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2)
2008 (117)
2009 (95)
2010 (138)
2011 (89)
2017 (3)
2019 (1)
2022 (1)
看到文學城新聞““養狼”的中國人 體操 、羽毛球的奧運故事”這樣一個標題,不太明白是什麽意思,點進去一看,原來說的是那些出走外國的優秀中國運動員在外國當教練成功培養出優秀運動員(顯然是以獲得重大比賽冠軍作為標準)的故事。其實文章寫得很中性,甚至可以說對這些海外兵團有所褒讚。既然如此,談什麽“養狼”?顯然,取一個搶眼的標題,是為了吸引讀者來讀。以前也看到不少這種文不對題的文章,讓我感覺文章是一個人寫的,標題是另一個往上貼的人換的。具體到這一篇新聞,“養狼”兩字總算還加了引號,從文字意義上講不算錯了。但是,明明是一篇對體操和羽毛球海外兵團的比較良性的介紹文章,真的連帶引號的這兩個字也沒有必要用。標題老老實實叫做“中國體操和羽毛球海外兵團的奧運故事”就可以了。想看的人自然會點擊,不想看的人隨他去,沒有必要把人騙進來,再讓人罵文不對題。
至於說到底應該怎麽看待這些海外兵團,我的想法有幾點。第一點,這些海外兵團跟我們這些轉展來到美國工作生活,但是做其它職業的人沒有太多的不同,都是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用自己的勞動謀生,也用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能力向外國人展示中國人的水平和人品,讓外國人了解中國人,體會中國的逐漸進步和強大。我在美國一些俱樂部打羽毛球時,經常看到一些中國的國家隊或省隊退役羽毛球運動員在那裏教小孩子羽毛球。他們這樣做對自己來說是一個謀生手段,對羽毛球運動的普及和提高也非常有幫助。
第二,不能因為其中的優秀教練帶出了冠軍從而讓中國隊感覺減少了奪冠機會而遭到批評。體育的本質目的是為了健身和娛樂,和“更高,更遠,更快,更強”。為國爭光是強加上去的一個變了質的目的,特別是在中國。即使是從體育為國爭光的角度看,其它國家的冠軍出自中國教練之手本身就說明中國的此項運動有多麽強大。這樣的冠軍越多,人們越會感覺到中國此項體育運動水平高,也越會重視此項中國人喜愛和擅長的體育運動。如果羽毛球連續十年都不讓任何一個其它國家拿到獎牌,恐怕其它國家願意玩的人會越來越少。到時候,中國隊跟誰比賽去?羽毛球運動由此被某些小心眼的奧運官員踢出奧運的可能也不是完全沒有。
還來說這個掙金牌的事情。掙金牌幾乎成了中國體育的國策。幾十年前,中國不參加奧運會,第一次參加奧運會隻有一個運動員去。中國被人家罵成是“東亞病夫”,這些事似乎過了將近百年很多人仍然耿耿於懷。所以就憋足了勁要爭奧運金牌,甚至可以為了奧運獎牌,為了“國家榮譽”不得不犧牲體育精神(比如中國兵乓球冠軍的禪讓接班製度),反倒遭到人家詬病。其實,現在中國已經成了奧運金牌第二大戶(至少倫敦奧運到此時此刻是這樣的),中國體育的強盛是不容爭辯的事實,真的沒有必要再那麽追求麵子上的事情了。我們追求金牌,就是想讓人家看到中國體育很強大,所以中國很強大,中國很棒(這個邏輯不是太嚴謹,但中國的官員們基本就是這麽想的)。但是,如果中國羽毛球或者體操隊的前運動員和前教練在外國時不常就培養出幾個奪牌選手,不是也說明中國這些項目水平很高,從而中國很強大,中國很棒嗎?隻不過中間沒有經過“增加一枚中國羽毛球或者體操獎牌”而已。
道理就是這樣的,挺明確的,但為什麽有些人還是對海外兵團拿獎牌很不高興呢?顯然是利益使然。比如,作為一個中國運動隊的領導或者中國國家體委的領導,他要拿出來的是業績,也就是獎牌。在海外的前中國國手為其它國贏得了金牌或者培養出金牌得主不算中國領導的業績。即使這些海外兵團在一定意義上一樣提升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但是他們對中國的體育界領導的業績有負麵影響,所以中國的體育界領導不喜歡他們,所以中國的一些輿論不喜歡他們,所以時不時他們會被稱為“白眼狼”。
總結一下,河邊個人觀點,認為海外的前中國羽毛球和體操國手為其它國家培養出冠軍同樣是提升中國在運毛球和體操界的地位,從而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如果由此而減少了中國隊的獎牌,中國的體育界領導會不高興,但是國家領導不應該不高興,中國的輿論應該善待這些移居海外的優秀中國運動員和教練。
對不起,剛剛看到。對這個病不了解,既沒學過,也沒看到過,幫不了你。
說得挺對。中國出走國外的優秀運動員和教練員大多是負氣出走,不是我們故意給外國輸送的。
就是,目光要放遠大一些,不能過於狹隘。另外,真正強大了,自信了才會心態更平和一些,不拘泥局部的得失。
國家榮譽感是好的,但不應過分,過分就落入狹隘民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