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2)
2008 (117)
2009 (95)
2010 (138)
2011 (89)
2017 (3)
2019 (1)
2022 (1)
上一篇問題:阿Q精神勝利法與Beck先生的行為認知模式有何區別?
答案:
應用Beck先生的認知行為療法,你能克服自己的消極想法,使自己感覺好起來,然後你就有行動的動力,你會積極地改變自己的生活。阿Q則滿足於自己可悲的處境,隻是用精神勝利法麻醉自己。阿Q不會去做積極的努力去改變自己的生活(追小尼姑蠻積極的,算個例外)。阿Q現象的特點是現實確實可悲,但阿Q硬是瞎滿足,瞎精神勝利。Beck老先生的抑鬱症病人則是本來情況不差,病人非把它想得最糟,如果有機會去檢驗自己的消極認知是否符合事實的話,最終會發現自己的消極認知是錯誤的,不符合事實的。還有一個考慮是有同樣文化背景的其他人會怎麽想。阿Q周圍的人都覺得阿Q的想法可笑,沒有道理。而Beck先生主張的積極的認知態度則是有同樣文化背景的其他人都讚同的。
這一篇講一點簡單的,講講心理學/心理學家和精神醫學/精神科醫生的共同點和不同之處。精神醫學是醫學的一個分支,涉及的是精神疾患的診斷和治療,治療包括藥物和精神治療(或稱為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精神科醫生屬於醫生行列,需要經過醫學院畢業,數年住院醫培訓。心理學有很多分支,臨床心理學是其中一個分支,一般需要獲得心理學學士,碩士,再獲得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後可以給病人做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臨床心理學家(Clinical Psychologist),或翻譯成臨床心理醫生,雖然其實他們不屬於醫師隊列,但他們有博士學位,所以也叫Doctor(在英語裏,博士和醫生都叫Doctor)。臨床心理學家可以對精神疾患的診斷,進行心理治療,在這兩點上功能和精神科醫生相似。很多臨床心理學家對心理治療經驗豐富。精神科醫生也進行精神疾患的診斷和治療,由於受過係統的醫學培訓,精神科醫生可以更多地考慮到精神疾患有可能是軀體疾患引起的,比如甲狀腺機能亢進可能會有類似躁狂症的表現。精神科醫生可以開藥,可以進行ECT等治療。一般來說,臨床心理學家不能開藥。說得更簡單直接一些,跟心理學家相比,精神科醫生的成才過程更艱苦,耗時更長,將來正式工作後權利大一些,工資高一些。
幾十年前,精神科藥物很少,僅有的不多幾種藥物副作用也比較大。那時的精神科醫生受到嚴格的心理治療培訓,他們在工作中心理治療的比重極大。比如,那時的心理治療高手,精神分析治療法的鼻祖弗洛伊德其實是神經科/精神科醫生。那時候最牛的精神科學術會議,學會和雜誌都由弗洛伊德等人和他們的門徒把持。要學正宗的精神分析法,或動力心理分析法一般需要6-8年學徒式的學習,要上課,自己還需要被上師(已經獨立的精神分析法大師)分析兩年。這兩年被分析的費用需要自己掏腰包!
我覺得,做精神分析治療動輒好幾年,每周要來三次,隻有在弗洛伊德時代,他守著幾個有錢沒事兒幹的富婆病人才能做到。現在生活節奏快了,誰有那麽多功夫,有那功夫都能讀一個副學士(Associate Degree,大致相當於我們的大專畢業)了。有了學位不就有了工作,有了工作不就不抑鬱了。就這個問題,我請教過一個臨床心理學家,我知道那個臨床心理學家主要做綜合性醫院的聯絡-會診精神醫學服務(Consultation Liaison Psychiatry Service) ,不是學精神分析治療出身的,而且他平時也時不常對弗洛伊德的東西嘲弄一番,所以我覺得他應該同意我的觀點。哪知道,他還是不讚同我的觀點,他說,“不經過治療,他們倒也能有動力去念什麽學位?”
長話短說,現在的精神科醫生大部分主要是用藥物治療。如果病人需要心理治療,一般就介紹給心理學家或有些受過心理治療訓練的社會工作者去做。從理論上講,這樣做不太好。最好是一個醫生又給病人用藥,又進行心理治療。有一個現在七十多歲的精神科醫生說,“我可能是老派了,但我不能容忍自己光給病人開藥,不給病人做心理治療,因為那樣不合理。如果我每一兩個月見病人一次,每次隻花二三十分鍾時間,我對病人就不夠了解。而給病人做心理治療的心理學家每周見病人一次,每次一小時,對病人比我了解得多了。但是,我對病人不夠了解,卻要做給病人開藥這麽重要的事情,太不合理了。”但是,現在的實際情況就是,精神科醫生數量不夠,沒有那麽多時間用來給病人進行心理治療。特別是醫療保險公司的收費規定也在在無形中鼓勵。甚至逼迫精神科醫生隻進行藥物治療。
在美國,精神科醫生比心理學家(或稱心理醫生)權利大,掙錢多。如果精神科醫生被誤認為心理學家,他/她會立即進行更正。但是,在中國,近幾年出現的在綜合性醫院做聯絡-會診精神醫學服務的精神科醫生喜歡自稱是心理醫生。他們一般是神經科醫生出身,對精神疾患有些興趣,自學或出國學一點精神科或心理谘詢,幾個人就從神經科分出來,成立一個新的科室,叫心理谘詢科,主要做聯絡-會診精神醫學服務。
為什麽這些中國的精神科醫生喜歡自稱是心理醫生,為什麽他們把自己新成立的科室叫做心理谘詢科,而不是精神科?答案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