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校長. 馬寅初
中國真知學派
[追求真知]真知灼見.黃萬裏
[追求真知] 無懼權威.憶黃現璠先生
[追求真知] 長遠眼光.馬寅初
[追求真知] 2017學者何方, 中國人民會記住您
追求真知者.藍圖先生 2017
黃現璠, 單挑郭沬若. 寫下《中國曆史沒有奴隸社會》
黃萬裏,頑強抵禦百人, 寫下《論治理黃河方略》
馬寅初, 與毒蟲康生周旋到底, 寫下 《新人口論》。
何方2008年寫下《從延安一路走來的反思:何方自述》和《黨史筆記:從遵義會議到延安整風》兩本著作
藍圖先生, 寫下 {地球解放重要參與角色團體.大探索草稿.(2016)}
-藍圖先生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一個真知學派的學者
中國真知學派: 黃萬裏,黃現璠,馬寅初, 學者何方, 中國真知學派者無窮無盡。
[我編選的文章, 黃萬裏, 黃現璠的,已經被新浪光明會刪除;
學者何方的, 根本不讓發表。我的博客600篇文章,已被新浪光明會封鎖。]
.
無題
這個社會還有善良的風俗,樸素的正義的。
善, 與惡,
各人有自由意誌去選擇,
最終, 上天會還你一個交待的。
.
.
-1959年, 80歲高齡的馬寅初依然在堅持真理。
馬寅初常對人說:“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所欲言,就不太容易;
言人之所不敢言,就更難。我就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
馬寅初“人口論”遭批判始末 [事情回顧]
2008年06月04日 10:19 文史月刊
鳳凰資訊 > 曆史 > 曆史紀事 > 紀事 >
-
1953年,中國大陸進行了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結果表明,截止到1953年6月30日
中國人口總計60l,938,035人,估計每年要增加1,200萬人到1,300萬人,增殖率為20‰。
這次人口普查引起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校長馬寅初的注意,他對人口普查的結果表示懷疑。因為這次人口普查是采取抽樣調查的方法,即將出生率減去死亡率得出實際增長率。馬寅初認為這種調查方法不能概括全貌。據他了解,僅上海一地的人口淨增長率就是39‰,能否用一個簡單的算術公式就能說明中國的人口增長率為20‰呢?
馬寅初經過三年的調查研究發現,中國人口的增長率是每年增長22‰以上,有些地方甚至到達30‰,這實在是太高了。如此發展下去,50年後,中國將有26億人口。由於人多地少,恐怕連吃飯都成問題。於是,他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控製人口與科學研究”一文。1955年7月,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召開,馬寅初將寫好的文章作為發言稿,交人大代表浙江小組討論征求意見。馬寅初曾描述過當時的情況:“小組會上除少數人外,其餘的代表們好多不表示意見,好多不同意我的看法,且竟有人認為我所說的是馬爾薩斯的一套,也有的認為說話雖與馬爾薩斯不同,但思想體係是馬爾薩斯的。雖然他們的意見我不能接受,但我認為都是出於善意,故我自動地把這篇發言稿收回,靜待時機成熟再在大會上提出來。”
9月,周恩來在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指出,“為了保護婦女和兒童,很好地教育後代,以利民族的健康和繁榮,我們讚成在生育方麵加以適當的節製。”馬寅初看過報告後非常興奮,他認為節育問題被中共中央提上了議事日程,看來可以公開談論控製人口的問題了。 [控製人口.重大議程 Population Control Agenda]
.
_{*黑暗勢力佔上風的 1957年}
.
1957年2月,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議上,馬寅初再一次就“控製人口”問題發表了自己的主張:“我們的社會主義是計劃經濟,如果不把人口列入計劃之內,不能控製人口,不能實行計劃生育,那就不成其為計劃經濟。”馬寅初的發言當即受到毛澤東的讚賞。
他說:“人口是不是可以搞成有計劃地生產,這是一種設想。這一條馬老講得很好,我跟他是同誌,從前他的意見,百花齊放沒有放出來,準備放,就是人家反對,就是不要他講,今天算是暢所欲言了。此事人民有要求,城鄉人民均有此要求,說沒有要求是不對的。”毛澤東還特別注意到,積極倡導計劃生育的邵力子就坐在馬寅初身旁,似乎是在表示對馬寅初的支持。毛澤東一語雙關地笑著說:“邵先生,你們兩人坐在一起。”邵力子和馬寅初聽毛澤東這麽一說,互相看了看,也開心地笑起來。
.
3月,在全國政協第二屆第三次會議上,邵力子就計劃生育問題做了長篇發言。他強調指出,現代人在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麵都可以有計劃,在生育方麵也必須有計劃。他針對衛生部嚴格限製人工流產規定,提出“不造成以法令或權力限製人工流產”,建議修改婚姻法第四條“男20歲,女18歲,始及結婚”的規定,主張提高結婚年齡,宣傳遲婚。他還主張大力向農村推行節育工作,不要對持久性避孕手術進行限製,等等。
邵力子的發言,立即得到醫學專家鍾惠瀾的支持。同時,也得到馬寅初的大力讚同。但是,馬寅初在計劃生育采取什麽方法的問題上卻與邵力子有一點分歧。他們都主張避孕和推遲婚齡,但馬寅初堅持反對人工流產。他認為有比人工流產更好的辦法。
這就是“最好是一對夫婦隻生兩個孩子,對隻有兩個孩子的父母加以獎勵,而對超過兩個孩子的父母要抽稅”。
這就是“最好是一對夫婦隻生兩個孩子,對隻有兩個孩子的父母加以獎勵,而對超過兩個孩子的父母要抽稅”。
這就是“最好是一對夫婦隻生兩個孩子,對隻有兩個孩子的父母加以獎勵,而對超過兩個孩子的父母要抽稅”。
(重要的話語, 請說上三遍。)
[*專家群體:邵力子 -醫學專家鍾惠瀾- 北大校長馬寅初。
在大的方向,他們是一致的, 要求進行人口生育計劃,節育人口; 隻是具體的措施和方法,各有不同的意見。]
4月27日,馬寅初在北京大學大飯廳發表人口問題的演講,這是他1949年後第一次公開的學術演講。在講演中,馬寅初講述了幾年來調查研究的結果。他懷著憂慮的心情說:“解放後,各方麵的條件都好起來,人口的增長比過去也加快了。近幾年人口增長率已達到30‰,可能還要高,照這樣發展下去,50年後中國就是26億人口,相當於現在世界總人口的總和。由於人多地少的矛盾,恐怕中國要侵略人家了。要和平共處,做到我不侵略人家,也不要人家侵略我,就非控製人口不可。”
這句話,很快就傳到了毛澤東的耳朵裏,毛澤東見到馬寅初時,嚴肅地對馬寅初說:“不要再說這句話了。”
馬寅初也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馬上寫了一張大字報,貼在北大校園裏,公開做了自我批評。後來,他在撰寫《新人口論》時,就確實沒有再提出上述觀點。6月,馬寅初將《新人口論》作為一項提案,提交一屆人大四次會議(全文發表於7月5日《人民日報》),這篇文章從10個方麵論述了為什麽要控製人口和控製人口的重要性與迫切性,以及如何控製人口等問題。
然而,這時一場由毛澤東親自發動和組織領導的波瀾壯闊的反右鬥爭,已經開始席卷全社會。馬寅初當然也被波及,有人說他是借人口問題,搞政治陰謀,也有人說《新人口論》是配合右派向黨進攻……,在這場撲麵而來的急風暴雨中,馬寅初弄不清這到底是怎麽回事,為什麽幾個月前計劃生育問題剛剛受到毛澤東的讚揚,
而現在卻又受到人們的批判……
實際上毛澤東對於人口多一些好還是少一些好,內心一直是矛盾的。直到“大躍進”開始,糧食衛星飛上天,毛澤東的思想才確定下來,毛澤東說:“現在看來,搞十幾億人口也不要緊。”
此時,馬寅初並不清楚,他的理論已經麵臨著最高決策層的挑戰。
陳伯達在北京大學舉辦60年校慶的大會上,就指名道姓地說:“馬老要為《新人口論》做檢查。”劉少奇在中國共產黨八屆二次會議上作報告時,也不點名地批判了馬寅初。
{陳伯達.劉少奇 ,批評了馬寅初。 外行人評論內行人, 這個是錯誤的。}
7月9日,毛澤東召見邵力子、陳叔通、黃炎培、章士釗、李濟深、張治中等黨外人士,聽取他們對“大躍進”的意見。為遭到批判的馬寅初而擔憂的邵力子,並未因此而放棄自己的主張,他抓住時間向毛澤東進言,希望毛澤東支持節育,毛澤東堅持自己的觀點說:“人口問題,目前還不嚴重,可以達到八億時再講人口過多。”但又應付了一句:“但對計劃生育,仍應實施”。
.
毛澤東此時正陶醉於各地大放高產衛星的喜悅之中,以為事實再一次證明了他的英明預見,“在共產黨領導下,隻要有了人,什麽人間奇跡也可以造出來。”
而此時的馬寅初麵對對他不公正的批判卻變得愈加冷靜。他認定自己的理論是正確的,並於5月9日和7月24日—31日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了《再談我的平衡理論中的‘團團轉’理論》和《再談平衡論和團團轉》兩文,但馬寅初也並沒有認為自己的理論已經十全十美,所以,從8月開始,他多次走出校門,到外地搞調查,以求證實和完善自己的理論。
1959年,廬山會議後,全國再次掀起批右高潮。
周恩來特意約馬寅初談了一次話,勸馬寅初不要過於固執,從大局著眼,還是寫個檢討好。
別人勸馬寅初,馬寅初還可以不放在心上,周恩來勸馬寅初,馬寅初就不得不認真對待了。
這次談話後,馬寅初仔細地對《新人口論》進行了梳理,看看是否真有什麽錯誤。但梳理的結果,證明並沒有錯。他仔細閱讀了報刊上發表的批判他的文章,對這些文章的主要觀點一一進行反駁,又寫成5萬餘字的《我的哲學思想和經濟理論》一文,文章的後麵還有兩篇附帶聲明,其一是“接受《光明日報》的挑戰書”,其二是“對愛護我者說幾句話並表示衷心的感謝”。馬寅初將手稿送到《新建設》雜誌編輯部,要求盡快發表。
*馬寅初的倔強是出了名的。馬寅初常對人說:“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所欲言,就不太容易,言人之所不敢言,就更難。我就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新建設》雜誌編輯部收到馬寅初的文稿後,不敢擅自作主,將文稿送中共中央宣傳部和中央理論小組審閱。
當時任中央理論小組組長的是康生。 [超級大壞蛋: 康生也。]
康生是靠整人起家,善搞“莫須有”的老手,有兩種人他是絕不放過的,一種是對他的政治前途有影響的人,
一種是可以為他的政治生涯鋪路的人,馬寅初當然就屬於這後一種的人。
自從毛澤東發動“大躍進”以來,對人口問題有過多次論述,特別是毛澤東在上年8月講“人口的觀念要改變”,康生就一直等待機會,當他看到馬寅初的文章和附帶聲明中的:“我雖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敵眾,自當單身匹馬,出來應戰,直到戰死為止,決不向專以壓服不以理說服的那種批判者們投降。”就大發其火,決定向馬寅初動手了。
.
10月24日,康生召集理論界和有關報刊負責人開會,部署對馬寅初的全麵批判。
他得意地說:“馬寅初送給《新建設》的文章,原來我擔心他會把辮子藏起來,改變觀點。現在看全部未變,他的觀點暴露出來了,有辮子。對馬寅初過去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文章進行批判,沒有正規地搞,《人民日報》沒有搞,還沒有正規戰,隻是遊擊戰。現在他挑戰,應當應戰。”
他還要《新建設》趕快把這篇文章登出來。一次全文發表,而且要快發表。
為了掩蓋他的鬼魅之心,他還布置對黨外先不要講“批判。”
11月初的《新建設》全文刊登了馬寅初的文章,發表編者按。12月初就組織大批判。
康生指使說:“批判他的文章不一定多,份量要重,可以和他過去的理論聯係起來批判。馬寅初是一個代表,要花點功夫把他的經濟理論看看。不要說他胡說八道,資產階級學者就是這個水平。”還指示,“北京市委、中央宣傳部要考慮:馬寅初還當不當得成北大校長?批判完了要準備換人。可以盡量揭露,不要給他戴錯帽子,但是適當的帽子不可不戴。”
馬寅初的文章發表後,報刊上就開始發表批判文章,北大也組織了“批馬”座談會。
一天,康生親臨北大座談會現場,聽到發言者都不能擊中要害。他越聽越覺得有必要“定個調子”加以引導,於是他打斷別人的發言說:“馬寅初曾經說過,有人說他是馬爾薩斯主義者,但他不同意。他說馬爾薩斯是馬家,馬克思也是馬家,而他是馬克思的馬家。我看這個問題,現在是該澄清的時候了。
我認為馬寅初的《新人口論》,毫無疑問是屬於馬爾薩斯的馬家。”在康生的直接指揮下,北京大學掀起了圍剿馬寅初的高潮。鋪天蓋地的大字報布滿了北大校園,連馬寅初的住宅燕南園36號也貼滿了大字報。全校的批判會連續不斷,語言越來越粗暴,帽子越扣越大。對此,康生還不滿意,12月23日,康生以個人名義給理論界和有關報刊負責人寫了一封信,指使他們:“在批判《新人口論》的時候,要學習毛主席的六評白皮書,特別是《唯心曆史觀的破產》一文,要像批判美帝國主義分子艾奇遜那樣來批判馬寅初。”
麵對來自全國上下的文攻謾罵和政治高壓,馬寅初胸懷坦蕩,無所畏懼。他幽默地說:“有的文章,說過去批判我的人已經把我駁得‘體無完膚’了,既然是‘體無完膚’,目的已經達到,現在何必再駁呢?但在我看來,不但沒有駁得‘體無完膚’,反而駁得‘心廣體胖’了。”馬寅初的幽默畢竟還帶著一些苦澀,為什麽一個學術問題帶來的不是友好的討論,而是敵意的謾罵。
在馬寅初受到批判圍攻時,就有人暗示他已不適宜再做北京大學的校長,勸他辭職。馬寅初不願受職務所累,於1960年1月3日到教育部提出口頭辭職,翌日,向教育部寫了書麵辭職報告。很快國務院就批準了馬寅初的辭職。隨後,又罷免了他的全國人大常委的職務,隻留下一個全國政協常委的名義。與此同時,也剝奪了馬寅初發表文章的權利。馬寅初也由此從政治舞台和學術論壇上消失了。
N.
馬寅初的神話與悲劇
林建剛 2016?11月4日
-
國家全麵放開二胎政策之後,不同年齡段、不同階層的人對此反應不一。網友們創意無限,相關的段子層出不窮,或搞笑,或戲謔,真是好不熱鬧!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反思了長久以來的計劃生育政策。反思這一政策,就不得不提到馬寅初,畢竟,他當年的《新人口論》,其實也可以算是計劃生育的理論來源。
馬寅初的一生,充滿著一些“神話”。
例如,據說馬寅初在中國讀書時,身體並非強壯,赴美留學後,一個美國老教授教給他一個健身秘訣洗冷水澡,馬寅初養成了這個健身習慣,有了個好身體,後來得享高壽,活得了100歲。由此,他親身經曆了對他冤假錯案的平反,晚年贏得了無數的鮮花與掌聲。
再如,1950年代,正當毛澤東提倡“人多力量大”的時候,馬寅初毅然提出“節製生育”的理論主張。
當時,馬寅初遭到批判自然不可避免。遭遇集體圍攻時,馬寅初說了一番讓當代知識分子心折不已的話:
“我雖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敵眾,自當單身匹馬,出來應戰,直至戰死為止,決不向專以力壓服不以理說服的那種批判者們投降。不過我有一個要求,過去的批判文章都是‘破’的性質,沒有一篇是‘立’的性質;徒破而不立,不能成大事。……據《光明日報》的意見,我的學術思想是資產階級的,那麽應該寫幾篇富有無產階級學術思想的文章來示一個範,使我們也可經常學習。”
馬寅初的這段話,非常硬氣,尤其考慮到當時那個時代的氛圍,馬寅初鐵骨錚錚的形象呼之欲出。
1980年代,馬寅初的人口理論得到重視,國家在其基礎上製定了計劃生育政策,影響至今。
然而,縱觀這位頗具神話色彩的一生,他的做人行事,又似一團矛盾。
作為新文化運動中的一員,他娶妻納妾,還生了七個孩子,後來卻堅決主張計劃生育。關於馬寅初的性福生活,胡適日記中有過有趣的記載。
1922年8月10日,胡適在日記中寫道:
“飯後與馬寅初同到公園,我自七月十四日遊公園,至今四個星期了。寅初身體很強,每夜必洗一個冷水浴。
每夜必近女色,故一個婦人不夠用,今有一妻一妾。”(《胡適日記全集》第三冊,第706頁。)
胡適日記中這些話,意味深長。當時,正是五四新文化運動風起雲湧的日子,馬寅初同胡適一樣,都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留學生。當胡適開始主張“男女平等、一夫一妻”的時候,作為留美的馬寅初,
觀念上認同胡適,然而在行為上卻依然享受著妻妾成群的性福生活。
後來,馬寅初與他的妻、妾有了七個孩子。而到了1950年代,作為北大校長的他,提出了控製生育的“新人口論”。這一主張,無論對錯,由馬寅初提出,都像是一種反諷。一個生育了七個子女的知識分子,強烈要求控製人口,減少生育。自己沒有做到的事情要求別人去做,難免給人留下口舌。
此外,馬寅初的主張,更多是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而不是從生命角度來考慮問題的。
發展經濟,最終目的還不是為了人嗎?在馬寅初的思想世界中,似乎經濟發展成了目的,人成了工具。
這與康德的“人是目的,絕非手段”的價值理念截然對立。
不過,雖然他自己沒有做到,雖然這一“人口論”有很多局限,但這是他思考的結果,他冒著遭到批判的危險毅然提出這一政策,體現了知識分子的風骨和獨立性。然而,卻也是他在當年開啟了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運動。
當他成為北大校長之後,積極響應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為此,馬寅初親自邀請毛澤東來北大做演講。
1951年9月11日,毛澤東給馬寅初回信說:“這種學習很好,可請幾個同誌去演講,我不能去。”
後來,還是周恩來去北大做了相關講座,開啟了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在這一運動中,像周炳林、金嶽霖等老教授思想上有抵觸情緒,一直過不了關。馬寅初一方麵給他們施壓,一方麵跟他們談心,最終還是達到了預定的目標。這一行為,與新人口論時期的馬寅初,形成了鮮明對照。
前者要求知識分子放棄獨立思考,後者要求知識分子必須獨立思考。對於馬寅初的前後矛盾,該如何解釋呢?
作為1949年之後的首任北大校長,馬寅初眼中的北大精神是什麽呢?在《北大之精神》中,他寫道:
“所謂北大主義者,即犧牲主義也。服務於國家社會,不顧一己之私利,勇往直前,以達其至高之鵠的。此種雖斧鉞加身毫無顧忌之精神,國家可滅亡,而此精神當永久不死。”
馬寅初這段話一直備受推崇。尤其是“雖斧鉞加身毫無顧忌之精神”這話,本身就有馬寅初自己的影子在裏麵。不過,這段話前半句要求的犧牲主義,卻背離了蔣夢麟、胡適等人提倡的自由主義理念。
自由主義是建立在個人主義基礎之上的,而馬寅初強調的犧牲精神,本質上是“舍己為群”,這種舍棄個體成全集體的思維路徑,很容易通往奴役之路。這對受過歐風美雨洗禮的馬寅初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反諷。
可以說,馬寅初一生中的這些悖謬,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們對馬寅初的良好形象。
而且,從專業角度來看,作為經濟學家的馬寅初,將來在曆史上也很難站住腳。作為經濟學家,他的經濟學多論證金融管製的必要性與計劃經濟的優越性。他的新人口論則主張人口節製與計劃生育。金融管製的背後,是國家控製的陰影。至於呼籲國家控製人口,將生育權收歸國家,背後未免隱含著對生命的漠視。
馬寅初的悲劇,有點像是當下真誠的迷戀朝鮮模式的學者,這些人有時候也遭遇壓製,他們之中也有人很有骨氣。但是,他們的學術主張一旦付諸實踐,後果很難預料。所以,即使他們骨頭再硬,其學術地位也不高。
學術,歸根結底還是為了人類的自由與幸福。
對馬寅初,人們一直有“錯批一人,誤增三億”的評價,
加上他在1950年代的“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言論,於是,知識分子中間一直流傳著關於馬寅初的種種神話。
其實,從各方麵來審視馬寅初,他的人生命運與學術主張,需要更多的是反思,而不是廉價的讚美。
【注】馬寅初(18821982),中國當代經濟學家、教育學家、人口學家。1949年8月,出任浙江大學校長;1951年任北京大學校長。50年代初,他就注意並開始研究中國人口增長過快的實際問題。在著名的《新人口論》中,較係統地論述了中國的人口問題。提出了“我國人口增長過快”的命題,對控製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進行了論述。1960年1月4日,因發表《新人口論》被迫辭去北大校長職務。1979年9月,平反後擔任北大名譽校長。
關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責編:賈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