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千載柳三變 (九)柳屯田的官場生涯
(2006-11-02 20:36:27)
下一個
中國一向是官本位,柳三變放浪行骸,在女人堆中廝混,雖然號稱是“奉旨填詞”,其實估計也是苦中作樂的無奈之舉。不知是因為當職業寫手掙的錢不夠花了,還是因為要過一把當官癮,或者隻是想證實一下自己讀書的實力,最終柳三變到老了還是決定了要再赴考場,47歲那年他中了進士。另有一說,講柳永到六十歲左右,於1043考中了進士。由於柳三變這個名字上了永久黑名單,為了能考上,他隻得改名為柳永。柳永是中舉和當官用的名字,就成為他的正式名字,所以現在出版的宋詞選之類一般都用這個名字。其實,他大半輩子都叫柳三變,昵稱柳七。
柳永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他還做過餘杭令,昌國州曉峰鹽場大使,監督製鹽,有人因此說柳永體察鹽民的疾苦。他除了詞以外還寫過少量的詩,流傳下來隻有兩三首,其風格和他的詞完全不同。例如《煮海歌》“周而複始無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驅妻逐子課工程,雖作人形俱菜色”。
在北宋的著名詞人中,他是官位最低的。小官吏的卑微地位、奔波飄泊的“遊宦”經曆,使他對功名利祿越來越感到反感、厭倦。在這樣的思想基礎上,他寫出了大量羈旅行役的作品,這是他詞中藝術成就最高的部份,其中最著名的為《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縱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 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幹處,正恁離愁!
這首寫遊子思歸的詞,上片寫景描述出遊子飄零在異地的淒涼,下片抒發遊子的離情別恨,點明主題。此詞通過對瀟瑟秋景的極力渲染,佳人凝望的曲折描寫,抒發出他的遊宦之苦。他在另一首《思歸樂》中,對這一點表現得更為直截了當:“晚歲光陰能幾許,這巧宦,不須多取”。
一般評價,柳永作官還比較清廉。但認為柳永所到之處,地方的經濟文化都因他的到來而有多大發展就太過了。比如有人就寫“福建於是在柳永之後就開始了文化的複興”,這樣的故意抬高就言過其實了。倒是晚於柳永幾十年的蘇軾確實對海南省的發展有突出貢獻。這也與他們的身份很相複合。如果把柳永比作身後成名的流行歌曲填詞大師的話,蘇軾就是文化部長被下放到農村,他們兩個在促進地方經濟文化發展方麵的興趣和能力都不在一個級別。客觀地說,柳蘇的詞各成一派,有得一拚。但一般人對蘇比柳更熟悉一些,更認同一些,這可能與大家還是覺得豪放派更大氣,喜歡豪放派也就更大氣一些吧。柳永的詞男女情懷和傷感哀怨的成份多了些。另外,蘇軾除了詞之外,在文學的其它多種形式上都有建樹,這個柳永比不了。蘇軾對釋,儒,道都很有造詣,這個柳永更比不了。就更不要提他們倆官職品級的天壤之別了。
所以,研究柳永,寫柳永,還是應該多把筆墨放在他的詞上,多講講他的婉約派,講講他對慢詞的貢獻,講講他如何把詞引入民間,使之不再僅僅是士大夫的專利,他又是如何把普通人的生活寫到詞中。非要講柳永作官如何有建樹,人品如何好就走偏了。
我當時是從網上Copy,Paste來的,哪知道網上打錯字兒了。說實在的,柳永的這些不太著名的作品,我本來是一無所知,當時為了寫這篇東西現查現貼的。
苒苒物華收: 記得是 苒苒物華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