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

相信的就是真實,難以置信的就是虛構。我隨便寫寫,你隨便看看
個人資料
riversid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瘋狂的VA內科病房 (九)

(2007-10-15 06:47:23) 下一個
“Buddy, Hang on there. We are getting you to the Unit.” 主治醫跟小S說,意思是:“哥們兒,挺住啊,我們這就把你送到加強監護病房去!”說這話時,主治醫正和我一起給病人接氧氣罐,準備把病人連床一起推到內科ICU(MICU)去。當時是周五晚上六點半,我因為工作沒做完,還沒有離開醫院。小S是我管的病人,白天病人病情加重,呼吸困難,下午住院醫已經和MICU聯係好,要轉過去,就等MICU把屋子打掃好就可以轉了。到了六點多,主治醫打電話過來問起這件事,我說已經安排好了,MICU同意而且有床。主治醫說,“我不放心,我必須看到小S到了UNIT才放心。我現在還在醫院裏,我馬上到病房來!”主治醫到了病房打電話給MICU,MICU說床早就準備好了。一問護士,護士說“我們以為要轉到TELEMETER病房,等著他們打電話呢。”這事情我知道,我們上午發現病人情況不太好,住院醫本來決定從普通病房轉到有監護儀的TELEMETER病房,轉病房醫囑都開好了。下午病人病情急劇惡化,於是住院醫又和MICU聯係,決定轉到MICU。護士隻注意到要轉到TELEMETER病房的醫囑,沒看到要轉MICU的新醫囑,還在那兒傻等TELEMETER病房的通知,不知道應該去問MICU床準備好了沒有。我覺得主治醫真英明呀,這要是他不來過問這件事,大家都在那兒傻等,估計還沒等到發現是怎麽回事然後把病人轉到ICU,病人就得在這個普通病房進行最後的搶救了。

下麵的事情相對就比較簡單了,主治醫開始張羅找氧氣瓶,把病人的氧氣麵罩從牆上的氧氣管換下來,改接在氧氣瓶上。一邊幹,主治醫一邊自己在嘴裏叨咕: “I don’t want my folks die on the floor. I want them in the unit.” 小S做了氣管切開插著個管子,所以不能說話,但他神智是清晰的。主治醫歪著身子,把頭靠近小S的頭說“Buddy, Hang on there. We are getting you to the Unit.” ,小S伸出唯一能動的右手,做了一個OK的手勢。這個場景定格在我的腦海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覺得要是拍進電影裏一定感人。當時我的感覺就是,主治醫真是小S的救星,如神兵從天而降,將小S在十分鍾之內送到了MICU。這事兒要是讓我一個小實習醫來拱,怎麽也得半小時。

小S其實也不小了,七十多歲,他是我進病房第一天從MICU帶著氣管切開的那根管子來的。當時是病情有所穩定,就下放到我們普通病房來了。來了之後,因為用的抗菌素太多,鬧過C DIFF腹瀉,用上VANCO也就慢慢見好,但一時隔離還不能撤,必須連查三次大便C DIFF陰性才行。所有在病房幹過的人都知道,留大便標本比較困難,護士老不給幹。中國美國都是如此,必須醫生使勁催才能留成。很多時候,醫生忙更重要的事情去了,這留大便的事情就不了了之。留不成大便就去不掉隔離,去不掉隔離醫護人員每次進去就得穿一次性隔離衣,戴手套,很麻煩的。小S痰特別多,我開醫囑讓護士每兩小時吸一次痰,其實那都遠遠不夠。但就這樣護士都做不到,又推給“RESPIRATORY THERAPY”的專門護士。那幾個“RESPIRATORY THERAPY”護士不在病房待著的,她們要在各個病房到處轉的,怎麽可能每兩小時來吸一次痰。就吸痰這麽一點小事,就卡在那裏了。在我看來,就是留大便,吸痰這些小事老是辦事不利,使小S在醫院住的時間過長,不斷出現各種並發症,往返MICU和普通病房數次,終於有一次沒能挺過去。要是小S也有一個S夫人能照顧他,估計他能夠出院,他的年齡和總體狀況比大S還強一些。不得不承認,醫生護士再親,沒有自家人親。當然,醫生護士要照顧那麽多人,也不可能象家屬一對一那麽細致。

VA內科病房基本原則就是讓病情穩定,然後安排出院。對於小S,我們本來的安排就是,先試著減掉氧氣,然後試著把他的氣管切開處的插管蓋上48小時,如果他能耐受就拔管,然後回家。想得很好,醫囑也開好了,就是執行不下去。估計是一到夜裏,護士看到小S喘氣有困難,就隻管把氧氣先給上,安全第一,挨過了這個夜班再說。每天早晨我見到小S又吸上了氧,鼻子都能氣歪,咋我開的不讓吸氧醫囑全都白瞎了!其實,小S的問題不是需要氧氣,而是需要吸痰。每天早晨我來看小S,發現他有痰就隨手幫他吸吸。把氧氣給他拿掉,他一點問題也沒有。就這麽和護士不斷要求,過了總有快一個星期,最終總算把氧氣停掉。上蓋子24小時沒有問題,再過24小時如果還沒有問題就可以拔管,出院的曙光就在前麵了。但是,什麽事情都有個時機(TIMING)問題。這一切發生得太晚了,小S氣管切開處的插管時間長了,有點被痰堵住了,這就造成了肺炎,於是出現了上麵的那一幕,小S被送回了MICU。

等小S再回到內科普通病房時,我已經離開了TEAM B,不管小S了。但他的病情我有時也會關注一下。值班時,有時也需要處理一下他的另一個老毛病,就是低血壓問題。終於有一天值班時,發現他已經不在病人LIST上了。小S去了。如果護理工作能夠細致一些,也許他能夠熬過去的。這裏沒有抨擊護士工作的意思,有些醫囑雖然必要,但確實也比較難以執行。我所要說的是,現代醫療再發達,抗菌素多厲害,呼吸機多先進,但象吸痰這種事其實是無法用高技術取代的。醫院少一點病人負荷,多一些人力,讓護士有時間對病人護理更細致一點,小S之死也許是可以避免,至少是可以延遲的。遇到超級負責的主治醫是小S的運氣,但主治醫隻能救小S一時,小S到底沒能活著離開醫院。小S死得有點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riverside 回複 悄悄話 想起來了,這兒也有護工,估計換尿布(老人)是他們的活兒。

你跟“兩個黃酈”是什麽關係?
鳴翠柳 回複 悄悄話 國內醫院忙起來一樣的。我們神經內科護理工作量太大,象吸痰,霧化吸入,膀胱衝洗這些活,大部分都是護工幫著幹的。隻是不能說出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