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文H

滌蕩襟懷須是酒,優遊情思莫如詩。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印度旅行筆記(七)齋普爾之琥珀堡

(2021-07-05 03:35:11) 下一個

七  齋普爾之琥珀堡

昨天一早,從烏代普爾出發,不再南下,而是沿東北方向上行。旅行車穿越印北淺山區域,日行八百裏,於下午抵達拉賈斯坦邦的首府齋普爾Jaipur。

一路行來,所曆之城,皆稱普爾。如焦特普爾、熱拉克普爾、烏代普爾,以及齋普爾。何來這麽多的普爾?這是有典故可述的。

十六世紀,西來的莫臥爾帝國入侵次大陸,雄據印度北部,傳至三世,其君主為阿克巴大帝。鑒於印西北拉賈斯坦區域的拉傑普特人驍勇善戰,不易打服。打不服就拉,頗為明智的君主阿克巴,采取宗教寬容的懷柔方略,封土建國,置各藩王於原地,以“普爾”名之,普爾意為施行印度教的區域。於是,拉賈斯坦Rajasthan這個國王的地域上,就有了若幹個印度教徒自治的土邦普爾。據說,當年一共有十八個這樣的自治小邦國。

齋普爾邦國曆史悠久。上溯至1037年,相當於中國的北宋仁宗年間(那年蘇軾1歲),拉傑普特人中的卡其瓦哈Kachwaha家族,在此地建立阿梅爾Amer邦國。至今,此處還有阿梅爾鎮。鎮旁有丘,丘上有堡,這就是著稱於世的阿梅爾城堡,城堡是王公拉賈•曼•辛格Raja Man Singh於1592年始建的王庭宮城。直到1727年,王公薩瓦伊•齋•辛格二世Sawai Jai Singh II在11公裏外的平坦之地修築新城,王庭遷至新城內的城市宮,此處始閑置。而新城就以齋•辛格而得名,始稱齋普爾。

至於這Amer名稱的來曆,則有兩種說法。一說是來自 Ambikeshwar Temple,這是供奉印度教三大神祗之一的濕婆的神廟;而另一說(源於當地人)認為,Amer取名來自Amba,Amba是濕婆之妻杜爾加Durga的母親,也就是濕婆的丈母娘。總之,無論哪種說法,阿梅爾王國都是以神祗的名號立國,意在托神靈庇佑,以保國運恒昌。此邦國的國運也的確恒昌,從1037年立國到1947年加入印度聯邦而壽終正寢,一直綿延了900餘年。

但為什麽Amer變成了琥珀Amber,則已不可考。一種附會的說法是,城堡由於多用淺黃、玫瑰紅、奶白、橙黃的石料建造,黃中有紅,紅中夾白,遠看猶如琥珀,故稱琥珀Amber堡 (圖1)。由Amer變到Amber,僅一個字母之差,化心中之神靈為視覺之神奇,可謂妙矣!

圖1

琥珀堡的整體氣勢宜遠觀。遠遠看去,琥珀堡依丘而立,地險勢雄(圖2),規模宏大,古樸莊重。橙黃主色調的磚石建築,在藍天映襯下,既顯城堡的雄壯,又有歲月的滄桑,居然還帶有幾分嫵媚。這是中國以灰青色為主色調的城垣建築難以達到的效果。城堡郊野有小規模的長城護衛,長城依山勢而建,蜿蜒連亙,俯視著下麵的琥珀堡和與城堡相依的阿梅爾鎮。

圖2

我們在導遊米羅的安排下,乘吉普車前去。幾輛越野吉普,首尾相接,轟鳴而上,穿行於小鎮窄街之間。弄得沿途塵土飛揚,雞飛狗跳。據說,當年的王公大臣們均乘大象入宮。想來,那景象一定很好看。大象隊伍浩浩蕩蕩,行走蹣跚,華蓋搖曳,樂聲悠揚,扈從隊伍前呼後擁,一路逶迤而行,既享受又威武。如今,騎象登堡則成為當地的一個旅遊項目,花幾許銀子,即可以體驗一下當年王公顯貴們的榮耀。

城堡的主門,高大,朝東,稱太陽門 Suraj Pol (圖3),是當年王公大臣入宮的通道。城堡另有一處大門,朝西,稱月亮門Chand Pol,為普通老百姓的通道。如今的遊客,享受當年王公的待遇,從太陽門魚貫而入。進入後,第一層的前庭院Jalebi Chowk,庭院呈四方形,視野開闊。據說,此處曾是王公集結軍隊出征誓師的廣場。Jalebi Chowk語源於阿拉伯,本意就是戰士出征之集合場地。圖4是此庭院的一角,可以看見混含印度和伊斯蘭風格的亭台。

圖3、4

前庭一角,雙台夾持處,有階梯向上。其上有一大門,叫獅子門。邁過此門,穿過廊道,就進入城堡的第二層。第二層最主要的建築是公眾覲見廳。當年的王公就在此廳處理政事,聽取臣民意見,接見地方賢達(圖5)。大廳內的廊柱有60多根,有說法稱,立柱數量與藩王打勝仗的次數有關。廳之右側有觀景廊道(圖6)。立於此處,風景極佳,可以俯瞰城堡外的花園、小湖和遠處的阿梅爾鎮,亦可眺望遠山及山脊上的長城(圖7、8)。

圖5-8

象神門Ganesh Pol是琥珀堡第三層的入口,此門是連接內庭的主要通道(圖9)。之所以叫象神門,是因門洞的正上方繪有印度教的象神而得名。象神Ganesh為濕婆之子,是力量與成功之神。此門華麗,但更引人注目的是此門所在的整棟大樓建築(圖10)。樓分三層,橫亙一方,以伊斯蘭風格為主,但混含印度元素。如同其他伊斯蘭建築一樣,樓麵裝飾極其細膩,繁複,且富於變化,色彩對比強烈。但兩旁樓道和正中三樓的窗型(以及內門),卻采用印度特有的通透設計和孔雀尾屏輪廓圖案。

圖9、10

內庭是王公日常起居生活之地,其中最讓人流連忘返的是鏡宮(Sheesh Mahal)。鏡宮內外牆壁均鑲嵌水晶、玻璃、貝殼、小鏡,拚出各種花草、器物圖案,花樣繁複,排列整齊,遍及四牆、通道及廳頂,有伊斯蘭馬賽克拚圖的風格,又有印度建築通透的神韻。在陽光下,流光閃爍,熠熠生輝。可惜,鏡宮已不再準許遊客進入,我等隻好睜大眼睛圍繞探看,邊看邊歎,以暢平生視覺之盛(圖11-14)。

圖11-14

據說,晚間的鏡宮特別神奇,隻需燃起一點燭光,即可反射出千點閃爍的光芒,堪稱世上絕無僅有的燭輝奇觀。據阿梅爾鎮的旅遊人士介紹,鏡宮是王公的寢宮。王公的嬪妃喜歡夜晚看天上閃爍的星光,卻又不能睡在露天,於是設計修造此獨特的宮室,用燭輝相映,千點閃爍來模仿夜空。此說有點想當然,不知確否?

鏡宮麵對一座花園,此園帶有明顯的莫臥爾伊斯蘭風格。正中有一座四方八角、呈星形的大理石噴泉水池(圖15)。八角形在伊斯蘭文明中寓含深意。伊斯蘭教認為,地獄有七層,而“八”則象征第八層的“天國”。放置在庭園中心的八角形狀水池,象征的是在天堂飲水、洗浴的天池,因此是伊斯蘭建築的標誌景觀。

更有深意的是,正八邊形的水池有一個中軸十字。此十字將全園分為相等四份,每一份內,灌木平整,花樹低伏,圃塊排列完全相同,兩兩對稱。這是基於伊斯蘭的chahar bagh理念,即所謂四花園理念,這正是伊斯蘭傳說中帶有四條水路的天堂花園的模式。

如果細心欣賞,還會注意到,園中灌木綠圃多為六邊型態。和八角星形水池一樣,這是伊斯蘭花園中的星形模仿。星在伊斯蘭的理念中代表一種智慧的力量。當年的王公在世俗生活中,渴望天堂星辰的眷顧。

圖15

看完第三層庭院,順著廊道內的樓梯,可以步進城堡的第四層庭院。這裏安放著王公的後宮。後宮的院落設計得十分有趣,整層庭院被分隔成十二個自成體係的生活空間,各住一位王妃。更有趣的是,還建有十二道獨立的樓梯,分別通向各位妃子的居所,每位王妃的居所之間有牆壁分隔,不能互通聲息。這樣一來,王公要去一位妃子的房間合諧琴瑟,可以做到行蹤隱秘,避免了後宮妃子間的爭風吃醋。看來,為眾多嬪妃們的和諧相處,當年的王公花費了不少心思。

此庭院中間,建有一座正方形的閣廳,四麵通透,每方有三幅空門,門框輪廓為典型的印度風格的孔雀曲線。這是王室嬪妃聚會之處(圖16)。各位嬪妃,獨門獨戶,平時幽居靜處,應該有交往談天的需要。至於有些說法,指此處是後宮嬪妃發生爭吵時,叉手罵陣的地方,則不太可信。嬪妃畢竟不是市井女人,哪裏需要作獅子吼?至於另外一說,稱此亭是嬪妃表演歌舞取悅王公之處,也許有可能。但依照王室規製,估計翩翩起舞者,應是外來的舞樂或地位較低的新寵,年長的後妃大概也在端坐觀看。

圖16

在此處眺望外麵,風景極佳。可遠觀琥珀堡之上的另外一處城堡,此堡雄歭山顛,圍牆堅固,更有軍事上的意義。此堡叫齋格爾Jaigarh堡,由傑伊•辛格一世所建。是琥珀堡建成之前的王宮(圖17)。

圖17

遊覽琥珀堡,隨處覽觀,入眼皆是古跡,或雄偉壯觀,或美輪美奐,或帶歲月滄桑,或顯王室遺韻。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此堡不僅保留了拉其普特人的印度傳統風格,更將莫臥爾的伊斯蘭風格巧妙地融入進去。做到了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兩種文明的水乳交融。

這種融合,和當年阿梅爾土邦國的王公的第二身份有關,也和阿克巴大帝的第二身份有關。阿克巴大帝是個頭腦清醒的君主。麵對驍勇善戰的拉傑普特人,武力征服並非上策,他采用和親,軟化了阿梅爾邦國的抵抗。於是,阿克巴和拉賈•曼•辛格,這對戰場上的對手,成了親戚。前者娶了後者的妹子,後者成了前者的舅子,化幹戈為玉帛。擁抱了莫臥爾文明的拉賈•曼•辛格,這位琥珀堡的首位建築者,以及王庭的後代,就這樣把兩種文明用王室建築體現了出來。

圖18-22

王朝傳至十八世紀初,薩瓦伊•齋•辛格二世當政。此公眼光更為遠大,他於1727建齋浦爾城。並隨之將王庭由琥珀堡遷於城內,其城內王庭始稱城市宮,宮殿亦以原色調為基礎,但更為寬敞,亦趨簡約(圖18-21)。此公雖是藩王,卻愛好數學、天文、文學;但同時也是武士,亦善折衝尊俎,是所謂文武雙全的人物。他設計創建了磚石結構的天文台,有世界最大的日晷(圖22)。天文台至今保存完好,能準確測時,觀天象。參觀後,令人折服,歎為觀止。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遺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ttw97 回複 悄悄話 看著都好幹淨耶, 沒有像傳說的髒亂哦。 開心跟讀。 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