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圖先生.在2017-2024

發現地球真相, 藍圖先生研究銀河大曆史。
正文

[20世紀輪回數據庫]17部西方輪回研究書籍介紹(上)

(2018-08-24 20:17:43) 下一個


 
*新時期:湖南坪陽再生人現像
*2017.坪陽再生人現象已經有初步結論
*西方經典閱讀:轉世之間-靈魂之旅 (描述靈界的生活)
*[20世紀輪回數據庫]17部西方輪回研究書籍介紹
*[中國]史料中的輪回事件


20th世紀
^^輪回數據庫- 17部西方輪回研究書籍介紹
http://lh.fosss.org/index.php/gn
國內輪回實例
國外輪回實例
^^西方輪回研究書籍介紹 (2014-01-20 )
--愛之書的博客
. 伊安·史蒂文森:《二十案例示輪回》 1966
伊安·史蒂文森:《輪回轉世與生物學 -- 於此相逢》1997
史蒂文森教授:《記得前世的兒童》2001
史蒂文森教授: 《特異外語能力--一個案例的回顧與報導》1974  &
《不學自會的語言 -- 對特異外語能力的新研究》1984
伊安·史蒂文森:《輪回型案例(四卷本)》
布蘭·魏斯:《多次前世、多位大師》1988
布蘭·魏斯:《追昔撫今》1993
布蘭·魏斯:《真情永駐》1997
海倫·瓦默巴赫:《重溫往世》 2000
布冉·賈梅森:《尋找前世》2002
吉娜·瑟敏納拉:《生命多世》1999-[預言家凱西談及的輪回故事]
周·維頓博士和周·費舍:《轉世之間》1986
內瑟頓博士和雪弗林女士合著的《往世療法》出版於1978年
麥可·牛頓博士:《性靈之旅/靈魂之旅》
麥可·牛頓博士:《性靈宿命》
卡洛·鮑曼:《我家小孩的前世》
 Bruce and Andrea Leininger :《靈魂存續者:美軍飛行員轉世的故事》


.
輪回數據庫- 17部西方輪回研究書籍介紹
概要:       
《二十案例示輪回》、《多次前世、多位大師》、《追昔撫今》、《真情永駐》、《重溫往世》、《尋找前世》、《記得前世的兒童》、《生命多世》、《輪回轉世與生物學 -- 於此相逢》、《不學自會的語言 -- 對特異外語能力的新研究》、《轉世之間》、《輪回型案例(四卷本)》、《往世療法》、《性靈之旅》、《性靈宿命》、《我家小孩的前世》、《靈魂存續者:一位二次大戰戰鬥機飛行員的前世今生》
.
.
正文   [以下文, 有39000字. 一篇很好的概括報告]  編者: 李千層, 李青笛, 等人

.
西方輪回研究書籍介紹(一):《二十案例示輪回》
伊安·史蒂文森:《二十案例示輪回》
(Ian Stevenson, M.D., “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 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September 1966.)

  現代輪回研究的先驅是伊安·史蒂文森(Ian Stevenson)。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著名的精神病學家。他於1960年發表的文章《往世回憶的證據》,被譽為現代西方輪回研究的序幕。從那以後的40多年中,他奔波於世界各地,收集到2,600多個案例,發表了十本專著和幾十篇學術論文,其中許多被研究者引為經典,特別是《二十案例示輪回》(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和《記得前世的兒童》(Children Who Remember Previous Lives)兩本書,被許多後來的研究者引用。

《二十案例示輪回》是史蒂文森的成名作。書中記載的20個輪回轉世案例,是他在1961年到 1965年間從印度、斯裏蘭卡、巴西、黎巴嫩和美國的阿拉斯加收集、整理和驗證過的案例的一部份。本書中有一個案例是輪回轉世中非常罕見的、具有特殊研究價值的例子,史蒂文森教授把它叫做“交換轉生”(exchange incarnation),它其實就是中國正史上都有過記載的“借屍還魂”現象。

輪回轉世在曆史上曾經是一個普遍認同的常識。因為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由此而來的,其普遍的程度也就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那些曆史悠久的印度教、佛教和道教裏的經典,也隻不過是如實地記錄了這一事實而已。西方大教如猶太教和基督教也一直是認同這一事實的。比如基督教曆史上最有影響的《聖經》學者奧利金(Oregin, 185-254)就是輪回轉世的積極宣傳者。但在公元553年5月的一次教會會議上,當時的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485-565)利用王權、撕毀協議,在教宗拒絕出席的情況下,發起對奧利金的指責,點燃了近一千五百年來反輪回轉世的野火,成為後來許多基督徒不信輪回轉世的始作俑者。

從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582-507)、柏拉圖(Plato,公元前427-347)直到近代的一大批社會名人(比如發明家愛迪生)和科學家,西方曆史上從未間斷過宣傳輪回轉世的偉大人物。但真正稱得上對輪回轉世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科學的研究,還是從上一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的。經過半個世紀以來許多科學家和醫學家的努力,西方人中相信輪回轉世這一事實的人數一直在不斷地回升。根據幾次蓋洛普民意調查的結果顯示,現代西方人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相信輪回轉世。而在這些研究輪回轉世的科學家中,史蒂文森教授是一個公認的傑出代表。

史蒂文森教授先後在蘇格蘭和加拿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訓練後,於1945年到了美國。在其後的十二年中,他相繼成為弗吉尼亞大學經神病學係的教授,係主任,並負責該係的“人格研究組”。這一職位使他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輪回轉世的研究中去。

1960年前後是史蒂文森教授學術生涯的頂峰。他是一個態度嚴肅、作風嚴謹的研究者和係主任。他不知疲倦地奔波於世界各地,收集、整理和驗證那些來自不同國家的案例,迄今已有四十個年頭,收集到的案例也有二千多個。

本書《二十案例示輪回》是他在輪回轉世研究中的第一本書,也是他的成名作,也是當今世界範圍內輪回轉世研究中最具學術價值和權威性的參考書。本書初版於1966年由美國心靈研究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出版,以後版權收歸弗吉尼亞大學出版社並於1974年出了第二版。書中的二十個輪回轉世案例,是他在1961年到1965年間從印度、斯裏蘭卡、巴西、黎巴嫩和美國的阿拉斯加收集、整理和驗證過的案例的一部份。

在人類的轉世中,不少人都是在走“下坡路”。許多記得自己前世的人發現他們前世的社會和經濟地位比這世高,因此便對今生的貧窮不滿和抱怨,結果讓前世的記憶成了自己生活中痛苦和矛盾的根源。然而本書中的印度女孩絲婉拉塔卻跳出了這一悲劇的格局,讓自己前世的記憶在今生的生活中起到積極、美好的作用。

絲婉拉塔三歲時記起了前世的丈夫和兒子,經過與他們見麵後對方長時間的嚴密考查,終於確認她就是他們失去的親人“拜雅”。雖然“拜雅”的丈夫已經再娶,但他的兒子和其它家庭成員仍然把絲婉拉塔當作“拜雅”來對待。絲婉拉塔和前世的家庭始終保持著親密的聯係,同時對今生父母的感情絲毫不減。這就使她在感情上得到雙倍的給予,但也承擔著雙倍的付出。她今生的家境已經不錯了,但她前世的家庭卻非常富豪。當她在生活中所欲不遂時,便自然地回憶起前世生活中的相應片斷,發現自己在前世已經得到過了,也就感到了滿足。她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始終能清楚地記得前世的生活經曆,但這種記憶給她帶來的是更多的生活感受,而不是矛盾和痛苦。

本書中另一個案例是輪回轉世中非常罕見的、具有特殊研究價值的例子,史蒂文森教授把它叫做“交換轉生”(exchange incarnation)。它其實就是中國正史上都有過記載的“借屍還魂”。
三歲半的印度小男孩賈斯伯死於天花,沒有及時埋藏,當晚又活過來了。幾天後又能講話了,幾周後竟能清楚地表達自己。但他隨即聲稱自己不是賈斯伯,而是某村某人二十二歲的兒子,並詳細描述自己死亡的經過:他從一個村到另一村的婚禮隊伍中吃了一個借他錢的人給他的有毒糖果,變得頭昏而從自己所坐的馬車上掉了下來,頭被摔破而死。並且他拒絕吃賈斯伯家的任何食物,因為他聲稱自己屬於等級更高的婆羅門階層。如果不是一個好心的婆羅門婦女每日為他作飯,他可能真會餓死的。  後來他的故事得到了證實,前世家中的人經常帶他回去玩。他在“老家”玩得很開心,不願意回到賈斯伯家來,因為他在這裏感到孤獨和寂寞。
.
.
西方輪回研究書籍介紹(二):《多次前世、多位大師》

布蘭·魏斯:《多次前世、多位大師》作者主頁:http://www.BrianWeiss.com
(Brian Weiss, M.D. Many Lives, Many Masters. Simon & Schuster, July 1988.)

輪回轉世是佛家信仰中一個重要的概念,但是在今天,恐怕很少有人真的相信它的存在。魏斯醫生在遇到凱瑟琳之前,對輪回轉世也是毫不相信,但是他治療凱瑟琳的過程卻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這個過程被記錄在他的《多次前世,多位大師》的書中,這本書文筆流暢優美,如一本引人入勝的小說。

魏斯自哥倫比亞大學以優異成績畢業後,進入耶魯大學深造,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畢業後曾任教於比茲堡大學和邁阿密大學醫學院。他在80年代初就任邁阿密西奈山醫學中心的心理科主任,當時他已經發表了40餘篇學術論文。作為受過正統科學訓練的學者,他對輪回一無所知,也毫無興趣。
這時,他遇到了凱瑟琳。凱瑟琳當年27歲,患有多種恐懼症和憂鬱症。魏斯醫生對她進行了一年的傳統治療,可是她病情依舊。魏斯認為凱瑟琳的心理疾病可能來源於被抑製的童年記憶,於是建議凱瑟琳通過催眠回想這些被壓製的記憶並釋放當時的負麵情感,以治愈她的心理疾病。催眠並非睡眠,而是類似於佛家的禪定的一種深度入定的狀態。

可是令魏斯始料不及的是,在催眠療程中,他的一個指令“回到產生你病因的那個時候去”使入定中的凱瑟琳的意識回到了大約四千年前位於近東的一個古老時代,她有著和現在不同的麵容、服飾、身體、頭發和名字。她記得有關建築、服飾和日常生活的細節,直至她死於洪水,而她的孩子則被大水從她的懷中衝走。在這次治療後,凱瑟琳對溺水和窒息的恐懼消失了。這是想象和幻覺無法治愈的慢性病,而這一追憶治療卻做到了這一點。

在以後的治療中,凱瑟琳回憶出了十幾個栩栩如生的前世,重新經曆了造成她今生各種恐懼的久遠原因,這種高層的理解使她從恐懼中解脫出來。每次死亡後,凱瑟琳的神識飄離自己的身體,被一道祥和的光引導回性靈世界,在那裏她還會遇到一些高層生命,這些大師告訴她,她已經在這世上活了86次。她還發現,一些人在她的前世今生中反複出現,扮演著各種角色,繼續彼此的關愛、清償彼此的相欠,這大概就是佛家所說的緣份吧。

隨著凱瑟琳回憶出的前世的經曆越來越多,沒有使用任何藥物,她的一個個病狀相繼消失。治愈凱瑟琳後,魏斯醫生對心理治療的觀念有了巨大的轉變。這件事情過去四年之後,魏斯終於鼓起勇氣,冒著被同行譏諷和影響學術地位的風險,寫出了他的第一本關於輪回轉世的著作,《多次前世、多位大師》,告訴人們生命的不朽和意義。這本書目前已發行了二百多萬冊,被譯成二十幾種文字,成為國際暢銷書。中譯本名為《前世今生》也曾在台灣暢銷。
.
西方輪回研究書籍介紹(三):《追昔撫今》

布蘭·魏斯:《追昔撫今》
(Brian Weiss, M.D. Through Time Into Healing. Simon & Schuster, August 1993.)

您相信嗎?我們今生的恐懼或病痛可能來源於前世的創傷。魏斯博士的《追昔撫今》一書記錄了很多這樣的案例。
《追昔撫今》是魏斯博士第二本關於前世回溯的著作,這本書和他的第一本書《多次前世,多位大師》一樣精彩,而且更加詳盡。畢業於耶魯大學的魏斯博士在80年代初在以催眠方法(類似於佛家打坐入定的一種狀態)治療一位叫凱瑟琳的病人的恐懼症時,偶然地使病人的意識回到前世,病人重新經曆前世的一些創傷並釋放當時的痛苦之後,她今生的恐懼症神奇地消失了。在這之後,魏斯用這種方法治療了數百名病人。

比如一個叫伊琳的病人是一位心理學家,她患有頸部、肩部和上背部的陣發性的劇痛,她還患有恐高症。以下是她自述催眠入定時的經曆:

“我看到黑暗,我意識到我的眼睛被蒙上了。然後,我在外部看到我自己。我站在一個塔的頂部,是一個用石頭建築的作為堡壘的塔。我的雙手被反綁在背後。我二十出頭,是一個在戰爭中被擊敗的一方的戰士。然後我感到後背的劇痛。我能覺得我牙關緊咬,胳膊僵直,拳頭緊握。我被刺穿,可以感到我從後背被刺穿,但是我拒不屈服,沒有叫出聲。然後我感到自己墜落下去,我被水淹沒。

“第二天的早晨當我醒來時,我想:‘有一些變化,非常大的變化。’”

這變化就是伊琳背部的疼痛和她對高度的恐懼消失了。在接下來的治療中,伊琳生動地經曆了中世紀法國的一世,她是一個貧窮的二十幾歲的男子,無辜的他被誤判死刑,並被當眾施以絞刑。對這一世的回憶之後,她長期的頸部疼痛消失了。

魏斯還引述了ROBERT JARMON醫生的一個例子。這個案例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輕的商業主管,每當月圓之夜,他就變得非常焦慮和害怕。在入定中,他說:“他們要抓到我們了。我們必須特別小心。今夜是月圓夜。”這個病人回到了最近的一個前世,在這一世中,他是二戰時在歐洲戰場上的美國士兵,被德國人俘虜。他最後的記憶就是被德軍從背後槍殺,當時他麵對一條河,月光從河麵上反射上來 。

這位病人提供了他這個前世的名字,還提供了他在30年代大學畢業的時間、地點和分校。他的妻子後來對此做了考據,發現確有這樣一個人畢業於這所分校,隻是時間差了一年。在這次前世回溯之後,這位病人“抬頭見月傷心色”的反應消失了。

魏斯醫生發現,前世療法尤其對那些因感情上與心理上失調的患者更有效。它還對那些反複發作的具有破壞性類型的患者,如吸毒、酗酒和人際關係上有障礙者有特別的療效。許多患者的習慣、創傷和受虐待的情況,不僅發生在今生,在前世也有發生。前世療法通過對前世的回顧,能夠減輕甚至治愈今世的症狀。

.
西方輪回研究書籍介紹(四):《真情永駐》
布蘭·魏斯:《真情永駐》
(Brian Weiss, M.D. Only Love Is Real: A Story of Soulmates Reunited. Warner Books, Incorporated, February 1997.)
中國人在言談之間常常提到“緣分”,緣分有深有淺,有的成知交,有的成愛侶。但是“緣分”到底是怎麽回事,恐怕沒有多少人能說得清。魏斯博士在他的《真情永駐》一書中詳細記錄了一個關於“緣分”的真實而神奇的故事。

魏斯博士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在耶魯大學醫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畢業後曾任教於比茲堡大學和邁阿密大學。後來,他在邁阿密西奈山醫學中心的精神科做了11年主任。作為一個受過嚴格正統教育的學者,他開始對輪回轉世並不相信。但是在80年代初,他偶然地發現患者的意識在催眠狀態下可以重新經曆前世,而回顧前世的創傷可以神奇地治愈患者今生的恐懼症等心理疾病以及生理上的長期疼痛。從此他開始了對前世療法的研究。《真情永駐》一書的男女主人公則是同時向他求診的兩位患者。這兩個人不相識,也不曾相遇過,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

令魏斯驚異的是,本來互不相識的兩人在催眠下分別回憶出相同的前世,在古老的一世中,那位男子是個住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善於製作陶器,他被羅馬士兵活活拖死,在女兒的懷中停止了呼吸。而那位女士從女兒的角度回憶起同樣的事件。魏斯以前曾經將一些今世的夫婦和親人分別回溯到相同的前世,可是這一次這兩個人並不相識。根據職業道德,魏斯博士不能告訴這兩人對方的回憶及個人信息,他隻是有意安排約見的時間,使得兩人在魏斯的辦公室有過一麵之交。當這兩人的療程結束時,魏斯博士仍然沒有勇氣突破職業規定。可是這時命運之手展現了自己的巧妙安排。這兩人在同一天去機場搭乘飛機去不同的地方,可是其中一個人的飛機因故不能起飛,被轉到另一個人將要乘坐的班機上,於是兩人得以相遇、相識、相愛。

可見世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偶然的。人生如一出戲,這出戲的腳本早已寫好。緣份未到,求也求不來,緣份到時,躲也躲不開。
《真情永駐》是魏斯博士關於輪回的第三本書。他的前兩本書《多次前世,多位大師》(Many Lives, Many Masters) 和《追昔撫今》(Through Time Into Healing)都很有影響。目前魏斯經常在各地進行演講或舉辦學習班,受到普遍歡迎。

魏斯也曾回憶起自己的前世,在心如止水的時刻,久遠的記憶偶爾象電影一樣從他的眼前閃過。在一個前世中,他是一位有權勢的祭司,穿著一件五顏六色的長袍,站在一個很奇特的建築外麵。在觀察環境時,一個詞“ZIGGURAT”漸漸映入他的腦海,但他不知道這個詞是什麽意思。這位祭司年輕時是位理想主義者,可是隨著權勢日增,他逐漸沉緬在名利色欲之中。這位祭司在離開塵世時發現他的權力、財富都帶不走,他虛度一生,追悔莫及。
那天晚上,魏斯又想起ZIGGURAT這個詞,在百科全書中他查到了這個詞,那是一種廟宇的名字,恰好是他見到的那種,這種廟宇屬於巴比倫時代,巴比倫時代的空中花園就是一個例子。
在另外一次前世的閃現中,魏斯是歐洲中世紀的一名囚犯。他因為宣揚前世輪回的思想,被鎖在地牢裏,在被連續幾天的酷刑折磨後,離開了人世。很顯然,魏斯的今生在延續著他的前世。

 .
西方輪回研究書籍介紹(五):《重溫往世》
海倫·瓦默巴赫:《重溫往世》
(Helen Wambach,Ph.D.,Reliving past lives - The evidence under hypnosis. Barnes & Noble Books, March 2000)
輪回轉世到底是一個美妙的願望還是一個真實的存在?我們有沒有辦法通過收集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以對其做出證實或證偽?《重溫往世 -- 催眠下的證據》一書詳細描述了Helen Wambach博士在這方麵的研究。

Wambach博士當時在一所學院任教。為了收集大量的數據,她以辦工作班的形式進行實驗,每個班有十幾人,Wambach博士引導他們進行一整天的分為四個階段的催眠回溯之旅,並收取少量的費用,以維持她的研究所需要的開支。從腦電波來看,催眠並不是睡眠,而是和傳統的佛家、道家的禪定很相似的一種深度入定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可以使用自己的“心靈之眼”(也就是佛家所說的慧目或天目)觀察和體驗前世。在前世回溯中,受試者可以根據自己前世和現世的知識見聞判斷當時的年代和地點,但入定中的人還具有確定年代和地點的超越世俗經驗的能力。當受試者被問到當時的年代時,在他的心靈之眼中會閃現出以公元計年的數字,即使受試者的前世是在公元前或者非基督教的國度。對於地點的確認要困難一些,但有的受試者仍可以在現代的地圖上閃現當時的位置。筆者認為這類信息是由受試者的更高智能或明白的一麵所提供的,徹底打開更高智能有點類似於佛家所講的開悟,這是催眠所達不到的。

Wambach博士把受試者集體引導到入定回溯狀態中,然後問他們一些前世生活細節的問題,讓他們記住答案,在出定後回答她的問卷。Wambach博士一共收集了1088份答卷,對答卷的社會階層、種族、性別、穿著、食物等數據根據年代做了圖像和列表分析。

對於社會階層,Wambach博士根據答卷提供的信息把它們分類為上層、中層、和下層。她發現上層案例占總數不到10%。中層的比例隨年代變化,占20%到35%。在公元前1000年中層的比例較高,之後開始下降,到公元1700年後又恢複到公元前1000年的水平。公元前1000年時的工匠和商人多集中在東地中海一帶,那時那裏的商業似乎很發達。底層的窮人占總數的60%到77%左右,穿著家做的衣服,住在簡陋的茅屋裏,大多數是農夫,日複一日地單調的耕作。沒有任何一個人回憶自己是著名的曆史人物。
那些前世身居高位的人並非很快樂,他們覺得活得很累。最快樂的人生反倒屬於一些農夫和生活在原始部落中的人。從這組社會階層的數據來看,受試者的回憶和幻想很不相同,因為如果受試者在幻想的話,他更可能幻想自己是個曆史人物或貴族。

關於種族,Wambach博士的受試者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加州的中產階級的白人,可是他們回憶的前世卻有著不同的膚色和頭發,居住在不同的地域。Wambach博士把這些案例的種族大概地分為三類:高加索人種、亞洲和印第安人種、黑人和近東人種。在公元前2000年,隻有20%的案例是高加索人種,大多居住在北地中海一帶,並擴散於中亞的山區和北部地區。其它兩類人種大概各占40%。

有5位受試者回憶在公元前1000到2000年間曾居住在高加索山一帶,他們入定時以地圖閃現位置時,發現他們生活在今伊朗的北部到巴基斯坦的地方。他們似乎是遊牧人,居住的是帳篷而不是房屋。但是,他們很奇怪地發現他們的膚色是白色的,有著淺黃或金黃的頭發。“這看起來不太對。我很吃驚地圖閃現出亞洲,在靠近近東的中部位置。我覺得我應該是深色皮膚和黑頭發。”三名受試者在答卷上寫著類似的話。所有的五人都說自己穿著皮製的褲子,這在遠古時代很罕見。但這確實和史實相符,而且那時在這裏的人口確實是高加索人,有著白色的皮膚和淺色的頭發。在這些案例中,受試者認為自己所看到的是錯的,因為與自己的知識不符,可事實證明他們看到的確實是對的。這種情況在Wambach博士的案例中反複發生,這顯示受試者看到的顯然不是根據自己的知識做出的想象。

受試者的年齡平均在30歲左右,他們大多出生在1945年以後。有45位受試者曾在前世生活在1900至1945年間,而其中有三分之一是亞洲人。這些人在1900至1945年間的前世非正常死亡的比例非常高,很多死於兩次世界大戰和亞洲地區的國內戰爭,顯然這些人在離世後很快又轉生。

Wambach博士對答卷者前世的性別、食物、器皿、衣著、鞋子、死亡原因、人口等方麵都做了細致的分析,發現和曆史非常相符。對於Wambach博士的數據,輪回可能是最好的解釋,而把它們完全歸之於想象則顯得有些牽強。比如很多讀者朋友可能都通曉中國曆史,對上下五千年發生的大事都能如數家珍。但假如筆者讓您描述周朝人、宋朝人、清朝人吃什麽食物,穿什麽衣服,住什麽房子等細節,恐怕即使熟讀《食貨誌》的朋友也難以給出滿意的答案。

Wambach博士自己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對於她收集的數據,她給出了自己關於生命的“神話”,她也鼓勵讀者得出自己的“神話”。近年來,關於輪回轉世有一些非常有份量的書籍問世,其中有些研究者所獲得的信息比Wambach博士的數據要詳盡、深刻、明了得多,但Wambach博士的書仍然很有價值,因為到目前為止,她是唯一的一位通過大量的數據對輪回假設進行統計檢驗的研究者。
.
.

西方輪回研究書籍介紹(六):《尋找前世》
布冉·賈梅森:《尋找前世》
(Bryan Jameison, The Search for Past Lives: exploring reincarnations‘s mysteries & the amazing healing power of past-life therapy. Driftwood Publications. March 2002.)

布冉·賈梅森醫生早在60年代末就開始了輪回轉世的研究,他發明了一種非催眠回溯的方法,可以在幾分鍾內使受試者進入類似佛家打坐的深度入定狀態,進而回憶、觀察並體驗自己的前世。

在開始他的研究時,賈梅森總是盡可能對受試者提供的前世信息進行驗證,並發現了很多證據。在他的早期受試者中,至少一半的人在回溯前不相信輪回,可是大多數人在入定下生動地描述了他們的經曆。之後,絕大多數人不再對死亡感到恐懼,不再有世路無窮、勞生有限的惆悵。還有人說在前世回溯後,他們長期的恐懼症和長期的身體疼痛徹底消失。從這以後,賈梅森開始研究前世療法。積30年的經驗,賈梅森近期出版的《尋找前世:探索輪回的秘密和前世療法的神奇功效》一書中記載了300頁的案例。這本書文筆幽默流暢,引人入勝,非常值得一讀。

比如一個案例是關於鳥的故事。幾乎所有的人都喜歡鳥,可是芭伯拉(BARBARA)對鳥卻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她的恐懼症產生於她27歲那年,至今已20年了。那天,當和一位朋友在海灘上漫步時,一隻海鷗飛下來吃她朋友伸出的手中的爆米花。當它飛過時,它的翅膀輕輕地掃過芭伯拉的臉。“白鳥悠悠下”的情景一下子觸發了她的極度恐懼,以後每當離開家或汽車,她總要仔細地檢查周圍是否有鳥類。每當走到公共場所,她都要帶一把傘,以避免和低飛的鳥有任何遭遇。
在前世回溯中,她記憶起她曾是19世紀末居住在美國西南部的一個白人男子,當時他27歲。有一天他喝醉了酒,奸汙了一個印第安少女。當受害者家人知道後,幾名勇士抓住了他,他們把他綁起來,並把他上衣脫光,然後把他扔在沙漠上等死。可是,當那些印第安人臨走時,把他的胸腹部劃開一道口子,出了很多血。他在烈日下又饑又渴,很快脫水。這時他看到幾隻鳥在他頭上盤旋。一會,一隻禿鷲降落在他的附近。他的尖叫使它卻步,可是它馬上意識到他毫無防衛能力。於是它和五個同類跳下來啄他的身體。很快,更多的禿鷲飛過來,一隻大鳥開始啄他的眼睛,他實際是被驚嚇致死。而她今生的恐懼恰恰發生在27歲那年。
在回溯結束前,芭伯拉釋放了她前世今生的恐懼。但她很想知道她為什麽有這樣慘痛的經曆。於是賈梅森醫生又使她進入回溯狀態,她回到了宗教裁判所時代的法國,她是一名獄卒,負責酷刑折磨所謂的教堂的敵人。他的拿手好戲是把受害者的眼睛摳出來。

暗室之過,神目如電。在賈梅森的另一個案例中,受試者的前世是一位貴婦人,當乘坐華麗的馬車招搖過市時,她對路邊的乞丐非常鄙夷,覺得他們不配活在世上。可是在下一世,她自己成了一個乞丐,而且還是個傻子,連乞討不會。人們往往以為自己有地位有本事,自高自大,追名逐利,其實“前門種瓜人,昔日東淩侯;富貴故如此,營營何所求。”
賈梅森醫生本人曾在一個前世迫害過相信輪回的人,結果在這一世,他常常被一些基督徒抨擊。

這些前世的回憶都是悲慘的故事,因為病人要找到其問題的宿世根源,而這根源一定是病人承負了千百年的傷痛。當然,滾滾紅塵中並不隻是苦難,人的一生也往往充滿了草長鶯飛、輕歌漫舞。釋放前世的痛苦可以撫平今生的傷痕和迷惘,同樣,經曆前世的美好和友愛也會慰籍今天的愁魄與離魂。
比如在賈梅森醫生的一個案例中,一位女士非常懷念去世的丈夫,希望能在前世找到他。在入定下,她讓更高的自我把她帶回她和丈夫在一起的最早的一個前世。可是當她回溯到那一世時,她大失所望,他的丈夫是如此的醜陋,因為那是一個史前的穴居時代,和她所期盼的風花雪月相去甚遠。可是當她經曆那一世時,他的丈夫給她帶回獵物,撥開她的頭發抓虱子,把她從猛獸的嘴裏救出來,她漸漸感到他和丈夫之間深深的關愛。她也很欣慰地被更高的自我所告知,她和丈夫在來世中還會相遇。
賈梅森在書中經常提到“更高的自我”,這個自我知道我們自己累世的宿緣,也知道今生將要發生的一切。也許人有在迷中的這一麵,也有在迷外的明白的一麵。
.
西方輪回研究書籍介紹(七):《記得前世的兒童》
史蒂文森教授:《記得前世的兒童》
(Ian Stevenson, M.D., Children Who Remember Previous Lives, McFarland & Company, Inc. Publishers, 2001.)
研究輪回轉世的科學家中,史蒂文森教授是一個公認的傑出代表。自1961年以來,史蒂文森教授便不知疲倦地奔波於世界各地,收集、整理和驗證那些來自不同國家的案例,迄今已有四十個年頭,收集到的案例也有二千多個。

《記得前世的兒童》初版於1987年由弗吉尼亞大學出版社出版,是史蒂文森教授當時已經出版的輪回轉世研究著作中與《二十案例示輪回》齊名、但學術價值更高的另一本經典著作。在本書第二版之前,史蒂文森教授出版了他的兩卷醫學巨著:《輪回轉世與生物學:胎記和先天缺陷的病因》。在本書第二版中他便充分利用上述著作中的材料,豐富本書中的有關內容,增添了兩個與此相關的案例。同時,在資料的分析、觀點的敘述和理論的闡述方麵也較第一版有不同程度的改進。

與作者已經出版的幾本專門分析、研究輪回案例的專著不同的是,本書全麵而概括地介紹了輪回轉世信仰和研究的曆史和現狀、解釋了心靈學和輪回轉世研究中常用術語的意義、對輪回案例研究中證據進行分類、介紹了典型輪回案例的特點、對輪回案例的分析和解釋、輪回概念對心理學和醫學中疑難問題的解釋所具有的價值,並明確地闡述了作者自己的觀點和研究方法。而這一切,又都體現於作者精心挑選的十四個以兒童為對象的轉世案例中。這些案例來自九個不同的國家。

既然每個人都是轉世來的,為什麽迄今報導的轉世案例數目比起世界人口的總數來還是微乎其微呢?研究表明,人們對輪回轉世這一事實的否定、不相信或者隱瞞態度直接起到了掩蓋這一事實的作用。相信的人一旦發現自己的小孩談起前世的生活時就知道是怎麽回事,有的國家(如印度、斯裏蘭卡和泰國)還公開報導,甚至引起高層政府官員的注意,這樣便可能導致這些案例被收集和研究。
但也有些相信轉世的人雖然知道自己的孩子在談他們前世的事情,也不願讓人知道,更不願被報導和研究,因為他們認為記得前世的小孩容易夭折。有些人還想方設法地要把自己的小孩對前世的記憶“弄掉”。有些小孩因記起了前世慘死的可怖情節或者前世自己屬於更高階層的家庭而使得今生的父母感到難堪,因而不願被人知道而加以掩蓋。而不相信的人發現自己的小孩談起前世的生活時,通常都會把它當作“打胡亂說”而不予理會和認真對待,這樣就錯過了這些案例被發現和研究的機會。況且象史蒂文森教授這種嚴肅認真、不辭辛勞、跑遍世界去收集和研究轉世案例的學者又有幾個呢?許多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強力推行無神論的極權國家)的人即使發現了轉世案例,也因環境的壓力而不可能被知道,更不可能被研究。
    >
下麵的故事梗概摘自本書十四案例中的一個。
1953年12月,廷昂苗出生在緬甸的納蘇爾村。出生前幾個月,她的母親曾連續夢見一個矮胖的日本士兵,隻穿著短褲,沒穿上衣,跟著她走並說要來和他們一起生活。她認出這個士兵是日軍占領納蘇爾時期的一個軍隊廚師。出生後,親人發現在她的小腹下麵有一小塊深色的胎記。

廷昂苗四歲時表現出對飛機極度的恐懼感,並聲稱自己是被飛機開槍打死的。與此同時,她還情緒低落獨自流淚,說她“想念日本。”她記起自己是一個曾經駐紮在這個村裏的日本士兵,是被一架盟軍飛機低空掃射時射死的。當時他正在一堆木柴旁準備做飯,隻穿著短褲,係著一條寬皮帶,沒穿上衣。那架飛機向他俯衝掃射,他繞著木柴跑想逃命,但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小腹下部,立時身亡。那個日本士兵來自日本北方,已經娶妻生子。她記得前世有五個孩子,老大是個兒子,還記得入伍前擁有一個小商店。

廷昂苗拒絕穿女孩子的衣服,而堅持穿男式服裝。她說穿女式衣服要頭疼,皮膚也癢,穿男式衣服就舒服。校方堅持要她穿女式衣服才能上學,她拒絕不依,雙方僵持,她(當時十一歲)隻好退了學。她還說過,她想有一條寬皮帶,保護她的肚子不冷。孩童時期,她總是和男孩子一起玩,特別喜歡玩當兵的遊戲,並讓她的父母給她買玩具槍。而她的姐姐和弟弟都從來不玩當兵的遊戲也沒要過玩具槍。她長大以後,不再想去日本了。可是在性傾向方麵一直十分男性化,而且決定終生不嫁。到1981年5月(她已經快28歲了),她還談到要參加軍隊和男人們一起打仗。她始終男式打扮,留著短發。
.

西方輪回研究書籍介紹(八):《生命多世》
吉娜·瑟敏納拉:《生命多世》
-[預言家凱西談及的輪回故事]
(Gina Cerminara, Many Mansions: The Edgar Cayce Story on Reincarnation, Signet, July 1999)

中國人常說一個人有福份是前世“積德”積來的,不幸是前世“造業”所至。在《生命多世》一書中,吉娜·瑟敏納拉博士通過輪回案例展示了前世“業力”與今世健康和人生的關係,證實了輪回和“業力”這個人類世代流傳的概念的聯係。書中的觀點與中國古訓不謀而合:前世“業力”是今世痛苦和不幸的根源□這些說法並非僅僅是教人向善的訓戒,而是有其真實因果關係存在。

吉娜·瑟敏納拉的《生命多世》初版於1950年。據莫雷·伯恩斯坦(Morey Bernstein) 說,這本書曾經促使他進入對輪回轉世的研究。伯恩斯坦的名著《搜尋布萊蒂·墨菲》(The Search for Bridey Murphy,1956年) 可以稱得上其後至今輪回轉世研究熱潮的進軍號。
《生命多世》是吉娜·瑟敏納拉博士在愛德加·凱西的《論輪回轉世》中的信息檔案基礎上編寫而成。是輪回轉世研究極具價值的參考書。愛德加·凱西是一位在催眠狀態下,能於數千裏之外給病人進行診斷治療的“特異功能者(psychic)”。瑟敏納拉博士敘述了凱西如何穿越時空,“解讀”前世的淵源因果,進行難以置信的診治。

對小女孩塞爾瑪·阿拉芭瑪的治療是凱西使用神奇“千裏眼”功能的一個突出案例。塞爾瑪完全喪失了理智和思維能力,被送入精神病院,醫生找不出原因。她的哥哥向凱西求救。凱西躺在睡椅上,進入催眠狀態對女孩進行診斷。他就像一架X-光機,將女孩患病處看得一清二楚:她的一顆智齒嵌在牙槽骨和另一顆牙之間,壓迫了一根腦神經,隻要拔除該牙,壓力消除後即可恢複正常。醫生按照他描述的位置進行了口腔手術,小女孩康複了。神奇的是,在整個過程中,凱西不需要親自見到患者,在催眠狀態下,於數千裏之外就能對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

另一個突出例子是一個肯塔基州的早產兒,出生後4個月時得了嚴重的抽風病,醫生都認為她活不了多久了。在絕望中她的母親向凱西求救。在催眠狀態下,凱西診斷出女孩的抽風是超劑量服用一種藥物所致,可以通過服用一種解毒劑來緩解。不顧醫生們的反對,女孩的母親堅持按凱西建議的劑量給女孩服了解毒劑,結果抽風幾乎立即停止,燒也退了,女孩得救了。

盡管凱西對醫學一無所知,也從未讀過解剖學的書,他卻能在催眠狀態下用解剖學和醫學術語作診斷,而且診斷非常對症,療效顯著:他治愈了一位加拿大主教神甫的羊癲癇,一位俄亥俄州的高中生嚴重的關節炎,折磨紐約牙醫達兩年之久的偏頭痛,給一位肯塔基州的音樂家治好了被醫學專家診斷為不治之症的一種奇怪的硬皮病,還幫助一位患青光眼的男孩恢複了視力…… 這些大量生動而又神奇的事例使凱西被譽為“美國最偉大的特異功能者”。

凱西的遙視功能不僅可遠達數千裏之外,還發展到可直接查看人身體之外的萬物,看到人與人、人與宇宙的關係以及人的命運,甚至人的前世與今生的關係。凱西的解讀觀點認為人的今世的不幸和痛苦與前世的“業力”有著精確的因果關係,因而能從前世中尋出淵源。本書中把人的肉身業力歸為三種類型:一種為“回歸飛鏢”(此種飛鏢能返回投擲者原處)型業力(Boomerang Karma)。
一位全盲教授,經追憶解讀表明他有四次轉世經曆。其中的一次是在波斯時期。當時,他是一個野蠻部落的成員,幹的工作是用燒紅的烙鐵將敵人的眼睛燙瞎。因而在這一世,他要承受天生失明的痛苦。
第二種是器官業力型(Organismic Karma)。這是由於某一世中濫用某個器官導致該器官致病報應。一位35歲的男子,自幼消化力極弱,一塊肉需要消化幾個小時,造成生活麻煩之極。凱西發現該人在法蘭西路易13世時是皇帝的一名侍衛官,忠誠盡職,但好吃。後來一世在波斯宮廷任禦醫時也是一位美食家。由於這兩世在飲食上過度放縱,造成今生進食困難,需要以對等的節製來補償。

第三種稱為象征型業力(Symbolic Karma)。其中一個典型案例是一個青年自幼貧血,治療全都無效。原來在五世之前他曾在秘魯做當權者時,手段殘酷,信奉“血流遍地”,從而導致他“今生貧血”。凱西的治療案例,展示了生生世世的業力對今生命運起的決定性的作用。

瑟敏納拉博士用20年的時間對凱西的發現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研究,最終得出的結論之一是:每個靈魂不隻活一世,而是多世。

.
西方輪回研究書籍介紹(九):《輪回轉世與生物學 -- 於此相逢》
伊安·史蒂文森:《輪回轉世與生物學 -- 於此相逢》
Ian Stevenson, M.D., Where Reincarnation and Biology Intersect, Paeger Publishers, 1997.

《輪回轉世與生物學 -- 於此相逢》是史蒂文森教授在同年出版的兩卷醫學巨著《輪回轉世與生物學:胎記和先天缺陷的病因》一書的縮略本。原書兩卷內共含225個詳細的案例以及大量的文件、參考資料、表格和腳注等。本書隻收了其中112個案例的摘要性介紹,篇幅隻稍多於原書的十分之一。對於不想了解案例細節或作研究的廣大讀者來說,本書遠比原書具有更高的實用價值:隻花費十分之一左右的時間就能對原書浩瀚內容獲得一個概括性的了解。本書作者也希望有研究能力的讀者通過閱讀本書進而產生研讀原書的興趣。

史蒂文森教授1961年去斯裏蘭卡和阿拉斯加調查過三個與胎記和先天缺陷有關的案例。幾年後,他便計劃從收集到的眾多案例中編寫一本研究這類案例的專著。這一想法是基於他對這類案例特殊重要性的逐漸認識:首先,比起輪回案例研究中的任何其它證據來,胎記和先天缺陷是更直觀、更客觀、任何假設都抹煞不了、甚至時間都洗不掉的有力證明。證人的證詞可因記憶不牢而出錯或者幾位證人說法不一而失效,但胎記和先天缺陷沒有這些問題;其次,已經離開前世身體的靈魂可以把前世身體上的極其特殊的傷殘缺陷帶到今生的身體上,並在完全相同的部位明白無誤地顯現出來。而且這類例子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大堆,反對者有何話說?再者,這類案例為當代醫學中一類疑難問題提供了一個最好的解釋。觀察發現,成年人平均每人有15個胎記。除了家族史可解釋同一位置的遺傳性胎記外,對於為什麽一個人會在身體某一特定部位有胎記,至今沒有任何合理解釋。
現代醫學為先天缺陷確認了三個原因:基因的因素,某些病毒性感染,以及某些化學藥品(如薩立多胺和酒精)的影響。但這些再加上其它可能的原因,也隻包括了不到一半的先天缺陷。至於為什麽這人有而其它人沒有,為什麽偏偏在那個部位有,也和胎記一樣沒法解釋。輪回轉世的基本原理加上本書案例研究的特殊結果,為這一類疑難問題提供了唯一合理的解釋。

另外,作者還指出了記得前世的小孩普遍共有的四個特點以及與胎記和先天缺陷有關的案例中經常伴隨的特殊現象。一些在輪回案例研究中普遍視為常識的現象,在現代科學中卻是無法解決的難題:恐懼症,怪僻,性反轉,無端的恨與愛,直到小孩子在遊戲中任何一種與眾不同的表現。比如一小孩在遊戲中總把一根繩子拴在頸上,那是因為他前世上吊自殺的原因;一小孩經常把其它孩子叫做自己的學生,因為她前世的職業是教師。這些簡單的結論不但解釋了現代心理學,特別是兒童心理學中許多常見而又難以解釋的現象,而且為心理學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快捷方式。

作者根據案例特點把全書案例分成了許多類。下麵的故事梗概是“先天缺陷的極端情形”中的一個。
馬茗芯1956年10月12日生於緬甸的一個鄉村。其母懷她之前,其父披庭夢見一個熟人辛孟,說想轉生到他家裏來,當時他還不知辛孟已死。辛孟長期在外用卡車跑生意並纏上一個女人,其妻知道後於絕望中喝了電池酸液而死。四、五年後,辛孟於一樁攔劫凶殺案中喪命。據見過屍體的人說,辛孟雙手的手指都被砍下來了。馬茗芯五歲時開始談到她前世的生活,回憶起前世曾被四個男人中的三個用刀殺死。當那些人向辛孟砍第一刀時,他用手去擋,手指被砍下。馬茗芯確信辛孟的嶽母雇人殺了辛孟為女兒報仇,因此與她關係一直不好。馬茗芯年輕時曾在服裝上表現男性化,有時在說話中使用陽性動詞形式,並對自己是個女子表示抱怨。


 ..

[第十 -第十七 ] 下一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