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都鐸王室風雲錄(二):亨利八世的六位王後(2)

(2025-09-16 01:57:07) 下一個

亨八王後第一任:阿拉貢的凱瑟琳(1)

1501年11月12日星期五的午後,還差1個月年滿16的西班牙公主阿拉貢的凱瑟琳和她的隨從在倫敦橋頭泰晤士河的南岸勒馬下鞍。舉目望去,泰晤士河蜿蜒流過繁忙的倫敦,數不清的大小碼頭和商船在兩岸一字排開,展示著倫敦那龐大的商業財富和潛能;城市的地平線被林立的皇家塔樓和教堂鍾樓所主宰,凱瑟琳可以看到最高的建築是聖保羅大教堂的鍾樓,兩天後她將在那裏和英格蘭的儲君阿瑟親王舉行婚禮,成為英格蘭太子妃,完成她作為西班牙公主的使命。

凱瑟琳的目光穿過倫敦橋的堡壘石門,看見倫敦橋橋身兩旁似乎搖搖欲墜地擠在一起的橋屋,橋中央是一支身穿五顏六色衣著的儀仗隊,這是英格蘭為迎接西班牙公主送嫁隊伍而精心準備的六支歡迎儀仗隊的第一支。

代表皇家站在橋頭迎接新娘的,是一名年方10歲白齒紅唇的金發男孩、英格蘭都鐸王室的約克公爵亨利王子。

英格蘭的阿瑟親王與新近由阿拉貢王國和卡斯蒂爾王國合二為一的歐洲巨頭、天主教王國西班牙最年輕的公主凱瑟琳之間的婚約,是亨利七世外交事務的巔峰之作。1488年亨利七世開始交涉這樁婚事時,阿瑟才2歲,凱瑟琳3歲。

這場聯姻談判曆時一年多,在英格蘭的動蕩政局和歐洲複雜多變的利益聯盟關係背景下,這個安格魯—西班牙聯盟對亨利七世和阿拉貢的斐迪南二世來說都同樣重要。

從英格蘭角度出發,與歐洲巨頭西班牙的聯姻不僅給靠武力推翻前朝而上位的都鐸王權合法性蓋上一個國際認可公章,而且還意味著得到教皇的支持,因斐迪南同時也在和哈布斯堡王朝的神聖羅馬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Maximilian I, Holy Roman Emperor)協談親上加親的雙喜聯姻:斐迪南的獨子胡安娶馬克西米連的女兒哈布斯堡的瑪格麗特,馬克西米連的兒子“美男子菲利普”娶斐迪南的女兒卡斯提爾的胡安娜。

而對於西班牙方麵來說,雖然通過凱瑟琳父親阿拉貢的斐迪南二世和母親卡斯提亞的伊莎貝拉一世聯姻而形成的阿拉貢-卡斯提爾聯盟在1479年得以實現,但彼時這兩個王國依然保持了各自獨立的行政體係,王位也是各自繼承。斐迪南隻有一個胡安這一個合法婚生子,不能同時繼承阿拉貢和卡斯提爾兩個王位,好在他們夫妻倆有四個閨女,可以找個實力強大的女婿來共同繼承伊莎貝拉的卡斯提爾王位。加上周邊與法國接壤地帶還有一些小王國的牆頭草姿態和法國對神聖羅馬帝位和領土的覬覦,費南多二世夫妻倆選擇與亨利七世聯姻也符合西班牙的利益。

因此,1489年3月26日,雙方在西班牙的梅迪納德爾坎波城簽署條約【Treaty of Medina del Campo (1489)】,主要內容有三:1)在對法蘭西的軍事政策和行動上兩國保持一致共同抗敵;2)雙邊減稅,互惠兩國通商;3)子女聯姻,阿拉貢的凱瑟琳嫁威爾士王子阿瑟。

最後西班牙方麵同意給凱瑟琳的嫁妝是20萬歐洲通用金幣(達克特Ducat),婚前支付一半,婚後支付一半。亨利七世和斐迪南二世都明白,一旦這個結合誕下一個男性後裔,這無疑是對雙方共同敵人法蘭西最明確的態度宣言。

亨利七世1485年登基後一直疲於奔命,內憂外患,征戰不已,經過了16年的勞心勞力,英格蘭終於趨於穩定,叛亂平息,王儲阿瑟的大婚意味著一個繁榮昌盛新時代的到來。大婚慶典從婚禮日之前兩周就開始了,倫敦街頭喜氣洋洋,婚禮當天,聖保羅大教堂前的廣場上搭起了一個兩米多高的紅酒噴泉,市民可以盡情享用。

1501年8月17日,15歲的阿拉貢的凱瑟琳公主從西班牙拉科魯尼亞(A Coruña)出發去英格蘭和親。從比斯開灣沿大西洋海岸的北上航線讓剛剛病愈的凱瑟琳飽受航海之苦,船隊10月底才到達英格蘭西南角的普利茅斯港。稍作休整後,凱瑟琳和送嫁隊伍開始向倫敦方向緩慢東行。

到了11月4日,44歲的亨利七世終於忍不住了,帶著阿瑟離開倫敦向西出發,親自去迎接準兒媳。兩天之後,亨利七世和阿瑟在漢普郡平原遇到凱瑟琳的先頭信使,亨利七世命阿瑟原地等候,自己騎了兩個時辰的馬,來到凱瑟琳下榻的巴斯大主教宮。

英格蘭國王的不宣而至讓凱瑟琳的侍女們措手不及,侍女們說公主旅途勞累,已經安歇了。亨利七世嚴厲地說,我是大老遠親自來接兒媳婦的,就是躺下了,你們也要把她給我叫起來!出乎老爹預料,還不到一個小時,阿瑟也趕到巴斯來見他未過門的公主媳婦。兩個從娃娃開始就定了親的年輕人很拘謹地用拉丁語靦腆地互相問候,兩人一個風度翩翩、高挑優雅;一個小巧玲瓏、落落大方。

第二天早上,西班牙的送親隊伍和英格蘭的迎親隊伍合二為一,一路迤邐,緩緩向倫敦繼續前行,11月12日終於到達倫敦。凱瑟琳在倫敦橋頭與10歲的小亨利第一次見麵,她很快就看出小亨利無拘無束、活潑好動,完全不同於不拘言笑、彬彬有禮的阿瑟。第二天,凱瑟琳麵見了伊麗莎白王後和瑪格麗特王太後,伊麗莎白王後第一眼就喜歡上了這個洋娃娃一樣的兒媳婦,而伊麗莎白王後的身材高大和美麗端莊來自於源遠流長的金雀花血統,這也讓嬌小的凱瑟琳十分仰慕。

A portrait of a person in a hat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A painting of a person wearing a hood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圖1:威爾士親王阿瑟和西班牙公主凱瑟琳

1501年11月14日早上,倫敦主教宮的大門在號角聲中敞開,在英格蘭貴族和西班牙貴族的前呼後擁下,年輕的凱瑟琳公主身穿潔白的長裙、頭戴鑲滿珠寶的潔白風帽,披著潔白的婚紗,在亨利小王子的陪同下走過藍色的地毯,向聖保羅大教堂緩緩而來。

到達聖保羅大教堂正門(The Great West Door)外的台階後,他們稍作停留,等待英格蘭官員和西班牙官員互換國文,包括簽署談判已久的嫁妝支付文書。大教堂內一片華彩,從正門到聖壇600英尺的走道上鋪了紅毯,亨利七世吩咐,今天是小兩口的日子,他自己和王後、王太後是配角,隻在聖壇旁邊的皇家包廂裏觀禮。

當凱瑟琳和小亨利走過甬道時,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們身上。在坎特伯雷大主教和全英格蘭十八名主教的陪襯下,阿瑟王子站在聖壇上等候著他的新娘。在聖壇上,小亨利將凱瑟琳公主交到王長兄的手裏,圓滿完成他的迎親使命。長達三個小時的婚禮儀式接近尾聲時,大教堂正門上方的號角再次響起,新婚夫婦手拉手,在一片歡呼聲中轉身麵向觀禮的眾人,接下來便是一整天的豪宴和歡慶。

慶典彌撒之後,按照英格蘭的傳統習慣,阿瑟王子先行回到倫敦主教宮,在那裏等候新娘的到來,凱瑟琳則在亨利小王子的陪同下走出大教堂正門,接受百姓的歡呼。婚宴一直延續到下午五點,一撥一撥的倫敦子民川流不息地走過聖保羅大教堂外麵的紅酒噴泉,盡情享受皇家的恩典,讚歎著西班牙公主的美麗和富有。

晚飯時分,亨利小王子將王嫂凱瑟琳送到倫敦主教宮。晚上8點鍾,亨利七世的忠臣、婚禮的總負責人、亨利小王子的教父牛津伯爵委婉地將阿瑟從酒桌和賀喜的貴族人群中拉走,阿瑟在一群神職人員和朝臣的陪同下來到新婚夫婦的臥室,實施皇家傳宗接代責任的時刻到來了。凱瑟琳躺在精心準備的婚床上,阿瑟小心翼翼地走上去,躺在她的身邊,倫敦主教將聖水灑在新婚夫婦身上為他們祝福,再用香爐的煙霧繚繞婚床,祈禱上帝保佑他們幸福美滿、多子多孫。這一番折騰之後,所有人都退下,留下小兩口。

第二天上午,倫敦主教宮裏一片安靜,凱瑟琳一上午都在她的臥室裏,由侍女和女官陪同;而阿瑟一大清早便從婚房裏衝了出來,高喊口渴,大聲呼叫侍從:“拿啤酒來,我昨晚和西班牙奮戰了一夜!”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panzertiger503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解惑. 雙王可以和諧地統治兩個王國,但是後來阿拉貢議會就反對胡安娜的統治。甚至有人想引用薩立克法,如果胡安活過他的父母不知道會怎麽樣,在歐洲實行大一統真不容易。

再次感謝!
南澗采萍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panzertiger503' 的評論 : 謝謝。原因有二。1,斐迪南二世和伊薩貝拉一世的兒子胡安(或者翻譯成璜,約翰 JOhn的西班牙語)死在父母之前;2,阿拉貢和卡斯提爾夫妻雙王聯合了兩個王國之後西班牙一直保留在複合君主國狀態,即便是他們的外孫做了神聖羅馬皇帝查爾斯五世時也是如此。西班牙真正成為中央政權單一君主國家要到1715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之後的十八世紀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五世贏得戰爭才實現,菲利普五世是法國波旁王室強勢君主路易十四的孫子。
panzertiger503 回複 悄悄話 歡迎回來,不知不覺我錯過了好多文章,要從頭看起。

關於天主教雙王,我看了您的文章才知道他們有一個兒子,但是作為雙王的唯一兒子,為什麽不能繼承父母雙方的王國呢?
南澗采萍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謝謝,努力中。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好看!跟讀。
登錄後才可評論.