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報導,彭博引述多名知情人士所指出,中國財政部等政府機構已對部分國營企業做出非正式指導,促請它們與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德勤(Deloitte)、安永(Ernst & Young,EY)、安侯建業(KPMG)與資誠(PwC)合約到期後不再續簽。
一名知情人士告訴彭博,盡管中國的離岸子公司仍可使用美國審計機構,但它們的母公司被要求在合約到期後聘請中國內地或香港會計師。
這名消息人士指稱,中國正尋求遏止與美國有關的全球審計機構影響力,以確保中國數據安全,並且促進中國本土會計行業發展。
日期 23.02.2023
彭博社報道,為維護數據安全,中國國企上月被要求不與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續約。此舉除可能阻礙外資投入中國國企外,也顯示中美去年簽署的審計監管合作協議,並未讓兩國的貿易矛盾緩和。
彭博(Bloomberg)報導,中國當局正尋求遏止西方審計機構的影響力,已要求國營企業停止使用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服務,以維護數據安全。
路透社報導,彭博引述多名知情人士所指出,中國財政部等政府機構已對部分國營企業做出非正式指導,促請它們與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德勤(Deloitte)、安永(Ernst & Young,EY)、安侯建業(KPMG)與資誠(PwC)合約到期後不再續簽。
一名知情人士告訴彭博,盡管中國的離岸子公司仍可使用美國審計機構,但它們的母公司被要求在合約到期後聘請中國內地或香港會計師。
這名消息人士指稱,中國正尋求遏止與美國有關的全球審計機構影響力,以確保中國數據安全,並且促進中國本土會計行業發展。
彭博社報道,中國政府日前要求其國有企業逐步停用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目的是遏止西方審計機構的影響力、維護數據安全,並促進中國本土會計行業發展。
據報道,中國財政部上個月向部分國有企業做出非正式指導,要求它們與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德勤(Deloitte)、安永(Ernst & Young, EY)、畢馬威(KPMG)與普華永道(PwC)的合約到期後,不再續約。
一位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該指示仍允許中國的離岸子公司使用美國審計師,母公司則需隨著合約到期,逐漸替換成聘用中國或香港的審計師。這位匿名人士補充說,多年來,北京一直都會對國企提出類似建議,但最近又再次強調了應改聘非四大事務所的審計師一事。
香港避風港投資管理公司(Port Shelter Investment Management)執行長哈裏斯(Richard Harris)表示,此舉將令中國國企麵臨更難吸引外資的風險:“我不確定因此而保密的數據,是不是重要到足以合理化(此舉)對國際資本的阻礙。”
對此,中國財政部尚未做出回應。據彭博及路透社報道,普華永道的中國辦事處代表拒絕置評,其餘三所的中國代表未做出回應。安永、畢馬威和普華永道的全球業務皆拒絕置評,德勤的全球業務則尚未回應。
長期以來,中國當局都以安全問題為由,拒絕美國審計監管機構“調查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要求。去年8月,中國與美國簽署了審計監管合作協議,終結了這場兩國之間長達十年、可能致使200多家中國公司被踢出美國交易所的爭端。
這項協議允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調查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審計機構及上市公司的審計底稿,SEC轄下的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去年9月更赴香港,在普華永道和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協助下,對約250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審計師進行調查,一度被視為中美雙邊合作的重要裏程碑。
但北京此次的審計指示似乎顯示,兩國的貿易脫鉤在國企、先進技術等敏感領域仍在持續中。
21日,美國SEC拒絕直接就中國當局此次的行動發表評論,但PCAOB主席威廉絲(Erica Williams)同日發聲明表示,該委員會“將繼續要求調查所有中國注冊公司的完整權限,無論這些公司是否屬於全球網絡,都不會出現漏洞和例外”;中國政府若以任何方式阻礙調查,PCAOB將立即采取行動。
根據SEC的規定,受審公司雖未必要與四大事務所合作,但該公司聘用的會計師事務所須於PCAOB登記在案,且若PCAOB連續三年都無法全麵檢查審計師的工作底稿,受審公司就有可能被迫從美國交易所退市。
雖然去年8月以來,已有中國東方航空、中國人壽及中國石油等數家大型中國國企,自願申請從美國交易所退市,但PCAOB發言人表示,該委員會的調查可以溯及既往,即使發行商在自願退市,其上市期間的審計曆史仍可能受到調查。
根據數據,四大會計師事務所2021年自中國獲得了206億元人民幣的總收入;中國政府此次的指示,將使被中國國企拒於門外的事務所備受打擊,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則可能取而代之。
彭博社報道,自PCAOB去年展開曆史性調查以來,已有約60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公私營企業,以“工作時程和收費未能達成共識”或“長期服務後,宜輪換審計師”為由,更換了審計師。根據提交給香港交易所的文件,中國大陸和香港規模較小的事務所獲得了近20個本屬於四大事務所的職位。
此外,彭博亦引述中國媒體“界麵新聞”報道,指出去年12月以來,上海和深圳也有80多家上市公司更換了審計師,顯示四大事務所目前在中國仍占主導地位,但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可能正在崛起。
“四大事務所之所以能夠茁壯,是因為它們被認為具有足狗的獨立性及規模,而且它們作為跨國事務所,受製於不同的監管機構,更強化了西方金融體係仰賴的信任感。”哈裏斯解釋道,若要迎上這一波機會, “小公司應該采用(與四大)相同的內部控管和外部監管措施,但要獲得大事務所耗費數十年才建立起的信任程度,他們必須加倍努力去證明自己。”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