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

相信的就是真實,難以置信的就是虛構。我隨便寫寫,你隨便看看
個人資料
riversid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河邊侃心理學(37)談智商

(2014-01-29 09:09:48) 下一個
圍觀生活同學搶了先,談智商問題掙了兩萬多點擊。河邊也要跟風掙幾個點擊,吃不上大餐就喝點兒粥也行。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一轉眼已經一個月沒寫東西了。

先講親身經曆的故事。想當年,河邊曾經有一個月整天跟著一幫Neuropsychologist(神經心理學家)給病人做Neuropsychological testing(神經心理測試)。簡單說,智商測試就是神經心理測試的一部分。Neuropsychology(神經心理學)是psychology(心理學)中很高級的一個分支。想做這路學問,大致需要先有一個Clinical Psychology的博士學位,然後再做兩年的Neuropsychology fellowship。

據很多醫學生說,在美國能上醫學院智商大致在130到160的樣子。河邊還知道,這些醫學生中還有一些智商屬於當地人口最高的百分之二,加入了“門薩協會”。順便說一句,截至到2012年,中國大陸地區的門薩會員有250餘人。為什麽隻有250人,人口的百分之二數量應該很龐大啊。很簡單,很多高智商的人沒有去做測試而已。是不是隻有智商剛剛高到人口的百分之二的“二貨”才會去測智商,而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根本就不屑於測什麽智商,這倒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河邊當年是在中國上的醫學院,是從高中直接上的,不是象美國那樣從大學畢業生中再篩選,所以可能不需要那麽高的智商就能在中國上醫學院?自己的智商到底有多少呢?抱著這麽一個好奇心,河邊在跟那幫整天做這些智商之類的神經心理測試的技術員混熟以後,老起臉皮要求也給自己測一下智商。

智商測驗,正式英文名是: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WAIS),現在用的版本是WAIS-4,從2008年開始使用。平均值為一百,標準差為15。網上有一些幾道題快速測智商的,最多屬於篩查,都不夠準確。真正的智商測試需要熟練的心理測試技術員差不多兩個小時時間,然後心理醫生還需要分析結果,出報告,整個測試花費不菲。

河邊測了智商,看到分數有些不爽,怎麽貌似還不夠在美國上大學的標準涅?技術員給河邊偷測智商的事情最終被神經心理學家,也就是心理醫生知道了。心理醫生就是高明,很敏感地就看到了河邊情緒的低落,把河邊叫進辦公室談話。心理醫生說,“智商測驗是要跟相同的人群比的,你是中國來的,不能用美國的測驗題。而且,做美國的題,你有很多單詞不知道,也有在美國很多常識性的知識不知道,所以這個結果是不準確的。”當然,河邊心裏也知道,看了好幾次技術員測智商,等於有些漏題了,這也造成了往另外一個方向的不準確。後來,心理醫生又把技術員批評了一頓,說他不要不懂就亂給測試。不好意思,為了一個好奇心,讓技術員受連累了。

自己的故事講完了,再講一個其它人的故事。河邊的親戚有一個6歲的孩子,為了進一個什麽學習班,測了智商,蠻高的。親戚當然心裏美滋滋的,要講給河邊聽。關於兒童的智商問題,child psychiatrist(兒童精神科醫生)一般認為不做測試是一個好主意。因為知道了智商值,就有了一個隨之而來的期待值,而這種期待對孩子不一定有好處。比如,家裏有兩個孩子,一個智商110,一個智商140,家長可能會因此對兩個孩子區別對待。比如,期待那個智商140的考上著名大學,大學畢業後還繼續深造,甚至成名成家,而期待那個智商110的能有一個穩定的工作穩定的生活就可以了。這樣,家長的言行和對兩個孩子的教育的投入就可能會不同。這就產生了不公平,也可能會引起孩子間的怨恨。

對孩子高期待高投入當然可能會培養出眾人眼中成功的孩子。但是,也可能會讓孩子負擔過重,產生厭學情緒,孩子還會覺得為什麽自己已經做得比兄弟姐妹好很多,可是父母還對自己不滿意。即使受到高期待的孩子確實上了名校,有了成就,並不等於這就幸福了。也可能這樣的孩子隻專注於學習和事業的成功,缺乏應付失敗的能力,缺乏與人正常交往的能力,缺乏生活的常識,最終個人的幸福感遠低於他/她的“平凡”的兄弟姐妹。

另一方麵,由於智商平平而沒有得到父母高期待的孩子,可能會因為父母沒有使勁“推”而不夠努力,但也可能會因為沒有來自父母的壓力而能夠自由發展,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向,不經意之間作出一些很創新的事情。也就是說,不是期待值越高,成就越高。也不是說智商越高,父母就應該期待更高。

現實是,現在的孩子如果要進一個什麽“talent program”,校方經常要求進行智商測試。對於兒童,比較可靠的智商測試是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 — Fourth Edition(WISC?-IV),不過考慮到其費用和對時間的要求,估計應該還有其它簡易的測試。

既然進行了測試,做父母的當然會知道結果。河邊對那個親戚的建議是,不要把智商結果告訴孩子。因為如果孩子知道自己智商高,可能會得意洋洋,覺得自己不用努力就能學會,或者隻注重比較有挑戰性的知識,導致基本功不紮實。而如果孩子知道自己智商平平,甚至智商低於平均值,則可能會覺得自己智商不高,再努力也沒有用,從而自暴自棄,不努力不進取。

再重複一邊,河邊對於家長的建議是,不要把智商測試結果告訴孩子,而且也不要告訴其它人,比如朋友或者親戚。因為如果這些人知道了孩子的智商值,他們在跟孩子接觸時很可能會在不經意之間從言語或者非語言的行動中表現出他們的期待值。比如,對於智商高的孩子,做祖父母的可能會給孩子買一個很貴的小提琴。而對於智商不高的孩子,這些親戚朋友可能會對孩子學習表現平平表現出格外的寬容。這種期待可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但是也可能產生不良的影響,盡管多數時候這些親朋好友的所作所為都是善意的。

為了把問題搞複雜,把水攪混,讓讀者摸不著頭腦,河邊再講一個故事。想當年,河邊的導師是一個精神科老教授,蓋倫醫生。蓋倫醫生的故事是:

監獄裏有一個病人,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經常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很容易生氣,總是惹事兒,用什麽藥物也沒有效果。大家都對他絕望了,認為他沒治了。有一天,病人做了一個智商測驗,蓋倫醫生告訴了病人他的智商不低,大致在平均值。病人當時就震驚了:“我說我怎麽跟我家裏人都不一樣呢!原來我的智商沒有問題。”後來,病人居然改邪歸正了。幾年後病人見到蓋倫醫生,說,“你知道嗎,知道我的智商不低這件事,整個改變了我對自己和對人生的看法,也改變了我的生活。”

智商決定命運?這個說法當然不完全,因為還有很多其它因素對人生有巨大的影響,比如家庭的社會經濟狀態,在兄弟姐妹中的排行,健康狀況等等。一個人應不應該知道自己的智商?在美國,每個成年人都有知情權,所以我們不能剝奪這種知情權。對於孩子,還是不知道為好。

另外,還有一個“政治上正確”的問題,就是不能歧視低智商人士。有一項研究,《鍾曲線:美國生活中的智商與階級結構》(The Bell Curve: Intelligence and Class Structure in American Life),研究表明孩子的智商高可以預測其未來的平均收入會比較高,還涉及了不同種族人士的智商平均值。在美國這就觸犯了“歧視”的禁規,所以這個研究的發表引起了悍然大波。還有,在DSM4 TR中,本來有一個診斷叫Mental Retardation(智力障礙)。有人認為這個診斷有歧視的含義,所以,在DSM5中,這個診斷改稱為“intellectual disability”(智力殘障?中文翻譯看起來好象歧視意義更強了)。其實,智力障礙這個詞看起來挺中性的。河邊上小學時,智力障礙人士直接就被稱為傻子。稱為智力障礙已經時很大的進步了。

關於政治上正確,還有幾個與醫學相關的有趣例子,可以放在下一篇裏談。如果放在這裏就跑題太遠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6)
評論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riverside' 的評論 :
說得一點也不錯,我孩子就是進GATE班才需要測的智商。
riversid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武勝' 的評論 :
確實如此,如果神經心理學(Neuropsychology)僅僅用來測智商,就太大才小用了。在神經心理學領域,測智商隻是其中很簡單很小的一塊,一般讓技術員或者Fellow做就可以了,神經心理醫生要最後把關,出報告,進行分析。
riversid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風酥酥' 的評論 :
謝謝你很中肯的評論。

高期待有可能有好作用,象你舉的那個例子。也可能起到反作用,比如拔苗助長的例子,和那些失敗的虎馬的例子。

智商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但它確實有它的作用。那個鍾曲線的研究,是控製其它條件後研究智商的預期作用,是一種統計學效應。而真實的生活中,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大社會環境,每個孩子的個性,這些都是變數,單從智商進行預測,自然不會很準確。

另外,大多數人公認的“成功”,跟本人的幸福感也不一定一致,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你最後一條說給孩子測智商是家長不自信,有一些家長可能是不夠自信,但更多的時候測智商是一些教育機構提出來的,不是家長要測的。說這些家長需要心理治療可能就有些過頭了。我是比較反對給孩子測智商,即使測了也建議不要告訴孩子,不要告訴親朋好友。
風酥酥 回複 悄悄話 成功成就幸福感都跟智商沒半毛錢關係。隻在其它條件基本相同的競爭中,智商高的人才能顯出優勢。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在一學校做實驗,隨意挑出幾名學生,然後告訴老師這幾名學生有潛力,果然期末這幾名學生就學得很好。為什麽呢?是"期望"這一心理暗示在起作用。羅森塔爾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學家,老師們相信他說的話,所以對他說的那幾個學生產生了積極的期望,像對待聰明孩子那樣對待他們;而這幾個學生也感受到了這種期望,也認為自己是聰明的,於是就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對自己的要求,然後他們就真的成了優秀的學生。這就是"羅森塔爾效應"。多給孩子積極心理暗示,給孩子測智商的人,焦慮不自信,屬心理不正常,建議去看心理醫生。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riverside' 的評論 :
嗯,還用在診治老年病上麵,學習了。分項分析比較重要,但感覺它們和比較高級的智能比如創新能力的關係不明確。上次有貼"最高智商科學家合照",倒真想知道他們的智商。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riverside' 的評論 :
嗯,還用在診治老年病上麵,學習了。分項分析比較重要,但感覺它們和比較高級的智能比如創新能力的關係不明確。上次有貼"最高智商科學家合照",倒真想知道他們的智商。
riversid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武勝' 的評論 :
你這個討論很好,我挺同意你的觀點。我比較更熟一點的是WAIS,就說這個WAIS吧。它有語言,認知,圖形處理能力等等很多不同的分項。我們外行看結果就看一個總和,但是神經心理醫生出報告時,是要分項進行分析的。
事實上,WAIS不僅僅用於孩子的智力測試,還經常用於老年癡呆症,中風,腦創傷病人,以分析到底是那個功能區受損最厲害,從而幫助診斷,指導治療。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與樓主的智力測試類似的故事,但結果剛相反,我兒子IQ測試得了高分,因為他在中國學的數學比這裏同齡學生程度高。

智商測試在反映人的真實智力方麵是有局限的:
--- 比納智力測試采用測試分數除以年齡的方法非常粗略地反映少兒智力發育進度。事實上人的智力發育並不是線性增長的。
--- 韋氏智力測試采用均值和標準離差反映一個人和同齡人相比的智力水平,可用於所有年齡的人。但是它仍然采用分項累積成單一總分,這種方法掩蓋了不同智力方麵的差別。並且分項的設定對於智力的覆蓋度及劃分的合理性都有不同見解。

說到不同智力方麵的差別,想起一個笑話:我戰勝了圍棋冠軍,又勝了乒乓冠軍,非常了不起吧?其實我隻是和圍棋冠軍打乒乓,而同乒乓冠軍下圍棋。

說到底,大腦奧秘破解尚遠,簡單地用一個分數代表一個人的智力,其準確性和合理性大有疑問。它至多隻在統計意義上一定程度和範圍內反映智力水平,對個人尤其是成人的重要性不大。
riversid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one_that' 的評論 :
說得也有道理。但是正式測試出的結果跟自己猜出來的智商大概範圍感覺還是不太一樣。
done_that 回複 悄悄話 說實話,自己智商大概多少,在人群裏的百分比,各人心裏都有數,聰明孩子更是能figure out。 家長告不告訴都差不多。就算家長不說,旁人也忍不住會說的。
riversid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圍觀生活' 的評論 :
還是你目光敏銳,總能抓住熱點,還特會聊天。對你文章的敬仰一直就如滔滔江水,源源不絕。

另外,我對智商的知識也不過是半吊子。我們兩個是半斤八兩,都是碼字兒掙幾個點擊瞎高興一下。謝謝你來捧場。
圍觀生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riverside' 的評論 :

真正的專家來了,我坐下記筆記了,我那個是一知半解的,就是聊個天。

給河醫生拜年,祝馬到成功。


riversid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零不是數' 的評論 :
看得真仔細,謝謝。
130-160不是研究數據,隻是我聽到一些醫學生這麽說,是美國醫學生,不是我們華裔。不過,我估計,很多華裔的孩子(在美國長大的話),測智商估計也不會太低。
零不是數 回複 悄悄話 "研究表明孩子的智商可以預測其未來的平均收入會比較高" 智商後麵好像少了個高字。

不看好那個130~160的數據。我兒子是美國醫學院畢業,也就100吧?比較肯吃苦,不那像些智商高的去找不出力又掙大錢的營生。
riverside 回複 悄悄話 比點擊還好,還有回帖涅。謝了。
kingfish2010 回複 悄悄話 占個沙發,給河邊醫生貢獻個點擊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