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

相信的就是真實,難以置信的就是虛構。我隨便寫寫,你隨便看看
個人資料
riversid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河邊談婚姻(11)成功婚姻的不同類型

(2011-08-22 17:00:06) 下一個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如是說,很多人也是這麽引用,這麽相信的。在這裏我先不去討論不幸的家庭,我要說的是幸福的家庭可以是很不相同的。 

什麽是婚姻的幸福?不同的人的理解很不相同,每個人想從婚姻中得到的也不一樣。有些人對婚姻會滿足於有一個穩定的家,那種家裏的安靜和日常生活讓他們覺得安全。另外一些人在婚姻中尋求深刻的情感和精神關係,他們需要跟自己的配偶親密地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曆並以此來評價他們的婚姻。還有一些人想在婚姻中找到樂趣,他們需要社交,看電影看劇,外出休假,等等。某些人感覺十分滿足的東西,對於想要其它東西的另外一些人來說則是對婚姻的嚴重威脅。 

人對什麽是幸福婚姻的觀點很明顯會受到倫理,宗教,文化,社會經濟,和社區等等的影響。另外,他們在兒童時期看到的父母的婚姻生活也會給他們留下深深的烙印。他們可能會模仿父母,也可能刻意跟父母的婚姻模式相反,更有的時候他們口口聲聲喊著堅決不能象自己的父母那樣生活,但是還是不知不覺地把父母的一些做法學了過來。 

用列表的方式介紹一下三種不同的婚姻模式(Israel W. Charny

傳統型
traditional

保守-當代型
conservative-contemporary

現代-烏托邦型
modern-utopian

強調完成職責,和對家庭和社區的忠誠

強調夫妻關係和婚姻經曆的質量,但仍然基於傳統

意在提供持續的高強度快樂,滿足和免於緊張

 
傳統型婚姻 

在大多數文化中,傳統型的婚姻強調完成基本的社會家庭功能,就是說丈夫和妻子保證成為相互的終身伴侶並為他們和他們的孩子維持一個家庭。責任,忠誠,和完整性是首要的價值。他們要在經濟上互相支持,並且不論是在享樂時還是在危難中都會照顧對方。雖然在不同文化中對夫妻雙方關係和交流的要求不同,在幾乎所有文化中都默認夫妻要互相尊重並完成各自的基本婚姻職責。 

傳統型婚姻通常對夫妻關係的質量不是太強調。交流的作用是保持禮節性的互相尊重,有利於兩個人一起完成婚姻的使命。感官享受和性欲一般要受到壓抑,甚至被當作一種禁忌。在多數情況下,性活動的目的是完成生育的使命。在有些文化中,可以偷偷地認可性快樂作為完成生育使命的副產品。分居和離婚通常是不被容許的,因為這違背了傳統婚姻的契約。離婚不僅意味著背叛自己的配偶和孩子,也意味著背叛了自己的大家庭和社區。離婚威脅到他們所屬傳統群體的延續,而這種延續正是傳統群體中婚姻的主要目的,因為他們不希望失去他們的兒子們和女兒們而使他們這個群體變弱。 

不要認為這種婚姻關係過時了,去聽一聽婚禮上結婚雙方跟著牧師重複的誓言,那些誓言說的就是上麵這些內容。也許新婚夫妻念的時候不是100%的認真,他們也知道他們將來可能會做不到那些象唱高調一樣的誓言。但是,至少在宣誓的那一刻,他們從心裏還是傾向於同意,傾向於想做到的。 

保守-當代型婚姻

保守-當代型婚姻是從傳統型模式向前的一個進步,它尋求更有活力,更令人興奮的,和更能令人滿足的其它方麵的體驗。如果說傳統型婚姻是被人安排的,那麽保守-當代型婚姻則是自我選擇的。如果說傳統型婚姻是基於可行性和適合性,那麽保守-當代型婚姻則是基於相互的吸引和愛。在保守-當代型婚姻中,雙方尋求一種通過對方找到自己位置,知道自己是誰的感覺。在這種關係裏,除了完成完成上述建立家庭和生兒育女的基本功能外,丈夫和妻子還要成為伴侶,朋友,和情侶。所以,配偶之間人生經驗的交流變得很重要。配偶之間尋求更多內心世界的交流,很多夫妻發現這種交流方式可以給他們帶來更多的親密感和更深的婚姻快樂。 

保守-當代型婚姻對經曆的質量的強調使婚姻雙方保持愛的浪漫興趣,如果可能的話,還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深化這種愛,至少保持最開始時兩個人作為個人以及作為男人和女人相互之間的吸引。不再相愛,互相厭倦,厭煩,或者不在乎,這些都是保守-當代型婚姻所害怕的失敗。不過,即使到了失去親密感的地步,很多保守-當代型婚姻的雙方仍然選擇保持他們的婚姻。在這一點上,很象傳統婚姻型的“白頭到老,永不分離”的價值觀。 

在保守-當代型婚姻中,對感官享受和性欲通常很看重,強調做愛的技巧和對性愛的終生追求。不過,性愛快樂是跟建立親密關係以及兩個人作為個人而相愛相聯係的。保守-當代型婚姻對分居和離婚的態度比較寬容。對離婚,社會羞恥感和個人羞恥感以及對離婚的譴責也不那麽強烈。有時候,離婚被看作是一種積極的解決方案,如果婚姻無法達到所希望的標準和目標而失敗的話。一般來說,在做離婚決定前要經過慎重考慮,要先尋求幫助(比如婚姻療法),並且要認識到離婚是自己個人生活,孩子,家庭,和自己所在群體在一定程度上的失敗,至少是不成功。 

現代-烏托邦型婚姻 

現代-烏托邦型婚姻是對古代傳統以及對很多人仍然遵從的法則和習俗的背離。這些婚姻尋求一種烏托邦的形式。他們采用全新的模式,從而顯示其與過去的不同。比如群居,自由性愛,而不是傳統的那種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相互間的終生承諾和忠誠。很多現代-烏托邦型婚姻保留對一個伴侶的承諾,但是加入了一些烏托邦因素,比如,和婚姻外其他人的親密關係,開放婚姻,群交,換偶。 

有趣的是,有的現代-烏托邦婚姻主張柏拉圖式婚姻,也就是說無性婚姻;也有一些安排好兩個人不住在一起,隻是間隔一段時間見麵;還有一些現代-烏托邦型婚姻則不要孩子。要知道,生育孩子是所有婚姻製度中最傳統的特征。總之,現代-烏托邦型婚姻對傳統的價值和理想進行政治上的嘲諷,甚至鞭撻為反動和愚蠢,刻意跟過去決裂。 

現代-烏托邦型婚姻總體而言是反聖禮的,婚姻配偶間的承諾是有條件的。也就是說,如果婚姻不能避免帶來麻煩,則婚姻就應該終止。對分居和離婚的態度通常是很寬鬆的。對於很多現代-烏托邦型婚姻,幾乎默認大部分婚姻在若幹年後會終止,於是需要在新的地方找尋新的伴侶以尋求新的烏托邦式快樂。 

在現代社會,大多數人采用保守-當代型婚姻模式,恪守傳統型婚姻的和很前衛的現代-烏托邦型婚姻相對少見一些。大多數婚姻治療師有一種默認婚姻就應該采用保守-當代型婚姻模式的傾向,如果作為一個普通人這樣主張沒有問題,但是作為婚姻治療師這樣的專業人士,不能憑自己的好惡把標準強加在別人身上。 

比如,幾十年前薩特和西蒙波娃選擇的“契約式婚姻”在當時就非常另類。但是,那是人家兩個人自願選擇的生活方式,人家自己覺得挺好,也沒有傷害其他人。對這種前衛的婚姻,你如果不喜歡沒有必要效仿,如果強行反對就有些做過頭了。遺憾的是,有些群體,社區,宗教,或國家,往往會支持一種模式,而堅決反對任何其它的婚姻模式,對不遵從其婚姻模式的人給予強烈的抨擊甚至進行嚴厲的懲罰。 

還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兩個人心目中的婚姻模式不同,很容易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婚姻不幸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虔謙 回複 悄悄話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如是說,很多人也是這麽引用,這麽相信的。在這裏我先不去討論不幸的家庭,我要說的是幸福的家庭可以是很不相同的。 -- Agree!

中秋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