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即將迎來經濟衰退,已成為華爾街的共識。那麽,本輪經濟衰退會以怎麽樣的方式進行呢?
專家認為,美國將進入“滾動衰退”,這意味著將一個行業接一個行業的依次下滑,而不是一下子全部陷入衰退。
盡管美國失業率處於 1969 年以來的最低點,2022 年 GDP 增長 2.1%,但通貨膨脹率仍處於 6.5% 的相對較高水平,大型科技公司繼續裁員,製造業處於低迷狀態。
與此同時,由於主要支柱行業的工資停滯不前和增長乏力,其他行業的工作崗位也令人擔憂。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最重要的是,房地產市場正在經曆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銷售下滑。而在上個季度, 69% 的公司未達到市場預期。
Charles Schwab 的首席投資策略師 Liz Ann Sonders,在今年 1 月份出席全美零售聯合會活動時公開表示“經濟將遭受滾動式衰退”。
盡管有明顯跡象表明到 2023 年的通脹麵臨改觀,但一些經濟學家對經濟將避免徹底衰退僅持謹慎樂觀態度。
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在上周二幾乎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安撫投資者,他說:“這個周期與其他周期不同。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目前這種令人費解的經濟狀況,預示著經濟衰退。
Liz Ann Sonders在 1 月份表示,住宅投資連續第七個季度下滑,這是自房地產泡沫破滅引發 2007-2009 年大衰退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有跡象表明房地產市場可能正在企穩。
隨著美聯儲放慢加息步伐,抵押貸款利率一直呈下降趨勢。
洛杉磯 Loyola Marymount 大學的金融和經濟學教授 Sung Won Sohn 告訴路透社,“對加息的很大一部分反應已經在經濟和金融市場中體現了。”
他補充說,“既然美聯儲已經成功地促成了這輪滾動式的衰退,現在是考慮退出加息政策的時候了。”
通貨膨脹也在去年第四季度開始消退。經濟通脹指標上升 3.2%,低於第三季度 4.8% 的增幅。
雖然許多行業已經轉向減速運轉,但勞動力市場沒有顯示出實質性降溫的跡象。科技行業以外的公司以及住房和金融等利率敏感行業在大流行期間擴大招聘。
雅虎上周四(2月9日)表示,計劃對廣告技術部門裁員超過20%,這是該部門重大重組的一部分。
雅虎表示,到今年年底,裁員將影響近 50% 的廣告技術員工,包括本周的近 1,000 名員工已接到裁員通知。
雅虎自 2021 年以 50 億美元收購後歸於私募股權公司 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所有。雅虎稱,廣告技術部門裁員將使該公司能夠縮小其對旗艦廣告業務 DSP 或需求方平台的關注和投資。
這是因為許多廣告商已經削減了廣告營銷預算,以應對創紀錄的高通脹率和經濟衰退的持續不確定性。
紐約 Brean Capital 高級經濟顧問康拉德·德誇德羅斯 (Conrad DeQuadros) 表示,最新的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數據沒有跡象表明勞動力市場在新年伊始出現大規模動蕩。
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世界各國經濟普遍陷入低迷。為了抵禦疫情對美國本土經濟金融的衝擊,美聯儲向市場注入了大量流動資金,導致通脹高燒不退。 2022年3月,在CPI同比增幅飆到8.5%之際,美聯儲出手啟動加息,隨之,又帶來經濟下行壓力。當時,不少經濟學家預測,2023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接近50%。此後,美國經濟是硬著陸,還是軟著陸,或是不著陸的討論一直在延續。經濟學家對此也是看法不一。
而隨著今年1月份的一些經濟數據陸續出爐,外界感覺美國經濟的走向就更加撲朔迷離,所以,現在又流傳著一個新的經濟流行語,叫作“滾動式衰退”。而這種看法,似乎更能解釋現今美國經濟的現狀。那麽,這具體是什麽意思呢?美聯儲加息的道路快走到盡頭了嗎?美國經濟的現狀又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美國經濟最新的一些情況。
1月數據高於預期 經濟衰退風險增加?2月14日,美國勞工部報告顯示,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也就是用來衡量通貨膨脹水平的經濟指標,出乎意料地升至6.4%,略低於去年12月的6.5%,但高於市場預期的6.2%。此外,衡量企業批發價格變化的PPI通脹,也在1月達到了6%,高於市場預期的5.4% ,表明價格上漲可能還會持續。
10天後,2月24日,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發布報告顯示,1月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同比上漲5.4%,高於預期的5%和前值5%。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之後,1月的核心PCE物價指數,環比上漲0.6%,同比上漲4.7%,高於預期4.3%和前值4.6%,也遠高於美聯儲2%的目標利率。
美國的個人消費支出PCE,主要是用來衡量一段時間內個人的消費支出。 PCE可以顯示,從某個時期到下個時期的消費價格通貨膨脹或是通貨緊縮的程度,也因此,PCE成為美聯儲((Fed)在製定貨幣政策時,主要參考的通貨膨脹指標。
目前公布出的這些數據,對美聯儲來說,應該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跡象。隨著美國通脹前景不確定性大幅增加,貨幣市場對美聯儲利率的定價進一步上調,市場幾乎排除了美聯儲今年降息的可能,同時也加劇了外界對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增加的擔憂。
那麽,除了這些指數顯示通脹似乎又蠢蠢欲動之外,還有哪些經濟數據會加重對美國經濟的擔憂呢?
國債收益率倒掛 “預警”指標拉響
我們看到,道瓊斯市場數據顯示,2年期和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之間的利差,正在逐步擴大。在這一期節目播出之前, 3月1日的數據顯示,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為3.96%,一度比2年期國債4.85%的收益率,低了0.89個百分點。
通常來看,長期美債的收益率應該相對較高,因為投資者需要更高的利率,來彌補未來經濟不確定性帶來的影響。但是,當預計會出現經濟衰退時,這種情況往往會發生逆轉,形成收益率曲線倒掛的情況。曆史上,美債收益率曲線的扁平和倒掛,往往伴隨著未來1~2年經濟的衰退。因此,美債收益率曲線的“反常”,是很多投資者關注的“預警”指標。
我們看到,現在的倒掛程度,似乎正朝著1981年10月2日創下的負0.968個百分點的紀錄發展。
美國國債收益率最近出現的逆轉,讓人們擔心,通脹比之前想像的更具粘性,美聯儲將不得不在更長的時間內將利率保持在較高的水平。
不過,也有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國債收益率曲線倒掛,並不一定就會發生經濟衰退。
那麽,還有什麽指數可以看出問題呢?
費城聯儲製造業指數、購房再融資需求暴跌
我們來看一下,費城聯儲2月份製造業指數的情況,數據顯示,從1月份的負8.9下降到2月份的負24.3。
費城聯儲製造業指數,反映了美國大西洋沿岸中部地區的製造業活動情況,可用於預測美國全國製造業的狀況,因此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指數高於零,表明製造業處於擴張狀態;指數低於零,則表示製造業活動出現萎縮。
我們把2月份和1月份的數據相比較,可以看出,商業活動下降的速度正在加快,這種令人意外的大幅下滑,無疑也增加了人們對經濟衰退的擔憂。
除此之外,我們也注意到,美國抵押貸款利率正在全線上揚。據房地美數據,2月22日公布的30年期固定抵押貸款一周平均利率達到6.62%,而前一周,2月15日的利率是6.39%。
這兩周的貸款利率打破了連續一個月的下降趨勢,導致購房和再融資需求雙雙下降。由於利率突然逆勢上升,抵押貸款銀行家協會(MBA)15日時警告說,購買申請已經降到今年年初以來的最低水平,和一年前相比,下降了40%以上。
總體來說,由於通脹率隻是緩慢下降到1月的6.4%,市場預計美聯儲將進一步加息,並由此推高了抵押貸款利率。這也導致,一些潛在的買家,在重新考慮是否要在這個時候購買房屋。因為,利率上升,買家必須支付更多的利息。
我們看到,高企的通脹、更高的借貸成本,正在雙重擠壓美國消費者的錢包。
難道,就沒有什麽亮眼的數據嗎?當然有,而且還很振奮人心。
就業市場和消費支出強勁
2月3日,美國勞工部發布1月非農就業報告,數據顯示,1月新增非農就業人口51.7萬,接近預期的3倍,失業率降至3.4%,創下50多年來的新低。數據一出,市場震驚,美元指數當天暴漲超過1%。同時,美國1月零售額增長3%,超過經濟學家的預期。
2月8日,總統拜登在接受PBS NewsHour電視節目專訪時表示,美國經濟在今年或明年都不會步入衰退。而這些數據,也正是財政部長耶倫(Janet Louise Yellen)堅信美國經濟不會出現衰退的信心所在。
美國經濟正經曆滾動式衰退?
我們看到,一邊是,強勁的就業市場和韌性的消費支出,證明美國經濟仍在擴張,而另一邊,通脹再度升溫,同時伴隨著製造業萎縮、科技大廠裁員、房市低迷不振等問題。這些數據和現象讓外界有點霧裏看花,不清楚美國經濟將會邁向軟著陸還是硬著陸,或者說是不著陸呢?
我們知道,經濟學上所說的硬著陸,hard landing,通常是指,經濟全麵衰退,導致數百萬人失業。而軟著陸,也就是soft landing,則是指經濟緩慢而穩定地放緩,在拉低通膨率的同時,沒有造成就業市場重創。
麵對現在美國經濟的現實情況,部分經濟學家提出,美國經濟之所以展現出讓人困惑的現象,其實是“滾動式衰退”(rolling recession)所導致,或者說是硬著陸和軟著陸的混合體。
美國大學Lo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的經濟學教授宋元鬆(Sung Won Sohn,音譯),對“滾動式衰退”的定義是,各產業輪流衰退,而不是同時衰退。也就是一個行業接一個行業的依次下滑,並不是一下子全部陷入衰退。
2月9日,《彭博商業周刊》刊文說,去年3月美聯儲開始升息以來,美國經濟局勢大致符合滾動式衰退的情況。第一個受創的是利率敏感度最高的房地產業。去年12月,美國房屋開工許可數量(housing starts)連續第四個月下滑,顯示營建活動不如過往熱絡。
接下來輪到製造業。解封之後,民眾消費型態從商品轉向消費,造成工業生產指數截至今年1月連續5個月下滑。
在疫情期間表現亮眼的科技業,也開始因為銷售不振、線上廣告收入減少而裁員。去年科技業裁員超過9萬7千人,2023年年初至今已經裁了6萬7千人。今年全年,裁員數應該會比去年更高。
總體而言,在美國勞動力市場和經濟活動保持強勁的情況下,美國通脹在經過半年的緩慢回落之後或許將進入波動期,價格恢複穩定也不會那麽一帆風順,而美聯儲所要麵對的加息之路也還有一段路要走。美國經濟是否能平穩落地,也需要後期更多的數據來做判斷。不過,有一點,我們也發現,就是現在全球的經濟模式非常複雜,已經超出現有經濟理論的認識,誰都很難去解決。
其實,有一個問題我一直在思考,那就是,為什麽全球各國的經濟似乎都墜入了一個難以衝破的迷宮裏,隻是程度不同而已。而這一切的起因,我們也都明白,它來源於各國政府不斷地印錢放水,大量舉債,刺激經濟,然後,通貨膨脹,再貨幣回籠,抑製經濟,而這個大泡泡,終歸有一天它會破裂。可導致經濟走入這種困局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麽呢?
我想起古代,人們使用的貨幣就是真金白銀,而皇帝也不可能像現在的政府這樣任意操縱貨幣,黃金又不能隨意創造,因此,黃金的價值穩定,就不會發生通貨膨脹。而在早前的“金本位製”下,各國政府發行貨幣的總量受它的黃金儲備數量限製,在幣值和貨價與黃金直接掛鉤的情況下,貨幣幣值穩定,也就不需要用加息的方式來壓製通脹。
不過,“金本位製”,雖然可以保證私有財產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對政府製約比較大,也很難通過價格杠杆和匯率政策來調控經濟,當然,這樣也就不會有大量的債務纏身。那麽,現在各國大量印鈔、刺激經濟的來源動力到底來自哪裏呢?難道是現代人類的欲望和貪婪所導致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