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857)
2023 (2384)
2024 (1325)
沒有衝突,沒有動機,沒人指使,兩人也素不相識,什麽都沒有就突然動手殺人,把殺人當成了一種宣泄或者樂趣。
2025年8月22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悲劇:23歲的烏克蘭難民伊琳娜·紮魯茨卡(Iryna Zarutska)在乘坐輕軌時被一名陌生黑人男子布朗持折疊刀連刺三刀,喉嚨被刺中至少一刀,當場身亡。
詭異的是,在謀殺事件發生後,美國主流媒體卻集體啞火,《紐約時報》,MSABC、《華盛頓郵報》和CNN等,卻對這起案件視而不見,完全沒有報道。隻是後來謀殺的視頻在社交平台流出後,才引起美國社會的廣泛關注。
更加詭異的是,在謀殺事件前,這位34歲的嫌疑犯布朗已經14次犯罪被釋放,其律師曾於7月提交動議,聲稱他精神不健全,無法接受審判。於是再次被釋放……
可是根據視頻和警察調查顯示,布朗在殺人後冷靜地擦拭手上的血,並脫下上衣,在車門旁等待。在列車停站後,他將刀具扔在了站台附近。這是精神不健全的表現?
伊琳娜·紮魯茨卡的死亡,很多美國網友在社交平台發文:戰火紛飛的烏克蘭都比這裏安全。
目前,川普政府正在強力打擊華盛頓犯罪,並計劃未來向芝加哥、洛杉磯等民主黨人主政的犯罪率高的城市推進。而民主黨人卻極力阻止川普的強力整治行為,認為川普政府過度執法、濫用總統權力,威脅地方自治。
在這個背景下,在公共場合發生如此惡劣的謀殺事件,這才是為什麽民主黨控製的主流媒體不予報道此事的真正原因。
美國極左司法政策的失靈
嫌疑犯布朗,屢次被抓,卻屢次被民主黨法官釋放,在一次揭開了民主黨極左法官對罪犯寬容的無能表現。
近十幾年來,美國一些城市的司法係統,特別是民主黨執政的城市受到極左派理念的影響,推行了一係列寬鬆的犯罪政策。這些政策包括減少對輕罪的懲罰、降低保釋金要求,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允許嫌疑人無需保釋即可獲釋。
這種“以寬容為本”的司法改革,表麵上是為了減少監獄過度擁擠和促進社會公平,但實際上卻導致了犯罪率的上升和公眾安全的惡化。
風靡加州的“0元購”就是在這種司法背景下的產物。所以,你可以看到洛杉磯、芝加哥、甚至首都華盛頓這些民主黨市長長期執政的城市,社會治安是一言難盡。
民主黨法官在許多美國城市提倡“寬容”哲學,極左派的法官和檢察官在處理犯罪案件時傾向於采取寬鬆態度。例如,北卡羅來納州的部分司法官員支持“無現金保釋”政策,認為高額保釋金對低收入群體不公。
所以,對犯罪分子的“寬容”就是對普通民眾的犯罪,民主黨法官打者人道主義旗幟的“寬容政策”,其結果往往是讓潛在的危險分子迅速回到街頭,讓社會治安急速惡化。
在美國,部分民主黨法官的神操作是,將對罪犯的精神狀態評估用作減刑或免責的工具。部分極左派法官傾向於將犯罪行為歸因於心理問題或社會環境,而非個人責任。例如,2021年紐約地鐵推人事件中,嫌疑人因被診斷為精神疾病而未受到應有懲罰,引發了公眾的強烈不滿。
所以,這些罪犯在犯罪以後,在民主黨法官的庇護下,以心理問題或精神疾病等因素不予懲罰,獲得釋放。
而民主黨法官美名其曰,“寬容政策”可以減少監獄的人口,還可以減少犯罪率。不判決有罪,那就沒有犯罪率。
由此可以計算,犯罪嫌疑人布朗,14次被判無罪釋放,那麽就少了14次犯罪的記錄,那犯罪率就減少了。民主黨法官的邏輯性是真的強,不服不行。
所以在美國,許多暴力犯罪分子都有多次犯罪記錄,卻因寬鬆的保釋或假釋政策反複獲釋。但長此以往,法律將成為擺設,失去了對罪犯應有的威懾力。
民主黨法官和檢察官似乎更關注罪犯的“人權”,而忽視了受害者的正義訴求。這種失衡的司法理念,正是伊琳娜悲劇背後的深層原因之一。這將是美國司法係統,在極左派摧殘下的又一次失靈的例證。
在伊琳娜·紮魯茨卡被謀殺後,眾議員蘭迪·法恩(Randy Fine)聲明將提出立法,要求法官在釋放的暴力慣犯犯下新罪行時承擔責任。他在聲明中表示:“那些釋放小德卡洛斯·布朗的14次的法官也應該得到法庭審判。”
蘭迪·法恩的提案很好,誰釋放誰負責,那麽民主黨法官還能像這樣司法布朗14次嗎?
美國主流媒體的冷漠態度
伊琳娜被殺事件發生後,美國主流媒體集體禁聲。尤其是民主黨控製的左翼媒體,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CNN等,幾乎未對這起案件進行報道。
其實,美國主流媒體在報道犯罪案件時,往往受到意識形態的驅動會有選擇性報道。如果案件涉及非洲裔種族、非法移民或社會正義等敏感議題,主流媒體通常會根據“政治正確”的原則選擇報道角度或幹脆回避。
例如,2020年席卷美國的“黑命貴”原地中,多起涉及黑人受害者的案件被左翼媒體大肆報道,而類似的白人或亞裔受害者案件卻鮮有提及。這種雙重標準將會極大扭曲公眾對犯罪問題的認知,但卻符合民主黨的意識形態。
結語
伊琳娜·紮魯茨卡的悲劇是一麵“照妖鏡”,映照出民主黨極左法官對美國司法係統的摧殘,主流媒體選擇性報道讓新聞失去了“第四權力”的存在意義。
民主黨司法政策的“寬容哲學”導致罪犯有恃無恐,讓法律失去的威懾力。其最終的結果就是,民主黨極左派捍衛罪犯“人權”所造成的代價需要所有的美國民眾買單。
而這不僅是在美國,在當前的歐洲大陸也是如此,甚至歐洲的“極左”政客比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前段時間英國14歲少女持刀自衛,以反抗穆斯林非法移民的騷擾,英國警察卻以持有管製刀具將小女孩逮捕。
而伊琳娜被殺的這個案件,嫌疑人布朗被捕後立即送往醫院接受治療,並被要求進行精神狀態評估,難道民主黨法官還要再釋放他地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