 06:43:03) 下一個

十  法塔赫普爾·西格裏城堡

在阿格拉城以西40公裏處,在一個既非交通要道,亦非商業中心,更非軍事要地的地方,莫臥兒帝國還建有一座都城。這就是名叫法塔赫普爾·西格裏Fatehpur Sikri 的城堡 (圖1, 取自網絡,致謝!)。人們對“法塔赫”這個名稱並不陌生,以大胡子阿拉法特為首領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就簡稱法塔赫,其本意是“勝利”。所以,這座皇城就有“勝利之城”的稱呼。此處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本來,阿格拉已經成了莫臥兒帝國的首都,阿克巴大帝也早在1565年就開始在阿格拉紅堡處營造宮室。就在紅堡皇宮的修建進入到一半時,1569年,阿克巴卻突然有了新主意,要在城西40公裏處,一個叫西格裏的小村莊,另起爐灶,重新修建他的首都。這顯然是一個“拍腦袋”工程,其出現頗令人覺得突兀。

但,這是有原因的。原因很大,事關皇儲。1568年,阿克巴已經26歲了,卻沒有一個兒子。這對於帝國來說,沒有接班人直接影響到江山的穩定。阿克巴大帝聽說,在西格裏村中,住著蘇菲聖徒薩利姆·奇什蒂Salim Chishti。他前去拜訪,請求聖徒為他的子嗣而祈禱。聖徒為其誠心所感,祈禱虔誠,效果靈驗。一年後,1569年,阿克巴就有了第一個兒子,後來又連續有了兩個兒子。阿克巴把第一個兒子立為皇儲,並取名為Salim,以感謝蘇菲聖徒為他祈禱得子。這個Salim就是後來的皇帝賈漢吉爾Jahangir。

皇子降生,老爹高興,舉國歡慶,容易衝動。但決定要在西格裏建都城,此事甚大,另外兩個因素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其一,Sikri 讀音近似於Shukri,Shukri在莫臥兒語中是“感謝”Thanks之意。聖徒祈禱,真主保佑,此處又名感謝,哪有不還宏願之理?其二,早年間,打江山的爺爺巴布爾初到阿格拉時,就很喜歡西格裏這個地方,為了躲避阿格拉的喧囂和繁雜,巴布爾在西格裏修建了一座花園,稱勝利花園。追隨爺爺創業的足跡,名正言順!

就這樣,一座新的帝國都城在西格裏的鄉野間拔地而起(圖1、2)。建設速度頗快,用了兩年時間,基本格局建成。1571年,阿克巴把皇都由阿格拉遷到此處。可惜,由於決策倉促,考察不周,遷都後才發現,此處水源不足以供養皇城的眾多人口。缺水,這個簡單而致命的問題困擾著皇室。到了1585年,阿克巴隻好再次遷都,勝利之城不得不成了一座廢都荒城。

圖1、2

我們來時,此城卻一點兒也不荒涼。城邊處,人聲鼎沸,商家生意興隆,兜售旅遊紀念品的小販四處晃動,參觀的人流絡繹不絕。此城建在一片平坦的高地上,需坐管理部門的專用車前往。

勝利之城中最宏偉的建築非勝利之門(Buland Darwaza)莫屬(圖3)。此門樓是皇家賈瑪清真寺的南向入口,門樓高55米,正麵為規整的三麵體,造型莊重,氣勢恢宏。更神奇的是,門樓內側變化為一個平麵,三個拱形大門一字兒排開(圖4)。而其上則錯落有序,形成台階,裝飾著垛堞和帶尖頂的半球蓋塔亭,構成視覺的節律變化。據記載,此門建造於1575年,晚於皇城,以紀念阿克巴在1573年征服古吉拉特Gujarat。

圖3、4

在穆斯林國度,凡有國王的地方,一定有清真寺。法塔赫普爾·西格裏城中,最先修成的就是賈瑪清真寺Jama Masjid,清真寺中的庭院,寬敞簡潔,方正樸素(圖5)。在清真寺庭院的右側,白色大理石建築是蘇非聖徒Salim Chishti的墓室。為帝國求得皇嗣,功在社稷,理當享受此殊榮。由於聖徒有求子成功的業績,至今,渴望生子的印度婦女仍然絡繹不絕前來此處,尋求他的祝福。

圖5

在印度,我們先後參觀了多座清真寺,包括在首都德裏老城的全國最大的賈瑪清真寺。眾所周知,清真寺是穆斯林信徒舉行禮拜和宣教的場所,莊嚴而神聖。參觀時發現,穆斯林的清真寺內有幾個明顯的特點:其一,無任何神像,連畫像也沒有,說明他們不拜偶像;其二,無香火繚繞,因此不祭祀神靈;其三,無任何供品,顯然無許願和還願的神與人的互動。似乎的確有點“清而不雜,真則不蕪”的“清真”涵義。而印度的清真寺似乎還有一個特點,本教女性可以隨意進出,甚至可以隨意坐在裏麵發呆,顯示出一種寬鬆的氣氛。

皇城分為兩大功能區,東側為帝王的政事區,西側為後宮的生活區。

政事區中,樞密宮Diwan-i-Khas的建築(圖6)頗引人注目,這是一座正方形的雙層樓閣,屋頂四角各有一座涼亭,造型優美,布局規整。宮內設計十分獨特,中央有一粗大立柱,柱頭托架形似盛開的蓮花(圖7),上有一圓形平台,稱為蓮花王座。信奉伊斯蘭教的阿克巴用蓮花裝飾王座,反映出他的多元寬容的胸懷。平台伸展出四座石橋,通向殿內的四角(圖8,取自網絡,致謝!)。據說當年阿克巴大帝接見眾臣時,端坐於中央圓形平台的寶座上,四位肱股大臣坐在四個角落,貴族們則站在下麵。這象征著莫臥兒皇帝統治環宇四方,氣魄很大。

圖6-8

進入後宮區域,首先看到的是喬德哈·巴伊宮(圖9)。這是阿克巴大帝的皇妃喬德哈·巴伊所居住的宮殿。前麵曾經提及,喬德哈·巴伊是齋普爾琥珀堡的一位拉其普特公主,當年阿克巴為了拉攏拉其普特人而與公主聯姻。因此,這棟建築富有拉其普特風格。其拱門支撐石柱的柱頭、壁龕、雕飾,均是印度建築元素(圖10)。

圖9、10

後宮區域中,造型最為奇特的是五層宮Panch Mahal (圖11),樓分五層,從下往上順次縮小,最下層共有84根石柱,到頂層則僅有4根立柱,撐一涼亭。據介紹,此建築帶有印度佛寺的特征,但此次旅行,未涉足佛寺,不好評說。此樓造型優雅,開敞通透,麵對花園,是供後宮佳麗們休憩賞景的場所。可以想象,當年的後妃們,站立頂處,既可以覽觀宮城全貌,又能遙望宮外塵世。周圍市鎮、鄉野、農舍、行者,皆可盡收眼底。涼風習習,清氣盎然,可以舒暢心中鬱積,實為快哉之樓。

圖11

我們遊覽法塔赫普爾·西格裏城,是在下午。這是又一座“紅堡”,裏麵的所有建築的主色調皆為赭紅色。午後赤日斜照,殘陽如血,照在紅砂石的建築上,更顯出這廢都荒城的歲月滄桑和寥落沉寂(圖12-16)。

圖12-16

但此紅堡與阿格拉紅堡的風格迥然不同。阿格拉紅堡,雖然由阿格巴大帝所始建,但他那一代莫臥兒人留下的建築並不多,更多的是後代兒孫們在安樂環境中的變異建築。久坐江山,趨於享樂,溫柔有餘,武勇不足。

而法塔赫普爾·西格裏皇城,由於特殊的缺水命運,棄置不用,也就因此缺失了皇家後代們的優裕生活痕跡,從而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帝國開創者們的初始風貌。這種原始風貌有以下三種特征。

其一,城內建築群錯落有致地排列在一塊平坦高地上。平麵上,紅砂石的建築物,排列有序,錯落相依,格調沉穩,且大多低矮,開間局促。這種建築的排布帶有阿拉伯和中亞帳篷營地的格調。特別是若幹四角小亭,成線狀等距離排開,給人草原上行軍營帳的感覺(圖15)。顯然,進入農耕區域的草原武士,尚未完全擺脫草原生活的故態。

其二,建築物大多線條剛直,力度十足,簡略粗獷,缺乏溫潤柔和,也缺乏精雕細刻,彰顯出馬背民族初始的尚武精神。他們依靠這種精神,用馬刀征服異族。但最終必然會消融於平和的農耕生活之中,這是曆史的規律。

其三,雖然建築物也融入了一些印度本土的元素,如蓮花柱托(圖7),柱頂的三角形支撐和榫鬥托接(圖17),以及室內的雕刻等。但是,整個建築布局,建築物的整體格調,依然是伊斯蘭的典型風貌。

圖1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