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

相信的就是真實,難以置信的就是虛構。我隨便寫寫,你隨便看看
個人資料
riversid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評《水滸人物誌》

(2015-01-02 07:35:54) 下一個
新年這幾天,在海外原創論壇偶然看到walkalong的《水滸人物誌》第一篇《梁山三俠之一,史進》,感覺不但寫得好,寫得透徹,而且讓我有一種借題發揮,寫一篇讀後感的欲望。

先說作者的這篇作品本身。作者在引子裏說“那書裏寫的,其實就是我自己的故事”,“我想品評一下書中人物,也好給自家當個鏡子,時時提醒自己,一壺濁酒喜相逢,喝過了聊過了,還回去漁樵耕讀才是本份。”大致說明了寫作的初衷,其實這也是很多類似的業餘寫手,包括我在內,寫作的初衷。就是說,借著一個什麽由頭寫一點什麽自己的感想,寫過了,該去工作掙錢養家做飯打掃院子,還是要去過自己的日子。作者引子的最後一句話是“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糊塗。”,這個涉及一個我提到無數次的藝術空筐理論,這個我放到後麵再講。

作者在不長的篇幅裏,大致把九紋龍史進的故事簡單介紹了一下,但最主要的是用現代的眼光回過頭來看他當時哪些事情是做對了,哪些事情是做錯了,是明白地做對做對了還是糊塗地做對做錯了。他當時堅持的那個江湖義氣到底是什麽,這個義氣又是在哪裏幫護了他,在哪裏害了他。作者順手對江湖朋友,以及民匪官(現代的官家叫警)的概念做了深入的闡述。這種闡述,是用博覽古代史和現代黨爭以後的後知後覺來反省這些概念,想不深刻都難。

沒什麽說的,真的是寫得好。文字老道,對原作水滸傳吃得很透,加上作者對曆史的深度了解和思考,這篇《水滸人物誌》寫得很到位,我不知道怎樣還能寫得更好。我在文學城的論壇,主要是《文化走廊》和《海外原創》混了八年,看到過2005到2006年文化走廊飄人寫的三國係列,Bater寫的史記故事(好象叫仙人指路話張良),還有凍雷驚筍2012年在海外原創發的《簡要東周列國故事》。我覺得,這些寫手翻寫或評論的曆史故事,無論是文字功力,趣味性,曆史知識,還是思維深度都相當高。飄人的三國係列是有一搭沒一搭,談不上寫完或沒寫完,Bater的史記故事寫完了,驚雷冬筍的《簡要東周列國故事》因為作者回國,寫到一般就沒了下文,很可惜。記得我當時還給《簡要東周列國故事》寫了一篇讀後感,竭力推薦。

我反觀一下自己,發現自己對這類翻寫的曆史小說或曆史人物評論題材格外感興趣,為什麽呢?我分析原因是這樣的,讓我在下麵逐步細細道來:

首先,男人都有英雄情節。男人在心中都蠢蠢欲動想當張良那樣運籌帷幄的大將,或者象關羽那樣杯酒斬華雄,或者象水泊梁山的好漢們那樣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但是,上戰場或者上梁山都是有大風險的,很容易掉腦袋的。世界是公平的,沒有絕對的好事情。就象投資,既然期待高回報,就要準備好承受高風險,得意時買私人飛機泡封麵美女,失敗時從華爾街的高樓上跳下去。慫一點的男人,有英雄情節但是沒有英雄膽怎麽辦?可以寫英雄啊,於是有了史記,有了三國誌。如果覺得三國誌太寫實,不夠意淫,不夠過癮,那可以寫《三國演義》啊。在當時那個時代,寫這些書還是會有一些危險的,司馬遷不就是被宮刑了嗎。

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再來回顧商周,春秋戰國,三國,宋明清的故事,哪怕是反叛故事,大致安全。尤其是我們身在美國,喝下半聽啤酒,飄飄然看不進專業書,正好可以把這些古典名著重新炒一炒,夾帶一些自己見識過中西兩種文化的現代人反思,借古諷今,抖抖機靈,過一下紙上的英雄情節癮。這就是上麵提到的哪些愛讀史書和中國古典名著的網友們寫作的動機。這些人,都很謙虛地提到,自己寫這些東東,就是簡單過個嘴癮,不當飯吃,也絕不反叛或者鼓動反叛。寫完貼完回完網友回帖自己該上班還上班,該做飯還作飯,該砍柴還砍柴,該念書還念書。

比上麵這些網友層次更低一層的,就是我這樣的寫讀後感的寫手了。英雄肯定是不敢當,怕掉了腦袋,對私人飛機和封麵女郎也沒有興趣,怕錢財太多招禍,怕美女太美招陽痿。不但史記三國演義寫不出來,連這些書都沒有認真通讀過,所以也沒辦法翻寫或者評論。但是,心中與生俱來的男性的英雄情節還是會賊心不死,蠢蠢欲動,於是就隻能逮到這種翻寫的曆史故事或者英雄人物評論文章趕緊湊個熱鬧,喊個好,顯得自己英雄惜英雄,所以也暫時混進英雄隊列。

現代人,尤其是我們這種接觸過多元文化的現代人,反觀曆史人物和曆史故事,會有很好的視角。我們會跳出一些傳統的思維模式,價值觀念,和道德標準。這種反觀,可能會顛覆已經存在了幾百年,大家都默認是正確的理念。這種顛覆,不是孩子氣的說反話,而是有文化比較有曆史反思以後的觀念修正。讀者可以從這種反思中學到東西,恍然醒悟原來江湖義氣是這麽一個原始混沌的思想,原來警匪民是這個一個關係,曆來如此並無本質變化。這也是為什麽我作為讀者會有感觸,會想回帖,會想寫讀後感的原因。作者也可以從這種反思中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以及什麽是人生最重要的價值和底線。教學相長。如果讀者能從你的文章中學到一,大致你自己的收獲應該大於二。作者還可以得到兩件事情,一件是網絡世界中的喝彩,一件是把自己比較混沌和不成型的一些想法整理清楚,落實在紙麵上,作為自己思想成長的一個記錄。

最後,我還回到作者引子的最後一句話“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糊塗。”,一部水滸,由於沒有寫明白,隻是提供了一些原始的故事和素材,所以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讀,甚至是去利用。文中提到,“太祖評水滸是瞎評。因為他根本就不是在評水滸,而是在黨爭。”其實,有看頭的作品往往有這麽一個共性,言而未盡。就象一個空筐,你可以往裏麵放自己想放的東西。如果筐都滿了,就沒法放自己的私貨,就沒意思了。其實,小半滿的筐才最有魅力,就象討錢的人都喜歡在自己的討錢罐裏先放幾個小錢作個引子。這是我對藝術空筐的理解。

我覺得,我這篇讀後感把我對這個話題想說的大致說完了,算是個引子,希望大家在我的這個筐裏繼續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好歹讓我碼半天字也有點收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