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醫生的故事(十二)
(2008-03-14 20:36:14)
下一個
有讀者跟我抱怨考醫生的很多都是兩口子一起上陣,想看看有沒有一個人考的。前麵幾個故事裏講的老薛實驗室裏那幫中國人就有好幾個是自己一個人考的。如果夫妻兩個人都是學醫的,一起考是很自然的事情,憑什麽一個人進步(也累死),另一個人就得管後勤(倒也相對輕鬆一點)。也有的家庭確實是兩個人學醫,但隻有一個人去當醫生,比如老查。至於如果兩個人中隻有一個人學醫那就更沒有問題了,沒學醫的那個人如果想作醫生,得先考醫學院,那就更工程浩大了。
這一篇講小鍾和小春的故事。這兩個人是比老胡低一年的校友,畢業後一年就到了美國,幹了多年實驗室後終於還是決定要去作醫生。2005年MATCH小鍾去了麻醉科,小春去了外科,非常了不起。
小鍾一家來美國的第一站是NIH,對於做實驗室的人來說,NIH實在是好地方:資金多,周圍小生化公司多,有很多服務,水平高,名氣大。可以說,工作不用那麽累,隻要你動腦子設計好實驗,就會有成果,能學本領,能發好文章,有利於將來去找FACULTY的工作。NIH有一個毛病,就是不幫辦綠卡。但NIH那邊有很多人甚至都不找律師,自己就遞綠卡申請――好的研究所,又有好文章,辦成功的還挺多的。自己辦綠卡,也許是近幾年才開始的吧?反正十年前小鍾因為NIH不能幫助辦綠卡不得不轉戰到東部。
小鍾在東部很牛的一個大學裏一個巨牛的腦神經科大腕手下做實驗室研究工作,整天做的都是果蠅什麽的。做果蠅實驗周期又短,涉及的又是生命所需最基本的基因,這種研究出了結果,經常就要發表在頂級的雜誌SCIENCE,NATURE上,最不濟也得發在CELL上,因為他老板自己就是CELL的編委。到MATCH那一年,小鍾做實驗室工作都七八年了,高級雜誌上的文章一長串。小鍾說,自己要是找一個FACULTY位置很容易,而且憑自己目前強勁的勢頭,兩三年之內作實驗室小老板都沒有什麽問題,但以後能不能持續拿到基金就難說了。另一方麵,如果去做住院醫,又要艱苦好幾年,所以實在是猶豫。當然,所有這些猶豫也隻不過是思考的一個過程。凡是把幾個試考完的,絕大部分人最終還是去作了住院醫。道理也很簡單,考試又花錢又花時間,全家人陪著兩三年過不了輕鬆的好日子,考完了不用也太不合理了。
象大多數男生一樣,小鍾的考分也不是特別高,第一步九十來分,第二步85左右,CS還陰溝裏翻船,又考了一次,要不然能快一點比老婆早一年作住院醫。小鍾的優勢是研究工作做得特別好,而且老板在神經科領域幾乎是無人不知,寫的推薦信絕對有分量。小鍾得了不少神經科的麵試,好幾個大學的PROGRAM都表示想要他。但小鍾在國內做過一年麻醉科,所以最想去麻醉科,神經科作為BACKUP。小鍾對於能不能進麻醉科信心不是太足,但最終MATCH的結果是他進了麻醉科。最近幾年,能進麻醉科的中國人已經很少見了,這跟十年前的行情完全不一樣。
小鍾的老婆小春,跟小鍾一樣,來自湖北。嘿嘿,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湖北是出梟雄的地方。小鍾兩口子在讀醫學院時就是高分同學,特別是小春,是她們班最能讀書的。到了美國,要考STEPS了,小春照樣能讀書,考了個97和99,還滿心的遺憾,覺得咋沒弄個雙99呢。小春在出國前做過一年外科,所以還想做外科,最後她還真MATCH上外科了。值得解釋一下的是,外科類現在比較難MATCH,FMG,沒有太多什麽機會。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將來做完住院醫後病人來源問題。所以,很多考醫生的中國人想都沒想過要MATCH這些科室。小春考高分也是付出代價的。她考試的時候辭掉工作一年半,白天雇個人幫著帶孩子,自己好專心讀書。後來一家人窮得麥當勞隻能給孩子買,自己吃不起。這叫豁出去了,成敗在此一舉,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
麻醉科現在是很累的科室,經常超時工作,回家路上開車都能睡著了。外科實習醫也是特別忙。這兩個人還有兩個孩子,其中一個歲數很小,不得不請保姆。作實習醫那一年,兩個人還不在一個城市,日子有多艱難你就自己想象去吧。不過,將來作完住院醫,這兩口子應該是朋友圈裏最富有的。付出終有收獲,努力念書的小鍾和小春給大家做出了榜樣。
我說的一個人考的也是超過40的。不過誰知道,也許以後就都考了。兩個內科的開夫妻店很不錯的。
我這個歲數段都是結婚很多年的,畢業年頭也久了,成功的可能性變小,所以要兩個人一起上,增加機會。但既然一開始看了書,也隻好一直走下去。
現在分數是越來越高了,兩個99的中國人和印度人都不算少。
夢想就快成真,做完住院醫雖然還忙,但生活會正常一些。還沒聽說誰家因為都做住院醫而散夥的,我說的是我認識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