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食客

同城食客與所有朋友同享
個人資料
正文

美國兩黨就修牆議案原則上達成妥協/川普總統簽署行政命令/轉載

(2019-02-12 09:44:38) 下一個
美國兩黨就修牆議案原則上達成妥協/川普總統簽署行政命令/轉載

川普總統簽署行政命令:要在這個領域壓住中國發展勢頭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出席一個簽字儀式(2018年1月10日)

http://enewstree.com/discuz/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0713
美國之音

在本周美中兩國重啟貿易談判之際,美國總統特朗普星期一簽署一項行政命令,旨在推動美國在人工智能(AI)領域的發展,同時削弱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強勁勢頭。

行政命令要求聯邦機構在研發投入中把人工智能列入優先地位,同時擴大科研人員使用有利於人工智能研發的政府數據的權限。

特朗普簽署這份行政命令距離他發表國情谘文演講不到一個星期。特朗普上周二在國情谘文演講中提出,他將與國會合作製定一個麵向未來的基礎設施計劃。他說:“我知道國會對通過一個基礎設施法案非常熱切,我也渴望在該法案上與你們合作,為新型且重要的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包括對未來尖端產業的投資。這不是個選項,而是必不可少的。”

當時,白宮官員透露,特朗普即將簽署一係列行政命令,旨在推動美國在尖端科技領域的實力。新的舉措包括鼓勵美國新興企業進軍人工智能和5G等領域,以及動用聯邦政府資源推動美國在相關領域的競爭力。

分析普遍認為,中國正在和美國爭奪人工智能領域的霸主地位。中國被公認是目前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個重要玩家。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距離美國僅一步之遙,並可能在今後幾年追上並一舉反超,而這對美國的經濟和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與此同時,中國也已經意識到人工智能對經濟、國家安全和戰略競爭的重要意義。“中國領導層——包括國家主席習近平,認為在人工智能(AI)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對未來全球軍事和經濟實力競爭至關重要。”這是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發布的一份有關中國人工智能戰略報告提到的。

這份題為《了解中國AI戰略》(Understanding China’s AI Strategy)的報告還指出,中國領導層認為,中國應該爭取全球人工智能的領導地位,並減少中國對進口外國技術的依賴。但報告也指出,中國已意識到自身的短板,包括尖端人才的短缺,以及在行業標準製定、軟件平台和半導體方麵的不足。

特朗普周一簽署的行政命令可能很快會被解讀為是美國在科技領域與中國對抗開辟的新戰場,其背後是美國政府官員和企業高管越來越擔心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正很快取得無法撼動的領先地位。

而華盛頓的擔憂已不局限於商業領域,還包括地緣戰略、國家安全和價值觀。華爾街日報援引特朗普政府內一名沒有透露姓名的官員的話說,“我們樂於建立符合美國價值觀的原則和議程。”這位官員還說,“這是我們樂於與世界分享的。”

美中之間在科技領域的競爭自去年兩國的貿易爭端開始以來就不斷升溫。去年11月,美國商務部發布了一則簡短公告,列出了一個新興技術清單,包括基因工程、機器人、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等。這些技術恰好與《中國製造2025》涉及的很多技術重合。如果上述技術被列為對美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美國會考慮對這些技術實施出口管製。

有分析指出,美中貿易爭端的核心是技術競爭。在由國家主導的涉及核心競爭領域的產業政策方麵,北京向華盛頓讓步的可能不大,而這將成為兩國貿易爭端持續下去或進一步升級的一個關鍵因素。

--------------
國會兩黨就修牆議案原則上達成妥協

http://enewstree.com/discuz/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0760

香港01

當地時間周一(2月11日),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於華盛頓召開閉門會議,就邊境牆的問題達成初步協議,或能避免美國政府再次陷入停擺的困局。不過,兩黨所達成的協議仍需得到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的簽署才能獲得通過。

根據美聯社報道,民主、共和兩黨同意撥款13.75億美元用於邊境建設。這一經費遠低於特朗普提出的57億美元。而兩黨達成原則性協議的消息傳出之時,特朗普在德州(Texas)位於美墨邊境交界處的城市厄爾巴索(El Paso)舉行政治集會。



特朗普在集會上向民眾傳達了兩黨協商取得進展的消息,當即引來現場觀眾的歡呼。不過,特朗普並未明確表示是否會接受協議。

兩黨達成的協議是好消息嗎?

回想起剛剛結束的美國史上最長停擺,整整曆時35天,約80萬聯邦公務員遭受「無糧出」的日子,亦影響美國民眾的日常生活。直至1月25日,特朗普簽署臨時法案,令政府恢複運作三周,至本周五(2月15日)。

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1月28日發表的統計數據,這場為期35天的政府停擺,對美國造成約11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遠高於特朗普要求的57億美元的建牆費用,而特朗普的民望亦在政府停擺期間下跌。

然而,政府重啟之後,特朗普仍然難以與民主黨就「邊境牆」問題達成一致的共識,令美國上下紛紛擔憂政府將再次陷入停擺危機。雖然特朗普仍然在Twitter上對民主黨人的表現發表諸多不滿,不過此次兩黨的協商取得初步成果,對特朗普來說,亦是一件能夠向民眾交代的事情。

在厄爾巴索的集會上,特朗普連續兩次強調「當下,就在當下」協商取得了進展,可見特朗普亦不願深陷在與民主黨的談判僵局之中。

顯然,特朗普認為兩黨在「邊境牆」問題上取得共識是一個好消息,但他仍然保留餘地,在集會上表示,最終的選擇權還是在他手上,而這一協議是否稱得上「進展」,還有待確定。

時至今日,聯邦政府重啟法令隻餘約三天的生效時間,倘若兩黨未能在本周五之前達成協議,聯邦政府將再一次陷入停擺的狀態。雖然民主、共和兩黨之間能夠在「邊境牆」議題上取得初步共識,已經是對持續近兩個月僵局的突破,但特朗普未明確表態,亦不能稱得上停擺危機的消除。

接受還是不接受?

特朗普在厄爾巴索的集會,除了向民眾宣傳興建「邊境牆」的重要性,亦是對2020年大選的一次造勢。特朗普欲爭取連任,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獲得選民的支持。此前的政府停擺僵局令他的民望下跌,如若政府再次陷入停擺,或會令特朗普大失民心。鑒於特朗普一直難以找到與民主黨取得共識的突破口,此次兩黨的協議可以為特朗普提供解決問題的機會,避免政府再次陷入停擺僵局。

不過,兩黨達成協議的撥款額度,僅可以建設約88公裏的「圍欄」,不管是經費額度還是「邊境牆」的長度,都與特朗普當初的要求相差甚遠。

對於特朗普來說,興建「邊境牆」是履行當初的競選宣言,勢必要建牆亦是為了鞏固選民基本盤。如若特朗普接受了兩黨所達成的協議,或會引起這部分支持建牆的選民的不滿,認為特朗普無力兌現競選承諾。而這一顧慮亦是特朗普與民主黨僵持不下的原因之一。

雖然特朗普或能接受13.75億美元的建牆費用,將之當作「邊境牆」的首期費用,然而當下的這一結果能否被支持他的選民所接受,對特朗普來說亦是存疑。

然而,因政府停擺僵局而引起的民怨,對於特朗普來說,亦是難以忽視的問題。因此,這道選擇題擺在特朗普麵前,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如若接受兩黨達成的協議,或會動搖選民基本盤;如若不接受,接連出現政府停擺的局麵,亦令自己的執政難有說服力。如今,聯邦政府能否在本周五避免再度停擺,就要看特朗普如何決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